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拒絕芮德克計晝?

  完全沒經過考慮或者內部辯論。他們認為,陸軍怎麼可能會輸呢?擁有大量傳統武器,擁有無限供應的人力……人力「無限供應」,簡直下可原諒!你知道在一九五0年代我們中國為什麼會出現人口爆炸嗎?因為毛澤東相信人多好辦事,要贏得核子大戰的唯一方法就是人要多。這的確是實話,不光是政令宣傳。大家都知道,等到最後一粒原子塵落下時,世界上只會剩下幾千個美國或蘇聯倖存者,而屆時他們要面對的是壓倒性的、好幾千萬的中國人。人海戰術是我們祖父母那一代的戰爭哲學,可是當我們善戰、精實的部隊在殭屍疫情爆發的早期被消滅後,陸軍立刻祭出同樣的人海戰略來因應。那些將軍,都是窩在安全的指揮中心裡的老罪犯,病態又怪異,竟然徵召一波又一波青少年上戰場。這些將軍可曾想過,多死一名士兵就多生一隻殭屍?自始至終這些將軍都下了解,我們不但無法用「無限供應」的人力來打敗殭屍,反而會被殭屍給淹沒。我們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卻現在才發現,殭屍的數量竟然超過我們。

  就是這個原因,逼得陳艦長必須孤注一擲。他知道如果戰爭繼續照目前這樣發展,結局就會很慘,我們倖存的機會很小。假如他相信還有機會的話,他自己一定會拿把步槍率先沖向殭屍群。問題是,他知道再過不了多久,世界上就沒有中國人了,也許世界上的人類都要消失了。所以他才向我們幾位高階軍官說明他的想法,說如果要讓中華文明傳承下去,就靠我們了。

  你同意他的計晝嗎?

  我一開始根本不信。要利用我們的船,我們的核子潛艦逃亡?這不僅是擅離職守,根本是貪生怕死,敵前逃亡。這艘「鄭和大將號」是中國最寶貴的國家資產,全國僅有的三艘彈道飛彈潛艦之一,也是西方稱為九四型的最新式潛艦,是四項科技的結晶:俄國的協助、黑市的科技、抗美問諜從美國偷來的技術,以及,千萬別忘記,中華文化綿延五千年文明的發展高峰。她是我國生產過最昂貴、最先進、最強大的武器,如果我們就這樣把她偷走,簡直就等於從這艘下沈的中國大船上偷定救生艇一樣,不可思議。我後來會同意這個計畫,是因為我相信陳艦長的人格力量,還有他深厚狂熱的愛國情操。

  你們花了多少時間準備?

  三個月。真的好辛苦。我們的基地港在青島,青島不斷受到殭屍圍攻,一批又一批的陸軍單位奉召前來維持秩序,每一批陸軍都比前一批更缺乏訓練、更缺少裝備、年紀更小(或者年紀更老)。還有些水面艦艇的指揮官奉命捐出「可消耗的」船員來協助基地防禦。我們的基地幾乎每天都受到殭屍攻擊,而且在圍攻之中我們還得整補,準備出海。我們的藉口是「例行的巡航」,而且還必須偷偷載走緊急物資和家屬。

  家屬?

  是啊,這個計畫裡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家屬隨行。陳艦長知道,除非讓船員帶家人同行,否則艦上官兵是不可能離港的。

  那怎麼可能?

  你指的是找到家屬,還是偷運他們上船?

  統統有。

  要找到家屬的確不容易。艦上官兵的家屬散居在全國,我們儘可能與他們聯繫,電話還能通的就用電話,或者利用軍郵寄上隻字片語。訊息的內容總是千篇一律:我們即將出海巡航,非常希望他們能出席這場典禮。有時候我們會把情況講得更嚴重一點,例如「某人病危,死前希望能見上家屬一面」,最多就只能做到這一步。我們不能派船員回家去帶家屬,這樣太危險了。你們美國的每艘潛艦都有好幾批船員在輪流值勤,但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水兵一旦出海,留給家人的就只剩思念了。我很同情我的船員,等待是極大的痛苦;我很幸運我太太跟孩子們都……

  孩子們?我以為……

  我們只能有一個孩子?在殭屍戰爭前的那幾年,一胎化的政策已經修改了,因為一胎化造成性別不平衡,中國快要變成兒子國家了。我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當危機發生時,我太太跟孩子們已經到達基地了。

  那陳艦長呢?他有家人嗎?

  他太太在八0年代初期就離開他了,那是一件大醜聞,當時議論譁然,尤其是在那個年代。他身陷醜聞還能挽回自己的軍旅生涯,並把孩子帶大,至今我仍相當佩服。

  他有一個兒子?他有跟著你們一道兒嗎?

  (他沒理會這個問題。)

  對許多船員來說,等待是最難熬的部分,即使知道家屬已經動身前往青島了,最後還是很可能趕不及上船而撲個空,我們已經出航了。想想看那種罪惡感,你請家人來你這兒,打算一起動身前往安全的藏身地,結果他們好不容易到了,卻只是被遺棄在碼頭上。

  家眷後來都趕上了嗎?

  來的人比我們當初預期的還要多好多。我們讓他們換上制服,在晚問偷偷上船。有些人是躲在運補的箱子裡被抬上去的,例如小孩或老人。這些家人知道所發生的狀況嗎?你們打算怎麼做呢?

  我認為家人都不知道。我們嚴令艦上官兵必須保密。要是我們的計畫被國務院的國安部知道,那我們就慘了,到時候就不必擔心殭屍問題了,光是應付自己人就玩不完了。也因為我們必須保密到家,所以一定要嚴格遵守既定的巡航時問出發。陳艦長非常希望能再等一下,等待那些散落在外面的家屬趕來,說不定有些家屬再過幾天,甚至幾小時就可以抵達了。但他知道,繼續等下去的話,就會危害整個計畫,因此儘管心裡有一萬個難捨,仍然勉為其難下令解纜出航。他努力掩藏激動的情緒,我想,他在眾人面前或許能掩飾傷痛,但我還是在他的眼裡看見了感情,那雙眼反映出青島逐漸遠去的火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