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長安阜盛,匯舉國之趣,他從前未感落索,寄居雁門些段時日,才驚覺自己已是離鄉多年的楚客。楊聆蟬向來是個目標明確的人,但如今他竟不知自己為何留在此處,若當初未赴范陽,轉任他地,現下又是何光景?
不一會有軍中幕僚來謁見楊聆蟬,報曰突夷那邊邀請會面,不用猜都知道又是燕旗派他來的。
距第一次商談已有些時日,對方確實該過問一下進度了。這個頭是他挑起的,無論心境變換,爛攤子總歸要收拾,不能始亂終棄,而且時間有限,容不得他和燕旗冷戰,是以楊聆蟬道:“茲事複雜,我還是當面與燕將軍商討。”
下官深受其害般連連贊同,臨走前還煞有介事提一句,因為工匠按自己的想法變更了城牆修繕,燕都護今天很發了一通火,言下之意,期望楊經略使去勸一勸。
楊聆蟬只當沒聽懂,不痛不癢地打發這人走了。
所謂不期而遇。
起初燕旗只遠遠望見路邊有一格格不入的青白身影並一樹繁花,近些,原來是那人背對他立著,鴉黑長髮垂至腰間,自成一道風景;又近些,看清那人正仰頭觀一棵玉蘭,雙手自然垂放身側,廣袖沐風微漾。就在燕旗頓住步伐猶豫時,楊聆蟬已聞聲回首,淡淡開口:“燕將軍。”
他側臉旁是一樹盛開的玉蘭,聖潔白瓣立在枝梢緘默遠眺,再背後是雄關壯景,流雲逶迤,然三千世界,魏紫千妍,皆不及他額間一滴碧玉瑩瑩——只可惜,眼角眉梢少了熟悉笑意。
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壽考不忘。
燕旗回敬一聲“楊大人”。
“甚巧,我正想與燕將軍論突夷邀約一事。”楊聆蟬站在離他十丈開外的地方,音色空靈,恍若漸行漸遠。
“楊大人以為如何?”
“自然是要赴約的——先前燕將軍稱問策眾軍官,結果如何?”
既然談上了正事,距離便該拉近些,燕旗邊在腦中總括邊上前。立夏將至,雁門關才迎得姍姍來遲的春意,那玉蘭樹腳下原本的枯糙灰雪孕育出茸茸綠意,鋪著落英,和楊聆蟬的衣擺。
“一是,多場戰役中,夷人首領之弟曾拒聽妥木斯指揮,擅自行動;二是,之前被俘的一名夷人將領,在拷問中對妥木斯頗有微詞,其他都不足為道。”他盯著楊聆蟬,總覺得少了什麼,只是未看出具體缺在何處。
“確實,夷人高層的心態有參考意義。”楊聆蟬看來是籌謀已久,“那麼雁門守軍這邊要做的,就是通過行動,給突夷製造利益衝突,擴大嫌隙;而我則私下與突厥人往來,大論親漢賜印、收復故地,引誘妥木斯展露異心,再把這些交流痕跡收集起來,火候到時,假他人手交予夷人首領,到時水到渠成,突夷想不反目都難。”
“我守軍既已與夷人通商停戰,還能如何行動?”燕旗問。
“關內外只是暫時停手觀望,暗地都在屯糧駐牆,將軍若有意作為,自然是尋得出辦法的——總之,先與我去赴約。”漢夷雙方實際上還處於敵對狀態,接觸機會難得,不可錯過。
燕旗點頭,略作認可,此事到這裡即算告一段落。眼看又要陷入沉寂繼而分道揚鑣,楊聆蟬提道:“燕將軍,等此間事畢,我即上書,請另調他地。”
燕旗一愣,很快冷笑道:“聖上不是記掛楊大人得緊麼,楊大人該坐待歸位中朝,還請調他任做甚。”
“燕將軍言重了,聖上只是剛想起我。且假如聖上甫召我,我便依言歸去,未免有失分量,想來某還需在外地淹留些時日。”
楊聆蟬正想著若能南下赴任,再好不過,頭側忽刮過一陣風,樹幹動搖,花葉失色驚落,原來是燕旗一拳砸在他耳畔。燕旗這一拳震得滿樹玉蘭簌簌委墮,花雨紛颯,零星灑於樹底將相肩頭。
花是繾綣纏綿的花,呼吸是急促灼熱的呼吸,春風鼓譟,氣氛好一番渲染拉扯,人口中吐出的話卻是冰涼的:“楊聆蟬,你莫非又在耍什麼以退為進的把戲?”
楊聆蟬正色答:“不可能的,燕將軍,此番別去,我們再不會有什麼‘進’了。”
他聽見輕微的“碦嚓”聲,繼而有木屑掉落耳畔,竟是燕旗之手指不動聲色摳進樹幹,楊聆蟬直視斂眉肅容的將軍,道:“燕旗,我從前為接近你確實不擇手段,現今反思,深覺荒唐。”
“楊大人是不是發現末將已無利用價值,後悔了?”燕旗另一手也扶上樹幹,身軀逼得更緊,幾乎要吻上他。
楊聆蟬並不退縮,只道:“我是利用過燕將軍,但未曾通過感情利用,如燕將軍介懷某之作為,不想見某,某走便是,不再糾纏。”
“不不不,楊大人,我想見你得很,”燕旗陰陽怪氣道,“楊大人長得這麼好看,千里迢迢從長安跑來邊關陪我快活,我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捨得你走?”
