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曹雪芹讓林黛玉入住瀟湘館,再妥帖不過了。竹子青幽、婀娜、孤傲,竹子又暗示湘妃的眼淚。後來起詩社,寶玉索性管黛玉叫瀟湘妃子。林黛玉的感人處,是她蔑視皇帝王爺,寶玉轉贈北靜王送的禮物,她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東西!”她從不鼓勵寶玉走仕途經濟,深得寶玉之心。為何不鼓勵?因為她也愛著,懂得寶玉的精神內核。寶玉反抗宗法社會,她始終是支持者,同盟者,不幸她也是受害者。
林黛玉愛得純粹,因而愛得高貴,什麼王爺,什麼皇帝,她才不在乎呢。江南貴族小姐,又經詩詞陶冶過的,林黛玉愛起人來就像李清照。而愛在古代,是個受壓迫的字眼,社會不允許。寶黛二人的反叛性匯聚於愛。春日裡,他們同看撩撥性情的《西廂記》。撩撥性情是說:拂去幾千年禮教塵土,讓愛意重見天日。黛玉是禮教背景下的情愛至上主義者,她愛賈寶玉,不含世俗成分。即使寶玉淪為乞丐,她照樣愛。晴雯也會這樣,寶姐姐、花襲人有點說不準。
愛,呈現為價值。今天亦如此。愛以自身為目的,不講附加條件,更不以愛為手段去謀求其他的東西。這境界,也許一般女性由於種種現實考慮而難以企及,但內心深處是嚮往的。有嚮往在,就會有境界存。這好比說:如果地球上的人還能仰望,就會有浩瀚星空。
林黛玉的敏感有兩點:一是關涉愛情,二是牽涉身世。設身處地為她想想,不敏感也難。除開這兩點,她倒是很不敏感的,在賈母、王夫人跟前,她沒有半點邀憐取寵討巧賣乖的姿態。女孩兒若稍存機心,是會取悅老太太、太太的。或者去鼓勵寶玉學八股文,暗博賈政歡心。林黛玉哪有這些動作?曹雪芹安排晴雯的眉眼兒酷似黛玉,寓意不淺。黛玉為人,有她的原則性。她的不作為,其實處處是作為。
金陵十二釵,原是各有各的敏感:鳳姐兒敏感賈府名利場,探春敏感嫡庶等級,寶釵敏感人事分寸……而林丫頭於這些旁人的敏感處,木起來沒個完,許多事,放到她眼皮底下,她也看不見的。對她來說,愛是玲瓏剔透,不含一絲雜質,不越雷池一步。她使點小性兒,卻不搞小動作。愛,矜持著。
通過林黛玉,我們知道了,什麼叫純粹的、高貴的愛情。
就一般戀愛中的男女而言,為終成眷屬而搞點小動作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男女永遠不搞小動作,即使戀愛前景難測,她也不搞,不懂得搞,她在“不”的領域中自持,自尊,這便是所謂純粹、高貴了。
高貴非富貴,但二者有牽連。黛玉的愛不帶功利色彩,和她貴族小姐的身份有關。托爾斯泰寫俄羅斯上流社會女子,如安娜,吉提,娜達薩,已經讓我們見識了許多。
中外大家族,既有逆子,便有“逆女”。所謂家族反嗜自身,必有“反嗜男女”的出現。林黛玉為何能反叛?因為她是骨子裡的詩人,有純正的文化基因。像她這樣的詩人,很容易通向“人的自覺”,通向新女性的自覺。
歷代名媛才女,唯有李清照和曹公筆下的林黛玉有一比,其餘如卓文君、蔡文姬、崔鶯鶯、紅拂等,均在禮教的框架內搞點小動作,難以和李、林二女相提並論。李清照富貴、高貴,一顆晶瑩詩心光芒四射。又敢愛、敢恨、敢生氣、敢性愛、敢寫描畫少婦寡婦情狀的鬱悶詩、敢於批評古今大文人……並且,置輿論與門第於不顧:說改嫁就改嫁,欲離婚便離婚。曹公描繪黛玉,心裡想必有李清照的影子吧?
