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我跟著池先生去了處里,我的辦公桌為了方便討論,直接叫人搬到了池先生的辦公室里。
破譯日軍電碼刻不容緩,我在報導第一天便跟池先生開始工作。
在此之前,池先生其實已經有了一絲頭緒,而我在長沙前線接觸日軍電碼已久,攢了不少實戰經驗。我們將兩人前期的結果都結合起來研究,最後我們居然破譯出了日軍密電中的數字。
起初是池先生在統計後發現日軍的密電皆有英文字母、數字和日文組成,這一條我在長沙也有發現,便把當時我做的筆記本拿出來核對,我那時寫了統計結果多為“MY、HL、GI……”等組成。池先生接著我的統計往下驗算,最後發現這樣的結果一共有十組。
“所以可以排除掉是凱撒密碼做柵欄加密?”
我一時嘴快後驚覺不對,想做補救卻看見池先生笑起來,他善解人意道:“是在長沙時和戰友們玩密碼遊戲?”
我聳聳肩,實話實說:“閒時教陳鏡予加密過凱撒和柵欄的結合體,所以才一時嘴快。”
其實只是一個小插曲,我和池先生藉此都泡了杯茶,以緩解一下連續幾天高強度工作而略顯疲憊的大腦。
休息一陣後,池先生繼續他的理論:“我想將這十組假設為數字代碼,將最高頻率的“MY”定為1,最低頻率的“GI”則定為9……”
我恍然大悟:“您是說用最簡單的頻率分析來猜測起點,依靠語言對字母的依賴性來設定替代密碼,就像是玩拼字遊戲一樣,從‘班伯里斯姆斯’轉換為‘德賽班斯’,只要用對數刻度核算可能性,就可以按照貝葉斯式方法來解開?”
他聽了我的話思索一陣,讚許道:“你的理解沒錯,但是為什麼非要引用那麼多學術派觀點來證明自己的想法呢?”他指指桌上一本攤開的外文書,我半合看它的書名,“Holmes:The Dancing Man”。
我在英國時看過這本,對其中的“跳舞的小人”的密碼映像深刻,那裡面就是以字母的頻率分析來解碼。
我臉紅了紅,一時口結,自己前邊的那套解釋確實太過囉嗦了些。池先生不在意,笑道:“陸安已從劍橋畢業了,也是該有自己的理論形成之時了。”
我記下他的話,拿了筆記本開始驗算。
以頻率分析猜測起點是破譯員最基礎的活兒,從最古老時算起,凱撒密碼就是凱撒以語言字母的依賴性設計出的密碼。“班伯里斯姆斯”則是在提前印好字母的長單子上打孔,當從左往右移動時,觀察這些打好孔的表單,它們會相互重疊,且重疊的小孔越多,則表明是字母可能相符的概率是1:17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大大減少了我們的工作量,縮短了需要計算的可能性。
我們做了一個雙字母表來測試在實戰中的可能性。
最後發現這些數字很有可能是日軍的部隊番號,或是兵員數目。
依照這些,我們做了越來越多的突破。我們發現“西”表美國,“北”表蘇聯,“東南”是中國,日軍的密電都藏在天氣預報中,當在一串天氣預報中發現與正規預報有編寫格式出入的“亂碼”時,則表明那是我們所需要的暗文。
得到結果後,我們非常高興。池先生請客去吃飯,我們在重慶最好的西餐廳里吃牛排,這家店是南京淪陷後後遷的。
飯間池先生邀請我跳舞,西餐廳的正中央有一個舞池,現在擱在旁邊的白色三角鋼琴被演奏者彈出舞曲。
我將手放在池先生手中,他帶著我跳交誼舞。他說我舞跳地很好。
我笑,說:“我在劍橋時跳過許多次這樣的舞。”
“該想到的,你的劍橋生活一定很豐富。”
我笑而不語,那是我最值得珍惜的回憶之一。
舞曲快結束時,池先生問我有沒有喜歡的人。
我答他:“有的。”
“看得出來,你同我跳舞時笑得像個小女孩。你是想起他了?他在哪裡?若是可以的話,我有榮幸做你們的證婚人嗎?“
“在長沙,她是預十師的參謀,我的舞步是她在劍橋教給我的。”我揚起頭來笑:“等我們勝利後,若是結婚,我一定會請您來的。”
民國三十年十二月三日,我們截獲到一份來自日本外務省致駐美大使野村的特級密電。
我跟池先生將發電人解密出後就心下一跳,我們對視一眼,滿臉凝重,池先生說:“這也許是一份足以改變戰爭格局的密電。”
池先生說得沒錯,這份密電是日美開戰的先兆。他將明文直接呈給委員長,四天後,日軍偷襲珍珠港。
我看完報紙後心中一片冰涼,我們已經將日軍的密電截獲破譯了,連時間地點都標註地清清楚楚,他們為什麼不重視?人命就這麼不值錢嗎!
