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獨孤壓制住了他,他放聲大笑:“遲晚,你動搖了!”
這一聲使遲晚驀然清醒,他想起了獨孤的厥詞:‘你信人間有大道,我偏要你不信’。
他猛然推開獨孤。
獨孤的笑聲隨著他這一下動作被抑制在了喉中:“哈哈哈!大道遲晚!”
“諷刺嗎?”
遲晚已經冷靜下來了:“你要是還想得救,現在就從我身上滾下去。”
第八天的時候遲晚退了房,他已經決意要向西行,獨孤若是跟隨他一路西行,他就救下獨孤,獨孤若是留在原地,他便當從未見過獨孤此人。
他無心揣測獨孤的去留,私下更是以為獨孤留在此地對他來說反而更舒心,他此時必須承認自己心中對大道還是存了一分質疑,這一分質疑是獨孤剖開的。
渡河恰巧在西邊,遲晚想去了解一下半岳門。
街道上兩旁垂柳初綠,城中女眷兩兩相伴,挽籃持扇,互相攀比著今日誰的衣裳更艷誰的髮飾最華麗。而來往行人頗多,大部分愜意同游,鮮少有行客行色匆匆,馬騎一匹接一匹飛馳而過,不知在追逐著江湖中的什麼事物。
遲晚信步垂柳下,柳枝垂下身想要勾住他的發冠,他索性揚起手摺了一枝柳條,漫不經心地編織著柳環。
街上女眷諸多,登徒子也隨著輕佻而來。
遲晚聽到背後有人在吟詩:“眉細從他斂,腰輕莫自斜,姑娘可堪比這柳枝。”
姑娘應是羞紅了臉,嬌怯嗔道:“公子請慎重。”
他忍不住回過身:“姑娘,他本意是在譏諷你。”
姑娘漲紅了臉,啐了登徒子一口,又啐了遲晚一口,然後匆匆攜著婢女離去。登徒子慍怒,也跟著啐了遲晚一口。
遲晚捏著柳環,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明明出於好意,卻遭到了兩個人的唾棄,他站在垂柳下低著頭,兩隻手無意識地翻轉著自己手中的柳環。
他只站了一小會,然後將柳環掛回了柳樹上。
“怎麼不要了?”
“那不是我的。”
京郎不知何時出現在了他身後,他取下柳環,戴在了遲晚頭上:“但你把它折下來了。”
遲晚並不討厭京郎,相反的是他還有些欣賞京郎——即便他與京郎說他們兩道不同,可他絲毫不介意與京郎攀談。
他想起了昨日獨孤與他講的故事,他有些猶豫,想向京郎問個清楚,他又生怕京郎回答確有此事,那恰恰能說明獨孤所說的是事實。
他怏怏地拽拉下頭上的柳環,說起了另一事:“昨日你留的那盞茶,我沒喝。”
京郎點點頭,對此事沒有感到意外:“你有事想問我?”
但遲晚說起了另一回事:“我先前在茶樓中,聽到有人說起了聶杉……他給獨孤下的毒有些古怪,我隱約猜測出了是什麼毒。”
“你身上也有這毒?”
這回京郎著實詫異了:“我以為這毒不容易發現。”
遲晚不知道要怎麼和他解釋:“你的氣息不勻調,而你喝完茶後幾乎感覺不到你的氣息,我翻閱古籍的時候見過有一味藥正是這個症狀。”
京郎好像對這個的話頭並不太上心,只是出於禮節他還是點了點頭,無意再說:“原來如此。”
“我想知道它叫什麼名字。”遲晚問。
回答他的卻是獨孤。
“驚鴻。”他戴著京郎贈給他的面具,用著他最熟稔的嘲諷神色出現在京郎正對面。“我猜的沒錯吧。師父?”
“我替師父殺了師兄,師父不應當嘉獎我?”
他將遲晚手中的柳環擲在了地上。
三人神色不一,遲晚只沉默,京郎卻譏誚地給出了讚揚:“好得很,你還想要什麼?哦我忘了你還想要我這條命,只可惜你殺不了我。要不要現在來試試?”
