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趁著遲晚糾纏住獨孤的時候已經有人跑回了自己家中拿起了武器,他們的武器形形色色,最常見的卻是斧子,他們在對峙的局面中想起了半岳門。
聖人在世第十九年,大道現世第七年,聖人立足於江湖,大道隱於山林。
渡河口。
快馬行過渡河邊,驚起渡河上的水波。
策馬的人以最快的速度朝著半岳門行去,他俯下身,胸膛徹底貼在了馬背上,馬鞭被他卷了起來,同時被捲起來的還有偶爾起來的漣漪。大風在他周邊,除去他的衣衫與頭髮什麼也沒能揚起。
他後頭分明沒有人,但他的神色卻像是後頭有大批人馬追逐著他,他下意識地鬆了松握著馬鞭的手指,卻又在下一刻間將它握得更緊。
他穿過了鎮渡村,鎮渡村的人們已經習慣了往來的江湖客,他們只是往兩旁避了避,手上的事卻從未停下。有些膽大好奇的伸著脖子去探看馬上的是什麼人,能看到的無法是一個倉促的背影。
半岳門坐落在山中,渡河分流將這座山包裹了起來,河上架著兩座並起的橋。下頭是平坦的木橋,可容五匹馬並排而行,橋面藏於水面一寸之下,過此橋需淌水而過,它無需下蹲便能掬起一捧渡河水。
木橋上頭又修著纖細的竹拱橋,僅容雅客兩人並肩過。
半岳門在江湖中最出名的是門派的落點,昔日尚且有“飛燕在竹橋,走馬踏渡河”之說——竹橋又名飛燕橋,木橋又名走馬橋。
江湖中人□□輕如燕與泰山壓頂之人,前者偏愛竹橋,要做那風雅之人,不肯濕了鞋襪。後者偏愛木橋,愛那涉水帶來的暢快感,愛那馬踏渡河的氣魄。
快馬人走的自然是走馬橋,馬過橋面濺起的水花沾濕了他的衣衫,飛燕橋上還有著三三兩兩的半岳門弟子,他們正欲往他來的方向去。
他忽然大喝一聲:“回去!”
先認出他的是走在最前頭的弟子易清,他詫異地咦了一聲,俯著身子往下看:“什麼?”
“快回去!!!”
來人是聶杉,京郎的第三個徒弟,遮天教的三公子。但除去半岳門的人,江湖家鮮少有人知道他與半岳門的關係。
半岳門掌門聶出岫是他的父親。
幾乎是在他是聲音落下的那一刻,身後咻咻跟隨來了數枝箭!
竹橋上的人被此變故弄得措手不及,易清慌忙想要躲避開突如其來的箭,但狹窄的竹橋此時卻限制了他躲避的方向。他咬了咬牙向竹橋外縱身一躍,然後狼狽不堪地順勢在走馬橋上就地滾了兩圈。
他的衣裳已然濕透,但好歹避過了箭矢。
竹橋上的弟子也紛紛效此法,從飛燕橋跌在了走馬橋中。
“聶少,這是怎麼回事?”
但聶杉已經無暇回復他了,他飛快地勒馬,然後將懷中的竹筒扔給了易清:“帶著這個回去!就說……”
走馬橋的橋頭走來了個人:“就說,遮天教京郎前來拜訪。”
他不走竹橋,偏偏要涉水過走馬橋。他踩著木屐,木屐比水面要高上半寸,而外袍也恰恰貼合在了水面。他是唯一一個過走馬橋不濕衣服的行客:“怎麼?不下來和為師並肩走?”
聶杉的馬停駐在了橋中心,他坐在馬背上直起了腰:“獨孤呢?”
京郎雖然走著走馬橋,但他卻是個雅客,他不知從何處尋了把摺扇在手中把玩,他顯然是極少用摺扇,因此在抬眼間失了回手將摺扇跌了下去。他面不改色地在它落在水面之前用腳尖接了一下,於是摺扇在半空中展開,圓滿地落回了他的手中。
聶杉便看見了扇面的全面,上頭未著山水,只提了一行小字:多承京郎頻頻顧,常令春風入我院。
末端落在紅色的署印——方儒生。
京郎漫不經心地玩弄著摺扇,腳步絲毫沒有放慢的預兆。
易清已經倉促地跑完了整座橋,再前方一點就是提著半岳門三個大字的山門,但他沒來得及邁進山門。
在他鬆了一口氣的時候他面前有身影一閃而過,他手中的竹筒被奪了去。他驚恐地發現自己完全捕捉不到這人的身影,但他不敢停下腳步,立即跌跌撞撞地往山門裡跑去,想給掌門報信。
奪物的自然是獨孤,他奪了物也不著急看,甚至不攔著易清,而是坐在了橋頭的石獅子頭上。橋的那邊是京郎,這邊是獨孤,聶杉被他們兩人夾在其中。
“師兄要走都不和師弟打聲招呼嗎?”
聶杉心知自己沒了勝算,他只在用毒方面造詣頗高,在武學上卻遠遠不及獨孤:“你要插手?”
