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在青春期,我總是會在公共汽車上柔腸百轉,因為不時會有女孩子因為一點兒什麼事兒就大聲嚷嚷,“去你媽的!”這話我一點兒都受不了,聽了就感覺愛如潮水將要把我包圍。世界上最可悲的事,莫過於曾經有無數如此有生命力的嬌叱充盈著耳朵,可是卻因為修養文化的關係,只能去尋找自己那一個林徽因。
我的林徽因指責說,我這麼多年之所以做得還好,完全是因為刻意努力,而不是出於真性情。用她的話說,“你其實是個演員,別演著演著忘了自己是個什麼東西!”我之所以覺得她說得不對,是因為我並不是只喜歡古怪又虛榮的女孩。
高一時,有三分鐘,我喜歡過一個不知道怎麼擺弄右腿的女生。當時我們在列隊齊步走,她突然就靈感迸發,走出了花樣兒——該伸左腿時,她伸左腿;該伸右腿時,她還是伸左腿。我一直琢磨她的右腿在幹嘛,但是還沒琢磨明白,就突然愛上了她。如今越是葉公好龍地回想那種保護這個笨蛋的欲望,我就越是憂愁地發覺時日飄渺,早已永失了無數的我愛。
@美人卷珠簾
迄今為止我有兩個重大遺憾,一個是沒騎過熊貓,另一個就是沒能當上22歲時的伊莎貝爾.阿佳妮的老公。我深感沒有任何一個美女能夠和阿佳妮相提並論,甚至嘉寶和凱薩琳.赫本也不能。阿佳妮本身就意味著獨一無二,這件事你要是有膽反對,我手下的兄弟們會見你一次扁你一次。
這麼跟你說吧,只要看看阿佳妮,再看看現在的好萊塢女星,你就知道啥叫仙女,啥叫婆娘了。有很多沒見過真正的美女的笨蛋,使勁兒推崇正在當紅的貝魯奇的美貌,或者驚嘆蘇菲.瑪索有多麼美艷,其實她們算哪根蔥,頂得上阿佳妮的一根小腿毛嗎?這個曾經令整個法國瘋狂的美女,受到大導演特呂弗如此熱烈的恭維,也僅僅是恰如其分而已:“單是你的面孔就能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單是你的目光就能創造出戲劇性的氛圍。”
我想這句話說明了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真理:偉大的美女需要有能夠裝滿一艘航空母艦的內涵,而不是拿一浴缸就來糊弄人。
在《阿黛爾·雨果》和《羅丹的情人》這樣的電影中,內涵就意味著完美。你很少看到有哪個女人會隨時逼迫你注意她的“美”,而不只是“正點”;更很少看到有哪個活物而不是書籍,能夠那麼深刻地表現出人類的普遍經驗,那些幻想、絕望和心弦搏動。
我承認,阿佳妮的強烈個性和讀書癖,亦投合了我的個人趣味。在我看來,她的如此悲劇性的表述是一種內心高貴的標誌:“明星不過是一個死去的天體,只是在人們的想像中發光。”
阿佳妮在《羅丹的情人》中扮演的女雕塑家卡米爾.克羅岱爾,亦是我心目中的大美女之一,神經質的性格使其魅力大增。另外,羅伊.阿倫德哈蒂也是我心目中的美女典範。這位印度女作家以卓越的長篇小說《卑微的神靈》獲得布克獎,眼睛像牛犢一樣漆黑,嘴唇像佐羅一樣傲氣。這麼說吧,要是她年輕10歲並且肯做我的女朋友的話,我一定給她買最好的棉花糖吃,整夜整夜地不讓她睡覺……要她講美麗的故事。
如此傾慕心靈之美,似乎有點兒不合時宜。我們生活在一個三角內褲的時代,而不是四角的,人們更愛享樂而忽視靈魂。我並不是完全反對這一趨勢,如果你是美女,沒準兒我還假裝銀行大盜來誘惑你呢。我只想強調這個事實:最有價值的東西都不是我們家常那一款,真正的美女也是一樣,她們是人們心中的至美世界的象徵,又以性格的細微光芒,讓人引為知己。
在對美女的品位方面,有兩個流氓是很有趣的例子。《玉堂春落難逢夫》中的王景隆算是我的對立面,初見女友蘇三時,他心中驚艷:“總然道學也迷魂,任是真僧須破戒!”——除了不健康思想,就沒別的了。黃飛鴻的老爸就比較拽了,算是我的半個同道。在電影《黃飛鴻》里,他兩次吟哦,“美人卷珠簾,深坐蹙娥眉……”這招很不賴,至少讓李白的以哀愁為美的價值觀,在千年之後得到了滑稽的迴響。
當布蘭妮決定與凱文-費德林結婚時,她對記者說出了一句精彩的妙語:“我吻過許多青蛙,如今終於找到了王子。”這句話卻讓我哈哈大笑,因為她賣弄得真不錯。可惜的是,她和同輩們的聰明也就僅此而已。教養和心性是兩回事,會讀海德格爾或者會4門外語的漂亮白痴多著呢。
@不會為你改變我的樣子
