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幼子生於日暮黃昏,姓楚,單字暮。
次年,大軍班師回朝。
秦崢率大軍進京,過承天門,赫赫戰功加身,官拜一品軍侯。
待從宮裡出來,國公府上下早已經張燈結彩,開了正門迎接楚瑜與秦崢攜子歸家。
府門前,眾人之首的是一少女,身著白紗綠萼裙,足下芙蓉繡鞋,腕戴青玉鐲,耳著琉璃璫,如墨秀髮只是簡單用一隻木簪綰起。
那木釵倒是別致,尾端雕這一隻活靈活現的小狐狸,給少女嫻雅清絕的氣質上加了幾筆活潑。
“姑娘,外面熱,不若先回去等著。”秋月道。
真兒搖了搖頭:“我想快些見到大爹爹和爹爹!”
剛說完,遠遠瞧見了街頭的動靜。
一人策馬先至,隨即是一華蓋軟轎,後跟親兵。
“是大爹爹!”真兒驚喜道。
策馬先行的自是秦崢,玄衣銀甲,朱紅披風於風中獵獵作響,沙場上磨礪出的是無與倫比的堅毅氣度和氣吞山河的英姿,讓萬丈霞光都做了布景。
秦崢翻身下馬至身後轎前挑簾,方才還如百鍊鋼,眨眼化作繞指柔:“清辭,到家了。”
一隻素白修長的手搭在他腕上,楚瑜探身出來,只一個抬眸俱是眼波流轉,如星辰皓月,不減風華。
“女兒恭迎爹爹和大爹爹回家。”真兒已經迫不及待走上前,忍著心裡的喜悅,款款一禮。
“真兒。”楚瑜看著眼前的女兒,心裡亦是歡喜極了。
真兒聽見楚瑜喚她,當即拋了所謂閨秀風範,一頭扎進楚瑜懷裡:“爹爹!真兒好想你!”
楚瑜摸了摸女兒的小腦袋:“我的真兒長成大姑娘了。”
真兒欣喜的抬起頭,一手拉住秦崢,一手拉住楚瑜,道:“大爹爹和爹爹累了大半晌,當回家再說,莫站在門前。我那倆弟弟在哪,我備了小禮物與他們!”
彼時秦崢和楚瑜欣慰於女兒出落的如此懂事可人,還不曾想過這兩年閨女在上京掀起多少風雲……
第74章番外三(真兒篇)
墨山書院。
幾個穿著青衫的少年正湊在一棵榕樹下小聲議論著。
一少年以手攏在嘴邊,瞄了眼四周,這才對同伴低聲道:“哎,聽說了嗎?今兒個九姑娘跟平陽王世子吵起來了!”
另一少年聞言驚訝道:“九姑娘?哪個九姑娘?”
“還有哪個,就是靖國公家的嫡女,今上的親侄女。依著楚家族裡這邊排行老九,可不就是那位九姑娘。”少年掰著手指道。
那少年同伴道:“用你說,我當然知道這位九姑娘。我的意思是,你方才沒說錯吧?這位能跟平陽王世子起衝突?誰不曉得這位的來頭,論出身,書院裡面幾個能比得上。偏人家天資聰穎,又是書院裡幾位夫子先生的得意門生。人家姑娘性情溫良,怎會招惹平陽王家那位小祖宗。”
少年起了興致,一板一眼道:“擋不住這位世子爺生事啊,今兒個這位世子在崇安先生課上睡覺,被先生當場拎起來考校。嘖……結果可想而知,愣是什麼都答不上來。崇安先生大怒,隨手指了一旁的九姑娘來應答。那句話怎麼說來著,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眾人鬨笑:“靖國公家一支,哪有出過庸才。聞說當年君後和戶部尚書並作楚家雙璧,何等驚才絕艷。這支出來的姑娘,哪裡是平陽王家裡的紈絝子弟能比的?”
“世子自認為被落了顏面,倒記恨起九姑娘來。待下了學,不知從哪拿了本《女誡》當面給了九姑娘,叫她回家多學婦行,免得及笄之後許不出人家。”
“這平陽王世子氣量太小了些。”
少年點頭道:“你們也都知道的,這墨山書院原本是楚家的族學,因楚家多出濟世之才,後來漸漸地不少高門世家也就想將子弟送來求學。楚家向來有教無類,但凡悉心求學者,便不是楚家的孩子也都一視同仁。久而久之,才成了今日的墨山書院。楚家祖上有言,無論男女,皆可入族學。只是,旁人家可沒這規矩,誰家姑娘不是在家學個琴棋書畫女紅,熟讀《女誡》就成了。”
“那後來呢,九姑娘怎麼說?”
