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頁
實際上是,28日拂曉前,集中突圍的條件沒有了。當27日夜再次突圍中在敵人炮群、飛機、坦克的襲擊下,部隊失去掌握,沒有完整建制單位,各機關、連隊、幹部、戰士實際處於分散無法指揮的狀態,成了敵人的炮擊目標,更主要的是飢餓,走不動路,敵情、道路不明,又沒有部隊接應。在這種情況下,師長才採取分散突圍的辦法,爭取減少損失,擺脫被動,保存現有的力量。我認為這是不得已而行之,應該說這個措施是正確的,一個師指揮員對於險惡情況的緊急處理是允許的”。
在今天軍事學院的戰例分析中,大概沒人會反對胡景義實事求是的立論。
許多與鄭其貴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們都不同意韋傑的評論,因為他們都認為:鄭其貴的軍事指揮並不一定稱職,但政治上是堅定的。
鄭其貴和他指揮的180師,堅決執行掩護兵團撤退和傷員轉運的命令,無愧於軍人的責任、榮譽和道德。
50年過去了。
不知道今天是否還有一支部隊叫180師,或者有一支部隊承認180師是它的前身部隊?不知道鄭其貴和他的戰友們是否還在人間?
這是一支曾受到不公正處理或者有意污辱的部隊。
希望人們不要忘了在北漢江畔、鷹峰之巔、濟州島上的那些彈盡糧絕為國捐軀的忠魂,不要忘了那些回到祖國後長期飽受曲辱的戰俘……。
別忘了,千萬別忘了,要象記住黃繼光、邱少雲、羅盛教一樣,記住志願軍180師的將士。
外篇 試問 毛澤東手下 有沒有可能有李雲龍這樣的將領?
更新時間: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數:4625
轉自:資料引用其他論壇
毛澤東是集戰略家、軍事理論家和統帥於一身的戰爭藝術大師,也是世界歷史上少有的經歷衝突類型最多而又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統帥。他從千餘人的農民隊伍起家,經過22年的武裝鬥爭,直到成為數百萬大軍的統帥。他平生直接或間接指揮了四百多個堪稱經典的戰役和戰鬥,留下了五百多萬字的軍事著作和軍事文電,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以人民戰爭為主體的毛澤東軍事思想體系,對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他指揮他一手創立並發展壯大起來的人民軍隊,與內外敵人作戰二十餘年――包括日本軍隊、美國軍隊這樣非常強悍的軍隊,殲滅敵軍千餘萬人;他領導他一直都處在弱者地位的國家和人民,一直都在戰勝處於強者地位的敵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支軍隊 象他所領導的人民解放軍一樣,在連續22年的嚴酷戰爭中,都是在劣勢的情況與強大的敵人作鬥爭而最終能立於不敗之地。試問這還不叫奇蹟的話世界上還有什麼可稱作奇蹟呢?
作為偉大的戰略家和統帥,毛澤東指導戰爭與其它同時代的統帥 有很大不同,毛澤東是從戰役指揮起家的,他在後來進行戰略指導的同時,也對每一個具體的戰役為戰場指揮員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史達林等統帥指導戰爭,主要是通大本營總參謀部實施,史達林本人進行戰略決策,從不參與戰役指揮。而毛澤東除了進行戰略決策,還對每一個戰役提出具體的指導性意見,甚至連電報也自己起草――這在二戰中的戰略統帥中你肯定找不到第二個!同時還非常尊重戰場指揮 員的意見,每封電報最後都有“熟籌見復”、“視情況且酌定”等, 給戰場指揮員以充分的機斷行事的餘地――有心者不妨讀讀《毛澤東 軍事文選》,看看那些閃爍著思想火花的奇招妙著,看看那些戰爭藝術的傑作是怎麼來的。
從遼瀋戰役策划過程中毛、林之間往返多達百餘封的電報中就可看出,毛澤東從不強擰不甜的瓜,在條件和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甚至不惜等待,一定要戰場指揮員從根本上理解自己的戰略構想。這在蘇軍是不能理解的,發個命令就得了嘛,討論什麼啊?史達林從來不這樣 。抗美援朝期間蘇聯顧問就曾對代總長聶榮臻說:“這叫命令嗎?” 聶答:“毛澤東就是這樣的,就是這樣領導我們打勝仗得天下的,你們不懂!”出身行伍的彭德懷、劉伯承、葉劍英、賀龍、林彪、粟裕 、陳賡等戰將對毛澤東從心悅臣服衷心擁戴直到頂膜拜禮,首先是緣於對其戰爭指導藝術的認識和傾倒,緣於其“用兵如神”。如第二次反圍剿後彭就說“還是搖鵝毛扇的人厲害”,至於林彪,那根本就是毛一手裁陪起來的。有人說毛只會“將將”不會“將兵”實在是沒有任何道理。別的甭說,光說那些行伍出身正經進過科班的戰將,你沒 兩招誰會服你?你光會將將誰搭理你?――毛澤東最先就不被行伍們搭理――最早和毛澤東合作的余灑度等黃埔生就因瞧不起毛澤東而揚長離去,最後投了蔣。而歷史卻選擇了偉大的軍事天才毛澤東,而余灑度也就混了個象牛毛一樣多的國軍少將,最後還被蔣先生摘了腦袋!毛澤東帶領泥腿子們造反那會兒可不是領袖,一句頂一萬句?
