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張建華作案,是為了“攪混”社會,出自己心中的惡氣;可小六這個蠢貨卻純粹是為了錢。
痛恨吧,生氣吧,愧疚吧,看著弟弟的背影,張建華心裡不知是什麼滋味。走一步說一步吧,誰知明天是怎麼一回事!
張建華站在許扶路口,望著弟弟張豫皖的背影。那個身影漸漸遠去。他翻身上車,去趕自己的路,心中驀地掠過一陣慌亂:“明天,還能再見到弟弟嗎?”
十九、邪不壓正
一老一少,兩張臉相對。兩雙眼睛不約而同地打量對方。
老者,一米八的個頭,高大魁梧,只是微駝的脊背,讓人想起風剝雨蝕中的老松。黑紅的大勝盤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
頭髮早已花白,也謝了頂。因為天熱得邪乎,他沒穿警服,又赤了背,只穿條大褲頭,肩上搭條毛巾,看上去和街上那些退休老工人沒任何區別。
但是那雙眼,長壽眉下的一雙眼——右眼還微微有點斜睨——卻像鷹隼。這張臉上整個的表情是慈祥,是隨和,可是那雙眼卻透出精明,熠熠生光。心裡有“病”的人,在這雙眼的直視下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年輕人,一米七高。長相也還算清秀,臉盤微胖,膚色微黑,頭髮是自然的偏分髮型。只是這張臉上除了愚蠢,沒有多少其他東西。
此刻,年輕人也在用眼打量面前的老人。但是一接觸到對方那雙眼,他驀地一驚,不由自主地低下頭來——那雙眼好像能看穿人的五臟六腑!
是的,這正是一雙能看穿人五臟六腑的眼睛。
這是七里店專案組駐地。當張建華、張豫皖兄弟還在慶幸自己隱藏得十分巧妙之時,“一號專案組”早已將張建華列入視線,他的戰友已被拘禁;供出了諸多線索。為了落實證據,專案組隨後將張建華兩個兄弟——張立華和張豫皖拘傳到案。分局副局長劉廣仁說:“這個案子太大,任務重,壓力也大,我們來不得半點疏忽。如果這個案子在咱們手裡辦砸了鍋,沒法向黨委和全市人民交代。任務給咱們了,只能辦好,不能辦壞。審張豫皖,要用最好的預審員。雖說張立華、張豫皖都是張建華的親兄弟,但張建華對他這個六弟最溺愛,他們兄弟倆關係最密切。張立華過去供出過張建華,他對張立華不一定太信任。”
這個分析,得到了專案組的一致同意,大家也接受劉副局長的建議,讓老預審員金萬福審張豫皖。
此刻,一老一少對面相視,兩個人都在試對方的水深淺。
張豫皖轉動著眼珠,千方百計想套出這個老頭的話來——他們到底掌握了我們多少情況?
金萬福笑笑——他笑的時候非常慈祥。哼,小子呀!我一眼就看穿你心裡在想啥!想套我老金?你做夢吧!我當警察的時候,你孩子乖還沒出世哩!我在你這個年紀開始當警察——是的,那年我也正好二十三歲,連頭帶尾三十六年了,什麼樣的犯罪嫌疑人沒見過,什麼樣的案子沒審過?!
他當過交警,當過刑警,在派出所幹過內勤。“文革”期間,公安局被砸爛,他調到火葬場抬死屍。直到1972年,許昌發生了大案,軍管組無奈,又將他調回公安局干預審。
干預審,沒學過,他又拿出當年學文化的勁頭,自己摸索,下辛苦學習。
金萬福出生在魯山縣農村,幼年時家裡非常貧窮。念了二年書就不得不輟學。每當他放牛路過學校,看到別的孩子讀書時,心裡十分羨慕。他常常向學生娃們問幾個字,邊放牛,邊用木棍在地上劃。就這樣,吃盡苦頭,自學了文化。在學預審中,他也是這股勁頭。他好琢磨人,一邊審案子,一邊琢磨對方的心理。有罪行的人也要琢磨預審員。往往預審員一句話不慎,就會被他們摸到底細,他們就要千方百計地抵賴、頑抗,就會給辦案帶來意想不到的難度。在金萬福干預審的二十三個年頭裡,他遇到不知多少這樣的例子。長期的積累,使他有了豐富的經驗,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他總能掌握個八九不離十,然後對症下藥,迫使他們就範。
1987年2月,許昌發生了一起惡性案件,市郊一個七八歲的小妮在早晨上學途中被人強姦。小妮認識這個人,指認之後,犯罪嫌疑人落網。
派出所審問這個人很順當,金萬福審問他也很順當,真正叫“供認不諱”。過於順當反而使老金產生了疑問:“噫,這傢伙咋恁坦然哩?是不是還有更大的事,他想利用這一件事矇混過去?”
老金審案子,有時倒像拉家長。他和那傢伙抽著煙,喝著茶,不緊不慢地“聊”:“你還有些啥事兒沒有?”
“真的沒啥事兒啦。”
老金慢慢問他工作、家庭。他告訴老金,自己是新峰煤礦的工人,住在許昌是搞煤炭運輸。“聊”得高興了,他思想上對老金放鬆了警惕——這個老頭可和氣哩。他忘了老金是預審員,開始順嘴“跑火車”:“有一年——是86年吧,俺在新峰礦上,夏天到人家地里摸玉米,回家燒燒,老香哩!”
老金真的像個和氣的老頭,滿臉慈祥的笑容:“是哩是哩,哎呀燒玉米,老香老香的!”
那傢伙高興起來:“媽的,俺到了玉米地里,噫,被一個小妮看見了。俺怕她不依,一把把她推倒在地邊上,俺跑了!”
