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鐵騎漸漸消失在茫茫的雪山之間,終於看不見了,鄧玉文深深吸了一口氣:三五天後,羅桑卻吉堅贊護著五世**喇嘛阿旺羅桑嘉措就要到拉薩了。

  既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系統牢牢管控藏地,又要越少使用武力越好,同時還要藏地上下歸心。

  這就是他在藏地的使命,但難呢!不過,好在陳海平送了他四個字-循序漸進,意思就是不要求時間,只要方向正確,有進展就好。而不要求最終的結果。

  鄧玉文明白陳海平的意思。

  藏地普遍施行的是農奴制,而這種制度顯然與他們的制度格格不入,但藏地的情況又極為特殊。

  藏地距離關內不僅極為遙遠,地勢又特殊之極,從外極難進入,而這就決定了治理藏地的特殊性。

  生活苦寒,民風必然彪悍,這本是鐵律,但在藏地卻發生了逆轉,原因就是藏傳佛教。

  還僅僅在**百年前,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竟然能與強大的盛唐抗衡。以致不得不採取和親的手段以籠絡松贊干布,而這對一代雄主李世民的臉面自然不好看,但還是做了。

  可自藏傳佛教傳入藏地,藏地的情況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大變。

  藏傳佛教主張犧牲,鼓勵宗教奉獻。藏人不僅一生有大量的時間要消耗在宗教儀式上,還要把自己的財富相當的一部分奉獻給宗教:建設寺廟、供養僧侶、繁瑣宗教儀式的開支、獻義工等等。藏地的宗教開支超過全部收入的九成。

  這些投入既不能形成生產性的投資,也不能改善藏人的生活,多少年來,藏人一生的血汗就消耗在這種宗教中。

  另外,由於大量成年男子入寺成為僧侶,導致藏地的人口萎縮。

  凡此種種,就導致曾經可與最強盛的唐朝抗衡的地方,藏傳佛教興起之後,軍力始終不堪一擊。

  所以,正因為這些特殊性,治理藏地就絕不能遏制佛教的傳播。

  鄧玉文清楚,陳海平很想廢除農奴制,但又不能影響到藏傳佛教的傳播和藏地的穩定,而這就是他要做的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

  瀋陽,皇宮。

  空曠的宮殿裡,皇太極煩躁地來回走著。

  皇太極這麼煩躁,是因為一件事他決定不下來,這件事就是攻不攻打朝鮮。

  自去年七月,從北京回到瀋陽,這件事就一直盤旋在皇太極心頭。這**個月,皇太極和范文程、寧完我這些漢人大臣把這件事掰開了揉碎了,一遍遍地分析。

  成破利害早就擺在那兒,但皇太極就是決定不下來,因為這件事太重大了,有極大的隱患,這個隱患將來極可能把他炸個粉身碎骨,但不打朝鮮,他似乎還是沒有活路。

  對陳海平,皇太極沒有絲毫的瑜亮情節,他對陳海平完全是撼山般的無奈。

  陳海平完全改變了他們以往對大明朝戰爭的模式,范文程告訴皇太極,今後的戰爭比拼的是國力。國力強者勝,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

  但,他的國力能和陳海平比嗎?何況,陳海平還握著另一把同樣讓他無可奈何的刀。

  貨幣成為武器,而且是致命的武器,這完全超出了皇太極的想像之外。

  經濟竟然是這麼複雜的東西,皇太極已經知道,與漢人的貿易只有兩條路,一個是徹底斷絕,一個是徹底放開,沒有中間的路可以走。

  徹底斷絕,在大明朝那會兒還可以,但現在,徹底斷絕只有死的更快。因為,一方面飛速發展,而他們最多是維持現狀。這樣下去,國力的差距會越來越大,而一旦到了某個點,那不用陳海平打來,自己就垮了。

  所以,只能徹底開放,而徹底開放,貨幣就又成了陳海平懸在他頭頂上的一把刀,隨時都能把他砍個遍體鱗傷。

  這個道理,一開始,懿安皇后通過袁崇煥的夫人布木布泰傳話給他時,皇太極無論如何也理解不了,最後還是范三拔的兒子范毓賓給解釋清楚的。

  為此,范毓賓給皇太極任命為商院大臣,成為了漢人高官中的重要一員。

  貨幣這把刀讓皇太極無可奈何,明知危險重重,卻毫無辦法;攻打朝鮮也是陳海平給劃下的道兒,皇太極同樣無可奈何。

  攻打朝鮮不是一把刀,而是一枚炸彈,能把他炸個粉身碎骨,但不打朝鮮,似乎同樣不行。

  現如今,漠南蒙古已經被瓜分,他們再也不可能向蒙古方向發展,袁崇煥的遼西和陳海平的關內就更別提了,所以現在要發展,就只有攻占朝鮮這一途了。

  他們不缺土地,最缺的是人,所以把遼西海州四衛給袁崇煥根本不算什麼。

  如今形勢大變,陳海平那兒一天比一天更強盛,如果他們停滯不前,那最後只能是死路一條,可要發展,又只有攻打朝鮮一途。

  攻打朝鮮,皇太極怕的不是在他攻打朝鮮的時候,陳海平來打他,他怕的是把朝鮮打下來之後的事兒。

  一旦把朝鮮打下來,那就等於懷裡抱著顆炸彈,而這顆炸彈,陳海平又隨時可能引爆,因為一旦到了陳海平要動他的那一天,只要陳海平鼓動朝鮮復國,那就必定會耗去他極大的力量,而陳海平就可趁此機會,大舉進兵,到時他如何能抵抗得了?

  可以想見,只要他攻打朝鮮,陳海平必定設法收留朝鮮皇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