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是麼?那維卡可挺隨你的,亞歷山大。”秋穆挑眉道。她可沒忘維克托利亞給她下藥的事兒。
“維卡又怎麼了?”不知從哪兒冒出來一個清脆的聲音,而後那個金髮男孩兒便出現在他們眼前。
正當秋穆驚訝於連維克托利亞都來了的時候,突然一團兒灰乎乎的東西就向著秋穆撲了過來:“媽媽!”
秋穆驚詫萬分地接住這個穿著灰色衣服的小男孩兒,一開始甚至都快沒認出來他是誰。然而毫無疑問,他身上儘管也帶著一半兒的斯拉夫血統,卻有一雙遺傳自秋穆的、眼角微微向下因而看上去友善而可信的眼睛。
“伊莎,你可真沉。”秋穆把伊斯克拉抱起來,掂了掂重量,“瞧瞧你,都快長成一頭小熊了。”
仿佛這世界上和她最親近的人都來到了這裡,秋穆有些欣喜卻不無詫異地問道:“你們怎麼都來了?”
“這是個挺長的故事。”亞歷山大說道。
她給秋穆簡要地講了一下兒1946年當秋穆離開莫斯科後發生的事兒。在秋穆離開分子鐘小組不久,他們關於端粒酶的論文就得以發表了。這篇論文因為部分地揭示了真核生物生老病死的規律,而很快得到了學術界的關注,甚至連卡爾·昆汀獎③的委員會都表示要考慮給他們的研究成果1947年的獎項。
“卡爾·昆汀獎?我的馬克思,那可是一百萬美元啊!”秋穆不禁感嘆道。
“但是亞歷山大拒絕了,你猜為什麼?”帕維爾緊跟著說道,“切,那幫評獎的資產階級老傢伙!她們一開始說卡爾·昆汀獎最多只能發給四個人,要求分子鐘小組把格蕾塔踢掉,理由是懷疑他的貢獻較少,說白了就是因為他是男的。亞歷山大當然不會同意,格蕾塔是分子鐘小組最早的成員。說實在的,格蕾塔的貢獻哪由那幫資產階級老走狗說了算?”
聽到這兒,秋穆忍不住笑了:“所以這一百萬美元就打水漂了?”
“沒呀,你再聽我說。”帕維爾又說道,“亞歷山大這麼講了,那幫老傢伙心裡怕也覺得過不去,特別是傳出去卡爾·昆汀獎被拒絕了,對委員會的名譽不利。所以她們又找過來,要求把你的名字抹掉,理由和格蕾塔的相同——實際上就是種族歧視,對不對?亞歷山大當然不同意——別說是亞歷山大,連我都不會同意,要我就跟她們干一架!她們說你在分子鐘小組的時間比較短,但亞歷山大說埃德加的時間更短,那幫老傢伙就沒話說了。”
“可你猜怎麼著?”帕維爾以極快的語速繼續說道,“那幫老傢伙又改口只發給亞歷山大一個人,還是被拒了。我們的亞歷山大·恩格爾同志在《真理報》上發了一篇文章,明確說明了有關端粒酶的研究是分子鐘小組五個人的共同勞動成果,痛斥了某委員會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和極端個人主義的做法。這事兒在學術界鬧得大了,卡爾·昆汀委員會的老傢伙們掛不住面子,把原先最多發給四個人的規則改成了最多發給兩個研究團體,所以——分子鐘小組獲得了今年的卡爾·昆汀獎!”
一陣狂喜迅速爬遍了秋穆全身,她最初簡直不敢相信,而後卻又覺得理所當然。這裡面毫無疑問有亞歷山大和格蕾塔的功勞,也有帕維爾、埃德加和她自己的功勞,但是就只有他們五個人的功勞嗎?並不,完全不。無論是實驗室的設備、材料還是實驗技術,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一定的工業基礎上,在現代社會所有的一切技術與科學研究都相互關聯,沒有什麼所謂的個人、個別人的成果,歸根結底這還是用多數人的努力成就了少數人的輝煌……
“這一百萬美元——你們打算怎麼辦?”秋穆問道。
“這就是我們來這裡找你的原因。”亞歷山大微微笑道,“同志們,這已經是時候來實現咱們的國際主義。”
注釋:
①阿爾茲海默症:1910年根據其發現者阿羅伊斯·阿爾茲海默醫生命名的疾病,即俗稱的老年痴呆,其中一種表現為記憶力衰退。
②瓦洛佳和尤拉:設定為帕維爾的兩個女兒,弗拉基米爾和尤里,瓦洛佳和尤拉為暱稱形式。
③這是本文虛構的一個世界性生理學類獎項。
☆、尾聲:任重道遠
在丘陽的幹部們還沒真正透徹地了解秋穆的身份之前,丘陽工作隊的隊員們卻先一步發覺了這個看上去儘管長得不錯但實際上也沒有什麼超乎常人之處的農村幹部,竟然是獲得過世界性大獎的生物學家。
當然,或許最早知道這一點的應當數解放區的幹部徐明新。她回去之後很快就想起來了,之所以看著秋穆那樣眼熟,是由於她不久前剛在一份《真理報》上看見過分子鐘小組的照片。因此她才能夠在亞歷山大他們剛到達解放區的時候就指明了秋穆所在的村子。
而更輕而易舉地,丘陽的幹部們也都了解到秋雲海實際上是派來丘陽的工作隊員,而工作隊也很容易由此推測出丘陽的黨支部並不存在他們想像中的那些嚴重問題。一切事情已經變得十分明朗,加上區里之前開會也指出過早期工作隊走“貧農路線”的錯誤,丘陽被劃為了一類村,只有少數丘陽的幹部們處理不妥當的地方需要進行調整。
看上去似乎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可對於新安頓於丘陽的分子鐘小組而言,卻還有一個不明確的地方尚待處理。
“我還是不太明白,”秋穆問道,“小組為什麼要轉移到丘陽來?這兒現在還什麼都沒有,就算是有一筆錢可以置辦實驗室,但實際做起來也很麻煩。”
“不知道你有什麼有發現,咱們這些人身上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帕維爾說道。
秋穆看了看她,不確定地說:“你是說,亞歷山大不如以前那麼帥了?”
