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在對劉娘娘及永平郡王等知情人的談話中,提道:“梁王對安氏貢獻不小。早前他隨先皇驅亂定國,功勳赫赫,後期治理朝政頗為清明,百姓受益不小。只是前期為了爭得皇位,針對宗族眾人使了不少手段,甚至賣國通敵,可恨可恥,但終久也用了手段進行了有效的控制,大楚總體來說也沒吃太多虧。死者為大,對外就不必大張旗鼓地宣揚,他為人如何,交由後人來評說吧。”

  眾人點頭道:“皇上仁德!如此處置甚妥。他本極受百姓愛戴,皇位更替的關鍵時期,朝堂內外最怕節外生枝,如來行~事,可以極大的安定局面,朝廷和百姓都能受益。”

  安天祐又格外安撫曾被梁王父子迫害的永平郡王等人。

  事情已久遠,永平郡王等人對於梁王的憤恨已是減輕不少,如今里子面子又都有了,也願放他一馬,況且史官自會據實記載梁王的一切行為,到時他的惡行自會流傳千年萬載,也就不爭這朝夕之氣了。

  梁王事畢,安世弘的身後事也就很好解決了。

  此時公布他的惡行,世人未必會信,反而會認為是新帝往他身上潑髒水,進而懷疑新朝。

  故仍是比對著梁王,關於他的生平事跡言行,史官據實記錄,卻不會對外大肆宣講。

  第三一零章 登基為帝

  眾人皆一致通過,劉娘娘不服,暗地裡道:”便宜了他父子,尤其是安世弘。”

  安天祐勸道:“得饒人處且饒人。外人不知,咱們母子豈會不明白個中內情。從根源上來說,始作俑者,怕還要追溯到咱們身上。”

  這話不假。

  如果不是劉娘娘心懷怨恨,意圖報復攪亂朝堂,長興帝也不會心灰意冷立詔毀詔,大楚朝堂也不至於亂到現在;

  如果不是她跑去告訴梁王遺詔之事,梁王也不用借敵殺人,安世弘也不會針對盧郡王府。

  “即便如此,也是他們貪婪心毒所致的。就算安世誠當年做了皇帝,他們也未必肯俯首,仍會小動作不斷。再說了,安世弘毒害親爹,可不是咱們拿他手下的藥。”

  安天祐聽完劉娘娘的碎碎念後,道“這件事將來自有公論”後,轉頭專心辦理起安世弘的喪事。

  雖然沒有公布安世弘的惡行,但他被雷轟而亡的事實卻沒有特意遮蓋,眾目睽睽之下,也確實不好遮蓋。

  好端端被雷擊死,也夠奇特的了,大千世界能有幾人有此待遇?

  安世弘到底做皇帝時間太短,百姓們還沒有真正從內心升起敬畏之心來,加之從前他為太子時風評不甚好,如今又死得蹊蹺,免不了會閒話他幾句。

  果然不久,便有人傳說,梁王死得不明不白,是被親兒子給毒害死的,因此梁王死不瞑目,他又本是人間帝王不同凡夫俗子,一怒之下,竟告狀到玉帝面前,因安世弘為表清白,曾數次發誓五雷轟頂,故上天以此滅了他,以正視聽。

  這事造成的後果是,大楚朝幾百年歷史中,但凡有人發誓,必要道“如有違背,必遭五雷轟頂”,以示誠意。

  虛虛實實的傳言中,安世弘的喪期很快就過去了,他當日準備的登基大典,自己並沒有用上,倒是便宜了安天祐。

  劉娘娘是不滿意的,不知劉娘娘,就是丘如意總覺得晦氣。

  但安天祐經歷過生死的,對此看得極淡,“況且盡數毀去,重新再置辦,太過勞民傷財,而且重新置辦,還要花去太多時間,如此一來,父親回來的日期又要後延了”。

  丘如意聞言,很是慚愧。

  果然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自己眼光太狹隘,還是兒子眼光深遠,果不愧是做皇帝的,雖小小年紀,一舉一動,卻能時刻想到天下黎民百姓。

  丘如意暗為兒子驕傲,與有榮焉。

  再思及丈夫能早日歸來,越發釋懷不少。

  既然皇帝不嫌棄,眾人便也樂得省心,於是沒幾日,登基大典隆重舉行,大楚朝迎來了新的主人,歷史的篇章再行繼續。

  丘如意那日遠遠看著皇袍加身、一板一眼舉行登基儀式的兒子,心中一陣恍惚,兩三日回不過神來。

  遙想當日,安天祐身著帝王冠冕,威風凜凜,登臨高位受天下人跪拜,一舉一動,威嚴神武,猶如天神下凡。

  丘如意不可避免地回憶起梁王父子的神態儀容來,感覺遠不及自家兒子天威,安天祐好像天生就該如此生而為帝受人崇敬。

  ——不只丘如意如此想,除卻幾個知內情的,文武百官莫不懼於其自帶的君王氣勢。

  她夫妻二人可沒有此等氣度,這也不知這孩子隨了誰?

  丘如意正暗自思量中,安天祐已處理完朝事,正帶著眾隨從往這邊走來,一進院裡,便笑道:“母親!我餓了。”

  丘如意笑著站起身來,攜了兒子的手進屋,一邊命人打水來,一邊令小廚房送上她新做的點心。

  安天祝叫聲“哥哥”,然後繼續埋頭吃點心,看他那副吃貨的憨態樣,丘如意和安天祐不由舒心地相視一笑。

  自從安天祐登基後,劉娘娘果然說到做到,真的不再管朝中事,而且拉著梁王妃一同避到別宮裡去了,丘玉~娟等先皇后妃也一同隨去服侍,如此一來,丘如意帶著小兒子住到宮裡,便是於情於理的了。

  丘如意自是求之不得,安天祝人小鬼大,最愛新鮮,宮裡殿宇恢弘高大,遊玩的地方也大,更主要的是宮裡的點心做的好吃,天天吃喝玩樂,開心得不得了。

  眼見宮人新端了點心來,他便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如數家珍般一一指點道:“好,不好。”

  安天祐便一邊吃點心,一邊逗著弟弟問何為好何為不好。

  安天祝傲氣答道:“甜,好,不甜,不好。”

  看著面前笑鬧的這兄弟二人,丘如意滿是欣慰,眼睛漸漸有些濕意,忙回了神,從旁數起日子來:“再過三五天,你父親就能進京了,咱們一家子總算是團圓了。也不知祝兒還記得你父親不?”

  原來安天祐登基後,便有臣子上表為安世誠請封。

  安世誠既是長興皇帝指認的即位者,又是新帝的親生父親,追贈個皇帝位,那就不是個事兒。

  所以,朝中一面著禮部擬諡號,一面派人再次去邊關仔細查找收殮其骸骨。

  就在禮部擬定好幾個諡號請小皇帝裁奪時,邊關卻傳來消息:安世誠未死,而是被山里一戶獵戶救了。

  只因他傷勢重,將養了這些時日,前不久才清醒過來。

  再則山里閉塞不通消息,所以直至現在才傳出消息來。

  安世誠還活著的消息傳來,朝中眾人的心思變得不安起來。

  丘如意懸著的心倒是終於可以放下了。

  說起安天祐做皇帝的這段時日,丘如意心裡真是滋味百出。

  原本以為他一家子是進了龍譚虎穴,哪裡想到,竟是自己嚇唬自己,這裡說不出的和諧美滿。

  宮裡除她一家,再無外人,她居在在宮裡的身份尷尬,便也突顯不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