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真的將盛裝的西原送來。女裝扮相的西原楚楚動人,
漂亮得驚人,顧盼間的一回眸,一下子揪住了陳渠珍
的心。
她是朵含苞的格桑花,一遇見他就綻開了,一生
只為他陳渠珍一個人開。
誰能想到在這離家萬里的藏地,一言之戲竟結如
此姻緣。二十餘歲的陳渠珍自此墮入一段驚心動魄的
愛戀之中,終其一生也無法和西原這個名字再剝離干
系。
婚後的西原亦隨夫征戰,她不畏流矢烽煙,屢屢
臨危救命,尤其是波密之役時,她於陳渠珍及其部屬
有居功至偉的救命之恩。她並不覺得自己是在付出或
奉獻,只把這些,當成自己應盡的本分。
彼時的西原,不過是不到二十歲的一個小嫁娘。
她對他的愛幾乎濃烈成一種信仰,一種可以讓她
捨生忘死、放棄一切的信仰。她是他的愛人、母親和
護法綠度母,他要走羌塘,她萬里相隨。她本藏女,
不會不知道前路意味著什麼樣的生死……就算安抵漢
地,今生她也幾乎無緣再重返藏地。她需要為他放棄
父母、語言以及故鄉。
她沒有什麼猶豫,甚至沒有詢問他什麼,只是繃
緊了弦,捨命相保。
真正的絕境中,男人女人的界限會迅速被打破,
所有人的優勢劣勢一股腦地被擠壓在一個水平線上。
有些時候,對於高海拔的生存之道,漢地來的軍士們
反而不如她一個普通的藏女。
可危急關頭,她依舊是挺身而上,不論艽野之上
人性淪喪到何等齷齪的地步,都無法改變她的本色。
餓極了的漢兵要殺藏兵果腹,相對健壯的人要啃食同
袍,她不畏刀斧,挺身為弱者呼號。可苟延殘喘的人
們早已回歸到最原始的叢林法則中,哪裡還管她靠人
性的本能來苦苦恪守的文明底線。她又冒死帶人去獵
來野驢野狼,只為保住羸弱者的性命。
野驢野狼不常有,沒被餓死的弱者只好一個接一
個地被他們的同類吃掉。西原所做的一切,漸成徒
勞。
她為死者垂淚,為保不住他的親隨而垂淚,她抹
干淚水後誓死保住她的丈夫,她幾乎已經忘記了自己
只是一個瘦小纖細的女人。當人人自危,人人求自
保,一切都無法掌握控制的時候,她用她唯一可以掌
握的,自己的生命來護持她的男人。
她充起他的衛兵,護犢一樣地護著他。她自己少
吃或者不吃,省下口糧給他吃,還假裝自己吃過。她
逼他吃最後一塊干肉的時候說:“……可以沒有我,
不可以沒有你。”
她用人性中最樸素純潔的一切深愛著他,就像始
祖的先民一樣,以一個女人所有的一切愛著她唯一的
男人……沒有人比她更配得起“愛人”這個詞彙。
情之所至,緣訂三生,相依為命到絕境時,他倆
訂下三世盟約:
六道輪迴中,願永為夫妻。一個漢族落魄軍官,
一個藏族貴胄女兒,依偎在茫茫雪原上,呢喃著的聲
音被風吹散又聚攏。旁邊是死去的人和沒有任何生機
的世界。那一刻,他們卻是不再恐懼害怕的兩個年輕
人,生死之事忽然變得無足輕重。
反正天上地下,能與君相隨,死又何妨。
情之所至,或許感動了雪域護法,艽野中的神衹
網開一面,沒有收走他們的命。
西原懸起一口真氣,終於護送陳渠珍安抵漢地。
彼時已是1912 年的初夏。
奈何蒼天不仁佳人不壽,用盡最後一絲心力的西
原燈油耗干,逝去在西安城。
臨終前,西原遺言道:“西原萬里從君,一直形
影相隨,不想竟然病入膏肓,不得不與君中道而
別……願君南歸途中,一路珍重,西原已不能隨行
了。”
……她用她的命來愛他,仿佛她這一生一世的任
務只是伴他一程……任務已然完成,她已然到了離去
的時間。彼時西風鳴絡帷,秋烏夜啼,窮困潦倒的陳
渠珍孑立靈前,湊不出一副最粗陋的棺槨錢。
他潦倒到甚至無法扶靈南下,無法帶她的骨殖去
淋一淋南方溫潤的雨絲。
美好的一切都隨風逝去了,陳渠珍煢煢孑立在沒
有希望的西風裡。人生的大悲涼,莫過於斯。