曹雪芹四
《紅樓夢》安排了幾處筆墨,精心為林黛玉畫像。最為集中的,是第三十二回:寶黛二人,由愛意的萌動,發展到吐出“如轟雷掣電”般的肺腑之言。
大觀園有了一位薛寶釵,美麗端莊眾人敬愛,黛玉的妒心,已覺不夠用,偏又來一個活潑爽朗的史湘雲,把二哥哥念作愛哥哥,隨身帶著麒麟,與寶玉的麒麟配成雙。黛玉便情絲亂竄撐不住,潛至怡紅院窗下,“以察二人之意。”不料房內的談話,正與她有關。
原來史湘雲正鼓勵寶玉去會賈雨村,說是“主雅客來勤。”以下引兩段小說原文:
寶玉道:“罷,罷!我也不過俗中又俗的一個俗人罷了,並不願和這些人來往。”湘雲笑道:“還是這個性兒,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願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會這些為官作宦的,談講談講仕途經濟,也好將來應酬事務,日後也有個正經朋友。讓你成年家只在我們隊裡,攪的出些什麼來?”
寶玉聽了,大覺逆耳,便道:“姑娘請別的屋裡坐坐罷,我這屋裡仔細腌臢了你這樣知經濟的人!”襲人連忙解說道:“姑娘快別說他。上回也是寶姑娘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不去,咳(嘆詞)了一聲,拿起腳來就走了。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不是,不說又不是。——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的怎麼樣、哭的怎麼樣呢!”…寶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嗎?要是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她生分了。”襲人和湘雲都點頭道:“這原是混帳話麼?”
《紅樓夢》這兩段話,道出寶黛二人的愛情基礎。性愛而需要價值觀,性與愛就分離了。黛玉之可愛,裊娜風流在其次,不說混帳話才是重中之重。這也表明,寶玉反感仕途經濟到了什麼程度。寶釵湘雲襲人,誰不是他依戀的一流人物?可一旦傷及他的原則性,他馬上翻臉走人,將他向來看重的清爽女孩兒扔進尷尬。
林黛玉愛得純粹,因而愛得高貴,什麼王爺,什麼皇帝,她才不在乎呢。江南貴族小姐,又經詩詞陶冶過的,林黛玉愛起人來就像李清照。而愛在古代,是個受壓迫的字眼,社會不允許。寶黛二人的反叛性匯聚於愛。春日裡,他們同看撩撥性情的《西廂記》。撩撥性情是說:拂去幾千年禮教塵土,讓愛意重見天日。黛玉是禮教背景下的情愛至上主義者,她愛賈寶玉,不含世俗成分。即使寶玉淪為乞丐,她照樣愛。晴雯也會這樣,寶姐姐、花襲人有點說不準。
愛,呈現為價值。今天亦如此。愛以自身為目的,不講附加條件,更不以愛為手段去謀求其他的東西。這境界,也許一般女性由於種種現實考慮而難以企及,但內心深處是嚮往的。有嚮往在,就會有境界存。這好比說:如果地球上的人還能仰望,就會有浩瀚星空。
林黛玉的敏感有兩點:一是關涉愛情,二是牽涉身世。設身處地為她想想,不敏感也難。除開這兩點,她倒是很不敏感的,在賈母、王夫人跟前,她沒有半點邀憐取寵討巧賣乖的姿態。女孩兒若稍存機心,是會取悅老太太、太太的。或者去鼓勵寶玉學八股文,暗博賈政歡心。林黛玉哪有這些動作?曹雪芹安排晴雯的眉眼兒酷似黛玉,寓意不淺。黛玉為人,有她的原則性。她的不作為,其實處處是作為。
金陵十二釵,原是各有各的敏感:鳳姐兒敏感賈府名利場,探春敏感嫡庶等級,寶釵敏感人事分寸……而林丫頭於這些旁人的敏感處,木起來沒個完,許多事,放到她眼皮底下,她也看不見的。對她來說,愛是玲瓏剔透,不含一絲雜質,不越雷池一步。她使點小性兒,卻不搞小動作。愛,矜持著。
