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我看看再說吧。”張君銘說的有些含糊,他現在可是桃源社的人了,沒有源少主的命令,他也不敢擅自行動。不過,說來奇怪啊,明明宋敏德都跟著沈高義將軍一條心了,怎麼源少主還不把人收進桃源社呢?虧得宋敏德對沈高義將軍極為敬佩,才會不顧朝廷,聽從沈高義將軍的話,趕赴南疆。
也幸好趕赴南疆了,不然,在京都內亂的時候,南疆再被蠻夷攻破,這天下就大亂了。
想到這裡,張君銘鬆了口氣,喃喃道,“還好,南疆那邊穩住了。”
“是啊。”宋敏德也嘆氣,當初被沈高義將軍強硬帶去南疆的時候,他心裡還挺生氣的,沒有命令就擅自行動,這可是大忌諱,但到了南疆才知道情況有多麼嚴重,南疆的蠻夷幾乎就要攻破南疆的潼關了,幸好,他們來得及時,但也是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將蠻夷打退了十幾里,局勢暫時穩定了下來,但南疆近幾年早已被佑天軍把持的密不透風,否則,也不會發生蠻夷都要破關了,朝廷卻沒有半點舉動的事情,因此,誠如沈高義將軍所言,南疆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整頓南疆州府,將南疆的統治權再次收歸朝廷。
——幸好,在他啟程奔赴京都解圍的路上,聽聞李家的家主,李閣主趕赴南疆去了。有李閣主在,南疆的收歸統治權的問題應該不大吧。
——
夜深人靜,終於將入侵者驅逐的京都迎來了最為平靜的一個夜晚,雖然入夜後,京都實施宵禁,但這平靜中卻是透著安寧。
但這安寧也只是對普通老百姓而言,此刻,在帝宮裡,宋長洲沉著臉,看著在他面前滔滔不絕的劉家的閣主和張家的閣主。
“……這是個機會!長洲,敏德是你兒子,只要你現在讓北甲神軍的五千精銳留在京都,再施以妙計,將沈高義控制在手中,北甲神軍豈不是你囊中之物,到那個時候,你登基為皇,天下豈不在你手中?”劉家的閣主壓低聲音興奮的說著。
“想不到都到了這個時候,你們竟然還沒有看清天下局勢!”宋長洲冷聲哼了一聲,“劉家宗族還在,張家的老宅也還存著,兩位閣主,當初你們接過閣主族長之位,你們在先祖的牌位前所發下的誓言難道已經忘記了嗎?”
兩位閣主頓時臉色一陣紅一陣白。
宋長洲看著這兩位閣主臉色變幻多端,卻不敢多言,冷笑一聲,也不再開口,轉身便離去。
一出朝議殿,就見李致遠站在他跟前,宋長洲不由愣了一下,隨即點頭,“李大人可是有事?”
“是,如今京都之事,還需宋閣主幫忙主持大局。”李致遠低頭拱手。
宋長洲聽著,卻是皺起眉頭,擺手道,“不,此事我不能插手,李大人,您另請高明吧。”宋長洲說完,便擺手離開。
李致遠目送宋長洲離去的背影,嘴角勾起詭異的笑,果然此人如源少主所料,倒真是難得的理智冷靜的人呢。
——
宋家祖宅里。
宋長洲背著手在書房裡來回踱步,眉頭緊鎖,似乎極為困惑又甚為糾結。
宋鳳德進來的時候就見自家爹爹這副煩惱的模樣,不由出聲問道,“爹,怎麼了?”
宋長洲回過神,對宋鳳德微微點頭,不答反問,“敏德呢?”
“敏德和張君銘將軍還在清掃京都,爹,我聽聞劉閣主和張閣主今天在朝議殿找您協商要事?”宋鳳德低聲問著。
“嗯,你是怎麼知道的?”宋長洲皺眉,想起離開朝議殿的時候所遇見的李致遠,不由問著,“可是遇見李致遠了?”
宋鳳德搖頭,“不是,只是兒子回來的時候遇見敏德,張君銘將軍突然提及劉閣主和張閣主兩人,說這兩人不配為閣主之位。”
宋長洲心頭一突,張君銘?
宋鳳德見宋長洲不語,緊鎖眉頭深思,忍不住出聲問道,“爹,到底是發生什麼事了?”如今叛軍已除,南疆那邊也捷報頻傳,鄭家和溫家已經覆滅,帝君雖然已經遭受不測,但是李貴妃的兒子還活著,下一位帝君也應該是從李家外孫中誕生,種種不是已經趨向了好的方面了嗎?為什麼,自家爹爹還是這般憂心忡忡的模樣?”
