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頁
謝玄卻更為保守:「叔父,那苻堅手底下也有善智之人,我亦交過手,有王猛遺策在前,您能想到的,未必他們想不到。」
謝安抿了口茶,悠哉道:「我可沒說他們毫無察覺,全無動作,相反,秦國內必有大動作,只是他們捨近求遠,退而求其次,都規避了最好的法子,無論怎麼走,都是錯的,因為這位秦天王,已經等不得了!」
聞言在理,謝玄心有所動,茶也不吃了,喚來僕從取馬,欲往軍中去。謝敘見人離席,也坐不住,恰好有小廝來報,說綺里家的大少爺約著清談,又叫了其餘幾家的公子哥兒,話都沒聽完,便告罪一句開溜。
人剛走過花月門,謝安不緊不慢招手:「懷遲啊,這麼急,不若把婚事辦了吧!」只聽「哐當」一聲,謝敘滑了一跤,摔了個實打實。
爬起來時,人還委屈得不行,心想他這腳底抹油可不是為了吃喝玩樂,更與兒女私情沾不上邊,只是心頭還裝著應承姬洛的事兒,要趕著去商議。自從曉得綺里家的小姐便是齊妗,他雖覺得有些彆扭,但好歹也是多了一幫手,更急著合力安排。
七月間時,如同謝安所料,苻堅為使北方各族相融,欲將十五萬戶氐人,分別遣至秦國各地,由各公卿將領統帥,類比分封。秘書監趙整聞之,即興作歌一首,以示擔憂——
「阿得脂,阿得脂,博勞舅父是仇綏,尾長翼短不能飛。遠徙種人留鮮卑,一旦緩急當語誰!(注)」
與羌、羯、鮮卑、匈奴等族相比,氐族於人口上算不得大數,如此遷徙,長安中留下多是當年破燕後遷至秦隴的鮮卑人,實在堪憂。然而苻堅聞歌,卻一笑泯然,並不為所動,甚而放話,前有東陽太守慕容沖與之親誼,後有大將慕容垂知子叛秦投燕而大義滅親,燕晉亦為一體,自可拱衛京師。
————
太元六年(381),夏。
姬洛閉關崑崙的第二個年頭,東海有船乘風歸來,施佛槿受晉國天子司馬曜所邀,會同另幾位從西域而來的沙門一道,登岸前往建康講經。慕容琇與之分道,前往幽州以北,試圖聯絡其兄慕容楷。
修玉在岸上徘徊多日,最後決意與施佛槿一道入晉,又於江左分別,將其家人託付帝師閣後,遂只身前往泗水。
這一年,秦國謀反未止,多人被捕下獄。
年末時,秦軍未騷擾江淮,卻奇兵突襲竟陵,桓溫之侄,時任南平太守的桓石虔率軍應戰,天門派在二門主海昆的帶領下,攜全宗門上下,一同奔赴軍營,誓死抵抗秦軍。江陵聞風,桑楚吟於川江舵苦思三日,隨後下令,召集水路舵頭子弟,應援水軍,一同投身禦敵。
出發前,總管北羅於甲板上為其系披風,問道:「舵主可曾後悔?」他是少有知曉內情之人。
「不悔,」桑楚吟卻一展袍袖,面對浩浩大江笑道:「我與晉室乃是私仇,秦軍伐晉卻是公仇,公大於私。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若國不國,又談何報仇?」
四劫塢上下齊出的消息傳至江左時,綺里妗正在房中繡花,心中一動,針線便失了準頭,扎在指腹上。
血沾上了繃子,浸出一朵血花,嚇壞了帶話的丫頭,忙東奔西走尋膏藥。綺里妗卻不甚在意,拿巾帕隨意擦了擦,只起身推窗,輕聲嘆息:「奇哉,姬公子這一生相人,竟似從未走眼過!」
「我亦當踐諾,撒下的網該收了。」
————
太元七年(382)。