紅軍發展的事實也說明,無論是建軍還是打仗,離開了毛澤東就有問題。有了毛澤東就有聲有色,這是中共將帥們通過事實比較作出的選擇。事實證明,毛指揮小部隊遊刃有餘,指揮百萬大軍亦得心應手,轉戰陝北既指揮警衛部隊讓統帥部充當誘餌,又指揮陝北戰事遙 控全國戰爭,一心三用,這是何等的磅薄氣慨又是何等具有科學態度?請問歷史上有過這種先例嗎?有朋友褒揚被毛澤東思想體系武裝起 來培育起來的將領,卻貶斥創立了這個思想體系的人,這不是很荒唐 的事情麼?筆者當時因工作原因曾多次與當年跟毛麾下的戰將探討,他們說起毛的指揮藝術都素然起敬。當年我與紅26軍的李赤然將軍( 55年少將)交談,他說起毛親自指揮直羅鎮戰役和東征的――包括毛等候敵人幾天不致時毛跟他們作工作――情況非常激動和振奮,“毛主席真是用兵如神!”這樣的話他反覆重複了數遍。毛澤東用兵如神,是一句帶有文學色彩的褒揚。毛澤東是人不是神,他出的招有高招 ,也有不那麼高的招,比如他遵義會議後指揮的第一仗土城戰鬥就是 個失利戰鬥――話又說回來,任何人都是這樣――如果說用兵如神就是判斷上不出一點毛病的話,我估計這樣的人是沒有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世界上既沒有用兵如神的人,也沒有將將如神的人。說毛澤東用兵如神,只在一個意義上是正確的,那就是:毛澤東極善於因勢利導將不利轉化為有利,譬如前如言土城戰鬥雖失利,毛卻將審時度勢斷然撤出,一渡赤水調動敵人,最後演出了四渡赤水大幅度機動制敵殲敵的活劇。再如在很多人眼中,皖南事變是中共的大悲劇,中共的 力量遭到前所未有的大損失。可毛澤東卻因勢利導,發起政治攻勢,重建新四軍軍部,把新四軍從帶有統一戰線色彩的軍隊變成了由中共完全獨立控制的武裝,使其在大江南北迅猛發展,成為日後與蔣爭天下的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即便後來壯得不得了的林彪,其麾下戰將和王牌勁旅也有不少來自華中新四軍。又如解放台灣擱淺攻金門不克,後來卻因勢利導乾脆不攻,演出了金門炮戰這樣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傑作。
在今天軍事學院的戰例分析中,大概沒人會反對胡景義實事求是的立論。
許多與鄭其貴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們都不同意韋傑的評論,因為他們都認為:鄭其貴的軍事指揮並不一定稱職,但政治上是堅定的。
鄭其貴和他指揮的180師,堅決執行掩護兵團撤退和傷員轉運的命令,無愧於軍人的責任、榮譽和道德。
50年過去了。
不知道今天是否還有一支部隊叫180師,或者有一支部隊承認180師是它的前身部隊?不知道鄭其貴和他的戰友們是否還在人間?
這是一支曾受到不公正處理或者有意污辱的部隊。
希望人們不要忘了在北漢江畔、鷹峰之巔、濟州島上的那些彈盡糧絕為國捐軀的忠魂,不要忘了那些回到祖國後長期飽受曲辱的戰俘……。
別忘了,千萬別忘了,要象記住黃繼光、邱少雲、羅盛教一樣,記住志願軍180師的將士。
外篇 試問 毛澤東手下 有沒有可能有李雲龍這樣的將領?
更新時間:2006-8-8 21:22:00 本章字數:4625
轉自:資料引用其他論壇
毛澤東是集戰略家、軍事理論家和統帥於一身的戰爭藝術大師,也是世界歷史上少有的經歷衝突類型最多而又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統帥。他從千餘人的農民隊伍起家,經過22年的武裝鬥爭,直到成為數百萬大軍的統帥。他平生直接或間接指揮了四百多個堪稱經典的戰役和戰鬥,留下了五百多萬字的軍事著作和軍事文電,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以人民戰爭為主體的毛澤東軍事思想體系,對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他指揮他一手創立並發展壯大起來的人民軍隊,與內外敵人作戰二十餘年――包括日本軍隊、美國軍隊這樣非常強悍的軍隊,殲滅敵軍千餘萬人;他領導他一直都處在弱者地位的國家和人民,一直都在戰勝處於強者地位的敵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支軍隊 象他所領導的人民解放軍一樣,在連續22年的嚴酷戰爭中,都是在劣勢的情況與強大的敵人作鬥爭而最終能立於不敗之地。試問這還不叫奇蹟的話世界上還有什麼可稱作奇蹟呢?
