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崔郎!”裴玄靜叫起來,“你快看自虛寫的這首詩?”
崔淼接過來一看,只見寫的是:“野粉□壁黃,濕螢滿梁殿。台城應教人,秋□夢銅□。吳霜點歸□,身與塘蒲晚。脈脈辭金魚,□臣守迍賤。”
他又驚又喜地問:“《還自會稽歌》,是你讓他寫的?”
“我從不規定他寫長吉的哪首詩,他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我明白了,因為咱們到了會稽嘛,自虛就想起了這首詩。”
“崔郎,你還記得嗎?你曾在長安西市宋清藥鋪的後院,給我念過這首詩。”
崔淼笑了,“當然記得,還有你對河東先生的狂熱崇拜,都令我印象深刻。”
裴玄靜說:“這首詩是長吉慨嘆永貞年間‘二王八司馬’的,我恍惚記得王叔文先生祖籍便是會稽。”
“是啊,所以長吉才作此詩嘛。”
“要不……咱們明日去祭奠一下叔文先生吧?”
崔淼挑起眉毛,“娘子可是當真的?”永貞雖然已經過去整整十年,所謂的“二王八司馬”死了一多半,僅存的幾位包括劉禹錫、柳宗元尚在貶謫中掙扎,苦苦期盼著當今皇帝開恩赦免,讓他們能重見天日。這些往事和這些人,至今仍是相當敏感的話題。
裴玄靜說:“既然來了,機會難得。我是不怕的,崔郎若是怕了,就不要去。”
“娘子什麼時候見崔某怕過?”
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就出發了。
雨依舊下個不停。自從來到會稽,雨水就不離不棄地伴隨著他們。相對而言,裴玄靜比較能接受煙雨迷濛的江南的早晨,處處景物都像洗刷過幾遍似的,色澤清新,姿態動人,潮濕也不那麼令人煩惱了。
然而尋訪的過程卻不順利。他們一路打聽,要麼根本沒聽說過,偶然遇上一兩個知道的,卻又都是諱莫如深的樣子。直到中午才大致找到王叔文故宅的方位,裴玄靜意識到,自己還是把某些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皇權終究是皇權,是至高無上的權威。即使她自己能保持思維的獨立,世間的絕大部分人只能遵從既有的規範,既沒有能力更沒有意願去突破它。
眼前的景象也證實了她的想法。從王家祠堂的規模來看,當初必是大戶。順宗皇帝在位的八個月中,王叔文一度飛黃騰達,時間雖短卻皇恩極隆,連其母過世也有柳宗元為之撰寫墓誌。然而今天看去,卻已然是斷壁殘垣、雜草叢生的破敗景象。尤其讓他們不解的是,偌大的王家族院,居然像遭到洗劫似的,空空如也,連一個活人都找不到。
這光景實比李賀在《還自會稽歌》中所描寫的還要淒涼一百倍。
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上年紀的鄰人,崔淼施展開他的魅力攻勢,總算贏得了對方些許信任。老人家才肯告訴他們,王家原先確是本地的一個大族。王叔文出事以後,先是被貶去渝州,緊跟著憲宗皇帝又派使者去賜死。王叔文飲毒酒而亡,遺體由族人運回本地,安葬在後山的祖墳中。本朝早就不興株連之罪,所以大家認為這事兒也就了了,族人們仍然該怎麼過就怎麼過。
不想一年之後,朝廷又來了人。不由分說就砸爛了王家的祠堂,還掘了王家的祖墳,把王叔文的棺材從地下挖出來,將屍骸曝露於荒野。這下可把王家族人嚇了個魂飛魄散。皇帝對王叔文竟然仇恨到這個地步,族人們覺得太不安全了。誰知道皇帝哪天心情一糟,乾脆就給王家來個滅門也說不定。於是族人們才痛定思痛,下定決心拋棄祖產,舉族南遷了。
老人家嘆著氣說:“他們走得那樣惶恐,怎麼還敢留下蹤跡。等去到異鄉後,肯定也會隱姓埋名的。所以現在再無人知道王家人的下落咯。”
事已至此,他們也只能對著殘破的遺址默默祝禱了。
臨走時,裴玄靜發現祠堂門楣上尚有殘留的墨跡,像是曾經題寫的對聯,後來被專門抹去了。估計是太過匆忙了,最後的兩三個字和題名仍舊依稀可辨。
她招呼崔淼一起來看,“崔郎你看,這個題名是不是王伾?”
崔淼點頭,“沒錯!”王伾是順宗皇帝的書法老師,永貞期間與王叔文同時得到重用,並稱“二王”。王叔文以棋待詔,王伾以書法獲寵。兩人一起在東宮侍奉順宗皇帝十多年,交情莫逆。所以王伾給王叔文的祖居題寫門聯,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不過,王伾的結局和王叔文同樣悲慘。順宗禪讓之後,他們迅速失勢。王伾遭貶謫前已經得了重病,還沒到貶地就病死了。
裴玄靜端詳著那殘餘的字跡,喃喃自語道:“我聽說先皇最擅長隸書,怎麼他的書法老師寫的卻是一筆行書?”