少年又瞅了眼四周,道:“說?九姑娘可不是用說的,她當場將那本《女誡》撕了個粉碎,砸了平陽王世子一臉。”
眾人皆驚,半晌才有人抽著涼氣,道:“這……有點過了啊,而且書院有規訓,為學子者當惜書如命,莫不可損之,九姑娘這是違了規訓。”
“可不是,這事讓院長知道了,將兩人叫去。院長將平陽王世子訓斥了一回,本意是叫九姑娘也應了損書的錯,此事也就了了。”少年說道。
同伴紛紛點頭:“九姑娘是陛下親封的文安郡主,院長自然也要護著些的。”
少年一拍大腿,道:“嗬,後面的事你可想不到。九姑娘非但沒有認錯,反而對院長道,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天地尚且一視同仁,何有《女誡》來作吾輩之枷鎖,行障目塞聽之事。此書,不要也罷。”
此言一出,少年們紛紛閉口靜下來,許久,才有人小聲道:“非議聖人之言是大忌……”
“此事怕是鬧大了,上京的不少大儒名士聽聞之後,都道文安郡主年少狂狷,不知輕重,更有甚者竟說文安郡主一身反骨,言之皆罪。後來君後聽聞此事,將九姑娘召到了宮裡,這才消停住,沒人敢繼續說什麼。”
同伴道:“也是,戶部尚書就這麼一個女兒,眼下鎮北侯和戶部尚書都不在京,只有君後出面壓下此事了。”
少年拍了拍同伴肩頭:“這你就想不到了,九姑娘不知如何同君後說的,竟爭取了一場文會。以此論為題,廣邀天下學士來機辯。”
“難不成那些名士會赴此文會?”
少年搖頭:“當然不會,九姑娘畢竟年幼,便是那些名士贏了,也難免落個欺幼的名聲。據說去的都是他們的得意門生,多半是頗有才名的少年學子,如此便不算勝之不武。時間就定在三日後,咱們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幾個少年紛紛道:“當然要去,難得會有這麼別致的文會!”
幾人正議論的開懷,忽然聽見背後一句清冷的聲音:“功課都做完了?湊在這裡胡說八道。”
少年回頭見是先生,立刻如鳥獸散。
文會的事情在上京傳的沸沸揚揚,有人說楚嫿蔑俗輕規,說的俱是致使禮崩樂壞的言論。也有人說楚嫿之言雖稚亦有其理。於是一場文會竟是引得天下學子觀之。
文會定在青元閣,上京名士門下學徒皆至,那一天上京所有人口中議論的皆是這場文會。
多年以後,有人說起那場文會仍是感慨萬千,後世名滿天下的女師楚嫿彼時還是個不曾及笄的小姑娘時,已是頗有膽氣。
那場文會上,文安郡主舌戰百家,最後懟的眾學子啞口無言,並當眾焚了《女誡》。
此乃眾人皆知的事,只是無人知曉那場辯論之後,楚嫿離場之時,曾有一學子攔住她。
那學子輸了辯論,怒氣沖沖道:“都道,生男如狼,猶恐其尪。生女如鼠,猶恐其虎。不知尚書大人若是知道郡主今日之言,是否悔生郡主。”
文會之上,雖往來機鋒詭辯,可這樣敢當面侮辱的卻是只有眼前這人。饒是楚嫿再好的涵養,也氣的紅了眼眶。
一個蘋果核嗖的一聲砸了過來,正中那學子腦門。
“你們中原人真有意思,說不過就要侮辱人。要我說,人家小姑娘爹娘疼她還來不及,倒是你爹娘生你這樣的孩子,怕是腸子都要悔青了。”
清亮的聲音用輕挑隨意的口氣說著。
真兒下意識的抬頭,看見雅閣外的欄杆上,正坐著一個少年。
少年紅衣似火,眉目明麗且張揚,見楚嫿看他,歪了歪頭,咧嘴一笑,露出一排雪白的牙。
那是真兒第一次見大理王世子段雪年。
……
大理王每三年親自來京朝貢一回,段雪年正是隨著父王來見見世面。上京的確比大理要熱鬧的多,可是玩了幾日也漸而覺得無趣,這才湊熱鬧過來看這場文會。
至於文安郡主和大理王世子的一見如故,就不足為外人道也。那個三年一見的約定,也固然成為少年少女間純真且美好的小秘密。
後來,楚瑜和秦崢歸京。
回家那天,一家人正其樂融融時,真兒興奮之下不小心將袖子裡一條紅色的珊瑚蛇甩出來,嚇得楚瑜臉色發白,險些被秦崢一腳踩死。
真兒趕緊從大爹爹鞋底下搶救出來她心愛的小珊瑚,看著大爹爹和爹爹一臉複雜的目光,不禁猶豫起來。
次年,大軍班師回朝。
秦崢率大軍進京,過承天門,赫赫戰功加身,官拜一品軍侯。
待從宮裡出來,國公府上下早已經張燈結彩,開了正門迎接楚瑜與秦崢攜子歸家。
府門前,眾人之首的是一少女,身著白紗綠萼裙,足下芙蓉繡鞋,腕戴青玉鐲,耳著琉璃璫,如墨秀髮只是簡單用一隻木簪綰起。
那木釵倒是別致,尾端雕這一隻活靈活現的小狐狸,給少女嫻雅清絕的氣質上加了幾筆活潑。
“姑娘,外面熱,不若先回去等著。”秋月道。
真兒搖了搖頭:“我想快些見到大爹爹和爹爹!”
