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寧啟言說的實在,無論郝藝興還是何俊,都很贊同。而且也正因為寧啟言的猶豫,反而讓兩人更高看他一眼。

  說好聽的是考慮D市的市場行情,其實他們都知道,不過是顧及到D市現在剛剛開始重建,整個市場一片空白,如果定價不合適,很容易讓看似各行各業都一片新興的希望,實際上不過是如履薄冰的發展遭到衝擊,造成不可預估的影響。

  如今從政府到民眾,都在推進糧食耕種,寧家農場可以說是最早進行大面積蔬菜種植的商家。面對一片空白的市場,寧啟言完全可以大展拳腳,累計資本,只要中間沒有意外,寧家擴大耕種面積,就算D市將來重建穩定以後,他們也能占領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這對寧家是機遇,但對D市來說,寧家先政府一步引領這方面的發展,一旦市場不穩定,很容易波及到D市新興的其他行業市場,所以寧家的行事方向很關鍵。

  而寧啟言的猶豫,以及已經明說了,想要按照換購點的定價來走,都明擺著在顧及D市的整體規劃發展,就算先一步占領市場,他們也會全力配合政府的重建走向,這樣雖然會讓寧家的前期利益減少,但對政府來說,卻可以避免很多不可控的麻煩。

  對於這樣的寧家,即便是軍隊,也很願意保持長期合作。

  而寧啟言,他的想法沒有何俊和郝藝興想的那麼高尚。

  空白的市場是那麼好占領的嗎?

  他們能承包下這麼大的農場,只能說是好幾件事陰差陽錯促成的,就他們家本身的背景和能力而言,根本不可能承包下這座農場。

  寧啟言很有自知之明,就算現在他們家已經和軍隊拉上關係,但這關係並不足以讓軍隊成為他們的靠山,不是寧啟言非要用利益來衡量彼此的關係,而是軍隊沒義務幫他。D市倖存下來的市民幾百萬,就算軍隊真聖母瑪麗蘇一把,憑什麼非得選擇他而不是別人?

  沒有靠山,沒有背景,憑著現在這座農場,他們確實能占領這片空白市場,但以後呢?等到那些有靠山,有背景的人或勢力崛起,他們根本保不住搶占到的市場份額。

  寧啟言確實沒有太大的野心,沒想過在整個社會洗牌重來的時候創建多麼大的家業。但經歷過仿佛老天爺親兒子般好運的重生,又白得了個神奇的空間,要是過幾年被人擠走市場份額,再次變得碌碌無為,每天為了生存、生活而奔波,不只對不起這份重生的幸運,也對不起身邊這麼多信任他,支持他的朋友們。

  所以寧啟言選擇成為一個“識大體”,有“覺悟”的人。只為了能安安穩穩的在D市站穩腳跟,讓政府和軍隊的人知道,他,或者說這座農場,緊跟著政府發展的腳步,不會成為一個不可控的因素。

  在這麼一個一切零起點的社會環境中,D市政府和軍方能夠掌控的行業太少,而城市想要發展,就必須有無數行業的崛起來推動。那麼到時候,寧啟言這種“識大體”的人自然會出現在政府覺得可以扶持的人物清單之中。只要能出現在清單上,寧啟言就能各方運作,絞盡腦汁,讓自家成為政府扶持的最終選擇。

  到那時,不管是寧啟言自家,還是關係親密的朋友們,才能真正放開手腳,展翅高飛。

  從寧啟言這了解了蔬菜的大概成熟時間,何俊和郝藝興就準備離開了,等到真正採摘以後,寧啟言直接去旁邊的第一駐地的農田跟他們說一聲,他們就派車過來購買。

  寧啟言送兩人下了山坡,路過豬圈和羊圈的時候,何俊和郝藝興的眼睛都要黏上去了。

  寧啟言直接擺擺手,讓他倆別想了,能賣的都賣了,能吃的也都吃了,剩下這些都是等著長大或者配種的。

  何俊可惜的嘆口氣,郝藝興則是暗戳戳的盤算著那些小豬大概長成的月份,到時候母豬留著下崽,公豬總不能全留下配種吧?!到時候盯得緊一點,指不定就能分到一些。

  等到鬍子他們從蒼雲山下來的時候,大棚里的蔬菜也一茬接一茬的收穫了。

  剛開始收菜,農場只有寧啟言他們三人,根本忙不過來。而菜不等人,收不及時就不鮮脆了,寧啟言只好急三火四的跑到旁邊第一駐地那,讓田裡照顧莊稼的小戰士趕緊通知郝藝興和何俊,拉人過來收菜。

  這樣讓買家自己採摘稱重,寧啟言也只敢讓軍隊做,畢竟摘得好摘得壞,都是部隊的人自己吃,有損傷也不怕。不過既然讓人自己動手幫忙搶收,在定好價的基礎讓,寧啟言直接給他們抹了六百多信用點的零頭,算是變相的僱傭費用了。

  因為當初下種的時候,人手不足,以大棚為單位,一點點下的種,所以最後也不是一次性成熟採摘,有了時間差,部隊那三分之一的蔬菜剛采完運走,不等寧啟言發愁後面的菜怎麼收,鬍子他們就趕到了。

  看了看趕過來的人,包括一直留在山上的張平國也在,山上只留了王志翔、柯成偉和張偉陪著劉佳她們。而且鬍子他們也不是自己下來的,還帶了不少雇來的工人。

  時間很緊,白誠毅他們顧不上休息,喝了口水,就帶著人鑽進大棚開始幹活,只留鬍子慢慢給寧啟言他們解釋。

  原來鬍子他們山上的活一周前就幹完了,汪洋和柯成偉他們還記得寧家農場裡鋪設的灌溉系統的大概圖紙和原理,想著乾脆趁著現在,直接把山坳里的地全鋪上管道,眼瞅著就要進入最炎熱的月份了,有了覆蓋整個山坳的灌溉系統,他們不用留太多人就能忙得過來,剩下的人手可以全下山到農場幫忙。