對於受過良好教育的北京居民來說,2004年看上去就好像是新黃金時代的元年。雖然本國前一年的人均GDP只有美國的1/30,貧困人口在改革開放以來首次出現增長,不過他們已經先富起來了,據說已經開始排隊進入中產階級。生活變得沸騰的標誌之一是,嶄新的經濟型小汽車在街道上多如蟑螂。另外,小狗們的面首化,我想也該算作時代巨變的新佐證。在我居住的這個以狗為本的小區里,它們依偎在少婦的懷裡,噴著香水,甜蜜乖巧地穿著無袖小毛衣,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被打扮得像個白領帥哥。
籠統地說,這一切我都很喜歡。很多年前我們相信六億神州盡舜堯,政府亦認為黎民百姓大有成為聖人的潛力,因此空乏其身,曉以大義,搞得國家不成樣子。現在大義還在曉,但已經開始“小人喻於利”了。按照米爾頓.弗里德曼教授的理論,後者正是現代文明賴以存在的基石。
不過,沒有沒有背面的硬幣,除了在博爾赫斯的小說里。我們的中產階級後備軍的生活的背面,就我的個人體會而言,多少有點兒“言語乏味,面目可憎”。有幾次與准中產人士吃飯,對我來說都是滑稽而震驚的經歷。你很難相信,他們竟然在幾個小時之內反覆開著完全同樣類型的玩笑。
按照國外通行的標準,年收入3萬美元是中產階級的最低線,6萬美元才是平均值,我國的所謂中產頂多算是比較大的小康。可是發展中國家的這一點兒微不足道的安逸,居然能夠把人們的生活視野變得如此狹窄。不僅如此,還能讓一些本來挺聰明的臉,變得時時謙遜地隱藏著滿足的表情呢。
與他們相比,我的一個朋友要有趣得多。他接到類似的人的電話就說,不成,最近我買了一台數字高清的大電視,所以不能跟你們喝酒了,得早點回家看電視去。我挺喜歡這個愛扮富農的朋友的幽默感。跟幾個30歲下上的准中產者吃一頓志得意滿的越南飯確實沒什麼意思,還不如去看高清的“超級女聲”呢。
詩人和評論家馬修.阿諾德在19世紀曾批評說,中產階級背離“美智”,相當於非利士人——在《聖經》語境中,約拿單和大衛王的敵人非利士人代表著自滿、庸俗和拜金。這個說法與美國“紐約客”派小說家們的觀點差不多。我們的准中產階級至今還算新銳一族,多少留有那麼一絲新鮮躁動的衝勁兒,不過在趣味上,他們快趕上國外的前輩們了。最溫和與最激烈的說法我覺得都是,實利主義已經主導了他們的人生觀。
我的林徽因指責說,我這麼多年之所以做得還好,完全是因為刻意努力,而不是出於真性情。用她的話說,“你其實是個演員,別演著演著忘了自己是個什麼東西!”我之所以覺得她說得不對,是因為我並不是只喜歡古怪又虛榮的女孩。
高一時,有三分鐘,我喜歡過一個不知道怎麼擺弄右腿的女生。當時我們在列隊齊步走,她突然就靈感迸發,走出了花樣兒——該伸左腿時,她伸左腿;該伸右腿時,她還是伸左腿。我一直琢磨她的右腿在幹嘛,但是還沒琢磨明白,就突然愛上了她。如今越是葉公好龍地回想那種保護這個笨蛋的欲望,我就越是憂愁地發覺時日飄渺,早已永失了無數的我愛。
@美人卷珠簾
迄今為止我有兩個重大遺憾,一個是沒騎過熊貓,另一個就是沒能當上22歲時的伊莎貝爾.阿佳妮的老公。我深感沒有任何一個美女能夠和阿佳妮相提並論,甚至嘉寶和凱薩琳.赫本也不能。阿佳妮本身就意味著獨一無二,這件事你要是有膽反對,我手下的兄弟們會見你一次扁你一次。
這麼跟你說吧,只要看看阿佳妮,再看看現在的好萊塢女星,你就知道啥叫仙女,啥叫婆娘了。有很多沒見過真正的美女的笨蛋,使勁兒推崇正在當紅的貝魯奇的美貌,或者驚嘆蘇菲.瑪索有多麼美艷,其實她們算哪根蔥,頂得上阿佳妮的一根小腿毛嗎?這個曾經令整個法國瘋狂的美女,受到大導演特呂弗如此熱烈的恭維,也僅僅是恰如其分而已:“單是你的面孔就能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單是你的目光就能創造出戲劇性的氛圍。”
我想這句話說明了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真理:偉大的美女需要有能夠裝滿一艘航空母艦的內涵,而不是拿一浴缸就來糊弄人。
在《阿黛爾·雨果》和《羅丹的情人》這樣的電影中,內涵就意味著完美。你很少看到有哪個女人會隨時逼迫你注意她的“美”,而不只是“正點”;更很少看到有哪個活物而不是書籍,能夠那麼深刻地表現出人類的普遍經驗,那些幻想、絕望和心弦搏動。
