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七部分:傳國玉璽之謎

  傀儡皇帝光緒(10)

  死因之謎

  慈禧重新出面訓政後,還多方凌辱折磨光緒。起初,慈禧想過要謀害光緒,後來又想把他廢掉。光緒深知慈禧的險惡用心,日夜擔驚受怕,常常對天長嘆:我連漢獻帝都不如啊!

  光緒被囚於瀛台,由慈禧的四名親信太監監視著。他或者坐在露台,雙手抱膝,愁思哀傷,或者睡在木床上苦思苦想。在太監的監視比較鬆懈時,就偷偷地記日記。這樣差不多被關押了整整兩年。

  1900年,中國北方爆發了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運動,引起英、俄、法、德、美、日、意、奧等八國聯軍入侵。在八國聯軍逼近北京時,光緒帝有“留京以鎮人心之意”,慈禧太后卻挾其逃往西安。臨走前,慈禧命總管太監李蓮英硬將光緒最為寵愛的妃子兼同道者珍妃推入東華門內的一口井內害死。

  在逃亡中慈禧下令剿殺義和團運動。1901年歲次辛丑,九月七日,清政府在北京與各國所訂立的條約,共十二款,以賠款一項為最重,數目高達白銀四億五千萬兩,為不平等條約中最苛刻的。1902年1月,光緒又被慈禧帶回北京,仍然被囚禁在瀛台。這時的光緒,在經歷了大風大浪之後逐漸地成熟起來,更加堅信中國只有變法圖強才能免於被帝國主義列強滅亡的命運,他一直念念不忘變法,並一直希望在慈禧太后死後自己能重掌大權,重行新法。但是,他始終沒有搬倒慈禧這座壓在他頭上的大山,歷史始終沒有給他機會。他也沒有勇氣衝破封建倫理思想的束縛,因此,“天顏戚戚,常若不悅”,心境悲愴,終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劇命運。

  被囚禁的光緒,病情日益加重。御醫在光緒的《脈案》中多次寫下這樣的話:皇上脈搏微弱,面色發黃,鼻子潰瘍,吃飯不香,消化不良,心情煩躁,時常嘆息,氣短而懶得說話,精神恍惚,常常半夜醒來,對牆無故發笑。皇上本來身體就不好,氣血雙虧,心腎兩虛,現在又胸中鬱悶,虛火上升,造成脾胃不和。

  1908年10月,光緒生病臥床。這時慈禧也生病了。光緒在日記中寫道:“我現在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覺得老佛爺(指慈禧)一定會死在我之前。如果這樣,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和李蓮英。”不料這段日記被李蓮英獲悉,他立即報告了慈禧,說:“皇上想死在老佛爺之後呢!”慈禧聽了,恨恨地說:“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當天,即21日就命令光緒的飲食、醫藥之事統統由李蓮英服侍。這天下午,光緒的病情突然轉危,不久死去。

  在光緒皇帝臨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將不起,由於光緒皇帝無後,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軍機大臣認為內憂外患之際,當立年長之人。慈禧太后聽後勃然大怒,最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監國。大臣將此事告知光緒皇帝後,因為溥儀是自己的親侄子,又讓自己的親弟弟監國,光緒皇帝十分滿意。接著,光緒、慈禧在兩天中相繼死去。

  半個月後,溥儀即位,由光緒皇后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就這樣溥儀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寶座。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發,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溥儀退居紫禁城中的養心殿,宣告了清王朝的滅亡和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結束。

  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的消息一傳出,就震驚了海內外。人們普遍認為,光緒在慈禧前一天死去,這不是巧合,而是處心積慮的謀害,是慈禧令太監將他毒死的。因為人們總覺得他只比慈禧早死一天,這太奇怪了。光緒當時身體很虛弱是不假,但為什麼連這一天也拖不過去呢?是慈禧手下最後幾天在藥里下了什麼東西,還是做了別的手腳?不排除有這樣的可能。

  也有人認為,由於袁世凱的叛賣告密,使慈禧鎮壓了維新運動。袁世凱擔心慈禧死後光緒重新執政,將會問罪於他,於是就與慶親王勾結,打算廢黜光緒,立慶親王之子為帝,事不成,就下手毒殺了光緒。

  也有人主張是李蓮英害死的。因為李蓮英一直跟著慈禧,怕慈禧死了之後,光緒執政,對自己不利。所以,他下手,讓光緒死在慈禧之前。

  當然,也有人認為光緒是病死的。光緒自幼身體孱弱,一直有脾胃虛弱的毛病。成年後又有滑精症狀,而且一天比一天厲害。他又長期咳嗽,似乎患有肺結核。政治上的失意,長期的精神抑鬱,更使他患有嚴重的神經官能症,心悸、失眼、食欲不振等症狀相繼出現,逝世前一年已病入骨肓,直接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並發急性感染。這一說法為多數學者接受。

  這種說法的依據就是《清德宗實錄》和《光緒朝東華錄》,以及《清宮檔案》。在這些記載中,一致認為光緒屬於自然病死,是正常死亡的。

  第七部分:傳國玉璽之謎

  傳國玉璽之謎(1)

  公元936年,當李從珂和后妃登玄武樓積薪自焚時,還牽出一件驚天大案,那就是傳國玉璽自此神秘失蹤了。從此,關於它的下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說傳國玉璽之前,要先說一說和氏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