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於是,巴斯托鎮最嚴重的危機出現了。德軍開始做前兩周他們沒有做的事情,他們包圍 了美軍,在鎮子周圍不同的幾個地點,同時發起了進攻。
黎明時分,德軍4個師從鎮子的北面發動了進攻,麥克斯維爾·泰勞准將的部隊跟他們激烈戰鬥了整整一天,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敵人的進攻。當天晚上,對第101空降師來說,前景還是個未知數。第502空降兵步兵團的下士威廉·戴維斯正守在山縫裡的一個機槍哨位時,黑暗中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排長在哪兒?(德語)”這個人一邊凍得發抖,一邊問道。外邊的天氣在零度以下。
戴維斯迅速地扭住這個人,並將他送到第101空降師的指揮所。他是德國黨衛隊第9裝甲師的士兵,被派去給一個戰鬥排傳令,但是在夜色和濃霧中迷失了方向。
這個德國士兵“自願”帶來的消息表明,德軍針對巴斯托鎮美軍的總攻將在凌晨4:00進行。得到消息後,美軍在總攻1小時前就躲到郎查普北部的森林裡去了,郎查普是德軍這次行動的集結地。美軍沒有遭受到任何進攻。
如果這個迷失方向的德國兵沒有碰巧找美國士兵問路的話,強大的德軍很可能在巴斯托消滅美軍。
花園裡的德國老人
1945年,強大的盟軍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向前推進了400多英里,直抵德國寬闊而壯觀的萊茵河。萊茵河自古就是德國防禦西面之敵的天然屏障,於是,在這年3月,希特勒下令炸掉萊茵河上的數十座大橋,以阻止美國、英國及法國軍隊的進攻。
從美國士兵槍口下僥倖逃生的克雷德·阿登納國家檔案館
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和他的高級幕僚對在萊茵河上找到一座完整的橋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但是,在3月6日,當美國第9裝甲師B分隊領導人威廉·胡根准將站在雷蒙根鎮萊茵河邊的懸崖上舉目遠眺的時候,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在他腳下的萊茵河上,居然有一座完好的大橋。
胡根並不知道,這座跨度達1000英尺的大橋要不是因為炸藥放置不當而沒有引爆的話,它也會和其他幾十座橋一樣早就蕩然無存。胡根將軍明白,如果能迅速占領它,將會挽救無數美國士兵的生命,同時加速歐洲戰爭的結束。
一個電話馬上找到了約翰·戈雷堡少尉,他是匍式坦克排的排長,來自南加州哥倫比亞,現在離萊茵河很近。
“戈雷堡,拿下這座橋!”將軍的命令嚴厲而又興奮。
戈雷堡少尉馬上集合坦克排迅速朝那座橋進發。他們行進到雷蒙根鎮近郊的時候,看見一個德國老人正在花園裡悠閒地工作。一個美國士兵懷疑這個老人是利用他的年齡做掩護的人民黨,人民黨是希特勒組織起來的保衛德國國境的組織。於是,好戰的他在坦克開過去的時候,拿起來復槍,對著老人就開了3槍。這個德國老人趕緊趴在地上躲過了子彈,所幸沒有受傷。
一會兒,美軍就占領了那座大橋,畢業於西點軍校的卡爾·逖目曼少尉率先帶領他的步兵排跨過了大橋。
直到許多年後,約翰·戈雷堡少尉才知道那個趴在地上躲過了3槍的德國老人的身份。這人就是70高齡的克雷德·阿登納(Konrad Adenauer),就在那次槍擊事件後的第四年,他當上了西德的總理,並且是美國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的堅定的同盟。
在伊烏·基馬島上打瞌睡
伊烏·基馬島上發生的戰鬥是美國海軍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鬥,1945年3月中旬戰爭結束時,有50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被打死。投降的日軍廖寥無幾,實際上,22000名日本守軍中幾乎所有的人都選擇了以死報國。可以這樣說,這個離東京750英里的太平洋小島是美國處理過的最為昂貴的地產——每平方英里都是用550條生命和2500名傷員換來的。
4月上旬,7000名美國“海蜜蜂”(海軍工兵團)在伊烏·基馬島中央建起了一個大平台, 該平台是用來起降超級堡壘B-29飛機的。他們每天工作3班,每班10小時,一周工作7天,移動土石方達300萬方。對平均年齡只有18歲的海軍來說,這些工兵團的人顯得相當老,因此,在他們中流傳著一則笑話:“不要碰這幫‘海蜜蜂’——他們可能是你的爺爺。”
在D-日的下午,有1000多名“海蜜蜂”登上了海灘,他們的傷亡很大。做木工的A·W·巴克以前是阿肯色州的副州長,他帶領40個人作為第二批到達海灘,天黑的時候,他帶的人只剩下了一半。
B-29飛行員為了感激這些人,以這些人部隊的編號給自己的飛機命名。在戰爭結束前,這個簡易機場降落過2400架空中堡壘飛機,拯救了25000名士兵的生命,另外還有幾百架昂貴的B-29飛機在這裡起降,使得它們不必飛很遠的距離就能夠再次打擊日軍。
在攻占伊烏·基馬島的戰鬥結束後,該島成了美軍後方梯隊的基地。此後很長時間,那些倖存下來的日本兵還經常從他們躲藏的山洞裡溜出來,襲擊“美國鬼子”。這些死硬分子中有一個叫大田一郎。一個漆黑的夜晚,一郎手裡拿著手榴彈,神不知鬼不覺地溜進美軍的帳篷堆里。他悄悄地挨個兒查看帳篷,挑了一個最大的作為他的目標。這個日本人認為,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指揮部,將它作為目標,可以殺死更多的美國軍官。