雖知燕旗愛慕他非止於膚淺皮相,但此言折辱太過,楊聆蟬不禁揚起掌,可念及確是自己投懷送抱在先,對著那張不久前尚朝夕相伴的臉,這一掌終究沒摑下去。
燕旗擒了他遲滯的手,惡狠狠道:“楊聆蟬,我告訴你,你既自己來了范陽,就要待到不得不走的時候,否則我即上書說你通敵謀反,恐怕到時候楊大人還未轉任他地,先入牢獄。”
楊聆蟬完全不為所惱,甚至嘆口氣:“燕將軍,我不覺得你會做這等事。”
“許楊大人荒唐,就不許我荒唐麼?”燕旗怒目回道。他不過是想楊聆蟬留下來——至少多留些時日,但此話於他而言難以出口,這等境況中更不可能啟齒。陳年舊事,他上次在山間小徑就聲明不再介懷,楊聆蟬事先不告知他來范陽的真正緣由其實也無傷大雅,只是終將與眼前人天各一方的前景擺在眼前,他卻無能為力,心緒暴躁。
自燕旗發現那封信後,楊聆蟬大為傷神,以至於想一走了之。他方才否認以退為進,但不得不說心中確實尚有點企盼,可燕旗放出的卻是這麼些話……
“燕將軍,我……”
楊聆蟬方欲開口,燕旗驟然捂住他的嘴。
他很怕他說,我去意已決。
在楊聆蟬錯愕的目光里,燕旗低頭吻他眉心玉墜,蜻蜓點水的一下,宛如候鳥生怕驚擾了春芽。
楊聆蟬眨一眨眼,差點湧出淚來。
而後燕旗鬆開已然失語的楊聆蟬,用他從未聽過的沙啞嗓音道聲“告辭”,轉身走了,肩頭落花再留不住,紛紛委於塵土。
楊聆蟬佇在原地,徒勞看他頭也不回的背影,忘了捋風吹散的鬢髮。燕旗尚可對他發火,他又該與何人說,誰不恐飛燕伯勞各東西,唯願長伴君側無別離……
22
“楊大人,為何不穿官服?”
煞有介事地盯了楊聆蟬半晌,燕旗忍不住開口問。
楊聆蟬頭也不轉:“此次邀約雖為公事,然出自私人,穿官服有失隨和。”
不一會有軍中幕僚來謁見楊聆蟬,報曰突夷那邊邀請會面,不用猜都知道又是燕旗派他來的。
距第一次商談已有些時日,對方確實該過問一下進度了。這個頭是他挑起的,無論心境變換,爛攤子總歸要收拾,不能始亂終棄,而且時間有限,容不得他和燕旗冷戰,是以楊聆蟬道:“茲事複雜,我還是當面與燕將軍商討。”
下官深受其害般連連贊同,臨走前還煞有介事提一句,因為工匠按自己的想法變更了城牆修繕,燕都護今天很發了一通火,言下之意,期望楊經略使去勸一勸。
楊聆蟬只當沒聽懂,不痛不癢地打發這人走了。
所謂不期而遇。
起初燕旗只遠遠望見路邊有一格格不入的青白身影並一樹繁花,近些,原來是那人背對他立著,鴉黑長髮垂至腰間,自成一道風景;又近些,看清那人正仰頭觀一棵玉蘭,雙手自然垂放身側,廣袖沐風微漾。就在燕旗頓住步伐猶豫時,楊聆蟬已聞聲回首,淡淡開口:“燕將軍。”
他側臉旁是一樹盛開的玉蘭,聖潔白瓣立在枝梢緘默遠眺,再背後是雄關壯景,流雲逶迤,然三千世界,魏紫千妍,皆不及他額間一滴碧玉瑩瑩——只可惜,眼角眉梢少了熟悉笑意。
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壽考不忘。
燕旗回敬一聲“楊大人”。
“甚巧,我正想與燕將軍論突夷邀約一事。”楊聆蟬站在離他十丈開外的地方,音色空靈,恍若漸行漸遠。
“楊大人以為如何?”
“自然是要赴約的——先前燕將軍稱問策眾軍官,結果如何?”
