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就像那個人,那個他很有可能已經失去了的……最後的救贖。
第九篇 尾聲
惡魔通常只是凡人並且毫不起眼,他們與我們同床,與我們同桌共餐。
——W. H. 奧頓
第64章 惡魔
Mr. M的家在城市東頭一片普通的住宅小區里。
他家住在14層,進電梯的時候,Mr.M看了下手錶,深夜12點了,飛機是明天早上8點的,看來今晚是不用睡了。
他轉動鎖孔打開家門,按下玄關里的電燈開關,脫下外套、鞋襪,踢踏著拖鞋走進家裡。
這是個二居室的房子,不大,簡樸整潔,唯一吸引人眼球的是客廳牆壁上的展覽櫃中,放著一排石膏模型,而家中牆壁上,貼滿了Mr.M就著模型畫的畫。
這些畫有普通的鉛筆素描,也有精心上色的水粉和油畫像,從各個角度詮釋模型的美感。每幅畫都被細心裱入畫框中,表面上一塵不染,可見Mr.M相當珍惜這些藝術作品。
時候不早了,Mr.M拿起桌上的水杯灌了一大口,然後開始整理行李。首當其衝的,就是從儲藏室拖出個大行李箱,把那些石膏模型裝進去。
他拖著行李箱回到客廳時,發現牆壁上的櫥櫃門打開了,他的石膏像們被取出,在地面上擺成一個規矩的圓形。
沙發邊的小檯燈被拉開,Mr.M轉過頭,李墨白坐在暗黃的白熾燈光下,手中轉著一個紅酒杯,醉眼微醺,微微泛紅的臉龐上,眼角的那粒淚痣和他的唇色一樣,殷紅得似能滴血。
李墨白沖他點了點頭,抿嘴淺笑:
“您好啊老闆,或者我該稱呼您,張博士?”
Mr.M就是張凱,他的確曾經是莫家的家庭醫生,只不過工作的範疇比較特殊。
張凱,曾經是莫家兩位少爺的心理醫生。
作為對心理學與人性研究的狂熱分子,莫家這對擁有人格缺陷的兄弟曾經是張凱最熱衷的觀察對象。他和他們一起在美國生活了7年,每個星期都會單獨為他們進行心理輔導,由此建立起了特殊的信賴關係。
莫風和莫夜都尊稱張凱為老師,而張凱也知曉他們的一切秘密。乃至後來莫夜回憶起李墨白,也是張凱的催眠療法帶來的功效。
兩兄弟回國以後,張凱也跟隨回來,雖然在警局開始了那份顧問的工作,又利用閒暇的晚上開了個酒館,但一直和莫風與莫夜保持著聯繫。
之後,他一直隱藏在背後默默地觀察這家兄弟與李墨白的糾葛,偶爾從中推波助瀾一番,到也樂此不彼。
那麼張凱為什麼要對莫夜下手,又一把火燒了自己的酒館呢?