我承認,阿佳妮的強烈個性和讀書癖,亦投合了我的個人趣味。在我看來,她的如此悲劇性的表述是一種內心高貴的標誌:“明星不過是一個死去的天體,只是在人們的想像中發光。”
阿佳妮在《羅丹的情人》中扮演的女雕塑家卡米爾.克羅岱爾,亦是我心目中的大美女之一,神經質的性格使其魅力大增。另外,羅伊.阿倫德哈蒂也是我心目中的美女典範。這位印度女作家以卓越的長篇小說《卑微的神靈》獲得布克獎,眼睛像牛犢一樣漆黑,嘴唇像佐羅一樣傲氣。這麼說吧,要是她年輕10歲並且肯做我的女朋友的話,我一定給她買最好的棉花糖吃,整夜整夜地不讓她睡覺……要她講美麗的故事。
如此傾慕心靈之美,似乎有點兒不合時宜。我們生活在一個三角內褲的時代,而不是四角的,人們更愛享樂而忽視靈魂。我並不是完全反對這一趨勢,如果你是美女,沒準兒我還假裝銀行大盜來誘惑你呢。我只想強調這個事實:最有價值的東西都不是我們家常那一款,真正的美女也是一樣,她們是人們心中的至美世界的象徵,又以性格的細微光芒,讓人引為知己。
在對美女的品位方面,有兩個流氓是很有趣的例子。《玉堂春落難逢夫》中的王景隆算是我的對立面,初見女友蘇三時,他心中驚艷:“總然道學也迷魂,任是真僧須破戒!”——除了不健康思想,就沒別的了。黃飛鴻的老爸就比較拽了,算是我的半個同道。在電影《黃飛鴻》里,他兩次吟哦,“美人卷珠簾,深坐蹙娥眉……”這招很不賴,至少讓李白的以哀愁為美的價值觀,在千年之後得到了滑稽的迴響。
當布蘭妮決定與凱文-費德林結婚時,她對記者說出了一句精彩的妙語:“我吻過許多青蛙,如今終於找到了王子。”這句話卻讓我哈哈大笑,因為她賣弄得真不錯。可惜的是,她和同輩們的聰明也就僅此而已。教養和心性是兩回事,會讀海德格爾或者會4門外語的漂亮白痴多著呢。
@不會為你改變我的樣子
對於受過良好教育的北京居民來說,2004年看上去就好像是新黃金時代的元年。雖然本國前一年的人均GDP只有美國的1/30,貧困人口在改革開放以來首次出現增長,不過他們已經先富起來了,據說已經開始排隊進入中產階級。生活變得沸騰的標誌之一是,嶄新的經濟型小汽車在街道上多如蟑螂。另外,小狗們的面首化,我想也該算作時代巨變的新佐證。在我居住的這個以狗為本的小區里,它們依偎在少婦的懷裡,噴著香水,甜蜜乖巧地穿著無袖小毛衣,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被打扮得像個白領帥哥。
籠統地說,這一切我都很喜歡。很多年前我們相信六億神州盡舜堯,政府亦認為黎民百姓大有成為聖人的潛力,因此空乏其身,曉以大義,搞得國家不成樣子。現在大義還在曉,但已經開始“小人喻於利”了。按照米爾頓.弗里德曼教授的理論,後者正是現代文明賴以存在的基石。
不過,沒有沒有背面的硬幣,除了在博爾赫斯的小說里。我們的中產階級後備軍的生活的背面,就我的個人體會而言,多少有點兒“言語乏味,面目可憎”。有幾次與准中產人士吃飯,對我來說都是滑稽而震驚的經歷。你很難相信,他們竟然在幾個小時之內反覆開著完全同樣類型的玩笑。
按照國外通行的標準,年收入3萬美元是中產階級的最低線,6萬美元才是平均值,我國的所謂中產頂多算是比較大的小康。可是發展中國家的這一點兒微不足道的安逸,居然能夠把人們的生活視野變得如此狹窄。不僅如此,還能讓一些本來挺聰明的臉,變得時時謙遜地隱藏著滿足的表情呢。
與他們相比,我的一個朋友要有趣得多。他接到類似的人的電話就說,不成,最近我買了一台數字高清的大電視,所以不能跟你們喝酒了,得早點回家看電視去。我挺喜歡這個愛扮富農的朋友的幽默感。跟幾個30歲下上的准中產者吃一頓志得意滿的越南飯確實沒什麼意思,還不如去看高清的“超級女聲”呢。
詩人和評論家馬修.阿諾德在19世紀曾批評說,中產階級背離“美智”,相當於非利士人——在《聖經》語境中,約拿單和大衛王的敵人非利士人代表著自滿、庸俗和拜金。這個說法與美國“紐約客”派小說家們的觀點差不多。我們的准中產階級至今還算新銳一族,多少留有那麼一絲新鮮躁動的衝勁兒,不過在趣味上,他們快趕上國外的前輩們了。最溫和與最激烈的說法我覺得都是,實利主義已經主導了他們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