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嗯,”阮欽鴻聽到這話,臉柔和了很多。“那天你傳來的帳單我看了,很好。”眼中滿是讚賞,他的兒子如今真的是讓他放心了。

  “這樣簡單明了了很多,”阮欽鴻拿起書桌上阮笑非設計的帳單,“你怎麼想到的?”

  阮笑非垂目,拿起桌上一本帳簿,對比著自己的設計說道,“格式大致上並沒有多大變化,我只是想,若能使各項支出收益都有據可循,在每月統籌,就會比原有的‘舊管新收’易算許多,”一邊說,他一邊指著兩方不同的地方解釋道,“這樣一來,既沒有損壞原有的帳目,新進收入支出也會一目了然。”

  阮欽鴻越看越覺得這方法實在妙極,若阮家鋪子全用此法記帳,漏帳缺帳的現象將不復存在!“做得很好,非兒。”

  阮笑非淡淡的笑了,“只要能幫到父親就好。”他會儘量用自己的優勢來幫助阮家,保護家人。

  “對了,父親,那個靳澤辰?”想到堂上那個頂著一頭紅髮的桀驁男子,阮笑非開口。

  “他啊,”阮欽鴻轉頭望向窗外,“靳大哥都親自寫信拜託我了,我阮家必當好好招待他。”

  靳大哥?是那個驃騎大將軍?

  “當年,我和靳遠,皇上是拜把子的兄弟,一起經歷過很多……”阮欽鴻慢慢地回憶道,“後來邊關告急,靳大哥為了幫皇上,也是為了這天下渴望安寧的百姓,義無反顧地成為了將軍,到如今,也是二十年了……”

  如此,阮笑非也不難猜到,如今靳澤辰回京,靳遠必是有些擔心,才會讓多年的好友幫他照顧照顧。

  “那他會接手阮家的生意麼?”阮笑非不知靳澤辰是想自己打拼一番事業還是在阮家的基礎上發展。

  “先讓他跟著我一段時間吧,”阮欽鴻沉吟了會說道,“待他有能力了再說。”他也觀察了靳澤辰好些日子,這孩子雖不比他爹沉穩,卻有很好的耐心和毅力,是個好苗子。

  “那好,”阮笑非心下有了打算,“父親,你先把阮家現今的情況給我說說吧。”他也是時候展露自己的實力了。

  作者有話要說:

  註:自西漢出現了名為“計簿”或“簿書”的帳冊,用以登記會計事項。宋代,辦理錢糧報銷或移交,要編造“四柱清冊”,通過“舊管(期初結存)+新收(本期收入)=開除(本期支出)+實在(期末結存)”的平衡公式進行結帳,結算本期財產物資增減變化及其結果。明末清初,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出現了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脈”,它把全部帳目劃分為“進”(各項收入)、“繳”(各項支出)、“存”(各項資產)、“該”(各項負債)中大類,運用“進-繳=存-該”的平衡公式進行核算。

  ————————

  努力寫寫寫!~~話說,以前看過很多穿越小說都寫男主女主穿過去後就用什麼阿拉伯數字代替繁體字記帳什麼的,其實挺雷的。我國開始用阿拉伯數字也不過是十九世紀,之前我國本來就有自己的一套計算數目的用具,叫“籌碼”,也很簡便的。

  穿越人士總有前世帶來的優點嘛,大家表覺得太雷哈~

  話說為毛在文章下面偶看不到留言了捏?難道是我家小電有問題了?啊,不會這麼慘吧……

  第19章 酒樓開張

  節日的氣氛愈發濃烈,京城裡一片繁華景象。

  近來人們議論的較多的,要數這京城第一大食肆客棧“品食樓”了。品食樓從開張之日起就客源滿滿,到如今已有十五年的歷史,雖稱不上老字號,卻也是京城名店了。可讓人好奇的是,這品食樓卻在上月突然閉門謝客,據說是要重新修繕一番,迎接四方來客。

  而此時的品食樓內,眾人則在做最後的完善工作。

  阮笑非雙手抱臂,站在大廳中央審視著四周的格局。這項工程是他向父親要來的,也是想趁此贏得第一桶金。這是他的第一個作品,他力求完美。

  抬頭看了看二樓右邊位置,阮笑非走上去,拉過一個店員,“幫我一把,將這兩面書櫃移到陰涼的角落,”阮笑非指著旁邊一處說道,“那個位置,但是要面向大廳。”

  “是,主子。”雖說阮笑非接手品食樓沒多久,且對人冷淡,可從閉門裝修至今,他的想法和安排都讓眾人都眼前一亮,他教與店小二的待客方式,提議給廚師的做菜心得,以及對每一件事都親自了解,身體力行的行為都讓這些雖沒多少文化,卻忠厚老實的店員們很感動。

  弄好了這邊,阮笑非看向二樓的另一側,有個人正擺弄著什麼,正好打開的窗戶里看得見他一頭紅髮。

  “靳大哥。”阮笑非其實覺得這人也有趣,平日裡看著拒人千里的,卻在談到生意方面就眉飛色舞,和他一起重新設計品食樓時,靳澤辰也出了不少好主意。“包廂有什麼問題嗎?”

  “沒,”靳澤辰抬頭看了阮笑非一眼,又低頭擺弄起桌上的器皿,那赫然是一套晶瑩剔透的玻璃器皿。

  “這些琉璃你從哪裡買的?”他以前只在西域看到過這些透明的物件,中原不應該會有。

  阮笑非看出了靳澤辰的疑惑,“我找人做的。”說到玻璃杯,他也是偶然在家裡收藏的藏品里看到幾尊雕像才想到的。

  當時問了父親才知道,那些雕像是珍貴的彩色琉璃。家中的琉璃物品都是有罕見斑斕顏色的,所以貴重,而琉璃的分支玻璃卻不大為世人所知。古代人有他們自己的習俗傳承,陶瓷用具在千百年中都是飲食的不二人選,沒有人會大膽想到有其他能代替的。而玻璃只因新奇而被一些工匠作成小飾物拿出來賣,還沒有人會大膽到用貴陶瓷幾十倍的錢將玻璃打造成喝酒水的東西。

  阮笑非找到了工匠,說了自己的要求,而工匠果然沒讓他失望,打造出了幾套漂亮的器具,而且還都拋了光!雖然花了一筆不少的錢,阮笑非卻覺得挺值。

  “很漂亮。”靳澤辰開口,拿起一個酒杯細細把玩。

  品食樓一共四層,前兩層餐飲,後兩層客房。阮笑非此次修整最大的改變就是將二樓的包廂切為兩部分,西邊仍舊是廂房,而東邊則是全部打通,擺上桌椅和書櫃,做成了書吧的樣式。

  讓阮笑非有這個想法的是春初的科舉。每年這個時候,都有許多考生進京,準備考試。而這些考生不可能將所有書本都打包行李帶來,也不可能花太多錢重新買書。而來到這裡之後卻還要隔幾月才會開考,那麼這段時間大多數人都只會在客棧里自己讀書複習。

  而阮笑非將自家書房裡與科舉有關的書本都搬來樓中,且還有許多絕本孤本也一併搬來,為的就是給這一群客戶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他們可以在這裡讀一天的書,晚上也可以睡在這裡,這樣一來,就會有一批固定的客源。而且,最主要的是,每年科舉能進入殿試者也只有三人,其餘有實力卻又不甘的眾人,必會留於京中,等待第二年的機會,這樣一來,便不是短時間的盈利,而是長期的效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