“鳳德,你以為這次京都亂象是因何而起?”宋長洲看著宋鳳德,沉聲問著。鳳德在這次京都的變局中應變極好,雖然最後私自帶著宋家護衛參加了戰鬥實在是過於衝動,但也表現得可圈可點,有些事情也就但說無妨了。
宋鳳德一愣,剛想回答是叛軍,但隨即又吞了回去,爹爹這番問話,一定是知道了什麼。
“我雖然無法說出是何人是何時開始,但,我的直覺告訴我,京都這次亂局,是有人在背後推動。”宋長洲壓低聲音說著,有人從很久前就開始布局,算計到了鄭家,算計了溫家,那佑天軍的統領,那五千精銳……包括他這次悄然出城借來的三千駐軍,都是有人在一步步的算計,推動。
但這只是一種感覺,若說要證據,他卻無法說出。
“總之,鳳德,你記著,我們宋家做事還是要小心謹慎,不可踏錯一步。”否則,只怕鄭家就是他們的下場了。
宋鳳德臉色變了變,雖然自家爹只說了一句話,但他卻是從中看出了很多,因此,沉默點頭,不再追問。
——
夜色深沉,京都郊外的破廟裡,李成峰神情複雜的看著雖然無法動彈,但還是依然一排悠然笑著的中年男人。
“果然是你。我就猜嘛,能夠打敗佑天軍的,肯定只有善公主的一脈了。”中年男人笑得很自得,他此時狼狽不堪,一身功力皆被廢除,如今的他也不過是一個廢人罷了。
“你既然猜到了,為何你還要這麼做?”李成峰沉聲問著,既然明明知道有善公主的後人,為何還要背叛?
“因為活著很膩味。”中年男人笑著,隨即又突然正色問道,“善公主的後人可是組建一個桃源社?”
李成峰沉默不語。
“不能讓我知道?那就算了。”中年男人也不在意,只是盤腿而坐,看著李成峰,“你一定會覺得我是個瘋子。實話告訴你,其實,早就在我的妻子閔柔死了的時候,我就已經瘋了。佑天軍的統領一職一直以來都是代代相傳,傳到我這一代的時候,我真的不感興趣,不能被人知道,不能上戰場殺那些蠻夷,只能不斷的訓練訓練,然後,等著一個虛無縹緲的善公主的後人前來。如果不是閔柔,我早就叛逃了。然後……閔柔死了。你知道的。我又何必再壓抑自己?”說到這裡,中年男人又自嘲道,“其實我這樣也算是給善公主的後人做了點事吧,沒有我,鄭家和溫家不會倒台,善公主的後人想要改變這大夏朝勢必要困難多了。”
“就算沒有你這個瘋子,他也會找出其他的瘋子。”李成峰突然開口,聲音很低,“他也是個瘋子,為了減少最低的傷亡,他卻是不惜拉上四個世家幾千條人命……”
“那又如何!”中年男人冷笑一聲,“比起戰火重燃,幾百萬條性命,他是已經夠仁慈的了!”
“你知道嗎?他拒絕接受善公主的傳承,甚至,他打算要和一個男人相伴終生,也不肯留下子嗣!”李成峰盯著這個男人,突兀的說著。
中年男人一愣,隨即哈哈大笑,非常開懷,“不錯!非常不錯!如果不是我死期已至,我倒是要和他痛飲幾杯!”
李成峰無奈搖頭,苦笑一聲,“你們都是瘋子!”
