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下就打亂了姜永璉的生活節奏, 他連打牌的心思都沒有了。姜永璉非常佩服有些皇帝任何時候都能不動如山,過著歌舞昇平的日子, 當然,他們當中很多人都當上了亡國之君。姜永璉可不想走上這條不歸路, 目前災情還在評估之中, 內閣因此忙得不可開交。首輔周孝禮經過幾天幾夜的忙碌,不幸病倒了,七旬高齡的老人進而很快就病重。

  真是禍不單行, 這個時候最倚重的大臣重倒了, 姜永璉趕緊派御醫去看, 又賜了好多名貴的藥材。御醫天天向他回報消息,消息也是好一陣歹一陣的, 搞得姜永璉的心情跟坐山車似的。

  這一日,御醫進來稟道:“陛下,周大人病情已是危重。”

  病重與危重明顯就不是一個重量等級, 御醫顯然已經悄悄和顧文亮說過實情了。

  顧文亮在姜永璉耳邊輕聲道:“陛下,要不要到周首輔府中探視一番?”

  姜永璉驚得站了起來。對於大臣來說,皇帝的“視疾”是國家重臣才有的一種榮耀,可以看作是對病人臨終關懷,顧文亮從來就不是孟浪之人,這麼說已經回天乏術了?

  姜永璉面色沉重,道:“立刻準備吧。”他對沈玉書他們幾個說:“你們也一塊去。”

  一個時辰後,姜永璉的車駕抵達周府。宮中早就派快馬提前知會了消息,周府上下也做了些準備,家中的男丁俱在門外跪迎,病勢危重的周孝禮身穿朝服,在兒子的攙扶下勉強地跪在了外面。

  姜永璉下車的時候就震驚了,周孝禮病弱的軀體裹在極顯鄭重的朝服之下,這個帝國的老臣子在病危時仍用最標準的禮節迎接皇帝的到來。姜永璉愣了一下,才趕緊讓人用擔架將周孝禮抬進房間。怪不得都說皇帝一視疾,大臣們就離死期不遠了,病人經受這樣的折騰,能不加速病情嗎?

  當朝首輔、一品大員的府邸只是很普通的三進院落,裡面的陳設也並不奢華,周孝禮有好幾個兒子,他們陸續成家立業,家裡小輩們眾多,住宅已不算寬敞。

  姜永璉在內侍等的簇擁下穿過垂花門,步入正房。周孝禮還想掙扎著起來,姜永璉看著他顫顫巍巍地支起上半身,趕緊上前攔住。

  姜永璉坐在病榻上,倘無意外的話,這將是君臣的最後一次對談了。一般來說,二品以上的大臣臨終都會有遺疏上呈,像周孝禮這樣的大臣,臨終前更會有所建言。

  周孝禮到這個時候了記掛的仍是國事,閩郡受災深重,賑災銀糧尚無著落,老臣子為災民憂心忡忡;緊接著便是一番懇切的諫言。姜永璉登基不久,對朝政熱情時有時無,周孝禮更是放心不下,說到動情處,已是老淚縱橫。姜永璉深受震動,流著淚答應他自己以後一定勤於政事。

  這個歷經三朝的老臣在兩天後與世長辭,他臨終前未曾向皇帝言及任何家事,而他的長子此時尚在邊遠的貴州,此時尚未接到噩耗,更不要說在病榻前盡孝。姜永璉破例輟朝一日,以示哀悼。

  寧哲宗去世前曾經留下他最信任的兩人輔佐姜永璉,一個是李進喜,一個是周孝禮。寧哲宗識人還未到十分昏聵的地步,雖然李進喜完全不能用,但周孝禮卻已經算是朝中的一股清流了。他不招權納賄,也不結黨營私,每日費心地替國家補漏洞,可是這個國家的問題太多了,他一個人實在補不過來。

  其實以端王的學識修養,原主當皇帝是綽綽有餘的。姜永璉不但繼承了原主的一切,還擁有非常開明的思想,怎麼就不能好好地完成皇帝的本職工作了呢?姜永璉一開始也想不明白,徐貴妃事件之後他才漸漸明白他身上不具備當皇帝的心理素質,欠缺帝王的魄力和手腕。

