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暫時的?”看了一眼陳啟立,孫傳庭不解地問道。

  “對,暫時的。”陳海平道:“只要壓力在,那些人就會最大限度地跟懿安皇后合作,但壓力要是不在了,或者說他們感覺不到了,那他們反過來就會成為牽制懿安皇后的力量。”

  似乎明白點了,孫傳庭問道:“你是說要從內部瓦解他們?”

  “對。”陳海平點頭道:“我們要先從方方面面打擊他們,直至我們兵鋒所向,可以橫掃南方。”

  “那該怎麼做?”這自然是好的不能再好的大道理了,但孫傳庭就是想破腦袋也想不出要怎麼做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沉吟了一下,陳海平道:“崇禎登基以來,國家財政匱乏之極,內憂外患日甚一日。這早已是盡人皆知的事,如此發展下去,大明朝必定不是亡於女真,就是滅於流寇,而一旦到了那個時候,就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結局。這是多麼淺顯的道理,但是,國家明明有著極其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卻為何就是不能用到最該用到的地方?”

  這個問題似乎能回答,但孫傳庭和陳啟立自然知道陳海平問這話絕不是表面上的那層意思,所以兩人都閉口不言,只是看著陳海平。

  “表面上,這首先是那些大臣阻撓的結果,而那些大臣之所以阻撓,是因為他們背後所代表的利益集團不答應。”陳海平淡淡地道:“現在,那些利益集團選擇了損失自己的利益和懿安皇后合作。”

  孫傳庭和陳啟立又不由相互看了一眼,他們似乎都把握到了什麼,但一時卻又說不清。

  嘴角露出了一絲苦笑,陳海平又跟著道:“我們絕大多數人做事,很少是完全受理性支配的,尤其是當一件事的決定權在很多很多人手裡的時候。就以我們剛才說的為例,以加稅來挽救大明朝,也就是挽救他們自己的身家性命這件事來說,道理人人都明白,但人人也幾乎都是一個心思。”

  “他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會覺得決定最後命運的未必就是我一個,我還是先關心自己眼前的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才是最可靠最實惠的選擇。眼前看得到的利益對他來說壓倒一切,而暫時不在眼前的利害關係,尤其是又牽涉到許多人的時候,無論從理性上分析多肯定,他也會不自覺把重要性放在後面。”

  “我們一般人的心理就是我能減少付出,又何必增加付出?我能夠用最小的成本來獲得最大的收穫,又何必增加成本?有這麼多人,我不過是其中的一小分子,我無論出力不出力,對最後結果又能有多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人總是傾向於希望可以在不必讓自己多付出什麼代價的前提下就得到回報,而這大部分人又決定了那一小部分人也必定無所作為。”

  最後,陳海平總結道:“大明朝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能夠最終決定事情的人,皇帝做不到,大臣們也做不到,他們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互相拆台。”

  “可現在不是有懿安皇后嗎?”陳啟立疑惑地問道。

  “這不假。”陳海平解釋道:“但這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那些人能時時刻刻感受到我們的壓力,如鋒芒在背。”

  微微皺著眉頭,孫傳庭問道:“你是說把我們的壓力撤掉?”

  輕輕搖了搖頭,陳海平笑道:“不是撤掉,而是加大。”

  這下,孫傳庭和陳啟立更糊塗了,但以過往的經驗,他們又知道陳海平必定有合理的解釋。陳啟立還好點,但孫傳庭對此依然極為不習慣,這太挑戰他的智力了。

  陳海平道:“人性這種東西千古不變,人面對壓力,時間長了自然就會麻木,何況我們還要做做樣子,不那麼張牙舞爪的,而這對絕大多數人的而言就已經足夠了。”

  這“絕大多數人”會決定那一部分少數人的任何努力都無效,這個孫傳庭和陳啟立明白,但為什麼陳海平又說要加大壓力?

  “我們的壓力是加給懿安皇后一個人的。”

  聽到陳海平的解釋,孫傳庭和陳啟立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陳海平道:“懿安皇后在學我們,但懿安皇后心裡其實是不願意的,因為她清楚,越學我們,學的越好,南方越強大,大明朝的根基就越空,但她這是不得不然。”

  這個孫傳庭和陳啟立都明白,以前的皇權靠的是一系列的典章制度維持的,但要是懿安皇后一直跟他們學,那皇權的存在,尤其是皇權的強大靠的就是個人的能力如何了。

  比如懿安皇后,除了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她現在掌握的權力可能是最大的了,但是,一旦懿安皇后不在了,換了另一個皇帝上來,只要此人的能力稍微差點,那就必定是個空架子。

  “真正能看清楚局勢如何的人總是少數,我們要持續強大我們的武力,但不必張揚,那這樣一來,懿安皇后感受到的壓力就會成倍增加,從而她也就不得不繼續跟著我們學。”

  啊,到了這會兒,孫傳庭和陳啟立終於明白了陳海平的意思。

  他們的武力持續增長,這自然會讓懿安皇后感受到壓力,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麻木,不再感受到北方的壓力,這反過來就又會成為懿安皇后更大的壓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