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郭子儀抵達恆陽,史思明也率兵追到,郭子儀依靠深溝高壘,以逸待勞,叛軍來攻就固守,撤兵就追擊,白天以大兵向叛軍炫耀武力,夜裡則派部隊襲擊敵營,使叛軍不得安寧。

  這樣持續了數天,郭子儀與李光弼商議說:“叛軍已經疲勞,可以出戰。”

  壬午(二十九日),兩軍戰於嘉山,叛軍大敗,被殺四萬多人,被俘一千多人。史思明從馬上墜落下來,髮髻散亂,赤腳步行而逃,到了晚上,拄著折斷的長槍回到軍營,然後又逃奔博陵。

  李光弼率兵緊緊地圍住了博陵,軍勢大振。於是河北地區原先被叛軍占據的十多個州郡都殺了叛軍的守將而歸降朝廷。范陽的歸路再次被切斷,叛軍往來都是輕騎偷偷摸摸地通過,就是這樣還大多被官軍俘獲,家在范陽的叛軍將士都心中動搖。

  史思明兵敗讓安祿山十分恐懼,把高尚與嚴莊召來罵道:“數年來你們都勸我反叛,認為一定能夠成功。而現在大軍被阻於潼關,數月不能攻破,北歸的路也被斷絕,官軍大集,我們所占據的只有汴州、鄭州等幾個州郡,如何能夠取勝呢?從現在開始你們再也不要來見我!”

  高尚與嚴莊從沒見過安祿山如此暴怒,聽後恐懼不已,好多天都不敢去見安祿山。

  ☆、第七百六十四章尾聲 安史之亂 (六)

  這時田乾真從潼關回來,為高尚、嚴莊說話,勸安祿山說:“自古以來,凡是要成就大事業的帝王,都有勝有敗,怎麼能夠指望一舉成功呢!現在四面八方的官軍雖然多,但都是新召募的烏合之眾,沒有經過戰陣,怎麼能夠敵得過我們薊北的這些精兵強將呢!您根本不用擔憂。高尚、嚴莊都是跟隨您多年的功臣元勛,陛下就這樣一下子把他們拋棄,如果讓諸位將領知道了,那一個能不心中恐懼呢!如果內部分裂,上下離心,我覺得陛下的處境就危險了!”

  安祿山聽了這話,心有所動,說道:“阿浩,你最能夠體諒我的心事。”

  於是就把高尚與嚴莊召來,擺投宴席招待,安祿山還為他們唱歌並勸酒,仍像以前那樣對待他們。

  安祿山計劃放棄洛陽,率軍回保范陽,但猶豫了很久沒有下定決心。

  這時,朝廷內外都認為安祿山叛亂是因為楊國忠驕橫放縱所致,無不對楊國忠切齒痛恨。而且安祿山起兵也是以討楊國忠為名,所以王思禮就悄悄地勸哥舒翰,讓他上表請求玄宗殺掉楊國忠,哥舒翰沒有答應。王思禮又請求率領三十個騎兵把楊國忠劫持出京師,到潼關把他殺掉。

  哥舒翰說:“如果我真這樣做就是我謀反,而不是安祿山謀反。”

  在王思禮勸說哥舒翰的同時,也有人勸楊國忠說:“現在朝廷的重兵都在哥舒翰掌握之中,他如果揮兵西向京城,您不就危險了嗎!”

  楊國忠本來心裡就惶恐不安,聽了這話之後心裡更是大驚,於是就上奏唐玄宗說:“現在潼關雖然有大軍把守,但後無援兵,一旦潼關失守,京師就難保,請求挑選牧馬的士卒三千人于禁宛中訓練,以應付不測。”

