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姬洛緘口,半晌後轉身,步入艙內,師昂隨之入內,知茲事體大,先就近審視了一番,確認前後左右暫無閒雜人等後,這才將門合上。等他站定回身,就見姬洛站在榻前,寬衣解帶。

  「你作甚?」師昂嘴角抽搐,正待進一步喝問,便見他將垂落的青絲一拂,露出背上的「日月星」圖紋。

  「這是……」

  但凡讀過經史典籍的,十二章紋還能辨出,只是刺於背上,卻還是頭一回見,便是師昂自認博聞強識,也不解其中含義。

  姬洛拉上衣服,一邊束帶,一邊嘆息:「看樣子令尊該是隻字未同你提過。你就不覺得奇怪嗎?但凡宗門流派,多有跡可循,但泗水樓中樓為武林秘境,江湖上傳聞神乎其神,卻甚少有人能說清楚來龍去脈。」

  「泗水樓中樓並不只是江湖門派,」姬洛頓了頓,轉過身來,唇上無笑,眼中無波,下巴微昂,眼角似挑,整個人氣質大變,仿佛天生貴胄,不可褻瀆,「而我,還有另一個身份,關於我的血脈。師昂,我確實姓姬。」

  註:史實皆參考《資治通鑑》和《晉書》

  注2:引用自屈原《國殤》

  作者有話要說:  大結局開始~

  姬洛確實姓姬O(∩_∩)O

  第330章

  「你的意思是……」師昂起初並未深想,直到聽他強調姓氏, 姓與氏在先秦以前都極為重要, 能尚十二章紋的唯有天子一脈, 能持九鼎的,則更不必說,「難怪,難怪你能以傳國九鼎熔鑄八風令,九百年了, 周天子竟還有後裔在世。」

  姬洛嘆道:「七萃之士死忠王室,從秦昭襄王手中搶出尚在襁褓之中的一子,逃離王畿,隱姓埋名於泗水汀洲, 以求圖謀。當時強秦滅六國, 天下皆靡然從之, 大勢不可抗,想逆天而行, 非一代兩代之力所能夠, 於是七萃之士中有六人,遠赴塞外,期望尋回當初穆王出崑崙時留下的力量, 而與王室素有姻親關係的姜氏,則留在了中原。」

  「然而,這些人卻再也沒有回來,倒是三朝之後, 漸起泗水樓中樓之名。」

  藺光和神玥留下的那一副圖,本就是要給姬洛的——

  姬胤仁心仁義,永嘉之亂後中原遭逢大難,憂心九州自此分崩離析,便與姜玉立一同,再赴崑崙,試圖召回當年七萃之士的後裔,進而救民水火。在助神玥穩住西域之後,他並未忘卻自己的使命,但遭到天城截殺,又聽聞江左亂起,不敢再耽擱時日,於是折返泗水,這一走,任務便落到了神玥手上。

  神玥掌權後,遵照與其當初的承諾與約定,繼續在西域搜索。待稍有所獲後,崑崙卻已大變,她無法在原伯兮的封鎖下,安然將畫卷送出,一直等到白華帶著藺光的授意前來,那時她才確定,姬胤不知所蹤,或已死去。

  但姬胤死了,還有孩子在世,於是她將線索繪於畫卷之中,託付藺光帶回中原。但藺光卻遭到了姜玉立的追殺,並未來得及送出,於是與白華合力,將燭銀戒藏在拜月灣,便是想自己若不幸身死,必然還有他人來尋,甚至極有可能樓主親來,那時候以其才智,當能發現此中秘密。

  這一等,人間翻覆,便是數十載。

  神玥只願無戰,姬胤只想救世,親眼見證兩者下場的姜玉立覺得,唯有以戰止戰,復立天下,將權柄聚於手中,才能真正做到所想。想要達成這一切,憑泗水那一點人是完全不夠的,唯有天下足夠亂,自亂世,才可出英雄。

  姬胤死了,他便將所有的一切傾注在姬洛身上。

  從來從容不迫的師昂聽到這兒,亦為此花容失色,秦晉之爭尚有正朔之論,若是周王嗣,那又如何算?姜玉立既有心,傾盡半生謀劃,恐怕便是朝中,亦早有滲透,更不必談江湖和武林。

  如今大戰在即,絕不能在此馬失前蹄。

  師昂死死扣住琴身,幾度猶疑後,終問出了那一句:「姬洛,你想救世,還是亂世?」 對方既已信任相托,他便也報之誠然。

  「若爭天下,必是兵禍連連,終歸徒增殺孽,死傷無數。何必呢?」姬洛微微一笑。

  可真得了答案,師昂心中又莫名起了一陣惋惜,他自己也說不出為何,或許是感念他的大義,或許是為九百年的堅持一朝散盡而不平,或許是為這蹉跎數年兜兜轉轉,卻無人勝歸卻盡皆慘敗而悲切……

  一腔惆悵全堵在心口,師昂避開他的視線背過身去,過了許久才道:「很慶幸,還能和你站在這裡,那時候你說的話,並沒有成真。」

  他話中所指,乃帝師閣劍川之夜,師昂曾懷疑姬洛失憶前與姜家同一立場,故而怕其恢復記憶後,會做出叫所有人難堪的選擇。

  但如今看來,幸甚至哉。

  姬洛卻忽然道:「誰說沒有成真?」

  師昂瞪大眼睛,努力想從他的笑容中尋得玩味,或是從那雙靈動的眸子裡,找到一絲玩笑的證據。但姬洛沒有,他並沒有把這當成一件好笑之事,甚至非常嚴肅認真:「師昂,我以為你久經世故,尤其是天都之亂後,會早習慣把一件事放在兩面來看。」

  然而,師昂卻會錯了意,只悶聲道:「你這信任太過沉重……」他話未說完,打了個囫圇,似咬了舌頭般,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瞬間明白過來,姬洛在向他傳達的意思,是不願,而不是他不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