故事還沒結束。
多年後,陳渠珍重新崛起於湘西老家,廣聚披甲
人,割據一方。屆時,他已是威名赫赫的一代“湘西
王”,幾乎與自治山西的閻錫山比肩。陳渠珍風骨依
舊,他不畏權勢,硬橋硬馬地守著自我構架起來的處
世原則,在一鍋湯水的民國官場裡硬得像塊石頭。他
耿直高傲,屢次開罪於蔣介石,明知會被打擊報復,
依舊屢次與蔣介石鬥氣。這個經歷過羌塘大悲死地的
男人,一生仕途歷經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三個時
代,終其一生也不屑於去磨礪稜角,去圓滑處世。
東山再起後的陳渠珍把西原接來湘西,遷葬在自
己的故鄉小城鳳凰。他叱吒半生後,於1952 年得善
終。六年後,1958 年,西原在鳳凰的墳冢被推平, 遺
骸不知所終。
陳本儒將,前塵往事付諸筆端,故而有了那本日
記體奇書《艽野塵夢》,這本書他自少年得意時起
筆,從二十六歲駐軍四川,調防西藏講起,山川人
物,藏地風土,工布奇戀,辛亥風雲,羌塘生死……
於西原逝去時戛然而止。
陳渠珍雄踞湘西時頗重文教,興學建校廣澤鄉
里,自己也勤於修學,行軍帳中也是累牘的書畫古
籍,不僅自己讀,也讓貼身的人讀。
他的一個貼身中士小書記受其薰陶,筆耕終生,
乃至成為文豪。那個小書記名為:沈從文。芸芸世人
只津津樂道於沈從文,不知其師長陳渠珍。芸芸世人
只知追捧《邊城》,不知有《艽野塵夢》這本奇書。
芸芸世人只知道小說里的邊城翠翠,不知有一個藏族
女子,有血有肉,名喚西原。
只有塵夢沒有艽野的南方
湘西鳳凰古城開收門票之前,我不止一次去過,
坐在岸邊發過呆,朝沱江上的卡拉OK 畫舫扔過石
頭。我遊走在這座邊城,想像百年前那雙踏過羌塘的
腳是如何踱在青石板路上,想像著那雙腳的主人是如
何佇立在湘西煙雨中追憶藏北大風大雪,以及一個叫
漂亮得驚人,顧盼間的一回眸,一下子揪住了陳渠珍
的心。
她是朵含苞的格桑花,一遇見他就綻開了,一生
只為他陳渠珍一個人開。
誰能想到在這離家萬里的藏地,一言之戲竟結如
此姻緣。二十餘歲的陳渠珍自此墮入一段驚心動魄的
愛戀之中,終其一生也無法和西原這個名字再剝離干
系。
婚後的西原亦隨夫征戰,她不畏流矢烽煙,屢屢
臨危救命,尤其是波密之役時,她於陳渠珍及其部屬
有居功至偉的救命之恩。她並不覺得自己是在付出或
奉獻,只把這些,當成自己應盡的本分。
彼時的西原,不過是不到二十歲的一個小嫁娘。
她對他的愛幾乎濃烈成一種信仰,一種可以讓她
捨生忘死、放棄一切的信仰。她是他的愛人、母親和
護法綠度母,他要走羌塘,她萬里相隨。她本藏女,
不會不知道前路意味著什麼樣的生死……就算安抵漢
地,今生她也幾乎無緣再重返藏地。她需要為他放棄
父母、語言以及故鄉。
她沒有什麼猶豫,甚至沒有詢問他什麼,只是繃
緊了弦,捨命相保。
真正的絕境中,男人女人的界限會迅速被打破,
所有人的優勢劣勢一股腦地被擠壓在一個水平線上。
有些時候,對於高海拔的生存之道,漢地來的軍士們
反而不如她一個普通的藏女。
可危急關頭,她依舊是挺身而上,不論艽野之上
人性淪喪到何等齷齪的地步,都無法改變她的本色。
餓極了的漢兵要殺藏兵果腹,相對健壯的人要啃食同
袍,她不畏刀斧,挺身為弱者呼號。可苟延殘喘的人
們早已回歸到最原始的叢林法則中,哪裡還管她靠人
性的本能來苦苦恪守的文明底線。她又冒死帶人去獵
來野驢野狼,只為保住羸弱者的性命。
野驢野狼不常有,沒被餓死的弱者只好一個接一
個地被他們的同類吃掉。西原所做的一切,漸成徒
勞。
她為死者垂淚,為保不住他的親隨而垂淚,她抹
干淚水後誓死保住她的丈夫,她幾乎已經忘記了自己