  唐玄宗心無半點成算不加思索直接同意,於是就派劍南軍將李福德等人統領這支隊伍。

  楊國忠又另外招募了一萬人屯兵於灞上,命令他的親信杜乾運率領,名義上是抵禦叛軍,實際上卻是為了防備哥舒翰。

  哥舒翰得知這事之後,也怕被楊國忠謀算,於是就上表唐玄宗請求把駐紮在灞上的軍隊歸於潼關軍隊統一指揮。

  六月癸未(初一),哥舒翰把杜乾運召到潼關,藉機殺了他。

  杜乾運之死讓楊國忠心裡更加害怕。

  這時有人告訴唐玄宗說崔乾在陝郡的兵力不到四千,都是老弱兵,而且沒有任何作戰準備,唐玄宗聽後大喜,當即派人催促哥舒翰出兵收復陝郡和洛陽。

  哥舒翰上奏說:“安祿山善於用兵,現在剛舉兵反叛,怎麼能夠不設防呢!這一定是故意示弱來引誘我們,如果出兵攻打,正中了他的計謀。再說叛軍遠來,利在速戰速決,我們據險扼守,利在長期堅持。何況叛軍殘暴,失去人心,兵勢正在變為不利,將會有內亂,到那時再乘機進攻,就可不戰而獲勝。我們最主要是要取勝,何必要立刻出兵呢!現在各地所征的兵大多都還沒有到達,請暫且等待一段時間。”

  郭子儀與李光弼附和上言道:“請讓我們率兵向北攻取范陽,直搗叛軍巢穴,抓住他們的妻子、兒子作為人質用來招降,這樣叛軍內部必定大亂。堅守潼關的大軍應該固守以挫敵銳氣,不可輕易出戰。”

  此時楊國忠心裡深信哥舒翰想要謀害他,力排眾議告訴唐玄宗說:“叛軍此時肯定沒有任何準備,而哥舒翰卻故意逗留拖延,將要失去戰機。”

  唐玄宗信以為真,於是又派宦官去催促出兵,數道聖旨連續不斷的催促進攻讓哥舒翰沒有辦法,撫胸痛哭。

  不得已,丙戌(初四),他親自率兵出關。

  已丑(初七),官軍與崔乾的叛軍相遇於靈寶西原。

  崔乾的軍隊占據著險要之地,南靠大山,北據黃河天險,有狹道七十里。

  庚寅(初八),官軍與崔乾的叛軍交戰。崔乾先把精兵埋伏在險要的地方,哥舒翰與田良丘乘船在黃河中觀察軍情,看見崔乾兵少,就命令大軍前進。

  王思禮等率領精兵五萬在前,龐忠等率領其餘的十萬在後,哥舒翰率丘三萬登上黃河北岸的高丘觀察指揮,並鳴鼓助戰。

  表面看崔乾出兵不到一萬,三五成群,稀稀拉拉,隊伍有疏有密,士兵有前有後。

  官軍看見後都大笑叛軍崔乾不會用兵,心裡產生了輕敵之心。

  而崔乾此時卻已經把精兵擺在陣後,做好陷阱翹首以待了。

  兩軍一交戰,叛軍偃旗息鼓假裝敗逃,官軍鬥志鬆懈,毫無準備。不一會,叛軍伏兵齊發,占據著高地,用滾木石塊打擊官軍,官軍死傷慘重。又因為道路狹窄,士卒擁擠,刀槍伸展不開。

  哥舒翰又讓馬拉氈車為前隊,去衝擊叛軍。過了中午,東風驟起,崔乾把數十輛糙車塞於氈車之前,放火焚燒。頓時大火熊熊,煙霧蔽天,官軍睜不開眼睛,敵我不分,互相衝殺,以為叛軍在煙火中,就召集弓箭手和弩機手射擊。

  持續到天黑,箭已射盡,才知道沒有叛軍。

  這時崔乾派同羅精銳騎兵過南山,從官軍後面發起進攻,官軍腹背受敵,首尾大亂,不知道如何抵擋,因此大敗。有的丟盔棄甲逃入山谷,有的互相擁擠被推入黃河中淹死,喊聲振天動地,叛軍又乘勝追擊。官軍後面的將士看見前軍大敗,也紛紛潰逃,黃河北岸的軍隊看見了也向後逃跑。哥舒翰僅與部下數百騎兵得以逃脫,從首陽山西面渡過黃河,進入潼關。

  潼關城外先前挖了三條深溝,都是寬二丈,深一丈,過關的人馬墜落溝中,很快就填滿了溝,後面的人踏著他們得以通過,殘兵逃入關內的才八千多人。

  辛卯(初九),崔乾率兵攻陷潼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