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應琰這次沒有回答。

  前幾日在王大夫家裡那次並不是應琰第一次說出要獻月陶這件事。

  實際上,他剛來月族不久就已經對族長提過此事。

  月族的青年人多下山謀生,甚至不少人已經定居在山下了。然而西南各族各族之間的吞併在近年來頻現,月族很快就不再是西南最大的部族了。而近年來更有些強大族落,如羥族、渙鯇族開始向朝廷示好,頗有模仿月族投誠之意。月族一旦失去朝廷的支撐,便會落入夾縫求生的境況,被外族吞併,一朝全滅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至少,要先活下來。

  與其坐著等死,倒不如認了朝廷作靠山。那麼獻月陶,就是顯示誠意最好的方法。

  沒等到應琰的回答,族長其實也不需要這個答案,他這段時間裡早把這件事思來想去,心裡再清楚不過,獻月陶確實是最好的辦法。

  族長沒說話,擺擺手讓應琰先離開了。

  ~~~~~~~~~~~~~~~~~~~~~~~~~~~~

  這一轉眼,就到了六月六。應琰自上次跟牛陶去禹山采完膏泥以後,已經一個多月都沒見到過她了。

  平常看著橫行霸道無所事事的人,倒真的狠得下心將自己關在屋子裡一個多月。

  “應大人!”聽這嗓門就是楊磊。

  楊磊左手托著一個罈子,右手握著腰間的佩帶,跟個天王門神似的,威武地上樓來找應琰,腳下的木階被他踩得咚咚響。

  “明日就是六月六了,給您送點糕點和貢品來。”楊磊將手中的罈子放在桌上,“應大人第一次來月族,這六月六可是大節慶,您可得好好耍一耍。”

  應琰問楊磊,“哦?”

  楊磊哈哈大笑,“明日可保管您從早耍到第二天早上。”

  楊磊見應琰一臉淡淡的樣子,便指著罈子道,“明早可千萬記得將這些貢品扔進月陶里。”

  這月族既無文字又地處偏僻山區,應琰除了從幾個縣誌郡志看了個隻言片語,他只知道月陶用來祭山神,哪裡能知道這許多細節。不過自打來了月族這些日子以後,他倒是愈發對月族感興趣了。

  “扔進月陶?”

  楊磊難得見應琰有攀談的興致,給自己倒了杯水,頗為興奮地與上級繼續解釋,“對呀!您等著月陶巡街的隊伍來了,就跟著人群上山,我給您尋了個好位置,保准您一扔一個準,山神吃了您的貢品定能保佑您升官發財!”

  “貢品要扔進月陶里?”

  “人人都扔嘞!讓山神他老人家吃了開開心心不發怒。”楊磊瞪大了眼睛,聊性頗濃,“您還別說,月陶真神了!西南這片啊一到大雨季啊就容易出事,山崩起來那可嚇人!為這月族就遷了幾次,後來拿月陶祭山了,這才消停了。您說神不神!”

  應琰思忖著什麼,沒理楊磊。

  楊磊也不氣餒,想起什麼就心直口快,他朝著應琰嘿嘿笑笑,“對了,那什麼,這幾年我在月族也算是盡心盡力,如果應大人述職的時候能提到下官一二……”

  應琰呷了口茶,道,“自當如此。”

  ~~~~~~~~~~~~~~~~~~~~~~~~~~~

  六月六這天,應琰是被一陣細碎的腳步聲和說話聲吵醒的。他睜開眼的時候四周還一片黑。

  他披上外衫,站到窗前,屋外的天是靛藍的,整個村寨也是暗暗沉沉的,沒有光亮。

  但就是有一種壓抑不住的激動氛圍,令人嘴角上翹,讓人東奔西走。

  待到應琰梳洗完下樓的時候,左右鄰舍的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已經抱著一堆糕點、小菜等在各自家門前了,嬉笑閒聊聲不絕。

  “應大人,備了些啥子?”問這話的是家住得離應琰最近的羊家阿爺,因著住的近,抬頭不見低頭也得見,所以與應琰偶爾聊上幾句。只是羊阿爺身旁站著的一位青年聞言趕緊拉住了羊阿爺道,“老爹,應大人是皇城來的官,咋個好這麼跟他說話的。”

  羊阿爺一擺手,“哎呀,莫事。應大人好相處的嘛!”然後指著這名青年對應琰介紹,“我家小兒,在山下的南平鎮做活的,昨個剛歸的。”

  應琰只當是平日在族裡見人,便打了個招呼,倒是讓那羊家麼兒受寵若驚到連連彎腰。

  到底是在山下呆的久了,被那一套禮法熏得也久了。

  應琰與羊阿爺閒話一陣以後,忽聽見有人喊了一句,“來了來咯!”

  那陣吹拉彈唱的樂聲和鼎沸的人聲先傳了過來,然後依稀才看到一群涌動著的人潮。應琰身邊有幾個孩子仗著身輕手活,幾下就爬上了屋子的高處,攀著木欄杆遠遠望著那蜿蜿蜒蜒的大隊人流。

  這邊喊著“阿娘,我望見月陶了,今年做得頂頂大啊!”

  那邊喊著“阿爹阿爹,快快拿點心起,就到了!”

  還有“個麼兒,快下來,快快!”

  應琰極少去這些熱鬧的地兒。小時候應府遭了難,全府上下的人外出都得被盯著,去哪兒、出去幾次全都得被人記下來。後來應家情況好轉了,他也不再愛外出趕熱鬧了。一是習慣,二是,那京里的官家少爺圈就那麼點大,別人家少爺公子都是呼朋引伴自小抱團的,那是慣會看人下菜的,跟應琰那耿直性子絕是玩不到一塊。再後來進了翰林,他對於去人多的地方,開始有了厭惡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