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謎底馬上就要揭曉了。

  上午巳時,風和日麗,人們成半圓形在雕像前二十米左右的地方聚集著。

  人群的最前面是四五十張大椅,椅子上坐滿了人,不過,有點奇怪,椅子上坐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而像政務院總理孫傳庭和京城一姐戴小蓉蓉姐這樣絕對的大人物卻在一旁鳥悄地站著。

  這是陳海平立下的規矩,除了極少數的場合,其他任何地方都是長者先,而不論地位高地,就是他自己也不例外。

  今天就是如此。

  雕像前兩丈左右,有一個臨時放置的半圓形講台,陳海平就站在講台後。

  今天。陳海平依舊與凡俗不同。

  以前,像這種場合,都要祭天告地,儀式極為繁瑣,但在陳海平這兒,這些全免了。

  人群中,徐光啟坐在正中,其他人都如眾星捧月一般,簇擁在老頭子的周圍。

  巳時整,當八名容顏肅穆的士兵把紅布徐徐揭去,徐光啟騰地一下站了起來,大瞪著眼睛呆呆地看著終於露出廬山真面目的神秘雕像。

  那竟然是他!

  徐光啟頜下的須髯都在不停地哆嗦著。

  不遠處,一個四十多歲的胖子一看徐光啟的樣子,立刻就跑了過去,扶住了徐光啟。

  胖子姓王,叫王德仁,原本是太醫院的太醫。

  陳海平對徐光啟、成基命這兩位老人極為重視,給他們配備了專門的專家醫療小組,命令一天十二個時辰,一刻都不能離人,這個王德仁就是醫療小組的一員,今天他值班。

  好一會兒,老頭子才平靜下來。徐光啟剛要上前,就見陳海平輕輕擺了擺手。徐光啟輕嘆一聲,坐了下來,知道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

  雕像是徐光啟,白髮蒼髯,面容清癯,目光炯炯。徐光啟手裡拿著兩本書,左手拿的是《幾何原本》,右手拿的是《農政全書》。

  雕像的基座也雕刻著圖案,東面是蕃薯藤,西面是水稻田。兩者把徐光啟簇擁著。

  揭幕儀式完畢,陳海平站到了講台前,面對著眾人。

  “諸位,立徐老大人的雕像在這兒,我不知道別人滿不滿意,但我知道徐老大人一定不滿意,所以我才要一直瞞著,以致弄得神神秘秘。”陳海平高聲道。

  “但我為什麼又要立呢?”炯炯的目光掃視著眾人,陳海平一字一句地道:“因為,如果徐老大人的像不立在這兒,那就沒有人有資格立在這兒。”

  “我知道,諸位之中有很多人會不同意我的說法,這很正常,因為你們不了解徐老大人都做了什麼。那麼,徐老大人都做了些什麼呢,讓我可以如此推崇他老人家?”

  說到這兒,陳海平轉回身,手指著雕像,高聲道:“徐老大人此生最主要的功德都在這個雕像上!”

  說實話,眾人之中還真沒幾個知道徐光啟都做了那些了不起的事兒,有的即便知道徐光啟做了什麼,但也不大清楚徐光啟做的事兒有多大的意義。

  眾人都目不轉睛地看著陳海平。

  “雕像基座雕刻的東西可能有人還不認識,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用手指著東面的蕃薯藤,陳海平道:“那叫番薯,也叫地瓜。”然後又指著水稻田,道:“這個認識的人能多些,是水稻,就是我們每天吃的大米。”

  “番薯是從外洋傳過來的東西,是經過徐大人的研究推廣才在大江南北廣泛種植開來的。大家一定會問,這個番薯有什麼了不得的呢?”頓了頓,陳海平沉聲道:“這個番薯是極其了不得的,就憑這個,徐大人就是澤及蒼生的萬家生佛,功德無量!”

  “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在我的老家山西有這樣一句話,說番薯是窮人的糧食。這句話也對,但不全對。我認為還要加上一句,那就是番薯是救窮人命的糧食。”

  “番薯是極容易種植的。就是在極為貧瘠的土地上也能旺盛地生長,也能得到很高的產量。我就親自種過,在不能種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上種過,我種植的結果是每畝的產量至少有一千兩百斤,而高產的則能達到兩千多斤。”

  “而且,番薯還容易儲藏,放一年絕對沒問題。在豐收之年,番薯就是再怎麼地,也不是一種作物,但大家想想,如果發生了大饑荒,那這番薯能救多少老百姓的命?”

  “諸位,我不敢說我身後的事兒,但我敢說,只要我活著一天,在我們統轄的土地上,那就不會有一個人挨餓,而我之所以敢說這句話,就是因為這個番薯!”

  這當然是驚天動地的大功德,但在場的人大都都沒什麼感覺,因為對他們而言,挨餓,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和他們無關。

  一眼掃過,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陳海平心裡輕輕嘆了口氣。

  儒家文明真是一個怪胎中的怪胎,缺陷似乎數不勝數,而且還都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讓人無可辯駁。比如,儒家社會的根基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社會,而這種結構的社會的一個極大弊病是對家族以外的人漠不關心。

  眼前,眾人的表現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

  那一世,批判儒家文明的聲音簡直是山呼海嘯,有些人對儒家文明的厭惡已經不是極端可以形容的了,他們因為對儒家文明的厭惡以致開始唾棄自己的民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