  鋪設管道耽誤了幾天時間,鬍子和白誠毅趁著這段時間,乾脆在山上直接招工。農忙期間就連新城的建設也放緩速度,不少人都回到山裡收割補種莊稼。趁著勞動力充足,鬍子只在山腰往上的範圍內散布消息招工,就招上來二三十人。有了這些人,大棚的蔬菜不管是收穫,還是下種,都足夠了。

  寧啟言和寧曉文瞭然,怪不得這次的僱工有好幾個看著很眼熟,想來是山頂附近的人家。

  有了這些人的加入,又忙了五天時間,交付給換購點的蔬菜訂單也全部完成,剩下的這些寧啟言直接拉著汪洋和楊宇,讓他倆決定怎麼處理。畢竟這兩人才是真正屬於蒼頂商店的人。

  汪洋和楊宇相當糾結,要是全送到山頂,他們怕還不等把出售蔬菜的消息散播出去,這些菜就打蔫了,但他們又實在捨不得放棄這些菜。

  最後還是下班過來串門的董文安給了一個提議。

  山上的蒼頂商店肯定要送去,但不用全送,一少部分就夠了,剩下的汪洋和楊宇可以到新城那邊擺攤。蒼頂商店在新城那邊還沒有店面,完全可以在擺攤的時候旁邊支個牌子,提前把商店的名號宣傳出去。而且現在不像新城剛剛投入建設的那一兩個月,參加建設的人到來和離開的時間整齊劃一,現在的新城那邊,每天都有人報名工作,每天也有人離開。離開的人兜里有了信用點,回家前完全可以買點難得的蔬菜帶回去,這樣他們也不用擔心賣不出去了。

  寧啟言也覺得這個提議很好,這樣隔幾天就送一些蔬菜上山,沿路也不遮掩,大大方方的把菜露出來,肯定能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到時候大家一打聽,不就相當於宣傳了蒼頂商店。而新城那邊也不用擔心,銷量大,那這些菜就留下來,按照寧啟言之前分配的那樣,留下的這三分之一全供給給蒼頂商店。要是前期銷量還不行,也不怕菜爛在地里,再賣給軍隊或者換購點,他們肯定很願意接手。先不說客流量和銷售量驚人的換購點,就是軍隊那邊,之前那三分之一的蔬菜每個駐地分吧分吧,還不夠塞牙fèng的。

  汪洋和楊宇聽完董文安和寧啟言說的,對視一眼,連連點頭。

  董文安看著一貫靦腆的楊宇跟只小兔子似的表情,忍不住低笑著伸手揉了揉他的腦袋。

  楊宇不好意思的抿嘴笑笑。

  寧啟言看著董文安的表情,眉頭一動。一貫大大咧咧的汪洋更是心頭一跳,有些驚疑的瞪著董文安,不過在董文安回過頭看他的時候,又變成一副笑哈哈的表情。

  第102章 寧農場(三)

  聽從了董文安的提議,第二天,汪洋和楊宇就被杜程載著,搬了一車的小白菜回蒼雲山。

  因為農場人手並不是太充足,所以這一趟就他們三人回去。

  至於車上成筐的菜,想全搬到山頂也不難,在停車場停好車,杜程就到最近的水站找了七個過來打水的年輕人。

  一人兩筐菜,從山下搬到山頂,報酬是一人一小把小白菜。

  七個年輕人一聽,二話不說就把水桶寄放在水站,興沖沖的跟著杜程來到停車場。

  換購點出售蔬菜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不管是在蒼雲山還是新城的人們都知道這事。但知道歸知道,真說到購買,卻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買來吃。

  換購點每天對外限量銷售是一方面,價格上也讓人有些肉痛。

  就拿汪洋他們三人今天搬過來的小白菜來說,一斤小白菜六點信用點,看似不多,但換算成糧食,那就是六斤糧食才能換來一斤小白菜,要是換算成土豆,更是十八斤土豆才能換一斤小白菜。經歷過缺衣少食的災後生活,現在的人們一個個哪裡捨得這麼奢侈。反正土豆也能當菜吃,還有野菜,湊合湊合也挺不錯了。真正能花費信用點購買這些蔬菜的人,要麼就是極少數不差錢的,要麼就是家裡有小孩、老人或者體質較弱的家庭,一般人家頂多十天半個月,買上一斤半斤,做上一小盤,大家一人一筷子,換換口味罷了。

  所以杜程一說報酬,正在水站排隊打水的這七個人想都不用想,就答應了。

  不過是爬一趟山罷了,一小把小白菜少說能有半斤,就相當於白撿一樣。

  這七個人當中,就有家裡有賺信用點門路的人,他們不差錢,但換購點的蔬菜也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每天銷售的量很小,每次都是剛上貨,眨眼功夫就賣光了。

  對於這幾個不差錢的,報酬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杜程找人搬運,那量肯定就不小,否則青菜能有多重,哪需要雇這麼多人。菜量大,很可能不光是買來自家吃的,如果是對外銷售,他們也能知道是哪家在賣,等以後搶不到換購點的蔬菜,他們還能從這邊買不是?!

  找好人,扛好菜筐,一行十人就這麼大刺刺的往山上走。

  灰撲撲的敞口藤筐上,鮮嫩翠綠的小白菜就這麼明晃晃的從山下晃到山上,一路上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垂涎目光。

  等杜程他們走到王洋家院子,放下藤筐,回身一看。

  呵!身後不知什麼時候跟著一串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