在野在朝,出了兩件大事兒。一是在晉國子民正憂心秦軍何時南下時,謝玄封征北大將軍,竟欲先舉兵伐秦;二則是苻堅派遣呂光,攻打西域龜茲國,只為搶奪高僧鳩摩羅什。
國師被捉,西域震動,龜茲王逃入天山,並同時向天城傳信,呂光破城後並未領兵返回長安,而是繼續在商路上行軍徘徊。朵蓮在雪頂放飛所有的傳書海雕,令西域其餘諸國同仇敵愾,嚴防死守。
然而,西域國雖眾卻人寡,加諸多是一國一城,拉不開防線,里外心有不齊,只要打開一道缺口,便如潰堤的浪潮。
「防不住的,朵蓮,要救西域只有一個法子,」姬洛出關,迎著朝陽,卻覺得寒風刺骨,「苻堅真是給我出了一個難題。」
朵蓮捂著被鷹爪抓傷的手指,緊張萬分:「公子!」
姬洛攏了攏外袍,唇邊笑容不變,但一雙星眸卻深邃了許多:「不必擔心,思無邪已成,我都想起來了。」
龜茲國破的同一月,「芥子塵網」傳來江南軍事調動的消息,苻堅於大殿集群臣,商討御駕親征之大事。群臣震驚,皆上疏力諫,連聲反對,而一向好說話的秦天王卻三度否決——
尚書僕射先舉伐晉三難,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占,苻堅否之。群臣複議,言明晉軍坐擁天險,易守難攻,再否之。苻融勸至聲淚俱下,只道強兵齊出,太子獨守京畿而四面虎狼為患,恐生不虞之變,苻堅三次否之,破敵之心,如秋風掃落葉(注2)。
群臣之中唯有慕容垂極力主張,滅那蕞爾江南。
————
自襄陽北上,過南陽而抵洛水,一路上景貌截然不同。
天門一戰得勝後,江南士氣大增,軍民上下一心,是以荊州附近多是豪客,言語帶笑,逢人皆是神采奕奕,都說道哪位將軍馬上神功,都說哪個俠士悍不畏死,而南陽附近秦軍軍士士氣大衰,百姓則憂心忡忡,欲攜家帶口逃難,卻又為官府轄制而苦惱。
謝安抿了口茶,悠哉道:「我可沒說他們毫無察覺,全無動作,相反,秦國內必有大動作,只是他們捨近求遠,退而求其次,都規避了最好的法子,無論怎麼走,都是錯的,因為這位秦天王,已經等不得了!」
聞言在理,謝玄心有所動,茶也不吃了,喚來僕從取馬,欲往軍中去。謝敘見人離席,也坐不住,恰好有小廝來報,說綺里家的大少爺約著清談,又叫了其餘幾家的公子哥兒,話都沒聽完,便告罪一句開溜。
人剛走過花月門,謝安不緊不慢招手:「懷遲啊,這麼急,不若把婚事辦了吧!」只聽「哐當」一聲,謝敘滑了一跤,摔了個實打實。
爬起來時,人還委屈得不行,心想他這腳底抹油可不是為了吃喝玩樂,更與兒女私情沾不上邊,只是心頭還裝著應承姬洛的事兒,要趕著去商議。自從曉得綺里家的小姐便是齊妗,他雖覺得有些彆扭,但好歹也是多了一幫手,更急著合力安排。
七月間時,如同謝安所料,苻堅為使北方各族相融,欲將十五萬戶氐人,分別遣至秦國各地,由各公卿將領統帥,類比分封。秘書監趙整聞之,即興作歌一首,以示擔憂——
「阿得脂,阿得脂,博勞舅父是仇綏,尾長翼短不能飛。遠徙種人留鮮卑,一旦緩急當語誰!(注)」
與羌、羯、鮮卑、匈奴等族相比,氐族於人口上算不得大數,如此遷徙,長安中留下多是當年破燕後遷至秦隴的鮮卑人,實在堪憂。然而苻堅聞歌,卻一笑泯然,並不為所動,甚而放話,前有東陽太守慕容沖與之親誼,後有大將慕容垂知子叛秦投燕而大義滅親,燕晉亦為一體,自可拱衛京師。
————
太元六年(381),夏。