獨孤似乎渾然聽不出聶杉的話中之意,他笑著用刀挑玩起河水:“本來沒有的,但昨日夜裡不小心聽見了一些不該聽見的,怕師兄後頭緩過神找我算帳,就只好先下手了。”
京郎已經走到了聶杉面前,他只斜睨了聶杉一眼,餘光恰好能看見聶杉將手攥成了拳頭:“既然都來了,當然得去拜訪一下聶掌門了。”
他不擔心聶杉會在後頭動手,因為前方有獨孤盯著他,是獨孤的刀快還是聶杉動手的速度快,這兩者恰恰不能相提並論。
獨孤的刀是殺人的刀,而聶杉的武功只是護身的功法。
京郎極其平淡地走完了整座橋,聶杉下了馬,牽著馬走在了他後面。
獨孤仍然坐在石獅子頭上,但他的刀並沒有收入鞘。
他落後京郎三步,忽而問道:“你當真要這麼狠心?當初帶我走的也是你,如今棄我不顧的也是你。”
“你這人倒是好笑,說得好像是我對不住你似的。”京郎嗤笑,“你自己存了齷齪的心思,卻怪起了我狠心。”
聶杉幾乎是暴跳如雷:“可你卻和方儒生混在了一起!”
“ 哦?所以你昨日是因為這個才起了要殺我的心思?”京郎說著說著自己先笑了起來。“我要是記得不錯的話,你昨夜可在我杯中下了藥。”
聶杉停下了腳步。
“那味藥叫鴻浩,無毒的。”
京郎附和著點點頭:“興許吧,或許這就是你至今還能與我搭話的原因,畢竟教了你這麼些年。”
等京郎走完整座橋的時候山門聶出岫已經趕來了。
他朝著京郎一拱手:“不知教主前來有何貴幹。”
京郎也回了個禮以示敬意,“前來討回我教導聶杉十三年的情分。”
聶出岫面色微變:“不知教主何意?”
京郎卻不說了,他朝著聶杉揚了揚下巴,示意聶杉自己將事情坦白清楚。
半岳門眾人皆看著他,聶杉在眾目睽睽之下沉默了小半刻,他忽然鬆開了牽著馬繩的手,跪在了地上:“兒子不孝。”
聶出岫不明所以,半岳門眾人面面相覷。
“我心儀京郎。”
獨孤不知何時從石獅子頭上下來了,此時正倚著身子靠在它身上,他嘖了一聲。京郎不想聽到這個,他也跟著嘖了一聲,卻並沒有出言阻止,他把摺扇揣入懷。
聖人在世第十九年,大道現世第七年,聖人立足於江湖,大道隱於山林。
渡河口。
快馬行過渡河邊,驚起渡河上的水波。
策馬的人以最快的速度朝著半岳門行去,他俯下身,胸膛徹底貼在了馬背上,馬鞭被他卷了起來,同時被捲起來的還有偶爾起來的漣漪。大風在他周邊,除去他的衣衫與頭髮什麼也沒能揚起。
他後頭分明沒有人,但他的神色卻像是後頭有大批人馬追逐著他,他下意識地鬆了松握著馬鞭的手指,卻又在下一刻間將它握得更緊。
他穿過了鎮渡村,鎮渡村的人們已經習慣了往來的江湖客,他們只是往兩旁避了避,手上的事卻從未停下。有些膽大好奇的伸著脖子去探看馬上的是什麼人,能看到的無法是一個倉促的背影。
半岳門坐落在山中,渡河分流將這座山包裹了起來,河上架著兩座並起的橋。下頭是平坦的木橋,可容五匹馬並排而行,橋面藏於水面一寸之下,過此橋需淌水而過,它無需下蹲便能掬起一捧渡河水。
木橋上頭又修著纖細的竹拱橋,僅容雅客兩人並肩過。
半岳門在江湖中最出名的是門派的落點,昔日尚且有“飛燕在竹橋,走馬踏渡河”之說——竹橋又名飛燕橋,木橋又名走馬橋。
江湖中人□□輕如燕與泰山壓頂之人,前者偏愛竹橋,要做那風雅之人,不肯濕了鞋襪。後者偏愛木橋,愛那涉水帶來的暢快感,愛那馬踏渡河的氣魄。
快馬人走的自然是走馬橋,馬過橋面濺起的水花沾濕了他的衣衫,飛燕橋上還有著三三兩兩的半岳門弟子,他們正欲往他來的方向去。
他忽然大喝一聲:“回去!”
先認出他的是走在最前頭的弟子易清,他詫異地咦了一聲,俯著身子往下看:“什麼?”
“快回去!!!”
來人是聶杉,京郎的第三個徒弟,遮天教的三公子。但除去半岳門的人,江湖家鮮少有人知道他與半岳門的關係。
半岳門掌門聶出岫是他的父親。
幾乎是在他是聲音落下的那一刻,身後咻咻跟隨來了數枝箭!