數學敵不過政治。
導師說得沒錯。
十二月十九日,日軍第三次進攻長沙。
我拍了電報過去,得到陳鏡予一切安好的回電。年底時我在陳家見到吳念和,念和小小一人,說話時還帶著芽芽囈語,我讓念國帶妹妹出去玩,陳伯父告訴我吳應堂以身殉國。
晴天霹靂。
我問原因,他說應堂死在長沙,陳鏡予把他在後方的家眷和遺書都想辦法送了回來,他的遺體送去吳家了,你若想去便去看看。
家眷只剩念和一人,妻子早就在戰火中被鬼子殺害。遺體也只是一捧骨灰,吳家上下白髮人送黑髮人。
陳伯父問我:“你們這些小輩,為什麼就這麼狠心!”
我後來回劍橋後看到一些當時的報導,說日軍攻勢比前兩次都猛烈,第十軍預十師原本駐守嶽麓山陣地,後來被調去守長沙,敵軍強越撈刀河和瀏陽河後,繞過東門,主力直撲預十師陣地。身後就是長沙城,根本無處可退,全師只能破釜沉舟,留下遺囑決一死戰。戰後全師由七千多人損失到兩千多人,吳應堂是犧牲的那五千人之一。
我第一次占用軍線給陳鏡予打電話過去,哭著跟她說只要你願意回來,你父親會想辦法調你回來的。
陳鏡予笑一聲,笑聲從胸腔中嗆出來,柔軟若無骨,她的聲音帶著暖度,輕柔地叫我的名字,像是我們曾經繾綣反側中低喃在我耳邊的情話。
“阿安,我們就快要勝利了。”
“你好好待在重慶,等我回來,我帶你回劍橋,好不好?”
吳應堂的遺囑藏在念和身上,她偷偷在我們獨處時交給了我,像是對待她口袋中的糖果那般小心翼翼:“爸爸說,要我把這個給乾媽。”
我揉了揉她的頭,忍著淚露出一個微笑:“念和真乖,去和哥哥玩好不好?”
念國走過來,小大人一樣拉著念和的手,哄她:“念和我們去花園裡玩好不好?”
我鎖上門,坐在書桌前坐下。
信上寫:“陸安親啟”
裡面是用鋼筆寫的小楷,字體穩重帶著遒勁有力,上邊粘了些泥土,他是在前線戰壕寫的。
破譯日軍電碼刻不容緩,我在報導第一天便跟池先生開始工作。
在此之前,池先生其實已經有了一絲頭緒,而我在長沙前線接觸日軍電碼已久,攢了不少實戰經驗。我們將兩人前期的結果都結合起來研究,最後我們居然破譯出了日軍密電中的數字。
起初是池先生在統計後發現日軍的密電皆有英文字母、數字和日文組成,這一條我在長沙也有發現,便把當時我做的筆記本拿出來核對,我那時寫了統計結果多為“MY、HL、GI……”等組成。池先生接著我的統計往下驗算,最後發現這樣的結果一共有十組。
“所以可以排除掉是凱撒密碼做柵欄加密?”
我一時嘴快後驚覺不對,想做補救卻看見池先生笑起來,他善解人意道:“是在長沙時和戰友們玩密碼遊戲?”
我聳聳肩,實話實說:“閒時教陳鏡予加密過凱撒和柵欄的結合體,所以才一時嘴快。”
其實只是一個小插曲,我和池先生藉此都泡了杯茶,以緩解一下連續幾天高強度工作而略顯疲憊的大腦。
休息一陣後,池先生繼續他的理論:“我想將這十組假設為數字代碼,將最高頻率的“MY”定為1,最低頻率的“GI”則定為9……”
我恍然大悟:“您是說用最簡單的頻率分析來猜測起點,依靠語言對字母的依賴性來設定替代密碼,就像是玩拼字遊戲一樣,從‘班伯里斯姆斯’轉換為‘德賽班斯’,只要用對數刻度核算可能性,就可以按照貝葉斯式方法來解開?”
