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這原本是他討他歡心的薄禮。
他覺得可笑,從頭到尾,柳文清看似清心寡欲,似乎什麼也不想要,其實是他不敢要,不敢要柳家的遺產,不敢要自己的女兒,也不敢伸手要他,因為從頭到尾他都不相信他,也不相信,他會把他的所求所欲,雙手捧到他的面前。
他曾無數次的告訴柳文清——“你不是一個人了”,可是柳文清隔著一江燈火,像一個孤零零的膽小鬼,膽小如鼠,從不肯開口說一句“他也愛他”。
也從不敢走到他身邊來。
當晚他們沒有發生任何爭吵,像每一次他們發生爭執一樣,只是沒有任何語言的冷戰,只不過,以前都是柳文清低頭來哄他。
可是他再也不是他的弟弟了,柳文清不會再來哄他,他如此固執,像山巒上冥頑不化的頑石,將自己封閉在他的家國天下中,他怎麼捂也化不開。
他負氣離去,將門摔得啪啪響。
因為他負氣離去,所以不知道,就在他和他對峙著的那個夜晚,柳文清寫完了《陳冤錄》的最後一行,裝訂好了《海晁文志》的最後一卷,結束了漫長到十年的自我囚禁。
他的恩師陸相曾說過,“以史為鏡,晨昏自省”“君子立身為人,總得給世上留下點什麼?”多年前,他和在陸相的指導下,開始了文史的編纂,可惜編纂為半,他們卻先後入獄,魂歸西天。
”
他在文卷的最後一夜中寫道:
“此文卷為謝知秋,張瑢,沈渡之,陸漸羽等其人與吾等其人,然人生坎坷,故友西去,恩師仙歸,然蘭亭初志,不敢擅忘。”
“十年倥傯,晃眼如夢。風霜雨露,皆為平生。”
“五年堅守,吾道雖孤,總不負所托,幸之幸之。”
只差最後一步了,就是走到陛下的面前。
柳文清欣然又悲苦的想。
他拿起筆,繼續寫——
“另,吾一生碌碌,然俯仰不愧天地,無愧於友,亦無愧於子,唯對吾妻,虧欠良多,是為平生憾事,願來生以償,以報平生未展眉。”
他抬起頭,卻發現柳文澤不知何時已經站在他面青,紅著眼眶用一種他看不懂的眼神看著他,柳文澤太高了,他站起來才能夠與他對視。
柳文清看著眼前挺拔的男人,竟然義無反顧的跪了下去。
他眼裡有淚,語調卻是佯裝的調笑語調,他說,“御史大人,查清我父親冤案,肅清家風,我都是感激的。那麼可不可以幫草民最後一件事。”
“什麼事?”
“帶我上京,為恩師鳴冤。”
“好。”
柳文澤喉中乾澀,辛苦難當。
◇肆肆◆
距離陸相冤死已經長達五年,五年的時間,可以淡化很多事情,也可以使人冷靜下來,重新看清很多事情。
陸相為相近二十年,是一個誰也碰不得的刺頭兒,即使是明徽帝,在朝堂也少不了爭鋒相對的一面,他為人不夠圓潤,即使被世事磋磨,也遠遠不夠圓潤。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鋒芒畢露的一個人,卻位及人臣將近二十年。
想想都不可思議。
陸隱說那是聖上雨露恩重,柳文清便想,騙鬼呢。明明在朝堂上兩人吵得臉紅脖子粗,可下了朝堂,陸隱卻不能讓別人說一句皇帝的壞話。
陸隱這樣一個實誠的人,在位二十年,就當了二十年明徽帝的鏡,明徽帝的筆,明徽帝的刀。
陸隱似乎對於自己不得善終早有預感,他總是說如果他死里,就一把火燒了,散在故鄉睦州的汀花渡上……往事歷歷,所有的事情柳文清都幫他辦到了,只差最後一件了——翻案。
他覺得陸相的靈魂從來沒有消失,這一樁冤案,蟄伏在無盡的黑暗中,等待著有朝一日能夠重新得見天光。
一切都萬事俱備,只差了陸漸羽,他不相信明徽帝鐵石心腸,如果讓皇帝看到陸相唯一還在人世的孩子,轉圜的餘地就更大了。
柳文澤卻搖搖頭,說,“不行。”
“皇帝親自下的旨意,我沒有辦法。不過,要處死陸漸羽是十日之後,我們應該來得及。”柳文澤心裡卻這樣說,心裡卻沒有底,他和柳文清都離開了睦州,就沒有辦法掌握睦州城的變數,況且白頌閒剛被他送進牢里,他沒有辦法確定白威是否會懷恨在心。
他不喜歡這種不能掌控的感覺,只好在心裡默念——但願不會出事。
柳文清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
整理好所有面聖的材料,已經是子時,柳文澤提上燈籠,對柳文清說,“那我走了,明日我再來尋你。”
他不是不想要留下來,可又不想柳文清尷尬。
他才想出門,卻聽到門“啪——”的一聲自己關上了,柳文清將他抵在門板,門縫中飄進來的雪落在他顫動的睫毛上,像是鋪了一層很冷的霜。
柳文澤居高臨下的望著他,“你這是要賄賂本官嗎?”
柳文清忽然笑了,他一把拉下盤扣,將外衫,中衣一一褪下,“以色賄賂,你要不要?”