李墨白抿了一口紅酒,眯起眼睛,沖地面上的石膏像圈努了努嘴,吃吃地笑:“曾經有個人一直對我說他是惡魔,其實他不知道,真正的惡魔就在他的身邊。”
張凱皺起眉頭,垂眼盯著地上的石膏像發呆。
這些石膏像其實是人體的各個部位,有頭、有胳膊、有腿部……拼湊在一起,可以組成一具完整的女性石膏模型。其中頭部的那個的正面,有一道新鮮的裂口,應該是剛被李墨白砸開。
透過裂口,可以看見象牙白的石膏材料裡面,隱約露出一個灰色渾濁的圓形東西。
——那是一顆人類的眼球。
張凱的石膏像中,包裹著一具真正的屍體,或者說,一具被肢解成一塊又一塊的女性屍體。
這名女性,就是那個人們意識中拋棄了張凱,獨居美國的——張凱的前妻。
張凱與前妻的故事,最初的時候和千千萬萬在海外拼搏的華人們很像。兩人都是帶著對於求知的執著,為了理想而熱血拼搏。
張凱前妻的專業,也是心理學,兩人時常一起探討人性,探討人生。那個時候,他們過著簡單卻和滿的二人世界。
這個二人世界因為對於學術的熱愛而建立,同樣也因為對於學術的執著而坍塌。
故事的結局,再又一次唇舌相譏後,張凱一怒捅死了自己的妻子。
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本原因,是張凱與妻子在學術理念上產生了重大的分歧。
分歧的焦點是:變態究竟是後天因素造成的,還是先天既已決定。
這其實是在學術界被討論爛了的話題,支持兩派的人觀點論據都十分鮮明。先天因素擁護者推出犯罪者腦部MRI圖像在特定區域相較普通人活躍的醫學證據;後天成因者則立刻搬出眾多囚犯的悲慘兒時經歷加以反駁。雙方互不相讓,至今不分伯仲。
這場硝煙瀰漫的學術爭論延續到張凱的兩口之家,妻子堅信少時的慘痛經歷對人的一生會產生致命的影響,而張凱則相信人性本惡,犯罪的衝動其實一直都深埋在人的骨髓里,只是有的人爆發了,有的人,一生都沒有覺察到。
而他的衝動,爆發了。
殺死妻子以後,他將妻子的屍體肢解,表面灌上石膏,成為他永久的收藏品。
張凱時常取出這些石膏像,一面臨摹每個部位的美麗,一面同妻子說說話,將自己這段時間的研究見聞講述給她聽。
他始終是自己的理論的忠實扞衛者,並一刻不停地尋找研究對象進行觀察,試圖為自己的理論找到最有利的證據。
他首先接觸的,就是莫家兄弟。
這對兄弟的罪行引起他的極大的興趣,他曾經以為莫風是他最好的試驗品,後來發現莫風只是個基因有缺陷的可憐蟲;他將研究的重點轉向莫夜,又順藤摸瓜發現李墨白這個人。
第九篇 尾聲
惡魔通常只是凡人並且毫不起眼,他們與我們同床,與我們同桌共餐。
——W. H. 奧頓
第64章 惡魔
Mr. M的家在城市東頭一片普通的住宅小區里。
他家住在14層,進電梯的時候,Mr.M看了下手錶,深夜12點了,飛機是明天早上8點的,看來今晚是不用睡了。
他轉動鎖孔打開家門,按下玄關里的電燈開關,脫下外套、鞋襪,踢踏著拖鞋走進家裡。
這是個二居室的房子,不大,簡樸整潔,唯一吸引人眼球的是客廳牆壁上的展覽櫃中,放著一排石膏模型,而家中牆壁上,貼滿了Mr.M就著模型畫的畫。
這些畫有普通的鉛筆素描,也有精心上色的水粉和油畫像,從各個角度詮釋模型的美感。每幅畫都被細心裱入畫框中,表面上一塵不染,可見Mr.M相當珍惜這些藝術作品。
時候不早了,Mr.M拿起桌上的水杯灌了一大口,然後開始整理行李。首當其衝的,就是從儲藏室拖出個大行李箱,把那些石膏模型裝進去。
他拖著行李箱回到客廳時,發現牆壁上的櫥櫃門打開了,他的石膏像們被取出,在地面上擺成一個規矩的圓形。
沙發邊的小檯燈被拉開,Mr.M轉過頭,李墨白坐在暗黃的白熾燈光下,手中轉著一個紅酒杯,醉眼微醺,微微泛紅的臉龐上,眼角的那粒淚痣和他的唇色一樣,殷紅得似能滴血。
李墨白沖他點了點頭,抿嘴淺笑:
“您好啊老闆,或者我該稱呼您,張博士?”