只是一個瘦小纖細的女人。當人人自危,人人求自
保,一切都無法掌握控制的時候,她用她唯一可以掌
握的,自己的生命來護持她的男人。
她充起他的衛兵,護犢一樣地護著他。她自己少
吃或者不吃,省下口糧給他吃,還假裝自己吃過。她
逼他吃最後一塊干肉的時候說:“……可以沒有我,
不可以沒有你。”
她用人性中最樸素純潔的一切深愛著他,就像始
祖的先民一樣,以一個女人所有的一切愛著她唯一的
男人……沒有人比她更配得起“愛人”這個詞彙。
情之所至,緣訂三生,相依為命到絕境時,他倆
訂下三世盟約:
六道輪迴中,願永為夫妻。一個漢族落魄軍官,
一個藏族貴胄女兒,依偎在茫茫雪原上,呢喃著的聲
音被風吹散又聚攏。旁邊是死去的人和沒有任何生機
的世界。那一刻,他們卻是不再恐懼害怕的兩個年輕
人,生死之事忽然變得無足輕重。
反正天上地下,能與君相隨,死又何妨。
情之所至,或許感動了雪域護法,艽野中的神衹
網開一面,沒有收走他們的命。
西原懸起一口真氣,終於護送陳渠珍安抵漢地。
彼時已是1912 年的初夏。
奈何蒼天不仁佳人不壽,用盡最後一絲心力的西
原燈油耗干,逝去在西安城。
臨終前,西原遺言道:“西原萬里從君,一直形
影相隨,不想竟然病入膏肓,不得不與君中道而
別……願君南歸途中,一路珍重,西原已不能隨行
了。”
……她用她的命來愛他,仿佛她這一生一世的任
務只是伴他一程……任務已然完成,她已然到了離去
的時間。彼時西風鳴絡帷,秋烏夜啼,窮困潦倒的陳
渠珍孑立靈前,湊不出一副最粗陋的棺槨錢。
他潦倒到甚至無法扶靈南下,無法帶她的骨殖去
淋一淋南方溫潤的雨絲。
美好的一切都隨風逝去了,陳渠珍煢煢孑立在沒
有希望的西風裡。人生的大悲涼,莫過於斯。
故事還沒結束。
多年後,陳渠珍重新崛起於湘西老家,廣聚披甲
人,割據一方。屆時,他已是威名赫赫的一代“湘西
王”,幾乎與自治山西的閻錫山比肩。陳渠珍風骨依
舊,他不畏權勢,硬橋硬馬地守著自我構架起來的處
世原則,在一鍋湯水的民國官場裡硬得像塊石頭。他
耿直高傲,屢次開罪於蔣介石,明知會被打擊報復,
依舊屢次與蔣介石鬥氣。這個經歷過羌塘大悲死地的
男人,一生仕途歷經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三個時
代,終其一生也不屑於去磨礪稜角,去圓滑處世。
東山再起後的陳渠珍把西原接來湘西,遷葬在自
己的故鄉小城鳳凰。他叱吒半生後,於1952 年得善
終。六年後,1958 年,西原在鳳凰的墳冢被推平, 遺
骸不知所終。
陳本儒將,前塵往事付諸筆端,故而有了那本日
記體奇書《艽野塵夢》,這本書他自少年得意時起
筆,從二十六歲駐軍四川,調防西藏講起,山川人
物,藏地風土,工布奇戀,辛亥風雲,羌塘生死……
於西原逝去時戛然而止。
陳渠珍雄踞湘西時頗重文教,興學建校廣澤鄉
里,自己也勤於修學,行軍帳中也是累牘的書畫古
籍,不僅自己讀,也讓貼身的人讀。
他的一個貼身中士小書記受其薰陶,筆耕終生,
乃至成為文豪。那個小書記名為:沈從文。芸芸世人
只津津樂道於沈從文,不知其師長陳渠珍。芸芸世人
只知追捧《邊城》,不知有《艽野塵夢》這本奇書。
芸芸世人只知道小說里的邊城翠翠,不知有一個藏族
女子,有血有肉,名喚西原。
只有塵夢沒有艽野的南方
湘西鳳凰古城開收門票之前,我不止一次去過,
坐在岸邊發過呆,朝沱江上的卡拉OK 畫舫扔過石
頭。我遊走在這座邊城,想像百年前那雙踏過羌塘的
腳是如何踱在青石板路上,想像著那雙腳的主人是如
何佇立在湘西煙雨中追憶藏北大風大雪,以及一個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