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第二天她一早就去了一家診所,拍了一張x線片。醫生說她沒大礙,不過建議她不要過多操勞。
傅與喬一早便在她的店裡等著她,tony認得這位是老闆的先生,自然不會怠慢。店外掛著支持國貨的招牌,所用布料一律採用國貨。
他坐在椅子上,等著她來。昨晚她不在,他一個人同杜二小姐吃飯,分外地不自在。她在的時候,他並沒覺出她的重要性。可她不在了,他又覺得哪有點不對勁,就像一個人穿西裝不打領帶,總覺得缺了些什麼,他又想起她的比喻來,扯了扯領帶還不夠,索性把早上剛打好的領帶摘了下來。
她威脅他要破壞他的名譽,可對著她妹妹又是另一番遮掩的說辭,想來她並不願意和自己撕破臉皮。
柜子和抽屜都上了鎖,玻璃板上有一疊紙,他沒窺探別人私隱的愛好,不過擺在外面自然算不得隱私,他等得不耐煩,便無聊地翻了起來,無非是些未填寫的表格,有張表格背面用鉛筆畫了一個人的眉眼,左眼有顆痣,不仔細看並不看得太出來。他按了按自己的太陽穴,第一次覺得難辦。
等到九點鐘的時候,他實在不耐煩了,便出了門。中午的時候杜加林才從診所回到店裡,tony告訴她說先生來過了,她倒不意外。
她喝了茶,tony雖然名字太過跳脫,但人還是很靠得住的,做招待未免屈了才。如今正是國貨潮,店裡的布料都是用的中國貨,用貨量太多,最好找一個穩定的合作商。她讓tony找了上海十家紗廠的布料材質和價格進行比對,得出德清的性價比最高。她給了tony一個襄理的頭銜,讓他去印新名片,和德清談一談,看長期合作能不能要一個折扣。
“你讓白師傅給你做身新西裝,白師傅沒工夫的話就讓其他師傅給你做。”tony的衣服像從成衣店裡買來的,並不是他的尺碼。
“職員有折扣嗎?”
“這個不用你自己花錢。”
她打了個噴嚏,不知道誰在罵她。
等tony關上門的時候,她忍不住說嗎,“以後能不能不要抹那麼多髮油!”
tony升了職位提了薪水還有免費的新衣服,連這個非常苛刻的要求都高興地回了一個好字。
晚上回去的時候她特地先換了一件藍布袍子。她一個人住,自然是越不引人注目越好。她本來是要叫黃包車回家的,後來看電車前排隊的人不多,便上了電車,她到家要坐六站地,給了賣票人六分錢,不過那人並未給她票,直到她坐了四站地,才給她一張兩分的票。
“我買的可是六分的票!”
“小聲一點。都是中國人,不僅要支持國貨,時刻都不要讓利權外溢啊!”
這路電車是外國經營的,利權倒是沒有外溢,錢進了他自己的腰包。這世道當然有許多愛國的,可也不乏發愛過財的,就連賣票人中飽私囊也打著國家的旗號。他這麼熟練,想來是早就習以為常了。
儘管坊間不乏民國粉,她自己卻是從沒嚮往過的,誰料世事無常。
家中的煤油爐上放著熱水壺,因為腰疼拿不了重物,她只在壺裡裝了小半壺水。她坐在桌前吃包子,包子是胡蘿蔔牛肉的,用蠟紙包著,她這人吃包子跟別人兩樣,喜歡皮兒跟餡兒分開吃,她一邊用筷子將皮跟餡兒分家,一邊看報紙。周先生的小說又有了新的進展,一位姓商的作家成了鄭家的座上賓,文中這位作家英俊而極富有同情心,一眼看出了鄭家夫婦和諧表面下的暗涌。杜加林本來是惱的,可看到文里對商作家英俊外貌的繁複描述,竟忍不住笑了出來,這世上從不缺乏自戀的人,但自戀到這種地步也是少見。
正在這個時候,她聽到了門外有人敲門。
“您找誰?”她隔著門問。
“我。”
這聲音她太熟悉了,她搬出來是為了表明決心,也沒想著躲他,她是想明天去找他的,把開店花的錢先還給他。只是她搬到這兒來誰也沒告訴,他怎麼就找到了。
他襯衫外套了件灰色開衫,沒打領帶,兩人對著愣了會,杜加林先開了口,請他進去。
傅與喬因為上午白等了,下午便卡著點來等她,他剛到路口的時候,正遇到她從店裡出來上了電車。離得遠面目看得不真切,不過他到底認出了她,在他認識的女性生物中,她是兩條腿倒騰最快的。他開車一路跟著電車來到了這裡,跟到巷口的時候,他懷疑他跟錯了人,畢竟她開店掙了些錢,不至於住在這裡。
她請他坐,下意識地問他要喝點兒什麼,醒悟過來才發現家裡既沒茶也沒咖啡,只有一罐剛買的藕粉,他說隨便什麼都行。
一共兩間房,客廳和臥室,因為只她一個人,客廳里飯桌都沒有,本來不大的房子顯得非常空蕩。她扯了張椅子讓他坐了,他四下打量了一番,這間房很明顯是剛入住的,看樣子只有一個人。
壺開了,她拿濕毛巾隔著手去提水壺,又從罐子裡崴了兩勺各放在玻璃杯里,倒水,攪拌,沖了兩杯藕粉,“得等一會兒再喝,燙。”
她做這些的時候一氣呵成,好像干慣了似的,絲毫不顯生疏。杜家雖然沒多富裕,畢竟是有老媽子的,她嫁到傅家,更是不缺人伺候。
由奢入儉難,她轉變得如此之快不得不讓他吃驚。最關鍵的是她對現下的生活適應的很好,他就不能用經濟來給她施加壓力了,加之他又不願拿感情說事,一時間,竟無話可說。
