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阿棗琢磨琢磨著已經有些瞭然,太后看了眼若有所思的阿棗,又看了看一臉不解的淑妃,想到在郡王府里只剩一口氣還要打人罵狗的齊悠,心裡暗嘆一聲,老四雖說年幼時過的辛苦,但姻緣上卻順遂,娶了個好夫人得少操多少心。

  太后也不多說,跟淑妃道:“你左右無事,老二又在外打仗,國寺素來靈驗,你就陪我一道給老二他們祈福吧?”

  淑妃自然也願意幫親兒子做點什麼,聞言起身道:“妾自當盡力為二殿下祈福。”

  太后先讓淑妃退下,阿棗輕聲問道:“太后,您不叫齊王妃過來嗎?”她這樣問當然不是操心那個一心想讓她名聲盡毀的齊悠,而是探探太后的口風。

  太后聽她這樣問,就知道她已然明白了不少,不禁笑了笑,看似答非所問:“老二媳婦年級尚輕,還沒有子嗣,脾氣又沖,在老二離開之前還和他吵了一架。”

  阿棗明白了,齊悠不得二殿下喜歡,對於皇上來說沒有脅迫的價值。太后這話也等於委婉地承認了她的猜測,阿棗感慨一回古代人的說話藝術,也躬身退下了。

  國寺雖說是寺廟,但雕樑畫棟精彩輝煌不下於世家宅院,再加上守備森嚴,阿棗日子過的頗為清靜,就是操心薛見,偏偏現在局勢緊張,她還不能給他去信問問。

  倒是淑妃見到阿棗很是不解,私下同太后道:“還以為您不喜老四媳婦呢。”

  她這人有諸多不好,只有話直說這一點長處,再加上她跟皇上的時間比皇后還長,知道一些昔年舊事,故有此一問。

  自從她給薛見挑了沈家女之後沒少有人這樣問,太后淡然一笑:“她這樣好看又懂事,最重要的是對老四也上心,我怎麼會不喜?”

  淑妃還想再說,被太后打發下去了,女人一多閒話就傳得快,她難免和其他人念叨幾句,後來不知怎麼的就傳進了阿棗的耳朵里。

  她不喜歡有事藏著掖著,正好現在和太后離得近,她就問道:“皇祖母,兒臣最近聽到些風言,說您當初和我們沈家有嫌隙,你說這不是胡亂編排嗎?您得好好懲治這些人。”

  太后一樂:“你倒是鬼機靈。”

  她啜了口茶才道:“也不完全是編排,當年你們沈家先祖隨先帝征伐天下,算是有從龍之功,沈家為了穩固地位,送了個嫡女進宮...哦,對了,要是她現在還在的話,你應該稱一聲姑祖母。”

  原來是後宮爭寵...阿棗面上訕訕,太后繼續道:“你們沈家人多貌美,你那姑祖母也不例外,後來升了貴妃,不知被哪個小人躥騰出了歪心,竟給我下了藥...”

  阿棗臉色一白,慌忙跪下了:“太后恕罪。”

  太后嘆了口氣,眼底並無怒色,只有感慨和嘆息,她伸手把阿棗扶起來:“你跪什麼,又不是你做下的。”

  太后要是真的遷怒她,當初也不會同意薛見娶她了,阿棗心下稍定,滿面尷尬地起身:“此事從未聽家中長輩提起過。”

  太后心下又是一嘆,她跟沈家女說的是明面上的事,其實真實原因是昔年沈貴妃因生的太過貌美,竟讓當時的幾位皇子也暗自傾慕——其中就包括了如今皇上,但她的裙下之臣里可不止幾個皇子,什麼侍衛太醫世家公子朝中大臣,昔年都拜倒在她的裙下了。

  沈貴妃開始的時候一顆心全都在先皇身上,但先皇獨寵太后,沈貴妃心灰意冷,和先皇的第五子,也就是當今皇上的五弟有了齟齬。

  她也自知幹了抄家滅門的醜事,等事敗露之後就服毒自盡了,沈家也一併受了牽連,但多年之後,皇上仍記掛著沈貴妃,願意給沈家一個起復的機會,恰好薛見提議派往細作之事,於是尋到了沈珏,讓他去後周做細作,才有了沈家多年的坎坷。

  說一句碎嘴的話,沈絲絲這姑娘雖然比沈貴妃還美幾分,也引得老四和李殿下都傾慕不已,但跟她姑祖母,跟她爹的豐功偉績比起來還是差了太多,當然這樣也讓太后更放心。

  她當初還擔心皇上對沈家女有什麼不該有的念頭,知道皇上態度如常才放了心。

  太后閉目回想完往事,見阿棗仍舊一臉誠惶誠恐,沉吟片刻,用極委婉簡略的說法把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告訴阿棗,反正沈珏也知道此事,閨女問了他能不說?倒不如現在痛快說了

  即使只有三言兩語,阿棗也被驚的目瞪口呆,我的個乖乖,她還以為她的人生挺傳奇的呢,沒想到這位姑祖母已經珠玉在前了,瑪麗蘇小說要是這麼寫了估計都得給人噴沒邏輯,情節比狗血文還狗血!

  太后等她回過神才道:“就是這些破事,沒得讓你們這些小輩瞧了笑話。”

  阿棗垂手恭立:“太后放心,我不會傳出去影響宗室名聲。”

  太后一笑:“你是個聰明孩子,我再沒有不放心的。”

  她頓了下又道:“現在局勢動盪,等過幾日前線戰事穩了,你就可以去老四那裡了。”皇上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皇上一旦歸京,這些女眷怕是要身不由己了,但同時現在邊界正在打仗,這時候把女眷送去也不安全。

  作為祖母,她不能過分偏袒哪個孫兒,不然就會出現鄭伯克段於鄢之禍,但幫他們保全家中女眷,太后還是能做到的。皇上是她兒子,皇子們是她孫子,她也不想看到父子相殘的慘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