既然談上了正事,距離便該拉近些,燕旗邊在腦中總括邊上前。立夏將至,雁門關才迎得姍姍來遲的春意,那玉蘭樹腳下原本的枯糙灰雪孕育出茸茸綠意,鋪著落英,和楊聆蟬的衣擺。
“一是,多場戰役中,夷人首領之弟曾拒聽妥木斯指揮,擅自行動;二是,之前被俘的一名夷人將領,在拷問中對妥木斯頗有微詞,其他都不足為道。”他盯著楊聆蟬,總覺得少了什麼,只是未看出具體缺在何處。
“確實,夷人高層的心態有參考意義。”楊聆蟬看來是籌謀已久,“那麼雁門守軍這邊要做的,就是通過行動,給突夷製造利益衝突,擴大嫌隙;而我則私下與突厥人往來,大論親漢賜印、收復故地,引誘妥木斯展露異心,再把這些交流痕跡收集起來,火候到時,假他人手交予夷人首領,到時水到渠成,突夷想不反目都難。”
“我守軍既已與夷人通商停戰,還能如何行動?”燕旗問。
“關內外只是暫時停手觀望,暗地都在屯糧駐牆,將軍若有意作為,自然是尋得出辦法的——總之,先與我去赴約。”漢夷雙方實際上還處於敵對狀態,接觸機會難得,不可錯過。
燕旗點頭,略作認可,此事到這裡即算告一段落。眼看又要陷入沉寂繼而分道揚鑣,楊聆蟬提道:“燕將軍,等此間事畢,我即上書,請另調他地。”
燕旗一愣,很快冷笑道:“聖上不是記掛楊大人得緊麼,楊大人該坐待歸位中朝,還請調他任做甚。”
“燕將軍言重了,聖上只是剛想起我。且假如聖上甫召我,我便依言歸去,未免有失分量,想來某還需在外地淹留些時日。”
楊聆蟬正想著若能南下赴任,再好不過,頭側忽刮過一陣風,樹幹動搖,花葉失色驚落,原來是燕旗一拳砸在他耳畔。燕旗這一拳震得滿樹玉蘭簌簌委墮,花雨紛颯,零星灑於樹底將相肩頭。
花是繾綣纏綿的花,呼吸是急促灼熱的呼吸,春風鼓譟,氣氛好一番渲染拉扯,人口中吐出的話卻是冰涼的:“楊聆蟬,你莫非又在耍什麼以退為進的把戲?”
楊聆蟬正色答:“不可能的,燕將軍,此番別去,我們再不會有什麼‘進’了。”
他聽見輕微的“碦嚓”聲,繼而有木屑掉落耳畔,竟是燕旗之手指不動聲色摳進樹幹,楊聆蟬直視斂眉肅容的將軍,道:“燕旗,我從前為接近你確實不擇手段,現今反思,深覺荒唐。”
“楊大人是不是發現末將已無利用價值,後悔了?”燕旗另一手也扶上樹幹,身軀逼得更緊,幾乎要吻上他。
楊聆蟬並不退縮,只道:“我是利用過燕將軍,但未曾通過感情利用,如燕將軍介懷某之作為,不想見某,某走便是,不再糾纏。”
“不不不,楊大人,我想見你得很,”燕旗陰陽怪氣道,“楊大人長得這麼好看,千里迢迢從長安跑來邊關陪我快活,我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捨得你走?”
雖知燕旗愛慕他非止於膚淺皮相,但此言折辱太過,楊聆蟬不禁揚起掌,可念及確是自己投懷送抱在先,對著那張不久前尚朝夕相伴的臉,這一掌終究沒摑下去。
燕旗擒了他遲滯的手,惡狠狠道:“楊聆蟬,我告訴你,你既自己來了范陽,就要待到不得不走的時候,否則我即上書說你通敵謀反,恐怕到時候楊大人還未轉任他地,先入牢獄。”
楊聆蟬完全不為所惱,甚至嘆口氣:“燕將軍,我不覺得你會做這等事。”
“許楊大人荒唐,就不許我荒唐麼?”燕旗怒目回道。他不過是想楊聆蟬留下來——至少多留些時日,但此話於他而言難以出口,這等境況中更不可能啟齒。陳年舊事,他上次在山間小徑就聲明不再介懷,楊聆蟬事先不告知他來范陽的真正緣由其實也無傷大雅,只是終將與眼前人天各一方的前景擺在眼前,他卻無能為力,心緒暴躁。
自燕旗發現那封信後,楊聆蟬大為傷神,以至於想一走了之。他方才否認以退為進,但不得不說心中確實尚有點企盼,可燕旗放出的卻是這麼些話……
“燕將軍,我……”
楊聆蟬方欲開口,燕旗驟然捂住他的嘴。
他很怕他說,我去意已決。
在楊聆蟬錯愕的目光里,燕旗低頭吻他眉心玉墜,蜻蜓點水的一下,宛如候鳥生怕驚擾了春芽。
楊聆蟬眨一眨眼,差點湧出淚來。
而後燕旗鬆開已然失語的楊聆蟬,用他從未聽過的沙啞嗓音道聲“告辭”,轉身走了,肩頭落花再留不住,紛紛委於塵土。
楊聆蟬佇在原地,徒勞看他頭也不回的背影,忘了捋風吹散的鬢髮。燕旗尚可對他發火,他又該與何人說,誰不恐飛燕伯勞各東西,唯願長伴君側無別離……
22
“楊大人,為何不穿官服?”
煞有介事地盯了楊聆蟬半晌,燕旗忍不住開口問。
楊聆蟬頭也不轉:“此次邀約雖為公事,然出自私人,穿官服有失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