難怪京郎敢出現在獨孤面前。
遲晚心想,遮天教的師門恩怨真是一環扣著一環。
獨孤的臉色不是很好,遲晚連看都沒有看上他一眼,他與京郎客氣拜別,彎腰拾起了地上的柳環。
獨孤的臉色更難看了,可他最後仍然是選擇跟著遲晚西行,去那渡河邊。他尚未摸清‘驚鴻’此毒有什麼厲害之處,卻知曉世間大抵只有遲晚能夠救他——或許是說只有遲晚願救他。
渡河口還殘存著半岳門遺址,但裡頭已經找不出當年的一絲遺物,遲晚只好向靠近它的鎮渡村詢問當年的故事。
鎮渡村里多是蕭條意,裡頭大部分是鰥寡老人與帶著孩童的婦人,年輕些的男人早出了這個垂敗的小村落,女人也大多數隨著自家男人一同出了村。不肯跟著出去的往往是鰥寡老人,他們早在這個地方預定了自己死後的墓地,只想在這兒等著見到自己已逝去的老伴。
遲晚起先去鎮渡村的時候被村民們虎視眈眈地盯了他許久,他們對外來人有種子虛烏有的敵意,他敲了三家門,只有一家老婦人肯讓他在家裡借宿兩日。
老婦人家中只有一個兩歲的孫子在睡覺,中午時候她抱起小孩餵食,小孩喝了兩口稀粥就開始嘔吐。
“造孽啊,造孽啊!”老婦人連著嘆了好幾口氣,在小孩後背拍了一下又一下地安撫他。
遲晚見小孩身型消瘦,神疲面白,他伸手在小孩額上摸了一把,即未感到發燙也未感到發冷。
他碗中也是份稀粥,他喝了兩口便失了胃口,索性放下了碗仔仔細細給小孩診斷,等他開完藥方才發覺自己碗中的稀粥早已被獨孤喝完。他只好替老婦人收拾了碗筷,然後給借了灶爐給獨孤熬藥。
熬完獨孤的藥之後他順手給小孩熬了一碗藥,他將藥碗擱置在了桌上,然後出了門。
鎮渡村最蕭瑟的並非人煙稀少,鎮渡村的人口不算少,它蕭瑟的緣由是因為病——慢驚風,老婦人的孫兒就是此症,詫異的是鎮渡村幾乎有三分之一的小兒患了此症,但該症不具有傳染性。
晚上的時候他問起了老婦人,但老婦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是反反覆覆地念叨著造孽啊這一句話。
他一時間不知道從何入手,只好在此再多住幾日,白日隨著村民上山間,村民砍柴他採藥。獨孤從來不隨遲晚上山,他卯時離村,遲晚猜測他應該是回去處理事務了,每日戌時他又會準時歸來,似乎只為了這兩碗藥而兩地奔波。
遲晚一住就住上了一個月,慢驚風終於被根治,村民們看他便自此多了些感激,這種神色與繁華城中的百姓無異。
獨孤來回奔波了一個月,有時候還會給遲晚送來緊缺的藥材,他不提遲晚的大道,也不提外頭的世道,甚至不會再和遲晚提起京郎。遲晚與他相處得久了,險些信了自己是真的能將獨孤救回來——可指獨孤身上的毒,亦可指其他。
但獨孤從來沒有發過病,遲晚總有一些不好的徵兆。習醫的人往往清楚越是遲緩的毒發作起來越是厲害,而他尚未見過獨孤毒發,所有的猜想就只能是猜想。
這一聲使遲晚驀然清醒,他想起了獨孤的厥詞:‘你信人間有大道,我偏要你不信’。
他猛然推開獨孤。
獨孤的笑聲隨著他這一下動作被抑制在了喉中:“哈哈哈!大道遲晚!”
“諷刺嗎?”
遲晚已經冷靜下來了:“你要是還想得救,現在就從我身上滾下去。”
第八天的時候遲晚退了房,他已經決意要向西行,獨孤若是跟隨他一路西行,他就救下獨孤,獨孤若是留在原地,他便當從未見過獨孤此人。
他無心揣測獨孤的去留,私下更是以為獨孤留在此地對他來說反而更舒心,他此時必須承認自己心中對大道還是存了一分質疑,這一分質疑是獨孤剖開的。
渡河恰巧在西邊,遲晚想去了解一下半岳門。
街道上兩旁垂柳初綠,城中女眷兩兩相伴,挽籃持扇,互相攀比著今日誰的衣裳更艷誰的髮飾最華麗。而來往行人頗多,大部分愜意同游,鮮少有行客行色匆匆,馬騎一匹接一匹飛馳而過,不知在追逐著江湖中的什麼事物。
遲晚信步垂柳下,柳枝垂下身想要勾住他的發冠,他索性揚起手摺了一枝柳條,漫不經心地編織著柳環。
街上女眷諸多,登徒子也隨著輕佻而來。
遲晚聽到背後有人在吟詩:“眉細從他斂,腰輕莫自斜,姑娘可堪比這柳枝。”
姑娘應是羞紅了臉,嬌怯嗔道:“公子請慎重。”
他忍不住回過身:“姑娘,他本意是在譏諷你。”
姑娘漲紅了臉,啐了登徒子一口,又啐了遲晚一口,然後匆匆攜著婢女離去。登徒子慍怒,也跟著啐了遲晚一口。
遲晚捏著柳環,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明明出於好意,卻遭到了兩個人的唾棄,他站在垂柳下低著頭,兩隻手無意識地翻轉著自己手中的柳環。
他只站了一小會,然後將柳環掛回了柳樹上。
“怎麼不要了?”