剛說完,遠遠瞧見了街頭的動靜。
一人策馬先至,隨即是一華蓋軟轎,後跟親兵。
“是大爹爹!”真兒驚喜道。
策馬先行的自是秦崢,玄衣銀甲,朱紅披風於風中獵獵作響,沙場上磨礪出的是無與倫比的堅毅氣度和氣吞山河的英姿,讓萬丈霞光都做了布景。
秦崢翻身下馬至身後轎前挑簾,方才還如百鍊鋼,眨眼化作繞指柔:“清辭,到家了。”
一隻素白修長的手搭在他腕上,楚瑜探身出來,只一個抬眸俱是眼波流轉,如星辰皓月,不減風華。
“女兒恭迎爹爹和大爹爹回家。”真兒已經迫不及待走上前,忍著心裡的喜悅,款款一禮。
“真兒。”楚瑜看著眼前的女兒,心裡亦是歡喜極了。
真兒聽見楚瑜喚她,當即拋了所謂閨秀風範,一頭扎進楚瑜懷裡:“爹爹!真兒好想你!”
楚瑜摸了摸女兒的小腦袋:“我的真兒長成大姑娘了。”
真兒欣喜的抬起頭,一手拉住秦崢,一手拉住楚瑜,道:“大爹爹和爹爹累了大半晌,當回家再說,莫站在門前。我那倆弟弟在哪,我備了小禮物與他們!”
彼時秦崢和楚瑜欣慰於女兒出落的如此懂事可人,還不曾想過這兩年閨女在上京掀起多少風雲……
第74章番外三(真兒篇)
墨山書院。
幾個穿著青衫的少年正湊在一棵榕樹下小聲議論著。
一少年以手攏在嘴邊,瞄了眼四周,這才對同伴低聲道:“哎,聽說了嗎?今兒個九姑娘跟平陽王世子吵起來了!”
另一少年聞言驚訝道:“九姑娘?哪個九姑娘?”
“還有哪個,就是靖國公家的嫡女,今上的親侄女。依著楚家族裡這邊排行老九,可不就是那位九姑娘。”少年掰著手指道。
那少年同伴道:“用你說,我當然知道這位九姑娘。我的意思是,你方才沒說錯吧?這位能跟平陽王世子起衝突?誰不曉得這位的來頭,論出身,書院裡面幾個能比得上。偏人家天資聰穎,又是書院裡幾位夫子先生的得意門生。人家姑娘性情溫良,怎會招惹平陽王家那位小祖宗。”
少年起了興致,一板一眼道:“擋不住這位世子爺生事啊,今兒個這位世子在崇安先生課上睡覺,被先生當場拎起來考校。嘖……結果可想而知,愣是什麼都答不上來。崇安先生大怒,隨手指了一旁的九姑娘來應答。那句話怎麼說來著,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眾人鬨笑:“靖國公家一支,哪有出過庸才。聞說當年君後和戶部尚書並作楚家雙璧,何等驚才絕艷。這支出來的姑娘,哪裡是平陽王家裡的紈絝子弟能比的?”
“世子自認為被落了顏面,倒記恨起九姑娘來。待下了學,不知從哪拿了本《女誡》當面給了九姑娘,叫她回家多學婦行,免得及笄之後許不出人家。”
“這平陽王世子氣量太小了些。”
少年點頭道:“你們也都知道的,這墨山書院原本是楚家的族學,因楚家多出濟世之才,後來漸漸地不少高門世家也就想將子弟送來求學。楚家向來有教無類,但凡悉心求學者,便不是楚家的孩子也都一視同仁。久而久之,才成了今日的墨山書院。楚家祖上有言,無論男女,皆可入族學。只是,旁人家可沒這規矩,誰家姑娘不是在家學個琴棋書畫女紅,熟讀《女誡》就成了。”
“那後來呢,九姑娘怎麼說?”