他聽了我的話思索一陣,讚許道:“你的理解沒錯,但是為什麼非要引用那麼多學術派觀點來證明自己的想法呢?”他指指桌上一本攤開的外文書,我半合看它的書名,“Holmes:The Dancing Man”。
我在英國時看過這本,對其中的“跳舞的小人”的密碼映像深刻,那裡面就是以字母的頻率分析來解碼。
我臉紅了紅,一時口結,自己前邊的那套解釋確實太過囉嗦了些。池先生不在意,笑道:“陸安已從劍橋畢業了,也是該有自己的理論形成之時了。”
我記下他的話,拿了筆記本開始驗算。
以頻率分析猜測起點是破譯員最基礎的活兒,從最古老時算起,凱撒密碼就是凱撒以語言字母的依賴性設計出的密碼。“班伯里斯姆斯”則是在提前印好字母的長單子上打孔,當從左往右移動時,觀察這些打好孔的表單,它們會相互重疊,且重疊的小孔越多,則表明是字母可能相符的概率是1:17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大大減少了我們的工作量,縮短了需要計算的可能性。
我們做了一個雙字母表來測試在實戰中的可能性。
最後發現這些數字很有可能是日軍的部隊番號,或是兵員數目。
依照這些,我們做了越來越多的突破。我們發現“西”表美國,“北”表蘇聯,“東南”是中國,日軍的密電都藏在天氣預報中,當在一串天氣預報中發現與正規預報有編寫格式出入的“亂碼”時,則表明那是我們所需要的暗文。
得到結果後,我們非常高興。池先生請客去吃飯,我們在重慶最好的西餐廳里吃牛排,這家店是南京淪陷後後遷的。
飯間池先生邀請我跳舞,西餐廳的正中央有一個舞池,現在擱在旁邊的白色三角鋼琴被演奏者彈出舞曲。
我將手放在池先生手中,他帶著我跳交誼舞。他說我舞跳地很好。
我笑,說:“我在劍橋時跳過許多次這樣的舞。”
“該想到的,你的劍橋生活一定很豐富。”
我笑而不語,那是我最值得珍惜的回憶之一。
舞曲快結束時,池先生問我有沒有喜歡的人。
我答他:“有的。”
“看得出來,你同我跳舞時笑得像個小女孩。你是想起他了?他在哪裡?若是可以的話,我有榮幸做你們的證婚人嗎?“
“在長沙,她是預十師的參謀,我的舞步是她在劍橋教給我的。”我揚起頭來笑:“等我們勝利後,若是結婚,我一定會請您來的。”
民國三十年十二月三日,我們截獲到一份來自日本外務省致駐美大使野村的特級密電。
我跟池先生將發電人解密出後就心下一跳,我們對視一眼,滿臉凝重,池先生說:“這也許是一份足以改變戰爭格局的密電。”
池先生說得沒錯,這份密電是日美開戰的先兆。他將明文直接呈給委員長,四天後,日軍偷襲珍珠港。
我看完報紙後心中一片冰涼,我們已經將日軍的密電截獲破譯了,連時間地點都標註地清清楚楚,他們為什麼不重視?人命就這麼不值錢嗎!
數學敵不過政治。
導師說得沒錯。
十二月十九日,日軍第三次進攻長沙。
我拍了電報過去,得到陳鏡予一切安好的回電。年底時我在陳家見到吳念和,念和小小一人,說話時還帶著芽芽囈語,我讓念國帶妹妹出去玩,陳伯父告訴我吳應堂以身殉國。
晴天霹靂。
我問原因,他說應堂死在長沙,陳鏡予把他在後方的家眷和遺書都想辦法送了回來,他的遺體送去吳家了,你若想去便去看看。
家眷只剩念和一人,妻子早就在戰火中被鬼子殺害。遺體也只是一捧骨灰,吳家上下白髮人送黑髮人。
陳伯父問我:“你們這些小輩,為什麼就這麼狠心!”
我後來回劍橋後看到一些當時的報導,說日軍攻勢比前兩次都猛烈,第十軍預十師原本駐守嶽麓山陣地,後來被調去守長沙,敵軍強越撈刀河和瀏陽河後,繞過東門,主力直撲預十師陣地。身後就是長沙城,根本無處可退,全師只能破釜沉舟,留下遺囑決一死戰。戰後全師由七千多人損失到兩千多人,吳應堂是犧牲的那五千人之一。
我第一次占用軍線給陳鏡予打電話過去,哭著跟她說只要你願意回來,你父親會想辦法調你回來的。
陳鏡予笑一聲,笑聲從胸腔中嗆出來,柔軟若無骨,她的聲音帶著暖度,輕柔地叫我的名字,像是我們曾經繾綣反側中低喃在我耳邊的情話。
“阿安,我們就快要勝利了。”
“你好好待在重慶,等我回來,我帶你回劍橋,好不好?”
吳應堂的遺囑藏在念和身上,她偷偷在我們獨處時交給了我,像是對待她口袋中的糖果那般小心翼翼:“爸爸說,要我把這個給乾媽。”
我揉了揉她的頭,忍著淚露出一個微笑:“念和真乖,去和哥哥玩好不好?”
念國走過來,小大人一樣拉著念和的手,哄她:“念和我們去花園裡玩好不好?”
我鎖上門,坐在書桌前坐下。
信上寫:“陸安親啟”
裡面是用鋼筆寫的小楷,字體穩重帶著遒勁有力,上邊粘了些泥土,他是在前線戰壕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