“啊?”帕維爾有點兒沒反應過來,“什麼呀,你難道沒發現亞歷山大和格蕾塔的外貌都變得更年輕了麼?”
秋穆說道:“差不多是一個意思。所以這是?”
“目前推測可能是咱們使用的慢病毒導致的。”帕維爾說道,“你知道,那玩意兒可以對真核細胞起到一定轉化作用,通過某種機制激活端粒酶基因,可能與此同時還激活了一點兒什麼別的。”
“所以它實際上有可能起到了‘回撥’了端粒生物鐘的效果?”秋穆驚訝地問道。
“我不知道,但它也有相當嚴重的副作用。”帕維爾說道,“後來我們發現列夫同志①也感染了。在那之後她有一次燙傷了手,原本不是什麼嚴重的燙傷,可傷口卻自發地擴大了,而且炎症反應非常嚴重。她接受了最精細的治療,然而各種免疫抑制類藥物都對這種炎症反應束手無策——如果不是燙傷面積很小,可能列夫同志就要因此喪命了。”
“現在看來,”帕維爾低聲繼續說,“這玩意兒有利有弊,而且利弊都影響甚大。然而最後的純化樣本已經因為維卡那件事兒而毀掉了,暫時沒法開展研究,現在僅有的病毒來源就是咱們這些感染者。因此格蕾塔提議關閉遺傳研究所的分子鐘小組實驗室並徹底消毒,以免殘留的病毒感染其他人。”
“維卡又怎麼了?”不知從哪兒冒出來一個清脆的聲音,而後那個金髮男孩兒便出現在他們眼前。
正當秋穆驚訝於連維克托利亞都來了的時候,突然一團兒灰乎乎的東西就向著秋穆撲了過來:“媽媽!”
秋穆驚詫萬分地接住這個穿著灰色衣服的小男孩兒,一開始甚至都快沒認出來他是誰。然而毫無疑問,他身上儘管也帶著一半兒的斯拉夫血統,卻有一雙遺傳自秋穆的、眼角微微向下因而看上去友善而可信的眼睛。
“伊莎,你可真沉。”秋穆把伊斯克拉抱起來,掂了掂重量,“瞧瞧你,都快長成一頭小熊了。”
仿佛這世界上和她最親近的人都來到了這裡,秋穆有些欣喜卻不無詫異地問道:“你們怎麼都來了?”
“這是個挺長的故事。”亞歷山大說道。
她給秋穆簡要地講了一下兒1946年當秋穆離開莫斯科後發生的事兒。在秋穆離開分子鐘小組不久,他們關於端粒酶的論文就得以發表了。這篇論文因為部分地揭示了真核生物生老病死的規律,而很快得到了學術界的關注,甚至連卡爾·昆汀獎③的委員會都表示要考慮給他們的研究成果1947年的獎項。
“卡爾·昆汀獎?我的馬克思,那可是一百萬美元啊!”秋穆不禁感嘆道。
“但是亞歷山大拒絕了,你猜為什麼?”帕維爾緊跟著說道,“切,那幫評獎的資產階級老傢伙!她們一開始說卡爾·昆汀獎最多只能發給四個人,要求分子鐘小組把格蕾塔踢掉,理由是懷疑他的貢獻較少,說白了就是因為他是男的。亞歷山大當然不會同意,格蕾塔是分子鐘小組最早的成員。說實在的,格蕾塔的貢獻哪由那幫資產階級老走狗說了算?”
聽到這兒,秋穆忍不住笑了:“所以這一百萬美元就打水漂了?”