姬洛閉關崑崙的第二個年頭,東海有船乘風歸來,施佛槿受晉國天子司馬曜所邀,會同另幾位從西域而來的沙門一道,登岸前往建康講經。慕容琇與之分道,前往幽州以北,試圖聯絡其兄慕容楷。
修玉在岸上徘徊多日,最後決意與施佛槿一道入晉,又於江左分別,將其家人託付帝師閣後,遂只身前往泗水。
這一年,秦國謀反未止,多人被捕下獄。
年末時,秦軍未騷擾江淮,卻奇兵突襲竟陵,桓溫之侄,時任南平太守的桓石虔率軍應戰,天門派在二門主海昆的帶領下,攜全宗門上下,一同奔赴軍營,誓死抵抗秦軍。江陵聞風,桑楚吟於川江舵苦思三日,隨後下令,召集水路舵頭子弟,應援水軍,一同投身禦敵。
出發前,總管北羅於甲板上為其系披風,問道:「舵主可曾後悔?」他是少有知曉內情之人。
「不悔,」桑楚吟卻一展袍袖,面對浩浩大江笑道:「我與晉室乃是私仇,秦軍伐晉卻是公仇,公大於私。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若國不國,又談何報仇?」
四劫塢上下齊出的消息傳至江左時,綺里妗正在房中繡花,心中一動,針線便失了準頭,扎在指腹上。
血沾上了繃子,浸出一朵血花,嚇壞了帶話的丫頭,忙東奔西走尋膏藥。綺里妗卻不甚在意,拿巾帕隨意擦了擦,只起身推窗,輕聲嘆息:「奇哉,姬公子這一生相人,竟似從未走眼過!」
「我亦當踐諾,撒下的網該收了。」
————
太元七年(382)。
在野在朝,出了兩件大事兒。一是在晉國子民正憂心秦軍何時南下時,謝玄封征北大將軍,竟欲先舉兵伐秦;二則是苻堅派遣呂光,攻打西域龜茲國,只為搶奪高僧鳩摩羅什。
國師被捉,西域震動,龜茲王逃入天山,並同時向天城傳信,呂光破城後並未領兵返回長安,而是繼續在商路上行軍徘徊。朵蓮在雪頂放飛所有的傳書海雕,令西域其餘諸國同仇敵愾,嚴防死守。
然而,西域國雖眾卻人寡,加諸多是一國一城,拉不開防線,里外心有不齊,只要打開一道缺口,便如潰堤的浪潮。
「防不住的,朵蓮,要救西域只有一個法子,」姬洛出關,迎著朝陽,卻覺得寒風刺骨,「苻堅真是給我出了一個難題。」
朵蓮捂著被鷹爪抓傷的手指,緊張萬分:「公子!」
姬洛攏了攏外袍,唇邊笑容不變,但一雙星眸卻深邃了許多:「不必擔心,思無邪已成,我都想起來了。」
龜茲國破的同一月,「芥子塵網」傳來江南軍事調動的消息,苻堅於大殿集群臣,商討御駕親征之大事。群臣震驚,皆上疏力諫,連聲反對,而一向好說話的秦天王卻三度否決——
尚書僕射先舉伐晉三難,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占,苻堅否之。群臣複議,言明晉軍坐擁天險,易守難攻,再否之。苻融勸至聲淚俱下,只道強兵齊出,太子獨守京畿而四面虎狼為患,恐生不虞之變,苻堅三次否之,破敵之心,如秋風掃落葉(注2)。
群臣之中唯有慕容垂極力主張,滅那蕞爾江南。
————
自襄陽北上,過南陽而抵洛水,一路上景貌截然不同。
天門一戰得勝後,江南士氣大增,軍民上下一心,是以荊州附近多是豪客,言語帶笑,逢人皆是神采奕奕,都說道哪位將軍馬上神功,都說哪個俠士悍不畏死,而南陽附近秦軍軍士士氣大衰,百姓則憂心忡忡,欲攜家帶口逃難,卻又為官府轄制而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