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天晚上,楊帆接到讓他第二天去上班的電話。

  楊樹林說,外國人就是不一樣。

  楊帆的工資是試用期三千五,轉正後五千。

  楊帆掙錢了楊樹林並不是很高興,甚至有些失落:兒子剛上班就比自己幹了一輩子掙得還多。

  從這一天起,楊樹林在楊帆面前的自信與日俱減,原來每個月楊帆還張口管楊樹林要生活費,每當這個時候,楊樹林強烈感受到作為父親的尊嚴,但是現在這個時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楊帆不但不要錢了,還開始給楊樹林錢,讓楊樹林喜歡什麼就買點兒。

  楊樹林感覺很悲哀:自己的時代就要過去了。

  楊樹林還沒有從楊帆給他帶來的陰影中走出來,又遭受到人生的另一沉痛打擊:下崗了。

  楊樹林所在的工廠倒閉了,他從此後不用再去上班了,闊別了和他朝夕相處近三十年的工廠。

  當楊帆得知這個消息後的第一反應就是,以後楊樹林去沈老師那不能再用加班的理由了。

  楊樹林回到家後,話終於不像以前那麼多了,楊帆練啞鈴他也不躍躍欲試了,為了不讓他傷心,楊帆都躲著他練,當看不慣他的某些做法時,楊帆也不和他嗆嗆了,把楊樹林當成一個易碎的花瓶,小心翼翼地保護起來。

  但楊樹林卻把自己當成已經破碎的花瓶,再也粘不上了,每天愁眉苦臉。楊帆安慰楊樹林:沒事兒,雖然你下崗了,但我現在有工作了,就當咱們和了一把大牌,然後又點了一個屁和,整體上還是贏錢的。

  楊樹林聽了更加難過,自己在楊帆眼裡居然就是一個屁和。

  蹉跎了幾天後,楊樹林覺得雖然自己五十多了,但不應該丟掉男兒本色,不能被眼前這點兒小困難嚇倒,要重新振作起來,開始新生活。

  楊樹林認為,自己的新生活就是做好楊帆的後勤服務工作,讓他專心工作,干出一番事業。

  楊樹林想,自己的時代或許真的過去了,但他堅信,每個成功的兒子背後都有一個把成功的機會讓給了兒子的父親。

  楊樹林把每天買菜做飯當成上班,變著花樣給楊帆做,力求味道獨特,營養豐富,並參閱報刊上羅列的白領們常見的不健康症狀,制定相應菜譜,予以食補。

  楊樹林想,現在各個公司都講究改革和創新,他也要在烹飪上進行創新,發明了好幾道新菜。

  每當他把一盤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和創造的菜端到楊帆面前的時候,心情是喜悅的,異常滿足,滿懷期待著楊帆的稱讚。

  但楊帆經常嘗過一口後,說,先保質保量,再推陳出新。或者:先打好地基,再更上一層樓。或者:先學會走,再跑。

  這並沒有動搖楊樹林創新的決心和信心,他將獲得楊帆的表揚作為自己現階段的使命,在革新菜譜的道路上奮發圖強。

  楊帆覺得有必要讓楊樹林培養點興趣愛好,轉移其對烹飪的注意力,否則在家裡吃不上順口的飯了。

  楊帆問楊樹林是不是養個魚養個鳥什麼的,找點兒樂趣。

  楊樹林說,沒興趣,養魚吧,養不好,老死,怪心疼的,還不如吃了呢,養鳥吧,嘰嘰喳喳的,鬧心,還得給它收拾屎尿。

  楊帆說,那就去老年班學點兒書法什麼的,我給你交學費。

  楊樹林說,現在學晚了,寫一手好字又有什麼用。

  楊帆說,可以陶冶你的情操。

  楊樹林說,我又不是少年,陶冶什麼情操。

  楊帆問楊樹林那你喜歡什麼,楊樹林楊樹林想了想說,除了做飯,沒什麼喜歡的。

  楊帆說,你活了這麼多年就沒喜歡過點兒什麼。

  楊樹林說,沒條件喜歡,年輕的時候插隊,整天幹活,回屋就睡覺,後來回北京結了婚,有了你,開始照顧你,一眨眼就這歲數了。

  楊帆想,既然如此,楊樹林想幹什麼就讓他幹什麼去吧。

  又吃了一個禮拜稀奇古怪的菜,楊帆受不了了,讓楊樹林規規矩矩地做,家常就行了,不用標新立異。

  楊樹林說,做事切忌淺嘗輒止,執著才能成功,昨晚我又夢見好幾種茄子的新吃法,明天我就付諸實踐。

  楊帆說,你這不是執著,是一條道走到黑。

  楊樹林說,我寧可撞了南牆再回頭,也不臨陣脫逃。

  楊樹林在創新美食的道路上辛勞地耕耘著,每天早上出現在菜市場,和小販討價還價,精挑細選各類果菜主副食,回到家悉心加工,等待楊帆下了班回來品嘗。

  但並不是一分耕耘就一定會有一分收穫。

  楊樹林的付出,並沒有得到楊帆的肯定。

  楊帆經常抱怨菜要麼咸了,要麼沒味兒,要麼太辣,要麼太甜。

  楊樹林的期望落空了,在屢次受到楊帆批評後,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終於有一次不堪忍受,說,別老說我,要不你試試。