  如果說知識上的不足可以通過學習加以彌補,性格上的短板則難以改變。古語有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在複雜政治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心理素質,是姜永璉前世作為一個普通人難以體會到的。姜永璉也不打算強求。

  現在姜永璉成了這個帝國的掌舵人,用現代一點的詞彙來描述的話,姜永璉可以算是大寧朝的法人代表兼董事長,對大寧朝的興衰負有全責。姜永璉這個董事長顯然兼任不了CEO,他只要在重大問題上進行決策就行了,具體朝政交給信任的人處理就行。古代將這種情況稱為“垂拱而治”。當然,類似情況下失敗的例子也很多。這事要是搞不好,有很大機率會出現佞臣,甚至可能是權臣,而皇帝難免淪為唐玄宗或者漢獻帝等人的下場。

  政治,像是在刀尖上起舞的遊戲,倘若你沒有辦法掌控那把匕首,它終將會成為傷害自己的利刃。

  姜永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正當他擦亮眼睛找副手的時候,周孝禮忽然去世,他連一點緩衝的時間都沒有了。

  閩郡受災了該怎麼辦?自然是該賑災,給錢給糧,渡過難關。但問題是,拜哲宗皇帝所賜,大寧朝的國庫十分空虛,國庫裡面現在只剩下八百萬兩銀子。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只有八百萬兩銀子的應急資金,實在是捉襟見肘。

  兼管戶部的沈倫表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國庫撥不出多少銀子來,姜永璉思來想去,決定搞一場募/捐,號召宗親大臣踴躍捐款。而募/捐的第一站他選擇的是福王。福王作為宗室的長輩,歷年來勤勤墾墾地斂財,家資據說是最豐厚的。

  日子真是沒法過了。

  姜永璉很缺錢,他決定上門哭窮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明天再修改ING。

  從明天起更新時間大約在晚上20:00,日更~.

  不能更新會提前在評論中說明哦。

  感謝南風,顧知往,筆錄等筒子的營養液~

  ☆、第20章 是真的窮(改錯字)

  上門哭窮前,姜永璉先幹了幾件事。要想讓大家捐款, 自己也得先做出表率, 首先,他把宮中所有人的用度都給減了, 大刀闊斧地裁掉三分之一,以前姜永璉一頓飯御膳房會上二三十道菜, 現在一下子精減為八道菜, 底下的人聽說皇帝如此艱苦樸素感動得都快哭了。姜永璉心裡很得意,他早就想這麼幹了, 御膳房的例菜煮熟後就在爐子上煨著,端上桌看著品相還不錯, 味道實在不敢恭維。以前礙著祖制宮規不好動手,現在正好藉口將它裁了, 專門吃小灶去。朱果果在小膳房裡面搞得紅紅火火, 姜永璉又不是豬,八道菜已經夠多了。

  然後,姜永璉把自己的私房錢幾乎都充公了。咦, 皇帝也有私房錢?

  所謂私房錢就是指他在端王時期的私產, 他當皇帝以後, 那些錢依然放在那裡,歸姜永璉個人花用。既然號召大家捐款, 姜永璉自己也不好一毛不拔啊。端王府的私產大約有一二十萬,姜永璉同/志的思想覺悟顯然不行,他把十幾萬兩銀子移交戶部國庫後真是心疼得一宿都睡不著覺, 以後出宮怕是再也不能得瑟地擺闊了。

  姜永璉自己大出血之後,懷著無比心痛的心情跑到福王府上哭窮了。這皇帝,真的當出一把辛酸淚啊,現在不用掐大腿根,他都能哭出一缸眼淚了。

  大寧朝自建立以來,皇親國戚一律都在京城落腳,等閒不能出京城半步。第一代福王是太宗皇帝的兒子,皇子分家時都會給二十萬兩的安家費,同時還附贈大量的田產、農莊,一般日常所需基本可以自給自足。經過兩代人的經營,如今的福王家大業大,小日子過得比皇帝還滋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