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愛情……好像不太適合我這個年紀談吧?”

  “這也沒什麼,你這麼喜歡看書,肯定也看過不少和愛情有關的小說吧,不說通俗的,就說那些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簡愛》,《傲慢與偏見》,多少都是寫愛情的,你不會沒讀過吧?”

  “讀是讀過,但是愛情,我讀不太懂,啊,我明白了,就像您說的,等我往後再讀,等我談過了戀愛之後,等我多接觸些女性之後,或許結婚了之後再讀,或許我就懂一些了。或許我能懂一些蕭阿姨了。”

  “你想懂她嗎?”

  “我也說不好,只是想知道得更多一些,有些像推理小說里的主角了,哈哈,您看推理小說嗎?”

  “高中的時候很愛看。”

  “誰不是啊!不過我媽說這些屬於閒書,武俠啊,偵探啊,在家裡看到了,她馬上就要喊我了。”

  “沒有哪個男孩兒不愛看武俠小說的吧?”

  “對啊,誰不想當大俠行俠仗義呢?有時候看新聞,看到什麼含冤受屈坐了十幾年牢的,還有什麼千里追兇的……可能中國人血脈里就是藏著武俠的因子,可能是因為封建制度的時間太長了,幾千年啊,壓抑得太久了。”

  “美國建國只有幾百年,但是蝙蝠俠不能說他不武俠吧?”

  “蝙蝠俠從不殺人,但是中國的老話呢是講究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啊,一命償一命,是很血腥暴力的,其實多數情況下已經不能說是正義了,應該說是復仇,所以都說俠義,不說正義,‘俠’這個詞是在正和邪之間的,像《水滸傳》,從來沒人說他們是一百零八俠,都說是一百零八將,‘俠’應該是沒有大哥,沒有統領的。”

  “看出來你很喜歡武俠小說了。”

  “哈哈,讓李老師見笑了。還是說回蕭阿姨吧,我對她的死因其實沒什麼興趣,只是她活著的時候,無人問津,她死了,還要被人評頭論足,每個人都好像知道她的真相,但是世上真的有真相嗎?”

  “你覺得呢?”

  “沒有嗎?”

  “真相,只是不同的人潛意識裡希望看到的東西罷了。”

  “那法律呢?法官判案給出的不是真相嗎?”

  “那只是根據提交的證據做出的符合法律的判斷罷了。審判結果出來了,不還是有人要上訴的嗎?”

  “那您覺得蕭阿姨如果是自殺,是為了什麼呢?她弟弟的病情沒有擊垮她,失敗的婚姻也沒有,沒法生孩子也沒有,結果到了現在,過上好日子了,反而被人說發了瘋,我想不通,您見過的人比我多多了,閱歷比我廣多了,您有什麼頭緒嗎?”

  “你說蕭阿姨照顧弟弟,照顧家人,後來在老闆家裡做幫傭,你去她那裡上課,她也會照顧你。”

  “對,她一直在照顧人,您看她對那個孩子那麼好,真是很難得。”

  “可能她一直被人需要著,忽然有一天,她閒下來,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了,不被人需要了,她有點轉不過彎。”

  “您的意思是她沒有被人需要的感覺,她就……瘋了?”

  “一個人在社會上的存在,你覺得該怎麼定義?”

  “因為他存在啊……我不是很懂您的意思。”

  “那要怎麼界定他的存在呢?光有一個名字是存在嗎?名字只是一些字符罷了,假如你是一個作家,你要寫一個叫做小明的人,你覺得你寫下小明這兩個字的時候,他就存在了嗎?他只不過是紙上的兩個字。就算你說他存在,讀者也不買帳啊,就這兩個字怎麼就是一個人了呢?他們需要他說話,好,他說,說什麼呢?怎麼說?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他是上海人還是北京人?他出生在上海,十歲那年去了北京,那他該說北京味兒的普通話,還是他家裡都是北京人,一家子都住在上海,那他應該能聽懂上海話,也能說北京味兒的普通話。如果他還出國留過學,那他說話的時候說不定還會夾英文。一個人說的話,說話的方式就是他的人生經歷,他的身份證,履歷表。”

  “他說的話能算作他存在的證明嗎?”

  “算啊,在你寫出他說的每句話時你都是在寫他的個人背景啊,你想,要是他從小錦衣玉食,他是不會知道大餅多少錢一張的,他自然也不會說這些,可要是他是勤工儉學留的學呢,他就很清楚……嗯,隨便舉個例子吧,就讓他回收廢品吧,他就很清楚紙板多少錢一斤,塑料瓶多少錢一個。”

  “所以寫對話相當在做人物設定?李老師您自己寫過小說嗎?聽您講這些還挺有意思的。”

  “我這都有點跑題了,剛才在說人的存在對吧。”

  “在講蕭阿姨為什麼會發瘋。”

  “一個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事件,一個人在社會中是要和周圍的一切發生關係的,既是他這一生是如何走來的,也……更多的是別人關於他的記憶。”

  “所以我們更多的活在別人的口水裡?”

  “別人的言語裡。”

  “這也太看重別人的看法了吧!”

  “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沒有問題,但是你想想,你死後,還不是通過別人來對你這個人的追憶來還原你這個人的嗎?他們是雕塑家,你是一團泥巴,只能任憑他們去雕塑。”

  “我就不能自己雕塑自己嗎?比如寫回憶錄之類的。”

  “你看過《懺悔錄》嗎?你覺得裡面的故事都是真實的,沒有一字虛言嗎?”

  “哈哈,這確實不好說。我也不覺得一個人能對自己,或者對別人完全的坦白,這點我同意您。不過,假如一個人為了自己確定自己的存在,我是說假如,他能告訴自己,我是真的,然後推理得出自己是真的嗎?”

  “你做夢的時候,告訴自己,自己沒有在做夢,你就沒有在做夢了嗎?”

  “所以,就像推理小說需要證據一樣,我就是證明我的存在的法庭上的被告人,我要舉出證據來證明我的存在,證據就是我有個媽媽,我有個爸爸,他們在某時某刻結婚,我媽媽在某時某刻受精,胚胎形成,而我的基因序列和這個胚胎完全一致,還有我的外婆,外公,爺爺奶奶,我的鄰居,我遇到過的一隻野貓,一條野狗,它們都能證明我存在在這個人世間,但是這和蕭阿姨……”

  “蕭阿姨,她一直被人需要,她在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孩子中存在著,但是突然,這種存在感變得很稀薄,可能孩子需要手機多過需要他,丈夫需要應酬多過需要她。”

  “她沒有辦法證明自己的存在了!她在自己的法庭上找不到自己存在的證據了!”

  “人是非常需要被別人肯定的動物,可以非常堅強也可以非常脆弱。”

  “像李老師這樣桃李滿天下的名師一定有很多佐證能證明您的存在吧!您的不少學生應該都會記得您,不知道在他們的印象中您是什麼樣的呢?其實我小時候,因為我媽媽是老師嘛,我還挺想當老師的,但是後來我發現我的耐性不太好,反正我就不奢望我以後能成為像李老師您這樣對社會特別有貢獻,有價值的人了,能照顧好自己,照顧好我的家人,我就足夠了,也算是為社會穩定,做一點小小的貢獻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