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頁
許大先生在清虛是做山長的,很有風度,也很謙遜,他曾經去過學堂,馮燁以前就見過他,因而,當許德華拉著他一起留下吃飯時,他沒有拒絕。
許大嫂是女眷,另外開了一桌,因此,許德華和馮燁,還與牛師傅和許大先生說了幾句話之後,就連同小弟弟許德明一起,被趕到了許大嫂那一桌,留下許大先生和牛師傅喝酒聊天。
「阿娘,這就是阿燁,他是我們班裡功課最好的,不信你去位小叔父」,許德華開心地把自己的好朋友引見給阿娘,又對馮燁說道,「阿燁,這就是我阿娘,我阿娘做的花生糖和芝麻糖可好吃了。」
許德華看向馮燁時,笑容凝在了臉上。
他看到馮燁正傻乎乎地看著他的阿娘。
他伸手在馮燁的眼前晃了晃:「阿燁,阿燁!」
馮燁如夢初醒,低下頭去,藏起眼中的濕意,再抬頭時,他的臉上都是笑意,那是發自肺腑由里到外的笑容。
他沒有想到,千帆過盡的來世,他會在這裡重逢故人。
不,這是他的親人,與他血濃於水的親人。
只是不同的,這位親人沒有了鳳冠霞帔,珠光寶器,她只是南方小鎮上的秀才娘子。
馮燁知道,許德華的阿娘是一位女先生,無論是大戶人家的太太,還是市井小戶的娘子,提起許德華的阿娘都會夸上一句:那可是位真正有德有才的女子啊。
馮燁心裡那一丟丟的糾結,忽然就舒展開了,如同被熨斗熨過一樣,平平展展,舒舒坦坦。
十六歲時,馮燁中了武秀才,許德華也考中了秀才,只不過不是武秀才,而是文秀才。
三年後,馮燁又和許德華一起,雙雙考中了舉人。
又三年,馮燁和許德華,在牛師傅的帶領下,一起去了京城。
那一年,馮燁二十二歲,高中武舉第一名,被當朝天子欽點為狀元。
許德華則是文舉傳臚。
交陽府同時出了一位武狀元和一位傳臚,在京城一時傳為佳話。
許縣丞已經乞骸骨了,但是他年輕時曾在京城讀書,以前的先生如今已經是書院的山長。
馮燁和許德華進京後,便一直住在書院裡,如今他倆金榜題名,書院也跟著風光起來,每天登門拜訪的人絡繹不絕.
許德華初時得意洋洋,馮燁告訴他:「我們沒有背景沒有祖蔭,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來,金榜題名只是一切初始而已。」
許德華幼承庭訓,只是少年心性,一時被迷了眼而已,聽到馮燁這樣說,他頓然醒悟,接下來的日子,他更加謙虛,更加沉穩。
一日,小廝送進來一張拜帖,馮燁看了一眼,眉頭輕蹙,許德華接過來一看,說道:「姓蕭?」
拜帖上的名字叫蕭睿。
許德華皺眉,道:「這個名字我好像聽說過。」
「梁國公世子,臨潼公主的長子,蕭睿蕭長風。」馮燁說道。
雖然交陽是小地方,可是也能買到邸抄,這些年來,馮燁沒有錯過任何一份邸抄,是以朝廷里的大事他都能知曉,而前世那些曾經在他生命里出現,而他無緣結識的人,他也一直都在留意。
比如蕭韌,比如臨潼公主周彤。
第847章 番外:醉里挑燈看劍(五)
馮燁前幾日就知道蕭睿在京城。
梁國公和臨潼公主膝下有一子一女。
兒子蕭睿十幾歲就跟著父親上了戰場,七年前,他們父子生擒了安韃王別勒,之後安韃殘餘幾支部落為了爭奪王位展開了內戰。蕭睿同他的父親一樣,少年成名,是大齊朝冉冉升起的將星。
可是與妹妹蕭柔相比,蕭睿也只能算是子承父業而已。
蕭柔自幼長在外祖母雲夫人身邊,祖孫二人去過絲路,探過苗疆,蕭柔精通藩語,十四歲時她一時貪玩,跟隨大齊使團出使馬剌加國冊封,回途路遇颶風,使船與人員墜入大海,蕭柔背著魚皮袋,抱著浮木,在驚濤駭浪中漂浮七天天夜,終被漁船搭救,回歸大齊,將冊封詔書獻於大齊皇帝。
蕭柔被冊封為寶璋郡主,名揚天下。
去年蕭柔帶領使團出使高麗,成為大齊史上第一位女使臣,更令人稱奇的是,高麗小王子李嵐竟然跟著她一起來到大齊,如今就在國子監讀書。
此番蕭睿進京也是為了此事,都說那高麗小王子想要求娶蕭柔,因而蕭睿便來了京城。
馮燁嘴角勾起,挑出一個好看的弧度,他是不是應該感謝這位高麗小王子,否則蕭睿也就不會恰好來了京城。
這幾天,馮燁一直在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如果蕭睿不來找他,那他就會厚著臉皮,冒著被罵攀龍附鳳的可能,自己到京城的長公主府登門求見了。
三年前新帝登基,現在的皇帝便是當年的太子周錚,臨潼和汝陽這兩位公主,都已晉為長公主。
但是民間依然稱她們為臨潼公主和汝陽公主。
蕭睿約馮燁和許德華在天香樓見面,二人到的時候,發現除了蕭睿,在座的還有兩位,一位是與蕭睿差不多年紀的貴公子,還有一位則是個女扮男裝的少女。
蕭睿向他們引見,他指著貴公子和少女,說道:「這位是我的姐夫周庭毓,這個是我妹妹蕭柔。」