“你不懂!李成峰,你永遠不懂!”中年男人說著,突然嘴角微笑了,笑容很平和,而眼睛卻是慢慢閉上。
李成峰沉默的看著,不管是佑天軍的統領,還是他們幾個守護者,延續了幾百年的善公主的傳承守護,其中的寂寞艱辛難以言明,他能夠理解這個男人的苦楚,但卻不能苟同他為了一己之痛快,而把天下人拉上陪葬的做法。
而今,他死了,也算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李成峰長嘆一口氣,二十萬的佑天軍將在明日登上前往桃源島的船隻。這樣的話,善公主的傳承也算是有個了結了。
——
在平定叛軍的第十天,南疆平定,北甲神軍凱旋還朝,五天後,由,李閣主,宋閣主,劉閣主,張閣主,沈高義,李雲鶴,恩科大考的第一名和第二名,以及中書舍人李致遠,六部尚書,撫遠將軍張君銘等參加了朝議,朝議由李閣主和宋閣主主持,於是,朝議殿敲起了議政的鐘聲。
不久後,京都的百姓們在天街上看到了昭示天下的廷議法令:帝君被叛軍所殺,雨妃殉葬,現冊封雨妃為皇貴妃,和帝君葬於帝陵。
李貴妃之子,郡王照日仁孝聰慧,經朝議決定,在郡王十六歲後舉行加冕大典,在此之前,特封為少帝君,拜李雲鶴,宋長州,劉一山為師,住乾清宮,奉李貴妃為太后,華妃為太妃……
閣議六閣主增加到八位,除了,李家,宋家,張家,劉家,其他四位由寒門士子擔任,每隔五年,重選四位新閣主。
另,恩科大考不限門第,不限出生,凡能夠在縣考得中前五十名者,皆可前往京都參加恩科大考。
即今日起,各州郡備常考,凡六品以下皆可通過常考選拔。
……
隨著這廷議法令的昭示,天下皆知,大夏朝迂腐了幾百年的天空終於要晴朗了。
而在桃源山,鬼谷書屋。
在一處竹林亭子裡,兩老者正在對弈。
“哼,這下你滿意了吧。嘖,你教的好弟子啊,所有的廷議政令幾乎動搖到世家的跟本,可壓根就沒有人敢出來說一個不字!”一白髮白須的老者哼哼唧唧的說著,說來真是生氣啊,周博雅這小子連農耕之事都注意到了,還特別做了年表,準備在今後的五年時間來改變農事。可是在醫事方面卻半點都不動!這小子,難道不知道由於世家豪門的腐敗,在醫事方面,假藥,劣質藥糙,甚至於苛刻藥農的事情層出不窮。
——說來說去不就是小心眼他把樂雅帶回藥王谷治療嘛。
“呵呵……博雅辛苦了,從我要桃源會一事傳承於他直至今天,已經過了八年了。他也不易啊。”白髮道袍的老者輕聲說著,說完又抬頭看天,紫氣龍脈依然在,而在不遠處朝他們走來的兩人身上,盤旋著的依然是紫氣,不過,挺拔俊美的青年身上是紫氣龍脈,而那清秀瘦弱的少年身上卻是紫氣鳳舞。
也幸好趕赴南疆了,不然,在京都內亂的時候,南疆再被蠻夷攻破,這天下就大亂了。
想到這裡,張君銘鬆了口氣,喃喃道,“還好,南疆那邊穩住了。”
“是啊。”宋敏德也嘆氣,當初被沈高義將軍強硬帶去南疆的時候,他心裡還挺生氣的,沒有命令就擅自行動,這可是大忌諱,但到了南疆才知道情況有多麼嚴重,南疆的蠻夷幾乎就要攻破南疆的潼關了,幸好,他們來得及時,但也是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將蠻夷打退了十幾里,局勢暫時穩定了下來,但南疆近幾年早已被佑天軍把持的密不透風,否則,也不會發生蠻夷都要破關了,朝廷卻沒有半點舉動的事情,因此,誠如沈高義將軍所言,南疆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整頓南疆州府,將南疆的統治權再次收歸朝廷。
——幸好,在他啟程奔赴京都解圍的路上,聽聞李家的家主,李閣主趕赴南疆去了。有李閣主在,南疆的收歸統治權的問題應該不大吧。
——
夜深人靜,終於將入侵者驅逐的京都迎來了最為平靜的一個夜晚,雖然入夜後,京都實施宵禁,但這平靜中卻是透著安寧。
但這安寧也只是對普通老百姓而言,此刻,在帝宮裡,宋長洲沉著臉,看著在他面前滔滔不絕的劉家的閣主和張家的閣主。
“……這是個機會!長洲,敏德是你兒子,只要你現在讓北甲神軍的五千精銳留在京都,再施以妙計,將沈高義控制在手中,北甲神軍豈不是你囊中之物,到那個時候,你登基為皇,天下豈不在你手中?”劉家的閣主壓低聲音興奮的說著。
“想不到都到了這個時候,你們竟然還沒有看清天下局勢!”宋長洲冷聲哼了一聲,“劉家宗族還在,張家的老宅也還存著,兩位閣主,當初你們接過閣主族長之位,你們在先祖的牌位前所發下的誓言難道已經忘記了嗎?”
