第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司馬懿也被諸葛亮的最後計策蒙住了,諸葛亮命令士兵佯裝撤退,司馬懿看到這種情況,信以為真。手下的張郃勸阻司馬懿不要貿然追擊,可是司馬懿固執己見,張郃無奈下令追擊,但是在木門道中了埋伏被射成了刺蝟。

  打敗了張郃之後,諸葛亮急忙撤退。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朝廷裡面出了問題。劉備死前託孤的另一位大臣名字叫李嚴,他假傳聖旨命令諸葛亮回師成都。當然這個人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緊接著就被諸葛亮罷官為民。

  這場戰鬥從表面上看是諸葛亮贏了,因為司馬懿損失了一個大將;但是從深層來看,是司馬懿略高一籌,原因稍後會為大家解釋。

  緊接著諸葛亮的第六次北伐展開了,這一次北伐,諸葛亮選的是下下策,司馬懿還是選擇閉門不戰,諸葛亮軍隊的勝仗沒多打,但是軍糧沒少消耗。索性諸葛亮給司馬懿送了一件婦人的衣裳,司馬懿用自己的幽默化解開來。

  司馬懿知道將士們不免對這件事心懷憤懣,所以他選擇以退為進,直接向當時的皇帝曹睿上書,主張攻打諸葛亮。曹睿也知道司馬懿的心思,所以,命令辛毘(毗)為使者,前去節制司馬懿手下各將。

  諸葛亮只有吐血了,因為他吃的比較少,但是乾的活兒是十個人八個人的份兒,所以很快身體就吃不消了。司馬懿最終將諸葛亮完全逼到了絕境,234年8月,諸葛亮病死軍中,享年五十四歲。

  當諸葛亮死亡的消息傳到軍中之時,司馬懿的心理產生了悲戚的感覺,可能是和諸葛亮對陣了十二年,心裡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覺。恐怕諸葛亮最後也是這樣的吧。司馬懿沒有感到傷心的時間了,因為從洛陽傳來一個消息——曹睿病危了。

  這是司馬懿第三次得到託孤大臣的名號,曹孟德臨終前,就授予他顧命大臣的權利,曹丕死前也授予他同等的權利,曹睿死前,他也受到了這樣的優待。可以說司馬懿是四朝元老重臣,接受著一位王爵兩位皇帝的重託。

  不過曹孟德臨終前司馬懿是和賈詡一起接的遺囑,曹丕死前,是司馬懿和曹真接的遺囑,曹睿死前,是司馬懿和曹爽接的遺囑。所以司馬懿只能說是第二宰相,第一在想永遠是跟隨老領導的人或者是他的本家。

  賈詡功成身退之後,司馬懿也在曹丕的既防又用的思想下面小心翼翼的活著;曹真病死之後,司馬懿很少做出超出權限的事情;但是對於比自己小了十幾歲的曹爽,司馬懿覺得是該給這個年輕人一個機會了。

  所以,司馬懿和曹爽在最初的時候還是互相捧場給面子的。因為司馬懿比較寬容,而曹爽又覺得自己剛剛上台,需要指導。但是和司馬懿這樣有遠見的人共事,曹爽深深地感到了嫉妒,司馬懿總是很有主見的想像幫助魏國滅吳蜀的計策,但是曹爽空有一把力氣,卻沒有任何的想法,所以兩個人就開始有矛盾了。

  而且司馬懿讓曹爽產生了危機感。曹睿死前很聰明,他將曹爽任命為首席輔政大臣,司馬懿任命為次席輔政大臣,這就能保證司馬懿受到曹爽的牽制。而曹爽更覺得莫過於將司馬懿的權力緊緊束縛在“太傅”這一個職業上面。

  曹爽志大才疏,搬出了三件不可挽回的荒唐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無功而返的攻打蜀漢,雖然蜀漢沒有了諸葛亮,但是蔣琬費禕兩個人還在,而且曹爽的脾氣比較暴躁,讓士兵叫苦不迭,勞民傷財。最後司馬懿寫了封信,將曹爽叫了回來。

  第二件事情就牽扯到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了。曹爽不僅打仗外行,治理內政全靠排斥異己。還修改法度,國家陷入混亂。

  第三件事情就是腐敗,而且不光是腐敗的問題,還有就是僭越。曹爽什麼都向著皇家的標準來規定,這樣做很容易出現大問題。

  在荒唐透頂的時候,曹爽還不忘試探一下自己的老對手司馬懿。而司馬懿又開始演起戲來。因為司馬懿拿出來了對付曹操的那一個招數——裝病,所以連曹爽都覺得那司馬懿不好對付。

  這件事情發生在247年,曹爽委派自己的心腹李勝去荊州之前,試探一下司馬懿的情況,而司馬懿表現的連湯碗都端不住,還撒到了自己的衣服上面。李勝匯報曹爽之後,曹爽更加的麻痹大意,接下來輪到司馬懿出招了。

  請看下一講:挾天子以令諸侯

  4.挾天子以令諸侯

  更新時間2016-4-20 17:47:02 字數:2472

  從魏明帝駕崩到魏少帝曹芳正始十年,整整的十年功夫,曹爽貪圖享樂式的索取已經讓魏國的國庫開始出現了不足,而國內矛盾的計劃讓曹爽的統治岌岌可危。如果記性好的讀者可以回憶一下上一講我們所遺留的問題:司馬懿為什麼要命令張郃前去追擊諸葛亮的兵士呢?

  答案其實在於一個大家都想不到的東西:勢力對比。曹操時代的名將如張遼、徐晃、到了這個時代已經全部凋零,如果說還有一個可以和蜀國大將魏延相抗衡的,莫過於張郃了。可是當時司馬仲達已經決心篡奪曹魏的政權,哪容得張郃在魏國保駕,所以張郃這一次必死無疑。

  除掉了張郃,司馬懿最後忌憚的就只有那位皇帝了。這裡的皇帝指的是魏明帝曹睿,而不是魏少帝曹芳。我曾經在《漢末曹魏》這一本書中講到過,曹操的子孫之所以傳了三代實權就被竊取了,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曹操的子孫己未的年齡相對較為年輕。古人都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而我們轉眼看去,曹丕是三十四歲擔當的皇帝,而到了他的兒子時代,卻只是一個二十三歲的青年,也就是說曹丕敗給了“迷惑”,曹睿敗給了“年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