崔淼不太肯定地回答:“這個……書法都是相通的吧。”
返回的路上,裴玄靜一直在沉思。
崔淼實在耐不住了,問她:“噯,接下去怎麼辦?咱們還去哪兒?”
裴玄靜看著他,突然一笑道:“崔郎不是最有主意的嗎?怎麼倒問起我來了?”
“我還不是都聽你的……”他有點不高興的樣子,也不知是真是假。
“長安。”
“什麼?”
裴玄靜說:“我想我們該回長安了。”
“你當真?”
“崔郎,你想不想再去一次賈昌老丈的院子?”裴玄靜直視著崔淼的眼睛說,“一切都是從那裡開始的。”
崔淼也目不轉睛地看著她,“只要和靜娘一起,哪裡我都願意去。”
裴玄靜問李彌:“自虛呢?想不想跟嫂子去長安?”
“長安?是哥哥去過的長安嗎?”
“對。你的長吉哥哥在那裡做過幾年奉禮郎呢。”
“好啊,我要去!”
崔淼低聲問:“你真的要帶自虛?”
“那怎麼辦?從今往後不管我去哪裡,都要帶著他的。”
崔淼不吭聲了。
裴玄靜吩咐車夫轉向永欣寺。
“我想再去看一次辯才塔。”她對崔淼解釋道。
“這次讓我陪嗎?”
“不,你陪自虛。”
崔淼深深地嘆了口氣,“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吧。不過你確定沒有危險?”
“昨晚都沒出事,現在青天白日的能出什麼事?”
馬車停在永欣寺門前。崔淼帶著李彌在寺廟裡逛,裴玄靜獨自一人向後院而來。洗硯池水比昨天漲得更高了,但就是神奇地不溢出來。洗硯池旁也站著一位禪師,卻不是無嗔。
裴玄靜上前打聽無嗔方丈。
“無嗔?”陌生禪師合掌道,“鄙寺從來沒有過一位法號無嗔的方丈啊。”
雖然多少有些思想準備,裴玄靜的心頭仍然一緊。想了想,她又問:“我曾聽過辯才塔的故事,不知可否入塔一謁?”
禪師連連搖頭道:“辯才塔已經封閉多年了,入不得也不得入也。”
崔淼接過來一看,只見寫的是:“野粉□壁黃,濕螢滿梁殿。台城應教人,秋□夢銅□。吳霜點歸□,身與塘蒲晚。脈脈辭金魚,□臣守迍賤。”
他又驚又喜地問:“《還自會稽歌》,是你讓他寫的?”
“我從不規定他寫長吉的哪首詩,他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我明白了,因為咱們到了會稽嘛,自虛就想起了這首詩。”
“崔郎,你還記得嗎?你曾在長安西市宋清藥鋪的後院,給我念過這首詩。”
崔淼笑了,“當然記得,還有你對河東先生的狂熱崇拜,都令我印象深刻。”
裴玄靜說:“這首詩是長吉慨嘆永貞年間‘二王八司馬’的,我恍惚記得王叔文先生祖籍便是會稽。”
“是啊,所以長吉才作此詩嘛。”
“要不……咱們明日去祭奠一下叔文先生吧?”
崔淼挑起眉毛,“娘子可是當真的?”永貞雖然已經過去整整十年,所謂的“二王八司馬”死了一多半,僅存的幾位包括劉禹錫、柳宗元尚在貶謫中掙扎,苦苦期盼著當今皇帝開恩赦免,讓他們能重見天日。這些往事和這些人,至今仍是相當敏感的話題。
裴玄靜說:“既然來了,機會難得。我是不怕的,崔郎若是怕了,就不要去。”
“娘子什麼時候見崔某怕過?”