作為偉大的戰略家和統帥,毛澤東指導戰爭與其它同時代的統帥 有很大不同,毛澤東是從戰役指揮起家的,他在後來進行戰略指導的同時,也對每一個具體的戰役為戰場指揮員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史達林等統帥指導戰爭,主要是通大本營總參謀部實施,史達林本人進行戰略決策,從不參與戰役指揮。而毛澤東除了進行戰略決策,還對每一個戰役提出具體的指導性意見,甚至連電報也自己起草――這在二戰中的戰略統帥中你肯定找不到第二個!同時還非常尊重戰場指揮 員的意見,每封電報最後都有“熟籌見復”、“視情況且酌定”等, 給戰場指揮員以充分的機斷行事的餘地――有心者不妨讀讀《毛澤東 軍事文選》,看看那些閃爍著思想火花的奇招妙著,看看那些戰爭藝術的傑作是怎麼來的。
從遼瀋戰役策划過程中毛、林之間往返多達百餘封的電報中就可看出,毛澤東從不強擰不甜的瓜,在條件和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甚至不惜等待,一定要戰場指揮員從根本上理解自己的戰略構想。這在蘇軍是不能理解的,發個命令就得了嘛,討論什麼啊?史達林從來不這樣 。抗美援朝期間蘇聯顧問就曾對代總長聶榮臻說:“這叫命令嗎?” 聶答:“毛澤東就是這樣的,就是這樣領導我們打勝仗得天下的,你們不懂!”出身行伍的彭德懷、劉伯承、葉劍英、賀龍、林彪、粟裕 、陳賡等戰將對毛澤東從心悅臣服衷心擁戴直到頂膜拜禮,首先是緣於對其戰爭指導藝術的認識和傾倒,緣於其“用兵如神”。如第二次反圍剿後彭就說“還是搖鵝毛扇的人厲害”,至於林彪,那根本就是毛一手裁陪起來的。有人說毛只會“將將”不會“將兵”實在是沒有任何道理。別的甭說,光說那些行伍出身正經進過科班的戰將,你沒 兩招誰會服你?你光會將將誰搭理你?――毛澤東最先就不被行伍們搭理――最早和毛澤東合作的余灑度等黃埔生就因瞧不起毛澤東而揚長離去,最後投了蔣。而歷史卻選擇了偉大的軍事天才毛澤東,而余灑度也就混了個象牛毛一樣多的國軍少將,最後還被蔣先生摘了腦袋!毛澤東帶領泥腿子們造反那會兒可不是領袖,一句頂一萬句?
紅軍發展的事實也說明,無論是建軍還是打仗,離開了毛澤東就有問題。有了毛澤東就有聲有色,這是中共將帥們通過事實比較作出的選擇。事實證明,毛指揮小部隊遊刃有餘,指揮百萬大軍亦得心應手,轉戰陝北既指揮警衛部隊讓統帥部充當誘餌,又指揮陝北戰事遙 控全國戰爭,一心三用,這是何等的磅薄氣慨又是何等具有科學態度?請問歷史上有過這種先例嗎?有朋友褒揚被毛澤東思想體系武裝起 來培育起來的將領,卻貶斥創立了這個思想體系的人,這不是很荒唐 的事情麼?筆者當時因工作原因曾多次與當年跟毛麾下的戰將探討,他們說起毛的指揮藝術都素然起敬。當年我與紅26軍的李赤然將軍( 55年少將)交談,他說起毛親自指揮直羅鎮戰役和東征的――包括毛等候敵人幾天不致時毛跟他們作工作――情況非常激動和振奮,“毛主席真是用兵如神!”這樣的話他反覆重複了數遍。毛澤東用兵如神,是一句帶有文學色彩的褒揚。毛澤東是人不是神,他出的招有高招 ,也有不那麼高的招,比如他遵義會議後指揮的第一仗土城戰鬥就是 個失利戰鬥――話又說回來,任何人都是這樣――如果說用兵如神就是判斷上不出一點毛病的話,我估計這樣的人是沒有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世界上既沒有用兵如神的人,也沒有將將如神的人。說毛澤東用兵如神,只在一個意義上是正確的,那就是:毛澤東極善於因勢利導將不利轉化為有利,譬如前如言土城戰鬥雖失利,毛卻將審時度勢斷然撤出,一渡赤水調動敵人,最後演出了四渡赤水大幅度機動制敵殲敵的活劇。再如在很多人眼中,皖南事變是中共的大悲劇,中共的 力量遭到前所未有的大損失。可毛澤東卻因勢利導,發起政治攻勢,重建新四軍軍部,把新四軍從帶有統一戰線色彩的軍隊變成了由中共完全獨立控制的武裝,使其在大江南北迅猛發展,成為日後與蔣爭天下的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即便後來壯得不得了的林彪,其麾下戰將和王牌勁旅也有不少來自華中新四軍。又如解放台灣擱淺攻金門不克,後來卻因勢利導乾脆不攻,演出了金門炮戰這樣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