兩位閣主頓時臉色一陣紅一陣白。
宋長洲看著這兩位閣主臉色變幻多端,卻不敢多言,冷笑一聲,也不再開口,轉身便離去。
一出朝議殿,就見李致遠站在他跟前,宋長洲不由愣了一下,隨即點頭,“李大人可是有事?”
“是,如今京都之事,還需宋閣主幫忙主持大局。”李致遠低頭拱手。
宋長洲聽著,卻是皺起眉頭,擺手道,“不,此事我不能插手,李大人,您另請高明吧。”宋長洲說完,便擺手離開。
李致遠目送宋長洲離去的背影,嘴角勾起詭異的笑,果然此人如源少主所料,倒真是難得的理智冷靜的人呢。
——
宋家祖宅里。
宋長洲背著手在書房裡來回踱步,眉頭緊鎖,似乎極為困惑又甚為糾結。
宋鳳德進來的時候就見自家爹爹這副煩惱的模樣,不由出聲問道,“爹,怎麼了?”
宋長洲回過神,對宋鳳德微微點頭,不答反問,“敏德呢?”
“敏德和張君銘將軍還在清掃京都,爹,我聽聞劉閣主和張閣主今天在朝議殿找您協商要事?”宋鳳德低聲問著。
“嗯,你是怎麼知道的?”宋長洲皺眉,想起離開朝議殿的時候所遇見的李致遠,不由問著,“可是遇見李致遠了?”
宋鳳德搖頭,“不是,只是兒子回來的時候遇見敏德,張君銘將軍突然提及劉閣主和張閣主兩人,說這兩人不配為閣主之位。”
宋長洲心頭一突,張君銘?
宋鳳德見宋長洲不語,緊鎖眉頭深思,忍不住出聲問道,“爹,到底是發生什麼事了?”如今叛軍已除,南疆那邊也捷報頻傳,鄭家和溫家已經覆滅,帝君雖然已經遭受不測,但是李貴妃的兒子還活著,下一位帝君也應該是從李家外孫中誕生,種種不是已經趨向了好的方面了嗎?為什麼,自家爹爹還是這般憂心忡忡的模樣?”
“鳳德,你以為這次京都亂象是因何而起?”宋長洲看著宋鳳德,沉聲問著。鳳德在這次京都的變局中應變極好,雖然最後私自帶著宋家護衛參加了戰鬥實在是過於衝動,但也表現得可圈可點,有些事情也就但說無妨了。
宋鳳德一愣,剛想回答是叛軍,但隨即又吞了回去,爹爹這番問話,一定是知道了什麼。
“我雖然無法說出是何人是何時開始,但,我的直覺告訴我,京都這次亂局,是有人在背後推動。”宋長洲壓低聲音說著,有人從很久前就開始布局,算計到了鄭家,算計了溫家,那佑天軍的統領,那五千精銳……包括他這次悄然出城借來的三千駐軍,都是有人在一步步的算計,推動。
但這只是一種感覺,若說要證據,他卻無法說出。
“總之,鳳德,你記著,我們宋家做事還是要小心謹慎,不可踏錯一步。”否則,只怕鄭家就是他們的下場了。
宋鳳德臉色變了變,雖然自家爹只說了一句話,但他卻是從中看出了很多,因此,沉默點頭,不再追問。
——
夜色深沉,京都郊外的破廟裡,李成峰神情複雜的看著雖然無法動彈,但還是依然一排悠然笑著的中年男人。
“果然是你。我就猜嘛,能夠打敗佑天軍的,肯定只有善公主的一脈了。”中年男人笑得很自得,他此時狼狽不堪,一身功力皆被廢除,如今的他也不過是一個廢人罷了。
“你既然猜到了,為何你還要這麼做?”李成峰沉聲問著,既然明明知道有善公主的後人,為何還要背叛?
“因為活著很膩味。”中年男人笑著,隨即又突然正色問道,“善公主的後人可是組建一個桃源社?”
