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第二天,兄弟倆又在許昌見了面。這是“6.7”後兩人第一次見面。張建華強抑住心裡的驚慌,裝得十分平靜,顯得瀟灑如常。只有墨鏡後那雙別人看不見的眼睛,不斷地巡視著四周。
“我讓你帶的東西帶來了?”
“嗯。這是六萬。”
“不是讓你全都帶來嗎?”張建華光火了。
“這,這就是全部。”張豫皖囁嚅地說。
“你……”張建華狠狠地看著這個弟弟,氣得說不出話來。
好一會兒,他硬壓下自己的火,依然平靜地說:“好吧,把這些交給我,我給你存到銀行。”
張豫皖沒辦法,儘管滿心的不願意,但他不敢違拗。他把裝錢的口袋交給了哥哥,心裡像被剜了一刀。
張建華默默地看了看他,囑咐道:“你走吧,最近咱倆別見面。你自己也要多加小心。”
弟兄倆分手了。
對於這個弟弟,他又是愛又是恨,還夾雜著些許愧疚。
張建華弟兄六個,前三個與他同母異父,只有他、張立華和張豫皖才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實際上他算是長兄,張豫皖是幼弟。母親去世後,他這個當長兄的應當好好照顧弟弟,可是他給兩個弟弟帶來的是什麼呢?
那幾年他盜竊保險柜,拉張立華當幫手。儘管他不讓張立華插手,每次“作活”,都約定時間讓張立華在哪裡等他,幹完以後接應一下而已。可案發後還是牽連了張立華,害他吃了官司,坐了牢。但對張立華,他還不怎麼感到歉疚——這個鱉孫實在可惡,竟然供出了他!
從監獄逃跑後,這幾年他膽量越發大了,對公安機關的仇恨也越發深了。他時刻想把許昌好好“攪混攪混”——要搞槍,要搶錢,要干大的,要讓整個許昌不得安寧,要讓辦過他案的那些警察焦頭爛額!
要干大的,必須找幫手。自己戰友雖多,但幹這種事,信不著他們!別說讓他們當幫手,連話都不可對他們多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把自己賣了!還得找親兄弟——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嘛!張立華這個‘軟骨頭“不行,而且自從上次跟著自己犯案坐牢之後,與自己的關係也疏遠多了。於是,張建華選中了六弟張豫皖。
這個小弟弟與自己的關係最親,對自己又是佩服又是敬仰,也最聽自己的話。可這個小弟弟好些地方與自己不一樣——豈止是不一樣,簡直差得太遠——自己這麼精明強幹,小六卻是個蠢蛋。別看也是娶媳婦生孩子的人了,卻沒什麼頭腦;自己文質彬彬,這小子咋那麼粗俗。而且對於錢,比自己還貨,花錢沒夠。真是一娘生九子,九子不一般!不過,好在他聽話,讓幹啥就幹啥。
一開始,張建華還是像對張立華的辦法,只派張豫皖望望風,了了哨。1995年1月8日夜,弟兄倆持槍到哪城縣公路段作案。還是張豫皖站在牆頭上望風,張建華鑽進辦公樓盜竊保險柜。派出所所長楊勇聽到動靜,到樓前觀察。他突然發現牆頭上有條黑影,喝問:“誰?”
張豫皖大吃一驚,舉槍“砰砰砰”連發三槍,楊勇倒地不動了。
聽到槍聲,張建華急忙跑出來,看了看地上的人,叫張豫皖拉他上牆,弟兄兩個倉皇逃竄。
“那傢伙咋著啦?”張豫皖問。
“可能死了,一動不動。”
楊勇受了重傷,僥倖留下了活命,但終身殘廢。張豫皖以為打死了人,從此以後更加肆無忌憚——反正已經背上了人命,愛咋著就咋著了!
自此,張豫皖不甘再干望風了哨的活,也持著槍和四哥一起大肆行搶,無惡不作。每次作案,他或駕摩托,或騎自行車,帶著張建華四處奔波;當張建華進人現場行搶時,他持槍衛護。“4.5”案,當交警把他帶到了巡邏車裡,即將送到隊上審查時,他毫不猶豫地連開九槍,當即打死一名交警。“6.7”案,當錢箱搶到手後,又是他騎車帶張建華迅速逃離現場。
他愚蠢的頭腦里沒有別的東西,只想著錢、錢、錢。他知道,跟著四哥,雖然危險,但幹得刺激,能有更多的錢供他享受。他早就辭去了工職,可是煙,要抽高檔的;酒,要喝好的;還迷上了賭,有多少錢都不夠他牌桌上的輸贏;高興時,帶上兩個不三不四的女人,跑到鄭州足玩幾天。越來越厲害的享受欲望使他挺而走險。不去搶劫,就沒錢供他享受;不動槍,就搶不來錢——這就是他頭腦中的邏輯。
張建華看著弟弟遠去的背影,心裡那點愧疚又升起來——是自己帶弟弟走上了這樣一條路。這是條什麼路,自己心裡很清楚。儘管時常慶幸警察無奈他何,儘管常常覺得自己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但他心裡很明白,早晚有一天……
而且那一天一旦到來,沒有別的出路,只有死路一條。
而他不該帶弟弟走上這樣一條死路。他才23歲哩!
他有時也很為這個弟弟生氣。每次作案後,他准給弟弟分一半錢——在這點上他並不吝嗇。可是往往過不了幾天,張豫皖就垂頭喪氣來找他:“四哥,再給點錢吧!”每次他都恨得牙痒痒,可是心中那點愧疚使他一次一次掏出錢來。他知道,小六這麼大把花錢,早晚得引起別人注意,可又管不住他。
“我讓你帶的東西帶來了?”