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就出發了。
雨依舊下個不停。自從來到會稽,雨水就不離不棄地伴隨著他們。相對而言,裴玄靜比較能接受煙雨迷濛的江南的早晨,處處景物都像洗刷過幾遍似的,色澤清新,姿態動人,潮濕也不那麼令人煩惱了。
然而尋訪的過程卻不順利。他們一路打聽,要麼根本沒聽說過,偶然遇上一兩個知道的,卻又都是諱莫如深的樣子。直到中午才大致找到王叔文故宅的方位,裴玄靜意識到,自己還是把某些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皇權終究是皇權,是至高無上的權威。即使她自己能保持思維的獨立,世間的絕大部分人只能遵從既有的規範,既沒有能力更沒有意願去突破它。
眼前的景象也證實了她的想法。從王家祠堂的規模來看,當初必是大戶。順宗皇帝在位的八個月中,王叔文一度飛黃騰達,時間雖短卻皇恩極隆,連其母過世也有柳宗元為之撰寫墓誌。然而今天看去,卻已然是斷壁殘垣、雜草叢生的破敗景象。尤其讓他們不解的是,偌大的王家族院,居然像遭到洗劫似的,空空如也,連一個活人都找不到。
這光景實比李賀在《還自會稽歌》中所描寫的還要淒涼一百倍。
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上年紀的鄰人,崔淼施展開他的魅力攻勢,總算贏得了對方些許信任。老人家才肯告訴他們,王家原先確是本地的一個大族。王叔文出事以後,先是被貶去渝州,緊跟著憲宗皇帝又派使者去賜死。王叔文飲毒酒而亡,遺體由族人運回本地,安葬在後山的祖墳中。本朝早就不興株連之罪,所以大家認為這事兒也就了了,族人們仍然該怎麼過就怎麼過。
不想一年之後,朝廷又來了人。不由分說就砸爛了王家的祠堂,還掘了王家的祖墳,把王叔文的棺材從地下挖出來,將屍骸曝露於荒野。這下可把王家族人嚇了個魂飛魄散。皇帝對王叔文竟然仇恨到這個地步,族人們覺得太不安全了。誰知道皇帝哪天心情一糟,乾脆就給王家來個滅門也說不定。於是族人們才痛定思痛,下定決心拋棄祖產,舉族南遷了。
老人家嘆著氣說:“他們走得那樣惶恐,怎麼還敢留下蹤跡。等去到異鄉後,肯定也會隱姓埋名的。所以現在再無人知道王家人的下落咯。”
事已至此,他們也只能對著殘破的遺址默默祝禱了。
臨走時,裴玄靜發現祠堂門楣上尚有殘留的墨跡,像是曾經題寫的對聯,後來被專門抹去了。估計是太過匆忙了,最後的兩三個字和題名仍舊依稀可辨。
她招呼崔淼一起來看,“崔郎你看,這個題名是不是王伾?”
崔淼點頭,“沒錯!”王伾是順宗皇帝的書法老師,永貞期間與王叔文同時得到重用,並稱“二王”。王叔文以棋待詔,王伾以書法獲寵。兩人一起在東宮侍奉順宗皇帝十多年,交情莫逆。所以王伾給王叔文的祖居題寫門聯,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不過,王伾的結局和王叔文同樣悲慘。順宗禪讓之後,他們迅速失勢。王伾遭貶謫前已經得了重病,還沒到貶地就病死了。
裴玄靜端詳著那殘餘的字跡,喃喃自語道:“我聽說先皇最擅長隸書,怎麼他的書法老師寫的卻是一筆行書?”
崔淼不太肯定地回答:“這個……書法都是相通的吧。”
返回的路上,裴玄靜一直在沉思。
崔淼實在耐不住了,問她:“噯,接下去怎麼辦?咱們還去哪兒?”
裴玄靜看著他,突然一笑道:“崔郎不是最有主意的嗎?怎麼倒問起我來了?”
“我還不是都聽你的……”他有點不高興的樣子,也不知是真是假。
“長安。”
“什麼?”
裴玄靜說:“我想我們該回長安了。”
“你當真?”
“崔郎,你想不想再去一次賈昌老丈的院子?”裴玄靜直視著崔淼的眼睛說,“一切都是從那裡開始的。”
崔淼也目不轉睛地看著她,“只要和靜娘一起,哪裡我都願意去。”
裴玄靜問李彌:“自虛呢?想不想跟嫂子去長安?”
“長安?是哥哥去過的長安嗎?”
“對。你的長吉哥哥在那裡做過幾年奉禮郎呢。”
“好啊,我要去!”
崔淼低聲問:“你真的要帶自虛?”
“那怎麼辦?從今往後不管我去哪裡,都要帶著他的。”
崔淼不吭聲了。
裴玄靜吩咐車夫轉向永欣寺。
“我想再去看一次辯才塔。”她對崔淼解釋道。
“這次讓我陪嗎?”
“不,你陪自虛。”
崔淼深深地嘆了口氣,“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吧。不過你確定沒有危險?”
“昨晚都沒出事,現在青天白日的能出什麼事?”
馬車停在永欣寺門前。崔淼帶著李彌在寺廟裡逛,裴玄靜獨自一人向後院而來。洗硯池水比昨天漲得更高了,但就是神奇地不溢出來。洗硯池旁也站著一位禪師,卻不是無嗔。
裴玄靜上前打聽無嗔方丈。
“無嗔?”陌生禪師合掌道,“鄙寺從來沒有過一位法號無嗔的方丈啊。”
雖然多少有些思想準備,裴玄靜的心頭仍然一緊。想了想,她又問:“我曾聽過辯才塔的故事,不知可否入塔一謁?”
禪師連連搖頭道:“辯才塔已經封閉多年了,入不得也不得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