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百年前姬硯岐為了他毫不猶豫地離開北境,回到天京,最後與博爾帖赤那天人永隔;

  如今為了能與博爾帖赤那同眠於結緣之地,他選擇放棄好不容易獲得的生命,永遠留在異鄉的茫茫沙漠中。

  因為姬硯岐知道,若是李世海清醒的時候,以他對姬硯岐重獲新生的執念,恐怕不會輕易讓姬硯岐做這樣的選擇。

  ——兄長,你與博爾帖赤那離去的時候,都還是年輕的模樣,但此刻的我卻已經垂垂老矣……如果再見時,你們當認不出我了。

  悟覺大師問林彥弘道:“他是不是有什麼東西,是留給我的。”

  林彥弘點點頭,他從懷裡掏出一封信,和一個系了繩的素色小布袋,這是他“醒”來時就在自己的身上的,顯然是墨山先生留給悟覺大師的東西。

  李景承不想讓林彥弘接觸悟覺大師,於是取了他手中的東西,自己拿去教給悟覺大師。

  李世海接過那信和布袋,又將另一封信交給了李景承:“一物換一物,兩不相欠……你們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

  林彥弘和李景承帶走了那封能解答他們內心疑問的信箋,還沒有來得及拆開來看,就得到暗執營傳來的消息。

  莊武元年,顯帝的同胞兄弟,華音寺的高僧悟覺大師,於雲陽都督府,坐化。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萌萌再睡一夏的手榴彈投餵和萌萌竹攸的地雷投餵~!(*╯3╰)

  第181章 封王

  萬物因緣而生, 因緣而滅, 無論對於逝去的人還是生者來說,死亡是一段新的因果的開始。

  於是, 舊的因果,也在這一刻終結,最後漸漸消逝, 毫無痕跡。

  按照悟覺大師的遺願,皇長子李景承偕同雲陽都督府長史林彥弘將華音寺主持洪旭大師接到平武,主持了其師叔的坐化儀式。

  火化得到了數顆佛骨舍利,被洪旭大師帶回華音寺, 骨灰則由林彥弘代為撒入大江。

  “我輪迴幾世, 到這裡應當是終結, 過去無緣見過九州五國, 甚是可惜,如今不如歸於天地,暢遊四方,望諸君珍重。”

  隨悟覺大師一同被火化的, 只有墨山先生“托”林彥弘帶給悟覺大師的信箋和小荷包。

  看過悟覺大師留給他們的信,他們不僅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也知道了數百年前梁州發生過的前情,以及悟覺大師每一次轉世做過的事情,包括這一世他留下的人如何安排。

  後來宮中曾對照著史料記載考證,林彥弘也漸漸將須彌芥子裡的古籍一一研讀,發現悟覺大師信中所言都多少得到佐證, 遂相信這一次悟覺大師終於告訴了他們實情。

  因為要火化,怕荷包里有火~藥,所以他們將其打開,於是知道了,墨山先生留給悟覺大師的荷包里,裝著一顆油松的松果。

  雖然林彥弘他們不知道具體的原因,卻可做一個猜想。

  墨山先生當年為躲避奉帝的糾纏,離開梁州出使雍國,送和親的公主至王帳,隨後十年皆留在異國他鄉。

  他說不定對小皇子承諾,有朝一日會帶著毛烏素油松的松果回到梁州給李世海,但後來奉帝假稱李世海病重,誘騙姬硯岐回天京,隨後他就被軟禁在含冰殿,直到死也未能再離開梁州。

  他心系李世海,趕回天京的時候必定走得十分匆忙,墨山先生自然是不可能還記著一顆小小的果球,所以這個承諾最終沒有兌現。

  如今,它以這個方式得到實現,著實令人唏噓。

  雖有悟覺大師從中推動,但祺王和靖王造反、引得整個梁境生靈塗炭也是事實,陛下考慮再三之後,決定對李景承和林彥弘回稟的事秘而不發,免得引起更多的風波、讓某些人產生綿綿不絕的仇恨而埋下隱患。

  隨著悟覺大師的坐化,過往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皆歸於沉寂。

  北境在長史回歸後就已經漸漸恢復過去的情況,於是在普通百姓、都督府官吏渾然不覺的情況下,一切真的開始走上正軌。

  “若不是不想讓弘休奔波,此刻真想見他一面。”

  皇后烏蘭圖雅對陛下道:“沒想到這不到一年時間,他竟然經歷如此的危險。”

  她雖然也能感覺到林彥弘“醒”來之後有些不同於過去,但連林彥弘的舅父舅母都以為這是經歷過生死的蛻變和積澱……誰知道林彥弘經歷的,可不僅僅是生死。

  光是想想這其中兇險,烏蘭圖雅就有些後怕——若不是墨山先生無意留下,那他們豈不是徹底失去林彥弘了?

  因為涉及皇家辛秘,而且傳奇至荒謬,所以官家並未將此事告知齊光嚴夫婦,他們只當是一位非常照顧弘哥兒的華音寺高僧坐化,為此齊大人還寫信寬慰過林彥弘。

  雲水那邊自然也是被瞞得嚴嚴實實,正好這一年林彥思通過了童生試,已經跟其兄長一般到青桐書院求學,他不怎麼回雲陽城,而是住在林彥弘於雲桐城置辦的院子裡。

  林雋又一次落榜,林穹德為此病了一場,也沒力氣折騰過繼的長子,在他沒有大礙的時候,林豐偶爾也不管林雋陰鬱嘲諷,而到雲桐城去看望林彥思。

  “讓他多休養一陣吧,悟覺大師的事情還沒幾天,他們兩地奔波,都很辛苦,”

  李祈裕十分理解皇后焦灼的心,畢竟沒有親眼看到弘休,長輩就很難真正放下心來:“今年年節時分,景承會回京中,屆時你就能見到弘休了。”

  烏蘭圖雅聞言,點點頭:“轉眼,景承竟然都及冠了,時間過得可真快。”

  她是十幾歲嫁給李祈裕的,到梁州兩年後生下長子……這樣一晃,二十幾年飛逝,她從少女變成了一國之母,李祈裕也從鎮守一方的赫赫親王,變成了梁州之主。

  這一切背後都有人在推動,但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在這個過程中,人不斷地改變,不斷地成長,當然,也在不斷地衰老……無論貴為天潢貴胄,還是普通百姓,最後都躲不過命運的安排,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就如悟覺大師一樣,曾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如今也歸於天地之間。

  提及李景承及冠的事,李祈裕接道:“趁此機會,有些事也要開始著手準備了。”

  這時候有宮人在外稟報,烏蘭圖雅聽後笑著道:“是景熙過來了,要給父皇請安呢。”

  李祈裕雖無明顯的表示,但目光又軟和幾分,他令宮人帶小殿下進來。

  於是,李景熙就在青嵐和白露一左一右地陪伴下,除了跨門檻的時候需要一些“協助”,其它路都是自己走了過來。

  看著小兒子邁著小短腿,穩穩噹噹地自己走過來行禮請安,舉手投足的稚氣中已經帶上了皇族的尊儀,烏蘭圖雅笑而不語。

  李景熙和兄長李景承都是初冬的生辰,如今他已經年滿三歲。

  悟覺大師坐化後不久就是李景承二十歲的生辰,因為他和林彥弘都有許多事要忙,再加上皇長子的及冠禮要在京中舉行,所以他在平武的生辰過得十分簡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