  楊帆說,我是做手機的不是做飯的,手機做不好別人可以說我,既然你把做飯當成自己的事業,就應該虛心接受吃飯人的意見,否則永遠不會進步。

  楊樹林說,湊合吃吧,我覺得還行。

  楊帆說,沒法湊合,我都說過多少遍了,你怎麼就改不了呢,人家是色香味俱佳,你是色香味俱不佳,上班的時候沒起色也就算了,下了崗連個飯也做不好,哎。說著深深嘆了一口氣。

  楊樹林覺得自己深深地受到傷害,他放棄了自己也許還可以重新開始的事業,抹殺了自己尚存的一絲理想,就為了讓楊帆能在家吃上可口的飯菜,並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到頭來卻被楊帆這樣奚落。

  一股怒火在楊樹林心裡燃燒起來,他把筷子往桌上一拍:不吃就放下,哪那麼多廢話。

  楊樹林的突然爆發讓楊帆措手不及,以前兩人爭吵的時候,都是鬥嘴,誰也不急,要急也是楊帆耍點兒脾氣,楊樹林從來都是和顏悅色,楊帆攻擊他的那些話他並不認為對自己構成傷害,但是這次他確實被楊帆傷害到了,一個男人的尊嚴被兒子幾句話無情地擊垮了。

  楊帆意識到這一點,但他並不想說些彌補的話,而是把碗放下,抹了一把嘴下了樓。二十分鐘後,楊帆拿了一把羊肉串上來,還拎了一瓶啤酒,往茶几上一擺,吧唧吧唧吃起來,都不用餘光看楊樹林,就知道此刻他的心中肯定滿是憤恨。

  楊樹林確實很生氣,但更多的是無奈和感慨:孩子經濟獨立,再也不用指望父親了。

  楊帆洋洋得意地吃著羊肉串,從楊樹林落寞的神情中,悟出一個道理:從兒子掙錢的那一刻起,父親在這個世界上作為父親的價值便消失了。

  想到這裡,他收斂了很多。

  從這天起,楊樹林的想法發生了改變。

  儘管自己做出很多犧牲,卻仍不能得到楊帆的認可,自己的價值無法得以證明,為了實現自身價值,他重新安排了自己的道路,決定出去干點兒什麼。

  楊樹林並沒有把自己的計劃告訴楊帆,第二天楊帆剛去上班,他便出了門。

  楊帆下班回家後,發現家裡沒人,以前這時候肯定楊樹林在家,把飯都做好了。

  楊帆去廚房看,毫無即將做飯的跡象。

  楊帆看了會兒電視,楊樹林回來了。

  楊帆問他幹什麼去了,楊樹林輕描淡寫說,出去溜達溜達,說完進了廚房,做了一頓很簡單的飯,煮速凍餃子,買了倆涼菜,一葷一素。

  楊帆吃著挺舒服,說,以後飯這麼做就行,不麻煩,還順口。

  楊樹林沒說什麼,心想,你倒想讓我麻煩呢,以後不會了。

  白天楊樹林在街上逛了一圈,考察自己能幹點兒什麼,他想了若干條道路:開小飯館,開烤串店,開小賣鋪,開水站等一些無需太多資本和技術含量的行業。

  他去了這些地方消費,觀察別人怎麼經營,然後又假裝毫無目的地和老闆閒聊,從中套出能有多少利潤的信息。

  經過一天的考察,楊樹林覺得自主創業行不通,因為競爭對手太多,自己又毫無經驗,況且這些行業並沒有太多利潤,而自己的目標是多掙點兒錢,以體現出應有的價值。

  楊樹林決定找工作,掙工資的不一定比那些小買賣的老闆掙得少。

  看楊帆找工作的時候做了一份簡歷,他也要給自己做一份。

  楊樹林在學歷後面給自己寫了高中,政治面貌後面給自己寫了群眾,年齡後面給自己少寫了幾歲,寫的是五十,工作經歷後面給自己寫的是插過隊,吃過苦,用過車床,當過鉗工,伴隨新中國的工業事業一起成長。

  楊樹林帶著一打簡歷信心十足地去了招聘會,夾在一群大學生中間,買了一張門票,擠進會場。

  會場門口一組大學生在做畢業生就業調查,看楊樹林也拿著簡歷,便攔住問,是您找工作還是幫孩子找工作。

  楊樹林想了想說,幫孩子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