“那不是我的。”
京郎不知何時出現在了他身後,他取下柳環,戴在了遲晚頭上:“但你把它折下來了。”
遲晚並不討厭京郎,相反的是他還有些欣賞京郎——即便他與京郎說他們兩道不同,可他絲毫不介意與京郎攀談。
他想起了昨日獨孤與他講的故事,他有些猶豫,想向京郎問個清楚,他又生怕京郎回答確有此事,那恰恰能說明獨孤所說的是事實。
他怏怏地拽拉下頭上的柳環,說起了另一事:“昨日你留的那盞茶,我沒喝。”
京郎點點頭,對此事沒有感到意外:“你有事想問我?”
但遲晚說起了另一回事:“我先前在茶樓中,聽到有人說起了聶杉……他給獨孤下的毒有些古怪,我隱約猜測出了是什麼毒。”
“你身上也有這毒?”
這回京郎著實詫異了:“我以為這毒不容易發現。”
遲晚不知道要怎麼和他解釋:“你的氣息不勻調,而你喝完茶後幾乎感覺不到你的氣息,我翻閱古籍的時候見過有一味藥正是這個症狀。”
京郎好像對這個的話頭並不太上心,只是出於禮節他還是點了點頭,無意再說:“原來如此。”
“我想知道它叫什麼名字。”遲晚問。
回答他的卻是獨孤。
“驚鴻。”他戴著京郎贈給他的面具,用著他最熟稔的嘲諷神色出現在京郎正對面。“我猜的沒錯吧。師父?”
“我替師父殺了師兄,師父不應當嘉獎我?”
他將遲晚手中的柳環擲在了地上。
三人神色不一,遲晚只沉默,京郎卻譏誚地給出了讚揚:“好得很,你還想要什麼?哦我忘了你還想要我這條命,只可惜你殺不了我。要不要現在來試試?”
難怪京郎敢出現在獨孤面前。
遲晚心想,遮天教的師門恩怨真是一環扣著一環。
獨孤的臉色不是很好,遲晚連看都沒有看上他一眼,他與京郎客氣拜別,彎腰拾起了地上的柳環。
獨孤的臉色更難看了,可他最後仍然是選擇跟著遲晚西行,去那渡河邊。他尚未摸清‘驚鴻’此毒有什麼厲害之處,卻知曉世間大抵只有遲晚能夠救他——或許是說只有遲晚願救他。
渡河口還殘存著半岳門遺址,但裡頭已經找不出當年的一絲遺物,遲晚只好向靠近它的鎮渡村詢問當年的故事。
鎮渡村里多是蕭條意,裡頭大部分是鰥寡老人與帶著孩童的婦人,年輕些的男人早出了這個垂敗的小村落,女人也大多數隨著自家男人一同出了村。不肯跟著出去的往往是鰥寡老人,他們早在這個地方預定了自己死後的墓地,只想在這兒等著見到自己已逝去的老伴。
遲晚起先去鎮渡村的時候被村民們虎視眈眈地盯了他許久,他們對外來人有種子虛烏有的敵意,他敲了三家門,只有一家老婦人肯讓他在家裡借宿兩日。
老婦人家中只有一個兩歲的孫子在睡覺,中午時候她抱起小孩餵食,小孩喝了兩口稀粥就開始嘔吐。
“造孽啊,造孽啊!”老婦人連著嘆了好幾口氣,在小孩後背拍了一下又一下地安撫他。
遲晚見小孩身型消瘦,神疲面白,他伸手在小孩額上摸了一把,即未感到發燙也未感到發冷。
他碗中也是份稀粥,他喝了兩口便失了胃口,索性放下了碗仔仔細細給小孩診斷,等他開完藥方才發覺自己碗中的稀粥早已被獨孤喝完。他只好替老婦人收拾了碗筷,然後給借了灶爐給獨孤熬藥。
熬完獨孤的藥之後他順手給小孩熬了一碗藥,他將藥碗擱置在了桌上,然後出了門。
鎮渡村最蕭瑟的並非人煙稀少,鎮渡村的人口不算少,它蕭瑟的緣由是因為病——慢驚風,老婦人的孫兒就是此症,詫異的是鎮渡村幾乎有三分之一的小兒患了此症,但該症不具有傳染性。
晚上的時候他問起了老婦人,但老婦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是反反覆覆地念叨著造孽啊這一句話。
他一時間不知道從何入手,只好在此再多住幾日,白日隨著村民上山間,村民砍柴他採藥。獨孤從來不隨遲晚上山,他卯時離村,遲晚猜測他應該是回去處理事務了,每日戌時他又會準時歸來,似乎只為了這兩碗藥而兩地奔波。
遲晚一住就住上了一個月,慢驚風終於被根治,村民們看他便自此多了些感激,這種神色與繁華城中的百姓無異。
獨孤來回奔波了一個月,有時候還會給遲晚送來緊缺的藥材,他不提遲晚的大道,也不提外頭的世道,甚至不會再和遲晚提起京郎。遲晚與他相處得久了,險些信了自己是真的能將獨孤救回來——可指獨孤身上的毒,亦可指其他。
但獨孤從來沒有發過病,遲晚總有一些不好的徵兆。習醫的人往往清楚越是遲緩的毒發作起來越是厲害,而他尚未見過獨孤毒發,所有的猜想就只能是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