黎明時分,德軍4個師從鎮子的北面發動了進攻,麥克斯維爾·泰勞准將的部隊跟他們激烈戰鬥了整整一天,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敵人的進攻。當天晚上,對第101空降師來說,前景還是個未知數。第502空降兵步兵團的下士威廉·戴維斯正守在山縫裡的一個機槍哨位時,黑暗中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排長在哪兒?(德語)”這個人一邊凍得發抖,一邊問道。外邊的天氣在零度以下。
戴維斯迅速地扭住這個人,並將他送到第101空降師的指揮所。他是德國黨衛隊第9裝甲師的士兵,被派去給一個戰鬥排傳令,但是在夜色和濃霧中迷失了方向。
這個德國士兵“自願”帶來的消息表明,德軍針對巴斯托鎮美軍的總攻將在凌晨4:00進行。得到消息後,美軍在總攻1小時前就躲到郎查普北部的森林裡去了,郎查普是德軍這次行動的集結地。美軍沒有遭受到任何進攻。
如果這個迷失方向的德國兵沒有碰巧找美國士兵問路的話,強大的德軍很可能在巴斯托消滅美軍。
花園裡的德國老人
1945年,強大的盟軍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向前推進了400多英里,直抵德國寬闊而壯觀的萊茵河。萊茵河自古就是德國防禦西面之敵的天然屏障,於是,在這年3月,希特勒下令炸掉萊茵河上的數十座大橋,以阻止美國、英國及法國軍隊的進攻。
從美國士兵槍口下僥倖逃生的克雷德·阿登納國家檔案館
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和他的高級幕僚對在萊茵河上找到一座完整的橋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但是,在3月6日,當美國第9裝甲師B分隊領導人威廉·胡根准將站在雷蒙根鎮萊茵河邊的懸崖上舉目遠眺的時候,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在他腳下的萊茵河上,居然有一座完好的大橋。
胡根並不知道,這座跨度達1000英尺的大橋要不是因為炸藥放置不當而沒有引爆的話,它也會和其他幾十座橋一樣早就蕩然無存。胡根將軍明白,如果能迅速占領它,將會挽救無數美國士兵的生命,同時加速歐洲戰爭的結束。
一個電話馬上找到了約翰·戈雷堡少尉,他是匍式坦克排的排長,來自南加州哥倫比亞,現在離萊茵河很近。
“戈雷堡,拿下這座橋!”將軍的命令嚴厲而又興奮。
戈雷堡少尉馬上集合坦克排迅速朝那座橋進發。他們行進到雷蒙根鎮近郊的時候,看見一個德國老人正在花園裡悠閒地工作。一個美國士兵懷疑這個老人是利用他的年齡做掩護的人民黨,人民黨是希特勒組織起來的保衛德國國境的組織。於是,好戰的他在坦克開過去的時候,拿起來復槍,對著老人就開了3槍。這個德國老人趕緊趴在地上躲過了子彈,所幸沒有受傷。
一會兒,美軍就占領了那座大橋,畢業於西點軍校的卡爾·逖目曼少尉率先帶領他的步兵排跨過了大橋。
直到許多年後,約翰·戈雷堡少尉才知道那個趴在地上躲過了3槍的德國老人的身份。這人就是70高齡的克雷德·阿登納(Konrad Adenauer),就在那次槍擊事件後的第四年,他當上了西德的總理,並且是美國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的堅定的同盟。
在伊烏·基馬島上打瞌睡
伊烏·基馬島上發生的戰鬥是美國海軍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鬥,1945年3月中旬戰爭結束時,有50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被打死。投降的日軍廖寥無幾,實際上,22000名日本守軍中幾乎所有的人都選擇了以死報國。可以這樣說,這個離東京750英里的太平洋小島是美國處理過的最為昂貴的地產——每平方英里都是用550條生命和2500名傷員換來的。
4月上旬,7000名美國“海蜜蜂”(海軍工兵團)在伊烏·基馬島中央建起了一個大平台, 該平台是用來起降超級堡壘B-29飛機的。他們每天工作3班,每班10小時,一周工作7天,移動土石方達300萬方。對平均年齡只有18歲的海軍來說,這些工兵團的人顯得相當老,因此,在他們中流傳著一則笑話:“不要碰這幫‘海蜜蜂’——他們可能是你的爺爺。”
在D-日的下午,有1000多名“海蜜蜂”登上了海灘,他們的傷亡很大。做木工的A·W·巴克以前是阿肯色州的副州長,他帶領40個人作為第二批到達海灘,天黑的時候,他帶的人只剩下了一半。
B-29飛行員為了感激這些人,以這些人部隊的編號給自己的飛機命名。在戰爭結束前,這個簡易機場降落過2400架空中堡壘飛機,拯救了25000名士兵的生命,另外還有幾百架昂貴的B-29飛機在這裡起降,使得它們不必飛很遠的距離就能夠再次打擊日軍。
在攻占伊烏·基馬島的戰鬥結束後,該島成了美軍後方梯隊的基地。此後很長時間,那些倖存下來的日本兵還經常從他們躲藏的山洞裡溜出來,襲擊“美國鬼子”。這些死硬分子中有一個叫大田一郎。一個漆黑的夜晚,一郎手裡拿著手榴彈,神不知鬼不覺地溜進美軍的帳篷堆里。他悄悄地挨個兒查看帳篷,挑了一個最大的作為他的目標。這個日本人認為,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指揮部,將它作為目標,可以殺死更多的美國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