柳文澤繃著臉,臉色依舊很冷,“可是我只碰我的妻子。”
他覺得可笑,從頭到尾,柳文清看似清心寡欲,似乎什麼也不想要,其實是他不敢要,不敢要柳家的遺產,不敢要自己的女兒,也不敢伸手要他,因為從頭到尾他都不相信他,也不相信,他會把他的所求所欲,雙手捧到他的面前。
他曾無數次的告訴柳文清——“你不是一個人了”,可是柳文清隔著一江燈火,像一個孤零零的膽小鬼,膽小如鼠,從不肯開口說一句“他也愛他”。
也從不敢走到他身邊來。
當晚他們沒有發生任何爭吵,像每一次他們發生爭執一樣,只是沒有任何語言的冷戰,只不過,以前都是柳文清低頭來哄他。
可是他再也不是他的弟弟了,柳文清不會再來哄他,他如此固執,像山巒上冥頑不化的頑石,將自己封閉在他的家國天下中,他怎麼捂也化不開。
他負氣離去,將門摔得啪啪響。
因為他負氣離去,所以不知道,就在他和他對峙著的那個夜晚,柳文清寫完了《陳冤錄》的最後一行,裝訂好了《海晁文志》的最後一卷,結束了漫長到十年的自我囚禁。
他的恩師陸相曾說過,“以史為鏡,晨昏自省”“君子立身為人,總得給世上留下點什麼?”多年前,他和在陸相的指導下,開始了文史的編纂,可惜編纂為半,他們卻先後入獄,魂歸西天。
”
他在文卷的最後一夜中寫道:
“此文卷為謝知秋,張瑢,沈渡之,陸漸羽等其人與吾等其人,然人生坎坷,故友西去,恩師仙歸,然蘭亭初志,不敢擅忘。”
“十年倥傯,晃眼如夢。風霜雨露,皆為平生。”
“五年堅守,吾道雖孤,總不負所托,幸之幸之。”
只差最後一步了,就是走到陛下的面前。
柳文清欣然又悲苦的想。
他拿起筆,繼續寫——
“另,吾一生碌碌,然俯仰不愧天地,無愧於友,亦無愧於子,唯對吾妻,虧欠良多,是為平生憾事,願來生以償,以報平生未展眉。”
他抬起頭,卻發現柳文澤不知何時已經站在他面青,紅著眼眶用一種他看不懂的眼神看著他,柳文澤太高了,他站起來才能夠與他對視。
柳文清看著眼前挺拔的男人,竟然義無反顧的跪了下去。
他眼裡有淚,語調卻是佯裝的調笑語調,他說,“御史大人,查清我父親冤案,肅清家風,我都是感激的。那麼可不可以幫草民最後一件事。”
“什麼事?”
“帶我上京,為恩師鳴冤。”
“好。”
柳文澤喉中乾澀,辛苦難當。
◇肆肆◆
距離陸相冤死已經長達五年,五年的時間,可以淡化很多事情,也可以使人冷靜下來,重新看清很多事情。
陸相為相近二十年,是一個誰也碰不得的刺頭兒,即使是明徽帝,在朝堂也少不了爭鋒相對的一面,他為人不夠圓潤,即使被世事磋磨,也遠遠不夠圓潤。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鋒芒畢露的一個人,卻位及人臣將近二十年。
想想都不可思議。
陸隱說那是聖上雨露恩重,柳文清便想,騙鬼呢。明明在朝堂上兩人吵得臉紅脖子粗,可下了朝堂,陸隱卻不能讓別人說一句皇帝的壞話。
陸隱這樣一個實誠的人,在位二十年,就當了二十年明徽帝的鏡,明徽帝的筆,明徽帝的刀。
陸隱似乎對於自己不得善終早有預感,他總是說如果他死里,就一把火燒了,散在故鄉睦州的汀花渡上……往事歷歷,所有的事情柳文清都幫他辦到了,只差最後一件了——翻案。
他覺得陸相的靈魂從來沒有消失,這一樁冤案,蟄伏在無盡的黑暗中,等待著有朝一日能夠重新得見天光。
一切都萬事俱備,只差了陸漸羽,他不相信明徽帝鐵石心腸,如果讓皇帝看到陸相唯一還在人世的孩子,轉圜的餘地就更大了。
柳文澤卻搖搖頭,說,“不行。”
“皇帝親自下的旨意,我沒有辦法。不過,要處死陸漸羽是十日之後,我們應該來得及。”柳文澤心裡卻這樣說,心裡卻沒有底,他和柳文清都離開了睦州,就沒有辦法掌握睦州城的變數,況且白頌閒剛被他送進牢里,他沒有辦法確定白威是否會懷恨在心。
他不喜歡這種不能掌控的感覺,只好在心裡默念——但願不會出事。
柳文清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
整理好所有面聖的材料,已經是子時,柳文澤提上燈籠,對柳文清說,“那我走了,明日我再來尋你。”
他不是不想要留下來,可又不想柳文清尷尬。
他才想出門,卻聽到門“啪——”的一聲自己關上了,柳文清將他抵在門板,門縫中飄進來的雪落在他顫動的睫毛上,像是鋪了一層很冷的霜。
柳文澤居高臨下的望著他,“你這是要賄賂本官嗎?”
柳文清忽然笑了,他一把拉下盤扣,將外衫,中衣一一褪下,“以色賄賂,你要不要?”
柳文澤繃著臉,臉色依舊很冷,“可是我只碰我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