Mr.M就是張凱,他的確曾經是莫家的家庭醫生,只不過工作的範疇比較特殊。
張凱,曾經是莫家兩位少爺的心理醫生。
作為對心理學與人性研究的狂熱分子,莫家這對擁有人格缺陷的兄弟曾經是張凱最熱衷的觀察對象。他和他們一起在美國生活了7年,每個星期都會單獨為他們進行心理輔導,由此建立起了特殊的信賴關係。
莫風和莫夜都尊稱張凱為老師,而張凱也知曉他們的一切秘密。乃至後來莫夜回憶起李墨白,也是張凱的催眠療法帶來的功效。
兩兄弟回國以後,張凱也跟隨回來,雖然在警局開始了那份顧問的工作,又利用閒暇的晚上開了個酒館,但一直和莫風與莫夜保持著聯繫。
之後,他一直隱藏在背後默默地觀察這家兄弟與李墨白的糾葛,偶爾從中推波助瀾一番,到也樂此不彼。
那麼張凱為什麼要對莫夜下手,又一把火燒了自己的酒館呢?
李墨白抿了一口紅酒,眯起眼睛,沖地面上的石膏像圈努了努嘴,吃吃地笑:“曾經有個人一直對我說他是惡魔,其實他不知道,真正的惡魔就在他的身邊。”
張凱皺起眉頭,垂眼盯著地上的石膏像發呆。
這些石膏像其實是人體的各個部位,有頭、有胳膊、有腿部……拼湊在一起,可以組成一具完整的女性石膏模型。其中頭部的那個的正面,有一道新鮮的裂口,應該是剛被李墨白砸開。
透過裂口,可以看見象牙白的石膏材料裡面,隱約露出一個灰色渾濁的圓形東西。
——那是一顆人類的眼球。
張凱的石膏像中,包裹著一具真正的屍體,或者說,一具被肢解成一塊又一塊的女性屍體。
這名女性,就是那個人們意識中拋棄了張凱,獨居美國的——張凱的前妻。
張凱與前妻的故事,最初的時候和千千萬萬在海外拼搏的華人們很像。兩人都是帶著對於求知的執著,為了理想而熱血拼搏。
張凱前妻的專業,也是心理學,兩人時常一起探討人性,探討人生。那個時候,他們過著簡單卻和滿的二人世界。
這個二人世界因為對於學術的熱愛而建立,同樣也因為對於學術的執著而坍塌。
故事的結局,再又一次唇舌相譏後,張凱一怒捅死了自己的妻子。
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本原因,是張凱與妻子在學術理念上產生了重大的分歧。
分歧的焦點是:變態究竟是後天因素造成的,還是先天既已決定。
這其實是在學術界被討論爛了的話題,支持兩派的人觀點論據都十分鮮明。先天因素擁護者推出犯罪者腦部MRI圖像在特定區域相較普通人活躍的醫學證據;後天成因者則立刻搬出眾多囚犯的悲慘兒時經歷加以反駁。雙方互不相讓,至今不分伯仲。
這場硝煙瀰漫的學術爭論延續到張凱的兩口之家,妻子堅信少時的慘痛經歷對人的一生會產生致命的影響,而張凱則相信人性本惡,犯罪的衝動其實一直都深埋在人的骨髓里,只是有的人爆發了,有的人,一生都沒有覺察到。
而他的衝動,爆發了。
殺死妻子以後,他將妻子的屍體肢解,表面灌上石膏,成為他永久的收藏品。
張凱時常取出這些石膏像,一面臨摹每個部位的美麗,一面同妻子說說話,將自己這段時間的研究見聞講述給她聽。
他始終是自己的理論的忠實扞衛者,並一刻不停地尋找研究對象進行觀察,試圖為自己的理論找到最有利的證據。
他首先接觸的,就是莫家兄弟。
這對兄弟的罪行引起他的極大的興趣,他曾經以為莫風是他最好的試驗品,後來發現莫風只是個基因有缺陷的可憐蟲;他將研究的重點轉向莫夜,又順藤摸瓜發現李墨白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