馮燁知道,蕭睿口中的姐夫周庭毓,是汝陽公主的女兒,千金郡主蕭小小的夫君,他出身宗室,其父是鎮國將軍周騁。
許大嫂是女眷,另外開了一桌,因此,許德華和馮燁,還與牛師傅和許大先生說了幾句話之後,就連同小弟弟許德明一起,被趕到了許大嫂那一桌,留下許大先生和牛師傅喝酒聊天。
「阿娘,這就是阿燁,他是我們班裡功課最好的,不信你去位小叔父」,許德華開心地把自己的好朋友引見給阿娘,又對馮燁說道,「阿燁,這就是我阿娘,我阿娘做的花生糖和芝麻糖可好吃了。」
許德華看向馮燁時,笑容凝在了臉上。
他看到馮燁正傻乎乎地看著他的阿娘。
他伸手在馮燁的眼前晃了晃:「阿燁,阿燁!」
馮燁如夢初醒,低下頭去,藏起眼中的濕意,再抬頭時,他的臉上都是笑意,那是發自肺腑由里到外的笑容。
他沒有想到,千帆過盡的來世,他會在這裡重逢故人。
不,這是他的親人,與他血濃於水的親人。
只是不同的,這位親人沒有了鳳冠霞帔,珠光寶器,她只是南方小鎮上的秀才娘子。
馮燁知道,許德華的阿娘是一位女先生,無論是大戶人家的太太,還是市井小戶的娘子,提起許德華的阿娘都會夸上一句:那可是位真正有德有才的女子啊。
馮燁心裡那一丟丟的糾結,忽然就舒展開了,如同被熨斗熨過一樣,平平展展,舒舒坦坦。
十六歲時,馮燁中了武秀才,許德華也考中了秀才,只不過不是武秀才,而是文秀才。
三年後,馮燁又和許德華一起,雙雙考中了舉人。
又三年,馮燁和許德華,在牛師傅的帶領下,一起去了京城。
那一年,馮燁二十二歲,高中武舉第一名,被當朝天子欽點為狀元。
許德華則是文舉傳臚。
交陽府同時出了一位武狀元和一位傳臚,在京城一時傳為佳話。
許縣丞已經乞骸骨了,但是他年輕時曾在京城讀書,以前的先生如今已經是書院的山長。
馮燁和許德華進京後,便一直住在書院裡,如今他倆金榜題名,書院也跟著風光起來,每天登門拜訪的人絡繹不絕.
許德華初時得意洋洋,馮燁告訴他:「我們沒有背景沒有祖蔭,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來,金榜題名只是一切初始而已。」
許德華幼承庭訓,只是少年心性,一時被迷了眼而已,聽到馮燁這樣說,他頓然醒悟,接下來的日子,他更加謙虛,更加沉穩。
一日,小廝送進來一張拜帖,馮燁看了一眼,眉頭輕蹙,許德華接過來一看,說道:「姓蕭?」
拜帖上的名字叫蕭睿。
許德華皺眉,道:「這個名字我好像聽說過。」
「梁國公世子,臨潼公主的長子,蕭睿蕭長風。」馮燁說道。
雖然交陽是小地方,可是也能買到邸抄,這些年來,馮燁沒有錯過任何一份邸抄,是以朝廷里的大事他都能知曉,而前世那些曾經在他生命里出現,而他無緣結識的人,他也一直都在留意。
比如蕭韌,比如臨潼公主周彤。
第847章 番外:醉里挑燈看劍(五)
馮燁前幾日就知道蕭睿在京城。
梁國公和臨潼公主膝下有一子一女。
兒子蕭睿十幾歲就跟著父親上了戰場,七年前,他們父子生擒了安韃王別勒,之後安韃殘餘幾支部落為了爭奪王位展開了內戰。蕭睿同他的父親一樣,少年成名,是大齊朝冉冉升起的將星。
可是與妹妹蕭柔相比,蕭睿也只能算是子承父業而已。
蕭柔自幼長在外祖母雲夫人身邊,祖孫二人去過絲路,探過苗疆,蕭柔精通藩語,十四歲時她一時貪玩,跟隨大齊使團出使馬剌加國冊封,回途路遇颶風,使船與人員墜入大海,蕭柔背著魚皮袋,抱著浮木,在驚濤駭浪中漂浮七天天夜,終被漁船搭救,回歸大齊,將冊封詔書獻於大齊皇帝。
蕭柔被冊封為寶璋郡主,名揚天下。
去年蕭柔帶領使團出使高麗,成為大齊史上第一位女使臣,更令人稱奇的是,高麗小王子李嵐竟然跟著她一起來到大齊,如今就在國子監讀書。
此番蕭睿進京也是為了此事,都說那高麗小王子想要求娶蕭柔,因而蕭睿便來了京城。
馮燁嘴角勾起,挑出一個好看的弧度,他是不是應該感謝這位高麗小王子,否則蕭睿也就不會恰好來了京城。
這幾天,馮燁一直在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如果蕭睿不來找他,那他就會厚著臉皮,冒著被罵攀龍附鳳的可能,自己到京城的長公主府登門求見了。
三年前新帝登基,現在的皇帝便是當年的太子周錚,臨潼和汝陽這兩位公主,都已晉為長公主。
但是民間依然稱她們為臨潼公主和汝陽公主。
蕭睿約馮燁和許德華在天香樓見面,二人到的時候,發現除了蕭睿,在座的還有兩位,一位是與蕭睿差不多年紀的貴公子,還有一位則是個女扮男裝的少女。
蕭睿向他們引見,他指著貴公子和少女,說道:「這位是我的姐夫周庭毓,這個是我妹妹蕭柔。」
馮燁知道,蕭睿口中的姐夫周庭毓,是汝陽公主的女兒,千金郡主蕭小小的夫君,他出身宗室,其父是鎮國將軍周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