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是他們誰都比不上周澤楷。

  大學一年級結束的那一天,我在寢室樓下推開了那個台灣男生送上的吻。他睖睜在原地,沒有惱,卻是懵。

  “我們不合適。”我握緊了手中已經涼掉的奶茶,咬咬嘴唇,狠心說道。

  “怎麼會?”他的眼神黯了,頗為受傷地問。

  “我們離得太遠了。我……我想找本地的男朋友。”

  呸。

  不是的。

  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

  初見驚鴻,只不過是因為舉手投足間和故人的一點相似。然而毅然離去,卻又是源於除卻那一點點相似之外全部的不同。

  我很快地喜歡上那些人,又很快地將他們遺忘。不知為何,我總是反覆失望,我總是反覆將面前的人推開。周澤楷像是從我生命中死去了,卻又活進了我的記憶里。我總是要從記憶的湖水中撈起他,將他和身邊眼前的人反覆比對。多麼不公平的比較啊,誰能勝過一個回憶里的人呢?回憶里的周澤楷不曾讓我失望,那麼他就永遠不會讓我失望。時光總是會不斷地為他加上美麗的濾鏡,他在我心中只會愈發美好。

  而且,世界上哪裡還有一個十三歲的程君霓,會為了一個男生平淡無奇的好意而激動萬分;又哪裡還有一個十四歲的程君霓,會為了一個男生每天繞一條長長的遠路回家;又哪裡還有一個十五歲的程君霓,會為了她喜歡的男生而甘願忍受兩個小時的孤獨與沉默,只為了那一句微不足道的“我喜歡你”呢?

  那些曾經讓我熱淚盈眶的感動,不過是自我感動。只是長大以後,我卻連自我都無法感動。

  作者有話要說:  祝大家情人節快樂……

  個大頭鬼!!!!!

  FFFFFFFF!!!!!

  ☆、愛如捕風

  我是高中二年級時遇見了一個機會進入作協的。那是我寫小說的第四年。

  從初二那篇文章得獎發表後,我也偶爾會信筆寫一兩句零碎的小故事。進入高中後,我才開始正兒八經地在網上寫起了小說。小說很平凡,不過是虛構的校園,虛構的愛情,真實的我,真實的遺憾。我總嘗試著將我未盡的願望在他人的故事裡得以補全,這時我才發現了小說的妙處——補償。那些我所失去的,卻都能在我編織的故事裡得到補償。

  周澤楷偶爾會走進我的文章,更多的時候不在。以他為第二主角的那篇小說,我整整寫了兩年。

  我的文章並不討喜,但我是寫給自己看的。

  高二時我在學校食堂門口看見了一個高中生創意小說比賽。我原來只當這是一個普通的作文比賽,但卻被“創意小說”四個字惹了注意。那個周六,沒有向語文老師報備,沒有告訴鄭希聲以外的任何人,我拎著手提電腦進了那個比賽的考場。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輪,那麼多輪的比拼,我竟都幸運地挺到了最後。最後一輪考試的題目是《隱秘的繩扣》,我又到寫了周澤楷。我在文章里說,Z君在我心中留下了一個隱秘的繩扣。我解不開,誰也無法解開。從此以後,我的世界裡只剩下對他的等待。

  那是我唯一一篇寫到周澤楷的賽場小說,也是我七輪比賽中評分最低的一篇小說。

  在點評時,一位白髮蒼蒼、頭銜頗長的中文系老教授說起了我。在他的點評下,我才知道,我說故事的能力實是中庸,然而讓我得以繼續留在這個戰場上的,卻是我深厚的閱讀功底。

  “看這個小女孩的文章,一看就知道讀過很多書。”

  點評結束後,一位記者找到了我,問我是什麼時候開始寫作的。我一時赧然,最終囁嚅著說,因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有些諷刺。那些年對於周澤楷的思慕,與林卿這個陌生人暗中的角力,竟然造就了一個博見廣識的小說作者程君霓。

  我為學校掙來了這個作協的大獎,卻也沒有得到太大的表彰。有著近百年光輝歷史的光遠中學哪裡像我那寒酸簡陋的初中,會因為一個市級的小獎而歡呼雀躍。它只是淡淡地佇立在那裡,不言也不語。我只不過是在年級組辦公室里得到了語文老師的一兩句稱讚。我記得她將獎狀遞還給我,笑著問:“你以後想不想考中文系啊?”

  “想。”我點點頭。其實我也沒那麼想,只不過她問了,我便應和一聲。

  那時我沒什麼夢想,別人說要考F大J大,我便也跟著吆喝了一嗓子,我要進F大中文系。慢慢地倒也真成了自己的夢想。

  可惜我高考那幾天狀態不對,沒發揮好,比正常水平少了十幾分,生生地丟了中文系。

  我其實原本並沒有對中文系有那麼大的執念的。但是,我沒得到,於是我便又想要了,非常想要。

  不光是林卿,連鄭希聲也問過我,中文系和歷史系有啥大區別?該沒錢途的都沒錢途,該窮三代的文史還是窮三代。

  我很認真地回答他,有區別。區別就跟周澤楷和世界上其他男人的區別一樣。

  ——我原本並沒有那麼想要得到,但是正因為得不到,我便不甘心,我便想要。

  這是我的寫作生涯到了第七年時才醒悟過來的一個再簡明不過的道理。

  後來的周澤楷出道榮耀聯盟,聲名鵲起,認識他、愛慕他的人越來越多,我卻再也不在小說里寫到周澤楷了。第七輪比賽的教訓太過慘痛,我也不是很願意再回想起他了。後來的我只是給別人寫小說——別人樂意看的小說,與我無關的小說。

  有一次雜誌約稿,編輯共約了兩份,但最終因版面有限,只上了我的那篇。我看見另一位被約稿的作者——一個資歷稍淺於我的學弟在朋友圈轉發了我的那篇文章,評論道:“呵,反正我用真心寫出來的都只能被你們當成垃圾,我再也不用真心寫文了。”

  真年輕。

  現在誰還會拿真心寫小說?

  我無意寫那種讓讀者看得摸不著頭腦的高深小說,也無意於挖心剖肺地將我自己橫陳於讀者面前。前者是讓我厭惡,後者卻讓我……害怕。

  然而,去年年初,我重新在大學校園裡見到了當年那位評價我的中文系老教授。他一眼就認出了我,樂呵呵地對我說:“我看過你最近寫的文章,你也慢慢地開始會寫小說了。”

  我紅著臉感謝了他。其實我也不知道什麼叫做會寫小說。

  在告別之前,他建議我:“你現在可以試試寫你自己的故事了。”說完,他朝我微笑。那個微笑印在我的腦海里,宛如解開了一個隱秘的繩扣。

  那天之後,我便寫出了那篇《時間的女兒》。

  我本來有自己的筆名,但是這一次,我決定在刊印時使用我的本名——君霓。因為這篇小說很自私,它不是寫給全世界所有的讀者的——它只是寫給周澤楷和程君霓兩個人的。我心目中的讀者,只有周澤楷一人。我總還是抱有著最後一絲隱隱的希望——周澤楷若是某天與我寫的文章相遇,他會第一眼就認出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