痛恨吧,生氣吧,愧疚吧,看著弟弟的背影,張建華心裡不知是什麼滋味。走一步說一步吧,誰知明天是怎麼一回事!
張建華站在許扶路口,望著弟弟張豫皖的背影。那個身影漸漸遠去。他翻身上車,去趕自己的路,心中驀地掠過一陣慌亂:“明天,還能再見到弟弟嗎?”
十九、邪不壓正
一老一少,兩張臉相對。兩雙眼睛不約而同地打量對方。
老者,一米八的個頭,高大魁梧,只是微駝的脊背,讓人想起風剝雨蝕中的老松。黑紅的大勝盤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
頭髮早已花白,也謝了頂。因為天熱得邪乎,他沒穿警服,又赤了背,只穿條大褲頭,肩上搭條毛巾,看上去和街上那些退休老工人沒任何區別。
但是那雙眼,長壽眉下的一雙眼——右眼還微微有點斜睨——卻像鷹隼。這張臉上整個的表情是慈祥,是隨和,可是那雙眼卻透出精明,熠熠生光。心裡有“病”的人,在這雙眼的直視下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年輕人,一米七高。長相也還算清秀,臉盤微胖,膚色微黑,頭髮是自然的偏分髮型。只是這張臉上除了愚蠢,沒有多少其他東西。
此刻,年輕人也在用眼打量面前的老人。但是一接觸到對方那雙眼,他驀地一驚,不由自主地低下頭來——那雙眼好像能看穿人的五臟六腑!
是的,這正是一雙能看穿人五臟六腑的眼睛。
這是七里店專案組駐地。當張建華、張豫皖兄弟還在慶幸自己隱藏得十分巧妙之時,“一號專案組”早已將張建華列入視線,他的戰友已被拘禁;供出了諸多線索。為了落實證據,專案組隨後將張建華兩個兄弟——張立華和張豫皖拘傳到案。分局副局長劉廣仁說:“這個案子太大,任務重,壓力也大,我們來不得半點疏忽。如果這個案子在咱們手裡辦砸了鍋,沒法向黨委和全市人民交代。任務給咱們了,只能辦好,不能辦壞。審張豫皖,要用最好的預審員。雖說張立華、張豫皖都是張建華的親兄弟,但張建華對他這個六弟最溺愛,他們兄弟倆關係最密切。張立華過去供出過張建華,他對張立華不一定太信任。”
這個分析,得到了專案組的一致同意,大家也接受劉副局長的建議,讓老預審員金萬福審張豫皖。
此刻,一老一少對面相視,兩個人都在試對方的水深淺。
張豫皖轉動著眼珠,千方百計想套出這個老頭的話來——他們到底掌握了我們多少情況?
金萬福笑笑——他笑的時候非常慈祥。哼,小子呀!我一眼就看穿你心裡在想啥!想套我老金?你做夢吧!我當警察的時候,你孩子乖還沒出世哩!我在你這個年紀開始當警察——是的,那年我也正好二十三歲,連頭帶尾三十六年了,什麼樣的犯罪嫌疑人沒見過,什麼樣的案子沒審過?!
他當過交警,當過刑警,在派出所幹過內勤。“文革”期間,公安局被砸爛,他調到火葬場抬死屍。直到1972年,許昌發生了大案,軍管組無奈,又將他調回公安局干預審。
干預審,沒學過,他又拿出當年學文化的勁頭,自己摸索,下辛苦學習。
金萬福出生在魯山縣農村,幼年時家裡非常貧窮。念了二年書就不得不輟學。每當他放牛路過學校,看到別的孩子讀書時,心裡十分羨慕。他常常向學生娃們問幾個字,邊放牛,邊用木棍在地上劃。就這樣,吃盡苦頭,自學了文化。在學預審中,他也是這股勁頭。他好琢磨人,一邊審案子,一邊琢磨對方的心理。有罪行的人也要琢磨預審員。往往預審員一句話不慎,就會被他們摸到底細,他們就要千方百計地抵賴、頑抗,就會給辦案帶來意想不到的難度。在金萬福干預審的二十三個年頭裡,他遇到不知多少這樣的例子。長期的積累,使他有了豐富的經驗,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他總能掌握個八九不離十,然後對症下藥,迫使他們就範。
1987年2月,許昌發生了一起惡性案件,市郊一個七八歲的小妮在早晨上學途中被人強姦。小妮認識這個人,指認之後,犯罪嫌疑人落網。
派出所審問這個人很順當,金萬福審問他也很順當,真正叫“供認不諱”。過於順當反而使老金產生了疑問:“噫,這傢伙咋恁坦然哩?是不是還有更大的事,他想利用這一件事矇混過去?”
老金審案子,有時倒像拉家長。他和那傢伙抽著煙,喝著茶,不緊不慢地“聊”:“你還有些啥事兒沒有?”
“真的沒啥事兒啦。”
老金慢慢問他工作、家庭。他告訴老金,自己是新峰煤礦的工人,住在許昌是搞煤炭運輸。“聊”得高興了,他思想上對老金放鬆了警惕——這個老頭可和氣哩。他忘了老金是預審員,開始順嘴“跑火車”:“有一年——是86年吧,俺在新峰礦上,夏天到人家地里摸玉米,回家燒燒,老香哩!”
老金真的像個和氣的老頭,滿臉慈祥的笑容:“是哩是哩,哎呀燒玉米,老香老香的!”
那傢伙高興起來:“媽的,俺到了玉米地里,噫,被一個小妮看見了。俺怕她不依,一把把她推倒在地邊上,俺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