通過林黛玉,我們知道了,什麼叫純粹的、高貴的愛情。
就一般戀愛中的男女而言,為終成眷屬而搞點小動作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男女永遠不搞小動作,即使戀愛前景難測,她也不搞,不懂得搞,她在“不”的領域中自持,自尊,這便是所謂純粹、高貴了。
高貴非富貴,但二者有牽連。黛玉的愛不帶功利色彩,和她貴族小姐的身份有關。托爾斯泰寫俄羅斯上流社會女子,如安娜,吉提,娜達薩,已經讓我們見識了許多。
中外大家族,既有逆子,便有“逆女”。所謂家族反嗜自身,必有“反嗜男女”的出現。林黛玉為何能反叛?因為她是骨子裡的詩人,有純正的文化基因。像她這樣的詩人,很容易通向“人的自覺”,通向新女性的自覺。
歷代名媛才女,唯有李清照和曹公筆下的林黛玉有一比,其餘如卓文君、蔡文姬、崔鶯鶯、紅拂等,均在禮教的框架內搞點小動作,難以和李、林二女相提並論。李清照富貴、高貴,一顆晶瑩詩心光芒四射。又敢愛、敢恨、敢生氣、敢性愛、敢寫描畫少婦寡婦情狀的鬱悶詩、敢於批評古今大文人……並且,置輿論與門第於不顧:說改嫁就改嫁,欲離婚便離婚。曹公描繪黛玉,心裡想必有李清照的影子吧?
曹雪芹四
《紅樓夢》安排了幾處筆墨,精心為林黛玉畫像。最為集中的,是第三十二回:寶黛二人,由愛意的萌動,發展到吐出“如轟雷掣電”般的肺腑之言。
大觀園有了一位薛寶釵,美麗端莊眾人敬愛,黛玉的妒心,已覺不夠用,偏又來一個活潑爽朗的史湘雲,把二哥哥念作愛哥哥,隨身帶著麒麟,與寶玉的麒麟配成雙。黛玉便情絲亂竄撐不住,潛至怡紅院窗下,“以察二人之意。”不料房內的談話,正與她有關。
原來史湘雲正鼓勵寶玉去會賈雨村,說是“主雅客來勤。”以下引兩段小說原文:
寶玉道:“罷,罷!我也不過俗中又俗的一個俗人罷了,並不願和這些人來往。”湘雲笑道:“還是這個性兒,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願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會這些為官作宦的,談講談講仕途經濟,也好將來應酬事務,日後也有個正經朋友。讓你成年家只在我們隊裡,攪的出些什麼來?”
寶玉聽了,大覺逆耳,便道:“姑娘請別的屋裡坐坐罷,我這屋裡仔細腌臢了你這樣知經濟的人!”襲人連忙解說道:“姑娘快別說他。上回也是寶姑娘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不去,咳(嘆詞)了一聲,拿起腳來就走了。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不是,不說又不是。——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的怎麼樣、哭的怎麼樣呢!”…寶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嗎?要是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她生分了。”襲人和湘雲都點頭道:“這原是混帳話麼?”
《紅樓夢》這兩段話,道出寶黛二人的愛情基礎。性愛而需要價值觀,性與愛就分離了。黛玉之可愛,裊娜風流在其次,不說混帳話才是重中之重。這也表明,寶玉反感仕途經濟到了什麼程度。寶釵湘雲襲人,誰不是他依戀的一流人物?可一旦傷及他的原則性,他馬上翻臉走人,將他向來看重的清爽女孩兒扔進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