竹橋上的人被此變故弄得措手不及,易清慌忙想要躲避開突如其來的箭,但狹窄的竹橋此時卻限制了他躲避的方向。他咬了咬牙向竹橋外縱身一躍,然後狼狽不堪地順勢在走馬橋上就地滾了兩圈。
他的衣裳已然濕透,但好歹避過了箭矢。
竹橋上的弟子也紛紛效此法,從飛燕橋跌在了走馬橋中。
“聶少,這是怎麼回事?”
但聶杉已經無暇回復他了,他飛快地勒馬,然後將懷中的竹筒扔給了易清:“帶著這個回去!就說……”
走馬橋的橋頭走來了個人:“就說,遮天教京郎前來拜訪。”
他不走竹橋,偏偏要涉水過走馬橋。他踩著木屐,木屐比水面要高上半寸,而外袍也恰恰貼合在了水面。他是唯一一個過走馬橋不濕衣服的行客:“怎麼?不下來和為師並肩走?”
聶杉的馬停駐在了橋中心,他坐在馬背上直起了腰:“獨孤呢?”
京郎雖然走著走馬橋,但他卻是個雅客,他不知從何處尋了把摺扇在手中把玩,他顯然是極少用摺扇,因此在抬眼間失了回手將摺扇跌了下去。他面不改色地在它落在水面之前用腳尖接了一下,於是摺扇在半空中展開,圓滿地落回了他的手中。
聶杉便看見了扇面的全面,上頭未著山水,只提了一行小字:多承京郎頻頻顧,常令春風入我院。
末端落在紅色的署印——方儒生。
京郎漫不經心地玩弄著摺扇,腳步絲毫沒有放慢的預兆。
易清已經倉促地跑完了整座橋,再前方一點就是提著半岳門三個大字的山門,但他沒來得及邁進山門。
在他鬆了一口氣的時候他面前有身影一閃而過,他手中的竹筒被奪了去。他驚恐地發現自己完全捕捉不到這人的身影,但他不敢停下腳步,立即跌跌撞撞地往山門裡跑去,想給掌門報信。
奪物的自然是獨孤,他奪了物也不著急看,甚至不攔著易清,而是坐在了橋頭的石獅子頭上。橋的那邊是京郎,這邊是獨孤,聶杉被他們兩人夾在其中。
“師兄要走都不和師弟打聲招呼嗎?”
聶杉心知自己沒了勝算,他只在用毒方面造詣頗高,在武學上卻遠遠不及獨孤:“你要插手?”
獨孤似乎渾然聽不出聶杉的話中之意,他笑著用刀挑玩起河水:“本來沒有的,但昨日夜裡不小心聽見了一些不該聽見的,怕師兄後頭緩過神找我算帳,就只好先下手了。”
京郎已經走到了聶杉面前,他只斜睨了聶杉一眼,餘光恰好能看見聶杉將手攥成了拳頭:“既然都來了,當然得去拜訪一下聶掌門了。”
他不擔心聶杉會在後頭動手,因為前方有獨孤盯著他,是獨孤的刀快還是聶杉動手的速度快,這兩者恰恰不能相提並論。
獨孤的刀是殺人的刀,而聶杉的武功只是護身的功法。
京郎極其平淡地走完了整座橋,聶杉下了馬,牽著馬走在了他後面。
獨孤仍然坐在石獅子頭上,但他的刀並沒有收入鞘。
他落後京郎三步,忽而問道:“你當真要這麼狠心?當初帶我走的也是你,如今棄我不顧的也是你。”
“你這人倒是好笑,說得好像是我對不住你似的。”京郎嗤笑,“你自己存了齷齪的心思,卻怪起了我狠心。”
聶杉幾乎是暴跳如雷:“可你卻和方儒生混在了一起!”
“ 哦?所以你昨日是因為這個才起了要殺我的心思?”京郎說著說著自己先笑了起來。“我要是記得不錯的話,你昨夜可在我杯中下了藥。”
聶杉停下了腳步。
“那味藥叫鴻浩,無毒的。”
京郎附和著點點頭:“興許吧,或許這就是你至今還能與我搭話的原因,畢竟教了你這麼些年。”
等京郎走完整座橋的時候山門聶出岫已經趕來了。
他朝著京郎一拱手:“不知教主前來有何貴幹。”
京郎也回了個禮以示敬意,“前來討回我教導聶杉十三年的情分。”
聶出岫面色微變:“不知教主何意?”
京郎卻不說了,他朝著聶杉揚了揚下巴,示意聶杉自己將事情坦白清楚。
半岳門眾人皆看著他,聶杉在眾目睽睽之下沉默了小半刻,他忽然鬆開了牽著馬繩的手,跪在了地上:“兒子不孝。”
聶出岫不明所以,半岳門眾人面面相覷。
“我心儀京郎。”
獨孤不知何時從石獅子頭上下來了,此時正倚著身子靠在它身上,他嘖了一聲。京郎不想聽到這個,他也跟著嘖了一聲,卻並沒有出言阻止,他把摺扇揣入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