傅與喬一早便在她的店裡等著她,tony認得這位是老闆的先生,自然不會怠慢。店外掛著支持國貨的招牌,所用布料一律採用國貨。
他坐在椅子上,等著她來。昨晚她不在,他一個人同杜二小姐吃飯,分外地不自在。她在的時候,他並沒覺出她的重要性。可她不在了,他又覺得哪有點不對勁,就像一個人穿西裝不打領帶,總覺得缺了些什麼,他又想起她的比喻來,扯了扯領帶還不夠,索性把早上剛打好的領帶摘了下來。
她威脅他要破壞他的名譽,可對著她妹妹又是另一番遮掩的說辭,想來她並不願意和自己撕破臉皮。
柜子和抽屜都上了鎖,玻璃板上有一疊紙,他沒窺探別人私隱的愛好,不過擺在外面自然算不得隱私,他等得不耐煩,便無聊地翻了起來,無非是些未填寫的表格,有張表格背面用鉛筆畫了一個人的眉眼,左眼有顆痣,不仔細看並不看得太出來。他按了按自己的太陽穴,第一次覺得難辦。
等到九點鐘的時候,他實在不耐煩了,便出了門。中午的時候杜加林才從診所回到店裡,tony告訴她說先生來過了,她倒不意外。
她喝了茶,tony雖然名字太過跳脫,但人還是很靠得住的,做招待未免屈了才。如今正是國貨潮,店裡的布料都是用的中國貨,用貨量太多,最好找一個穩定的合作商。她讓tony找了上海十家紗廠的布料材質和價格進行比對,得出德清的性價比最高。她給了tony一個襄理的頭銜,讓他去印新名片,和德清談一談,看長期合作能不能要一個折扣。
“你讓白師傅給你做身新西裝,白師傅沒工夫的話就讓其他師傅給你做。”tony的衣服像從成衣店裡買來的,並不是他的尺碼。
“職員有折扣嗎?”
“這個不用你自己花錢。”
她打了個噴嚏,不知道誰在罵她。
等tony關上門的時候,她忍不住說嗎,“以後能不能不要抹那麼多髮油!”
tony升了職位提了薪水還有免費的新衣服,連這個非常苛刻的要求都高興地回了一個好字。
晚上回去的時候她特地先換了一件藍布袍子。她一個人住,自然是越不引人注目越好。她本來是要叫黃包車回家的,後來看電車前排隊的人不多,便上了電車,她到家要坐六站地,給了賣票人六分錢,不過那人並未給她票,直到她坐了四站地,才給她一張兩分的票。
“我買的可是六分的票!”
“小聲一點。都是中國人,不僅要支持國貨,時刻都不要讓利權外溢啊!”
這路電車是外國經營的,利權倒是沒有外溢,錢進了他自己的腰包。這世道當然有許多愛國的,可也不乏發愛過財的,就連賣票人中飽私囊也打著國家的旗號。他這麼熟練,想來是早就習以為常了。
儘管坊間不乏民國粉,她自己卻是從沒嚮往過的,誰料世事無常。
家中的煤油爐上放著熱水壺,因為腰疼拿不了重物,她只在壺裡裝了小半壺水。她坐在桌前吃包子,包子是胡蘿蔔牛肉的,用蠟紙包著,她這人吃包子跟別人兩樣,喜歡皮兒跟餡兒分開吃,她一邊用筷子將皮跟餡兒分家,一邊看報紙。周先生的小說又有了新的進展,一位姓商的作家成了鄭家的座上賓,文中這位作家英俊而極富有同情心,一眼看出了鄭家夫婦和諧表面下的暗涌。杜加林本來是惱的,可看到文里對商作家英俊外貌的繁複描述,竟忍不住笑了出來,這世上從不缺乏自戀的人,但自戀到這種地步也是少見。
正在這個時候,她聽到了門外有人敲門。
“您找誰?”她隔著門問。
“我。”
這聲音她太熟悉了,她搬出來是為了表明決心,也沒想著躲他,她是想明天去找他的,把開店花的錢先還給他。只是她搬到這兒來誰也沒告訴,他怎麼就找到了。
他襯衫外套了件灰色開衫,沒打領帶,兩人對著愣了會,杜加林先開了口,請他進去。
傅與喬因為上午白等了,下午便卡著點來等她,他剛到路口的時候,正遇到她從店裡出來上了電車。離得遠面目看得不真切,不過他到底認出了她,在他認識的女性生物中,她是兩條腿倒騰最快的。他開車一路跟著電車來到了這裡,跟到巷口的時候,他懷疑他跟錯了人,畢竟她開店掙了些錢,不至於住在這裡。
她請他坐,下意識地問他要喝點兒什麼,醒悟過來才發現家裡既沒茶也沒咖啡,只有一罐剛買的藕粉,他說隨便什麼都行。
一共兩間房,客廳和臥室,因為只她一個人,客廳里飯桌都沒有,本來不大的房子顯得非常空蕩。她扯了張椅子讓他坐了,他四下打量了一番,這間房很明顯是剛入住的,看樣子只有一個人。
壺開了,她拿濕毛巾隔著手去提水壺,又從罐子裡崴了兩勺各放在玻璃杯里,倒水,攪拌,沖了兩杯藕粉,“得等一會兒再喝,燙。”
她做這些的時候一氣呵成,好像干慣了似的,絲毫不顯生疏。杜家雖然沒多富裕,畢竟是有老媽子的,她嫁到傅家,更是不缺人伺候。
由奢入儉難,她轉變得如此之快不得不讓他吃驚。最關鍵的是她對現下的生活適應的很好,他就不能用經濟來給她施加壓力了,加之他又不願拿感情說事,一時間,竟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