“沒呀,你再聽我說。”帕維爾又說道,“亞歷山大這麼講了,那幫老傢伙心裡怕也覺得過不去,特別是傳出去卡爾·昆汀獎被拒絕了,對委員會的名譽不利。所以她們又找過來,要求把你的名字抹掉,理由和格蕾塔的相同——實際上就是種族歧視,對不對?亞歷山大當然不同意——別說是亞歷山大,連我都不會同意,要我就跟她們干一架!她們說你在分子鐘小組的時間比較短,但亞歷山大說埃德加的時間更短,那幫老傢伙就沒話說了。”
“可你猜怎麼著?”帕維爾以極快的語速繼續說道,“那幫老傢伙又改口只發給亞歷山大一個人,還是被拒了。我們的亞歷山大·恩格爾同志在《真理報》上發了一篇文章,明確說明了有關端粒酶的研究是分子鐘小組五個人的共同勞動成果,痛斥了某委員會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和極端個人主義的做法。這事兒在學術界鬧得大了,卡爾·昆汀委員會的老傢伙們掛不住面子,把原先最多發給四個人的規則改成了最多發給兩個研究團體,所以——分子鐘小組獲得了今年的卡爾·昆汀獎!”
一陣狂喜迅速爬遍了秋穆全身,她最初簡直不敢相信,而後卻又覺得理所當然。這裡面毫無疑問有亞歷山大和格蕾塔的功勞,也有帕維爾、埃德加和她自己的功勞,但是就只有他們五個人的功勞嗎?並不,完全不。無論是實驗室的設備、材料還是實驗技術,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一定的工業基礎上,在現代社會所有的一切技術與科學研究都相互關聯,沒有什麼所謂的個人、個別人的成果,歸根結底這還是用多數人的努力成就了少數人的輝煌……
“這一百萬美元——你們打算怎麼辦?”秋穆問道。
“這就是我們來這裡找你的原因。”亞歷山大微微笑道,“同志們,這已經是時候來實現咱們的國際主義。”
注釋:
①阿爾茲海默症:1910年根據其發現者阿羅伊斯·阿爾茲海默醫生命名的疾病,即俗稱的老年痴呆,其中一種表現為記憶力衰退。
②瓦洛佳和尤拉:設定為帕維爾的兩個女兒,弗拉基米爾和尤里,瓦洛佳和尤拉為暱稱形式。
③這是本文虛構的一個世界性生理學類獎項。
☆、尾聲:任重道遠
在丘陽的幹部們還沒真正透徹地了解秋穆的身份之前,丘陽工作隊的隊員們卻先一步發覺了這個看上去儘管長得不錯但實際上也沒有什麼超乎常人之處的農村幹部,竟然是獲得過世界性大獎的生物學家。
當然,或許最早知道這一點的應當數解放區的幹部徐明新。她回去之後很快就想起來了,之所以看著秋穆那樣眼熟,是由於她不久前剛在一份《真理報》上看見過分子鐘小組的照片。因此她才能夠在亞歷山大他們剛到達解放區的時候就指明了秋穆所在的村子。
而更輕而易舉地,丘陽的幹部們也都了解到秋雲海實際上是派來丘陽的工作隊員,而工作隊也很容易由此推測出丘陽的黨支部並不存在他們想像中的那些嚴重問題。一切事情已經變得十分明朗,加上區里之前開會也指出過早期工作隊走“貧農路線”的錯誤,丘陽被劃為了一類村,只有少數丘陽的幹部們處理不妥當的地方需要進行調整。
看上去似乎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可對於新安頓於丘陽的分子鐘小組而言,卻還有一個不明確的地方尚待處理。
“我還是不太明白,”秋穆問道,“小組為什麼要轉移到丘陽來?這兒現在還什麼都沒有,就算是有一筆錢可以置辦實驗室,但實際做起來也很麻煩。”
“不知道你有什麼有發現,咱們這些人身上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帕維爾說道。
秋穆看了看她,不確定地說:“你是說,亞歷山大不如以前那麼帥了?”
“啊?”帕維爾有點兒沒反應過來,“什麼呀,你難道沒發現亞歷山大和格蕾塔的外貌都變得更年輕了麼?”
秋穆說道:“差不多是一個意思。所以這是?”
“目前推測可能是咱們使用的慢病毒導致的。”帕維爾說道,“你知道,那玩意兒可以對真核細胞起到一定轉化作用,通過某種機制激活端粒酶基因,可能與此同時還激活了一點兒什麼別的。”
“所以它實際上有可能起到了‘回撥’了端粒生物鐘的效果?”秋穆驚訝地問道。
“我不知道,但它也有相當嚴重的副作用。”帕維爾說道,“後來我們發現列夫同志①也感染了。在那之後她有一次燙傷了手,原本不是什麼嚴重的燙傷,可傷口卻自發地擴大了,而且炎症反應非常嚴重。她接受了最精細的治療,然而各種免疫抑制類藥物都對這種炎症反應束手無策——如果不是燙傷面積很小,可能列夫同志就要因此喪命了。”
“現在看來,”帕維爾低聲繼續說,“這玩意兒有利有弊,而且利弊都影響甚大。然而最後的純化樣本已經因為維卡那件事兒而毀掉了,暫時沒法開展研究,現在僅有的病毒來源就是咱們這些感染者。因此格蕾塔提議關閉遺傳研究所的分子鐘小組實驗室並徹底消毒,以免殘留的病毒感染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