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秦綿被他身上的熱氣一熏,臉紅了紅,道:「今日那麼多人都在呢,何況我也不知他會去,你這是冤枉我,我不服氣。」
孟長安眸色暗了暗,抱著她起身往書房裡用作休息的矮榻走去,不多時,書房裡想起了一陣羞人的輕吟,被他折騰一次後,秦綿渾身汗津津的,孟長安用外袍裹著她,吻著她眼角的淚柔聲哄著,秦綿氣得在他肩上咬了一口。
「這是在書房呢,你怎麼能……」
她羞於啟齒,轉過去不理他。孟長安又哄了好久才將她哄的有了笑臉,兩人收拾了一下離開書房到了正院,令下人備水,沐浴過後,一起躺在了床上。
孟長安摟著她,摸著她微濕的長髮,道:「太后這兩日便回宮了,今日皇上與我說起,他愁得飯都吃不下了。」
秦綿問道:「太后與皇上是親母子,為什麼關係鬧得這麼僵。」
「太后性格強勢,皇上無論做什麼在她那裡都得不到認同和關懷,長此以往自然生了嫌隙。」
「太后回宮,很可能會宣召你和九皇子,你心裡要有個準備。」
秦綿應了一聲,困得打了個哈欠,夜色漸深,夫妻二人緊摟著睡著了。
兩日後,太后果然從西山行宮回來了,因為入城之前沒有人接到消息,連個迎駕的都沒有,朝野頓時議論紛紛。
昭昌帝已經摔了第三次花瓶,怒道:「現在可好,滿朝大臣都覺得是朕不孝,讓太后如此寒酸的回宮。」
張福想勸還不敢勸,只得派人去尋孟長安來,可孟長安來了,並沒能平息昭昌帝的憤怒,反而往火中添了一把柴。
因為太后剛剛派人到廠督府,將秦綿和九皇子宣進宮了。
「什麼?」昭昌帝大驚,也顧不上跟太后慪氣說過的永遠不踏進寧壽宮了,急急忙忙要去救自己的小兒子。
孟長安自然跟上,今日太后剛回來就召秦綿和九皇子進宮,他沒有理由阻攔,但也怕太后真糊塗了做出什麼事來,遂立刻進宮來見皇上,卻在御極殿門口與出來尋自己的小太監碰上了。
寧壽宮裡,秦綿拉著小九給太后行禮,太后端坐在上首,穿一身繡著鳳紋的錦袍,臉上嚴肅而刻板,聲音威嚴地叫起。
瞧見九皇子行禮的姿勢不倫不類,她不悅地皺起眉,「皇家重規矩,你這哪有皇子的風範。」
九皇子來前早就與秦綿商量好要裝傻,此時聽太后挑剔他,先是木愣愣的,然後就開始傻笑。
太后臉上全是厭煩,擺了擺手讓他坐到一邊。
「你看看這孩子教的,看來還是不能放在外面養。」
秦綿心裡沉了沉,但臉上依然不露聲色,「太后旅途勞累,還要為了九皇子的事煩憂,是妾身的不是。」
秦綿早就了解太后吃軟不吃硬的的性子,立時說軟話,將錯往自己身上攬。
太后聽了之後,果然臉色沒那麼冷了,還關心了秦綿一句:「哀家瞧著你比兩年前還瘦了些,是不是孟長安苛待你了?」
秦綿受寵若驚,連忙回答:「不是,妾身這是抽條了,在長個兒呢。」
太后被她逗得難得露出一絲笑,只是轉而看見九皇子那酷似寧妃的臉,又收了笑。
這時宮女端了點心和果茶進來,九皇子拿了一塊荷葉糯米糕,吃得滿嘴都是,秦綿給他擦嘴,遞上一杯果茶,九皇子喝了一口就噗的一聲噴了伺候的宮女滿臉。