少年又瞅了眼四周,道:“說?九姑娘可不是用說的,她當場將那本《女誡》撕了個粉碎,砸了平陽王世子一臉。”
眾人皆驚,半晌才有人抽著涼氣,道:“這……有點過了啊,而且書院有規訓,為學子者當惜書如命,莫不可損之,九姑娘這是違了規訓。”
“可不是,這事讓院長知道了,將兩人叫去。院長將平陽王世子訓斥了一回,本意是叫九姑娘也應了損書的錯,此事也就了了。”少年說道。
同伴紛紛點頭:“九姑娘是陛下親封的文安郡主,院長自然也要護著些的。”
少年一拍大腿,道:“嗬,後面的事你可想不到。九姑娘非但沒有認錯,反而對院長道,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天地尚且一視同仁,何有《女誡》來作吾輩之枷鎖,行障目塞聽之事。此書,不要也罷。”
此言一出,少年們紛紛閉口靜下來,許久,才有人小聲道:“非議聖人之言是大忌……”
“此事怕是鬧大了,上京的不少大儒名士聽聞之後,都道文安郡主年少狂狷,不知輕重,更有甚者竟說文安郡主一身反骨,言之皆罪。後來君後聽聞此事,將九姑娘召到了宮裡,這才消停住,沒人敢繼續說什麼。”
同伴道:“也是,戶部尚書就這麼一個女兒,眼下鎮北侯和戶部尚書都不在京,只有君後出面壓下此事了。”
少年拍了拍同伴肩頭:“這你就想不到了,九姑娘不知如何同君後說的,竟爭取了一場文會。以此論為題,廣邀天下學士來機辯。”
“難不成那些名士會赴此文會?”
少年搖頭:“當然不會,九姑娘畢竟年幼,便是那些名士贏了,也難免落個欺幼的名聲。據說去的都是他們的得意門生,多半是頗有才名的少年學子,如此便不算勝之不武。時間就定在三日後,咱們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幾個少年紛紛道:“當然要去,難得會有這麼別致的文會!”
幾人正議論的開懷,忽然聽見背後一句清冷的聲音:“功課都做完了?湊在這裡胡說八道。”
少年回頭見是先生,立刻如鳥獸散。
文會的事情在上京傳的沸沸揚揚,有人說楚嫿蔑俗輕規,說的俱是致使禮崩樂壞的言論。也有人說楚嫿之言雖稚亦有其理。於是一場文會竟是引得天下學子觀之。
文會定在青元閣,上京名士門下學徒皆至,那一天上京所有人口中議論的皆是這場文會。
多年以後,有人說起那場文會仍是感慨萬千,後世名滿天下的女師楚嫿彼時還是個不曾及笄的小姑娘時,已是頗有膽氣。
那場文會上,文安郡主舌戰百家,最後懟的眾學子啞口無言,並當眾焚了《女誡》。
此乃眾人皆知的事,只是無人知曉那場辯論之後,楚嫿離場之時,曾有一學子攔住她。
那學子輸了辯論,怒氣沖沖道:“都道,生男如狼,猶恐其尪。生女如鼠,猶恐其虎。不知尚書大人若是知道郡主今日之言,是否悔生郡主。”
文會之上,雖往來機鋒詭辯,可這樣敢當面侮辱的卻是只有眼前這人。饒是楚嫿再好的涵養,也氣的紅了眼眶。
一個蘋果核嗖的一聲砸了過來,正中那學子腦門。
“你們中原人真有意思,說不過就要侮辱人。要我說,人家小姑娘爹娘疼她還來不及,倒是你爹娘生你這樣的孩子,怕是腸子都要悔青了。”
清亮的聲音用輕挑隨意的口氣說著。
真兒下意識的抬頭,看見雅閣外的欄杆上,正坐著一個少年。
少年紅衣似火,眉目明麗且張揚,見楚嫿看他,歪了歪頭,咧嘴一笑,露出一排雪白的牙。
那是真兒第一次見大理王世子段雪年。
……
大理王每三年親自來京朝貢一回,段雪年正是隨著父王來見見世面。上京的確比大理要熱鬧的多,可是玩了幾日也漸而覺得無趣,這才湊熱鬧過來看這場文會。
至於文安郡主和大理王世子的一見如故,就不足為外人道也。那個三年一見的約定,也固然成為少年少女間純真且美好的小秘密。
後來,楚瑜和秦崢歸京。
回家那天,一家人正其樂融融時,真兒興奮之下不小心將袖子裡一條紅色的珊瑚蛇甩出來,嚇得楚瑜臉色發白,險些被秦崢一腳踩死。
真兒趕緊從大爹爹鞋底下搶救出來她心愛的小珊瑚,看著大爹爹和爹爹一臉複雜的目光,不禁猶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