“嗯。這是六萬。”
“不是讓你全都帶來嗎?”張建華光火了。
“這,這就是全部。”張豫皖囁嚅地說。
“你……”張建華狠狠地看著這個弟弟,氣得說不出話來。
好一會兒,他硬壓下自己的火,依然平靜地說:“好吧,把這些交給我,我給你存到銀行。”
張豫皖沒辦法,儘管滿心的不願意,但他不敢違拗。他把裝錢的口袋交給了哥哥,心裡像被剜了一刀。
張建華默默地看了看他,囑咐道:“你走吧,最近咱倆別見面。你自己也要多加小心。”
弟兄倆分手了。
對於這個弟弟,他又是愛又是恨,還夾雜著些許愧疚。
張建華弟兄六個,前三個與他同母異父,只有他、張立華和張豫皖才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實際上他算是長兄,張豫皖是幼弟。母親去世後,他這個當長兄的應當好好照顧弟弟,可是他給兩個弟弟帶來的是什麼呢?
那幾年他盜竊保險柜,拉張立華當幫手。儘管他不讓張立華插手,每次“作活”,都約定時間讓張立華在哪裡等他,幹完以後接應一下而已。可案發後還是牽連了張立華,害他吃了官司,坐了牢。但對張立華,他還不怎麼感到歉疚——這個鱉孫實在可惡,竟然供出了他!
從監獄逃跑後,這幾年他膽量越發大了,對公安機關的仇恨也越發深了。他時刻想把許昌好好“攪混攪混”——要搞槍,要搶錢,要干大的,要讓整個許昌不得安寧,要讓辦過他案的那些警察焦頭爛額!
要干大的,必須找幫手。自己戰友雖多,但幹這種事,信不著他們!別說讓他們當幫手,連話都不可對他們多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把自己賣了!還得找親兄弟——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嘛!張立華這個‘軟骨頭“不行,而且自從上次跟著自己犯案坐牢之後,與自己的關係也疏遠多了。於是,張建華選中了六弟張豫皖。
這個小弟弟與自己的關係最親,對自己又是佩服又是敬仰,也最聽自己的話。可這個小弟弟好些地方與自己不一樣——豈止是不一樣,簡直差得太遠——自己這麼精明強幹,小六卻是個蠢蛋。別看也是娶媳婦生孩子的人了,卻沒什麼頭腦;自己文質彬彬,這小子咋那麼粗俗。而且對於錢,比自己還貨,花錢沒夠。真是一娘生九子,九子不一般!不過,好在他聽話,讓幹啥就幹啥。
一開始,張建華還是像對張立華的辦法,只派張豫皖望望風,了了哨。1995年1月8日夜,弟兄倆持槍到哪城縣公路段作案。還是張豫皖站在牆頭上望風,張建華鑽進辦公樓盜竊保險柜。派出所所長楊勇聽到動靜,到樓前觀察。他突然發現牆頭上有條黑影,喝問:“誰?”
張豫皖大吃一驚,舉槍“砰砰砰”連發三槍,楊勇倒地不動了。
聽到槍聲,張建華急忙跑出來,看了看地上的人,叫張豫皖拉他上牆,弟兄兩個倉皇逃竄。
“那傢伙咋著啦?”張豫皖問。
“可能死了,一動不動。”
楊勇受了重傷,僥倖留下了活命,但終身殘廢。張豫皖以為打死了人,從此以後更加肆無忌憚——反正已經背上了人命,愛咋著就咋著了!
自此,張豫皖不甘再干望風了哨的活,也持著槍和四哥一起大肆行搶,無惡不作。每次作案,他或駕摩托,或騎自行車,帶著張建華四處奔波;當張建華進人現場行搶時,他持槍衛護。“4.5”案,當交警把他帶到了巡邏車裡,即將送到隊上審查時,他毫不猶豫地連開九槍,當即打死一名交警。“6.7”案,當錢箱搶到手後,又是他騎車帶張建華迅速逃離現場。
他愚蠢的頭腦里沒有別的東西,只想著錢、錢、錢。他知道,跟著四哥,雖然危險,但幹得刺激,能有更多的錢供他享受。他早就辭去了工職,可是煙,要抽高檔的;酒,要喝好的;還迷上了賭,有多少錢都不夠他牌桌上的輸贏;高興時,帶上兩個不三不四的女人,跑到鄭州足玩幾天。越來越厲害的享受欲望使他挺而走險。不去搶劫,就沒錢供他享受;不動槍,就搶不來錢——這就是他頭腦中的邏輯。
張建華看著弟弟遠去的背影,心裡那點愧疚又升起來——是自己帶弟弟走上了這樣一條路。這是條什麼路,自己心裡很清楚。儘管時常慶幸警察無奈他何,儘管常常覺得自己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但他心裡很明白,早晚有一天……
而且那一天一旦到來,沒有別的出路,只有死路一條。
而他不該帶弟弟走上這樣一條死路。他才23歲哩!
他有時也很為這個弟弟生氣。每次作案後,他准給弟弟分一半錢——在這點上他並不吝嗇。可是往往過不了幾天,張豫皖就垂頭喪氣來找他:“四哥,再給點錢吧!”每次他都恨得牙痒痒,可是心中那點愧疚使他一次一次掏出錢來。他知道,小六這麼大把花錢,早晚得引起別人注意,可又管不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