水裡混著糯米粘的宮女臉上身上全都是,太后嫌惡地把臉轉向一旁,也不提什麼廠督府教不好,要接九皇子回宮的事了,催促著秦綿,讓她趕快帶九皇子回去更衣。
秦綿應聲帶著九皇子離開,太后小聲怒囊:「小丫頭片子長大了,一肚子鬼主意。」
太后身邊的張嬤嬤不解地問道:「娘娘,您就這麼讓她帶著九皇子回去了?」
「那不然呢,把九皇子留下,讓皇上繼續跟哀家慪氣?」
張嬤嬤笑了,主僕相伴幾十年,感情深厚,說話也沒那麼多忌諱。
「那您幹嘛接到德妃的信就急吼吼地回宮。」
太后冷哼:「她想拿哀家當刀使,也得掂量掂量自己配不配,哀家和皇上再怎麼慪氣,那也是親母子,輪不著別人來挑撥。」
「她打得一手好算盤,想讓哀家把九皇子接回宮,再交給她來養,到時九皇子不定成什麼樣了。」
「就算哀家再厭惡寧妃,也不會這麼對待自己的親孫子。」
張嬤嬤:「那您剛剛那表現?」
太后笑道:「那是演出來給暗中盯著的人看的,本來哀家還不知道尋個什麼理由把秦綿和九皇子攆走,可這小丫頭倒是聰明,還跟哀家演起戲來了。」
這一齣戲演完,德妃再到她這裡求她接回九皇子,她便可以說九皇子頑劣蠢笨又無禮,實在不應該接回宮裡禍害其他未成年的皇子皇女,等什麼時候讓孟長安和秦綿把他教養好了再說。
寧壽宮外,秦綿沒走幾步就遇到了著急趕來的昭昌帝和孟長安,昭昌帝攔著她們不讓行禮,把九皇子上上下下看了一圈,才長舒一口氣。
「你們先回去,朕進去看看太后。」
昭昌帝說完便獨自一人進了寧壽宮正殿,太后正與張嬤嬤說笑,看見皇上進來,不由皺了皺眉。
「皇帝氣勢洶洶的,這是興師問罪來了?」
孟長安眸色暗了暗,抱著她起身往書房裡用作休息的矮榻走去,不多時,書房裡想起了一陣羞人的輕吟,被他折騰一次後,秦綿渾身汗津津的,孟長安用外袍裹著她,吻著她眼角的淚柔聲哄著,秦綿氣得在他肩上咬了一口。
「這是在書房呢,你怎麼能……」
她羞於啟齒,轉過去不理他。孟長安又哄了好久才將她哄的有了笑臉,兩人收拾了一下離開書房到了正院,令下人備水,沐浴過後,一起躺在了床上。
孟長安摟著她,摸著她微濕的長髮,道:「太后這兩日便回宮了,今日皇上與我說起,他愁得飯都吃不下了。」
秦綿問道:「太后與皇上是親母子,為什麼關係鬧得這麼僵。」
「太后性格強勢,皇上無論做什麼在她那裡都得不到認同和關懷,長此以往自然生了嫌隙。」
「太后回宮,很可能會宣召你和九皇子,你心裡要有個準備。」
秦綿應了一聲,困得打了個哈欠,夜色漸深,夫妻二人緊摟著睡著了。
兩日後,太后果然從西山行宮回來了,因為入城之前沒有人接到消息,連個迎駕的都沒有,朝野頓時議論紛紛。
昭昌帝已經摔了第三次花瓶,怒道:「現在可好,滿朝大臣都覺得是朕不孝,讓太后如此寒酸的回宮。」
張福想勸還不敢勸,只得派人去尋孟長安來,可孟長安來了,並沒能平息昭昌帝的憤怒,反而往火中添了一把柴。
因為太后剛剛派人到廠督府,將秦綿和九皇子宣進宮了。
「什麼?」昭昌帝大驚,也顧不上跟太后慪氣說過的永遠不踏進寧壽宮了,急急忙忙要去救自己的小兒子。
