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帝國貴族與平民間的矛盾,之前被青帝調節的還不錯,並不算激化。

  但這在以前,除了青帝的威望,迫使貴族們有所收斂,對平民壓迫的不算太厲害,留有底線外。更重要的還是力量,還是遺族的威脅。貴族有了保護平民的義務,也就天然具有了統治平民的權利。

  但在門派出現後,這事出現了本質性的轉變。

  首先就是門派的修煉體系,給了所有人機會,掌握力量的機會。

  其次,門派這種新勢力的出現,給了一些平民出身的喚神師額外的選擇。

  這些平民喚神師原本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靠老牌貴族,當護衛。奎森的爺爺奎興已經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再加上主家婁爾哈心中有溝壑,才有了機緣獨立出來建立家族。嚴格來說,當初奎森去七十二軍,也算變相的一種護衛模式。包括其他邊關重鎮從軍,也不過是效忠青帝這個最大的貴族的一種特殊護衛模式罷了。

  但是現在,他們完全可以建立,或者加入某個門派,真正成為一個勢力的掌權人。

  寧為雞頭,不做鳳尾。徐通推行的門派模式,最核心的,也是最陰險的一點,就是喚起了人們心中的那點自尊心。從最底層,斷了貴族們的根。

  當然,這種發酵需要時間的醞釀。事發突然,怕是也只有徐通這些少數人,既有歷史的沉澱,又是始作俑者,掌握著大量一手情報,才能破開迷霧,分辨大勢。

  大多數人只是隱隱感覺有了變化,卻也說不清到底怎麼了。

  帝國的變化還在醞釀,不是短時間內就會劇變的。但是某些人卻不能等了。

  本在遺族平原馳騁的桓帥,在發現大哥大失效後,經歷了他一生最嚴重的一次內心的拷問。

  帝國是有皇子的,這是大家承認的青帝繼承者。只不過想比大家漫長的壽命,沒人太當回事。尤其成神後,不再被九百九十九的壽元限制,就更沒人考慮過繼位的事了。

  畢竟沒人能夠想像青帝會死,這是想都不會去想的事。

  但是,當事情真的發生了。

  法理上來說,帝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是在前躍之橋的大皇子。

  問題是,青帝一共四位有資格繼承的皇子,現在有三位都在桓帥手下供職。

  就算桓帥自己沒什麼想法,這三位會不會有想法?手下跟來的那些貴族會不會有什麼想法?更重要的,大皇子鎮守新大門,手握兵權。那位會不會有什麼想法。而且在那邊的不少都是帝國頂級大家族,他們又會不會有什麼想法?

  一系列的問題,拷問著桓帥。

  作為從亂世活過來的老帥,桓帥深信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這帝國決不能陷入內亂,尤其在這剿滅遺族的關鍵時候。

  更重要的,青帝怎麼死的?誰能殺得了青帝。此等大敵還未露面,他們這些掌握著邊關軍力,可謂手握帝國最頂尖戰力的諸侯,怎麼可以亂。

  突然間的情報不暢,逼的老帥只能回歸了最原始的辦法。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然掌控一路大軍,那就只能自己判斷了。

  桓帥第一時間找來了青山和丹萱。

  在他看來,如果帝國要亂,沒了青帝這個定海神針,那麼唯一有可能,有力量穩定帝國的,只有門派這個新生力量了。當然這種想法也和徐通早早的布局,以及桓帥和門統緊緊綁在一起,不無關係。

  所以他現在需要一個態度,青山的態度。相比於另兩位皇子,反而是這位還未成神的最小皇子的態度極為重要。他的身後是已經成了氣候的門統,是兩大派,還有一個前門統副統領徐通和他的律山。

  對於桓帥來說,如果青山有稱帝之心。那雖然不算是好事,但也不差。他就敢跟著拼一把,畢竟青山手頭的牌面太好了。不說兩大派和徐通的律山,就算憑著現在的門統和奎森的洞玄派與婁爾哈的新七十二軍,就足以厘定乾坤。

  如果青山沒有稱帝之心,那就更簡單了,支持大皇子,更是合理合法。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小的代價,把一切穩定下來。

  只是可惜,情況沒向桓帥預想的方向發展。

  帝位?對青山來說,根本不存在。甚至他這個門統大統領,要不是遇到徐通這麼一個志不在此,而丹萱更是一心為了她的五毒教,早就被架空了。

  身為皇子,他天生就擁有著絕高的權利,但也就是這種與生俱來的權利,反而讓他對權利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一切得來的太易,反而不會關注。他反而更關注那些不容易獲得的,例如實力。

  所以當桓帥言明青帝出事了,要青山做出選擇。這貨的關注點完全不在選擇上,而是全部精力放在了青帝出事上,當即拉著丹萱,就要藉助青入冥的傳送能力,儘快趕回帝都。一副要去玩命的架勢。

  桓帥想讓青山做選擇,可真是找錯人了。

  青山雖然作為青年一代有數的高手,但他的經歷和其他幾位完全沒得比。從小就在亢家接受基礎教育,但也畢竟是青帝親子,不論是不是青龍血脈,享受的待遇都要超過亢家子弟。那可是帝國頂級家族亢家,青帝的本家,可以想像這貨從小過的是什麼日子。

  後來覺醒了青龍血脈,更是一躍成了皇子。青帝那平和的性格,周圍大臣的寵溺。可以說青山沒成為一個紈絝子弟,已經是青帝家教不錯的結果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