李成峰沉默不語。
“不能讓我知道?那就算了。”中年男人也不在意,只是盤腿而坐,看著李成峰,“你一定會覺得我是個瘋子。實話告訴你,其實,早就在我的妻子閔柔死了的時候,我就已經瘋了。佑天軍的統領一職一直以來都是代代相傳,傳到我這一代的時候,我真的不感興趣,不能被人知道,不能上戰場殺那些蠻夷,只能不斷的訓練訓練,然後,等著一個虛無縹緲的善公主的後人前來。如果不是閔柔,我早就叛逃了。然後……閔柔死了。你知道的。我又何必再壓抑自己?”說到這裡,中年男人又自嘲道,“其實我這樣也算是給善公主的後人做了點事吧,沒有我,鄭家和溫家不會倒台,善公主的後人想要改變這大夏朝勢必要困難多了。”
“就算沒有你這個瘋子,他也會找出其他的瘋子。”李成峰突然開口,聲音很低,“他也是個瘋子,為了減少最低的傷亡,他卻是不惜拉上四個世家幾千條人命……”
“那又如何!”中年男人冷笑一聲,“比起戰火重燃,幾百萬條性命,他是已經夠仁慈的了!”
“你知道嗎?他拒絕接受善公主的傳承,甚至,他打算要和一個男人相伴終生,也不肯留下子嗣!”李成峰盯著這個男人,突兀的說著。
中年男人一愣,隨即哈哈大笑,非常開懷,“不錯!非常不錯!如果不是我死期已至,我倒是要和他痛飲幾杯!”
李成峰無奈搖頭,苦笑一聲,“你們都是瘋子!”
“你不懂!李成峰,你永遠不懂!”中年男人說著,突然嘴角微笑了,笑容很平和,而眼睛卻是慢慢閉上。
李成峰沉默的看著,不管是佑天軍的統領,還是他們幾個守護者,延續了幾百年的善公主的傳承守護,其中的寂寞艱辛難以言明,他能夠理解這個男人的苦楚,但卻不能苟同他為了一己之痛快,而把天下人拉上陪葬的做法。
而今,他死了,也算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李成峰長嘆一口氣,二十萬的佑天軍將在明日登上前往桃源島的船隻。這樣的話,善公主的傳承也算是有個了結了。
——
在平定叛軍的第十天,南疆平定,北甲神軍凱旋還朝,五天後,由,李閣主,宋閣主,劉閣主,張閣主,沈高義,李雲鶴,恩科大考的第一名和第二名,以及中書舍人李致遠,六部尚書,撫遠將軍張君銘等參加了朝議,朝議由李閣主和宋閣主主持,於是,朝議殿敲起了議政的鐘聲。
不久後,京都的百姓們在天街上看到了昭示天下的廷議法令:帝君被叛軍所殺,雨妃殉葬,現冊封雨妃為皇貴妃,和帝君葬於帝陵。
李貴妃之子,郡王照日仁孝聰慧,經朝議決定,在郡王十六歲後舉行加冕大典,在此之前,特封為少帝君,拜李雲鶴,宋長州,劉一山為師,住乾清宮,奉李貴妃為太后,華妃為太妃……
閣議六閣主增加到八位,除了,李家,宋家,張家,劉家,其他四位由寒門士子擔任,每隔五年,重選四位新閣主。
另,恩科大考不限門第,不限出生,凡能夠在縣考得中前五十名者,皆可前往京都參加恩科大考。
即今日起,各州郡備常考,凡六品以下皆可通過常考選拔。
……
隨著這廷議法令的昭示,天下皆知,大夏朝迂腐了幾百年的天空終於要晴朗了。
而在桃源山,鬼谷書屋。
在一處竹林亭子裡,兩老者正在對弈。
“哼,這下你滿意了吧。嘖,你教的好弟子啊,所有的廷議政令幾乎動搖到世家的跟本,可壓根就沒有人敢出來說一個不字!”一白髮白須的老者哼哼唧唧的說著,說來真是生氣啊,周博雅這小子連農耕之事都注意到了,還特別做了年表,準備在今後的五年時間來改變農事。可是在醫事方面卻半點都不動!這小子,難道不知道由於世家豪門的腐敗,在醫事方面,假藥,劣質藥糙,甚至於苛刻藥農的事情層出不窮。
——說來說去不就是小心眼他把樂雅帶回藥王谷治療嘛。
“呵呵……博雅辛苦了,從我要桃源會一事傳承於他直至今天,已經過了八年了。他也不易啊。”白髮道袍的老者輕聲說著,說完又抬頭看天,紫氣龍脈依然在,而在不遠處朝他們走來的兩人身上,盤旋著的依然是紫氣,不過,挺拔俊美的青年身上是紫氣龍脈,而那清秀瘦弱的少年身上卻是紫氣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