孟長安自然跟上,今日太后剛回來就召秦綿和九皇子進宮,他沒有理由阻攔,但也怕太后真糊塗了做出什麼事來,遂立刻進宮來見皇上,卻在御極殿門口與出來尋自己的小太監碰上了。
寧壽宮裡,秦綿拉著小九給太后行禮,太后端坐在上首,穿一身繡著鳳紋的錦袍,臉上嚴肅而刻板,聲音威嚴地叫起。
瞧見九皇子行禮的姿勢不倫不類,她不悅地皺起眉,「皇家重規矩,你這哪有皇子的風範。」
九皇子來前早就與秦綿商量好要裝傻,此時聽太后挑剔他,先是木愣愣的,然後就開始傻笑。
太后臉上全是厭煩,擺了擺手讓他坐到一邊。
「你看看這孩子教的,看來還是不能放在外面養。」
秦綿心裡沉了沉,但臉上依然不露聲色,「太后旅途勞累,還要為了九皇子的事煩憂,是妾身的不是。」
秦綿早就了解太后吃軟不吃硬的的性子,立時說軟話,將錯往自己身上攬。
太后聽了之後,果然臉色沒那麼冷了,還關心了秦綿一句:「哀家瞧著你比兩年前還瘦了些,是不是孟長安苛待你了?」
秦綿受寵若驚,連忙回答:「不是,妾身這是抽條了,在長個兒呢。」
太后被她逗得難得露出一絲笑,只是轉而看見九皇子那酷似寧妃的臉,又收了笑。
這時宮女端了點心和果茶進來,九皇子拿了一塊荷葉糯米糕,吃得滿嘴都是,秦綿給他擦嘴,遞上一杯果茶,九皇子喝了一口就噗的一聲噴了伺候的宮女滿臉。
水裡混著糯米粘的宮女臉上身上全都是,太后嫌惡地把臉轉向一旁,也不提什麼廠督府教不好,要接九皇子回宮的事了,催促著秦綿,讓她趕快帶九皇子回去更衣。
秦綿應聲帶著九皇子離開,太后小聲怒囊:「小丫頭片子長大了,一肚子鬼主意。」
太后身邊的張嬤嬤不解地問道:「娘娘,您就這麼讓她帶著九皇子回去了?」
「那不然呢,把九皇子留下,讓皇上繼續跟哀家慪氣?」
張嬤嬤笑了,主僕相伴幾十年,感情深厚,說話也沒那麼多忌諱。
「那您幹嘛接到德妃的信就急吼吼地回宮。」
太后冷哼:「她想拿哀家當刀使,也得掂量掂量自己配不配,哀家和皇上再怎麼慪氣,那也是親母子,輪不著別人來挑撥。」
「她打得一手好算盤,想讓哀家把九皇子接回宮,再交給她來養,到時九皇子不定成什麼樣了。」
「就算哀家再厭惡寧妃,也不會這麼對待自己的親孫子。」
張嬤嬤:「那您剛剛那表現?」
太后笑道:「那是演出來給暗中盯著的人看的,本來哀家還不知道尋個什麼理由把秦綿和九皇子攆走,可這小丫頭倒是聰明,還跟哀家演起戲來了。」
這一齣戲演完,德妃再到她這裡求她接回九皇子,她便可以說九皇子頑劣蠢笨又無禮,實在不應該接回宮裡禍害其他未成年的皇子皇女,等什麼時候讓孟長安和秦綿把他教養好了再說。
寧壽宮外,秦綿沒走幾步就遇到了著急趕來的昭昌帝和孟長安,昭昌帝攔著她們不讓行禮,把九皇子上上下下看了一圈,才長舒一口氣。
「你們先回去,朕進去看看太后。」
昭昌帝說完便獨自一人進了寧壽宮正殿,太后正與張嬤嬤說笑,看見皇上進來,不由皺了皺眉。
「皇帝氣勢洶洶的,這是興師問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