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6頁
然後這些盜墓賊就被弄回了大明,然後老死在獄中。
倒霉的除了盜墓賊以外,還有大量的被抓來幹活的「勞工」,這些沒有大明戶籍的勞工在少府看來就是一次性的消耗品,要麼累死在工地上,要麼等寢陵修建完了直接殺掉。
畢竟,要是用大明的百姓來修建崇禎皇帝的寢陵,還要用「物勒工名」的那一套來管理,完工之後又不能直接殺掉這些百姓以滅口,實在是麻煩的很,換成「勞工」來幹活就完全沒有那些顧慮了。
崇禎三十五年,除了崇禎皇帝的寢陵開始動工修建,崇禎皇帝的便宜親家斐迪南三世也早早的掛掉了。
只不過,斐迪南三世雖然抽菸喝酒,但是確實是個大好人——在掛掉之前就將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傳給了老三朱慈熠。
然後神聖羅馬帝國就正式改名為晉國。
將神聖羅馬帝國改名為晉國之後,朱慈熠就直接學著中原堂口老祖宗們的玩法,開始傳檄四方。
除了宣告斐迪南三世已經掛了,現在國家改名為晉,自己榮升為扛把子之外,朱慈熠還打算看看有幾個不服的。
朱慈熠選擇的第一步就是改土歸流——命令各個諸侯國的國主們到羅馬城居住,所有土地收歸晉國官府所有,然後分配給農民。
很明顯,朱慈熠這一招直接就試探出了整個歐洲的態度。
靠近神聖羅馬帝國直接管轄區域和靠近巴伐利亞的那些小諸侯國們,都老老實實的聽從了朱慈熠的命令,剩下的那些國家則是根本沒拿朱慈熠的命令當回事兒。
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干就完了!
雄心勃勃的朱慈熠沒搞什麼合縱連橫,也沒搞什麼遠交近攻的手段,而是直接選擇了平推,畢竟讓一個壯漢去打幾十個三歲的孩子,壯漢還要考慮孩子們會不會聯合起來?
讓崇禎皇帝感覺到頭疼的,是斐迪南三世在五十五歲的時候掛掉了。
問題是,自己也已經五十二歲了。
放在後世,五十二歲連退休的年齡都達不到,放在政治圈裡更是典型的年輕。
但是放在大明,五十二歲絕對說不上年輕了,子都曾經曰過,五十而知天命——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縱然仍是發憤忘食,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如果放在皇帝界裡面來看,五十二歲更是實打實的高壽了,尤其是皇帝這個職業,不光有隨時被人掀下龍椅的風險,還特別累腦子,人也更容易老,畢竟中原堂口的皇帝不像是蟎清的那些,動不動就十全老人啥的……
時間這玩意,果然還是不夠用啊……
第868章 老子不幹了
幸福這玩意都是對比出來的。
比如說讀者們都在搬磚的時候,作者卻可以躺在家裡睡覺,然後水上幾千個字騙稿費,作者就比讀者幸福。
比如說一群單身狗讀者在抱怨為什麼沒有女朋友的時候,作者卻在家裡為了跪榴槤還是跪搓衣板而苦惱,那作者就比讀者幸福。
同樣身為平民百姓,大明的百姓們要頭疼明天該吃什麼東西,要不要割上兩斤肉開開葷,菜應該是做鹹的還是甜的,還有家裡的熊孩子不好好上學,是不是該揍一頓,大明的百姓們現在為了這些事情而頭疼。
然而歐洲的百姓們卻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而頭疼。
原本的生活就已經夠糟心了,吃肉基本上就是奢望,飯菜是鹹的還是甜的根本就不重要,有的吃就好。
至於家裡的熊孩子,上學?有那個時間去幹活掙錢不好嗎?還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尤其是朱慈熠在歐洲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平叛戰爭」,聯合剛剛對死了沙皇俄國的老大朱慈燝一起對歐洲地區進行清理,歐洲這下子更是徹底亂套了。
跟無日不戰的歐洲相比,大明的百姓就更加的幸福了。
尤其是有報紙這種東西的存在,再加上社學的普及讓識字率不斷的上升,民間百姓也可以通過報紙和小道消息知道歐洲那邊現在是個什麼鳥樣,再跟自己現在的生活做一番對比,傻子都知道什麼叫幸福。
甚至於,大明的百姓們居然希望長生不老藥這種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東西是真的,最好能讓崇禎皇帝也長生不老,一直當大明的皇帝才好。
如今到了崇禎三十六年的年尾,大明京城的百姓們可算是開了眼界了。
紫禁城在小年夜那天晚上,亮了整整一個晚上!
如果說紫禁城亮一個晚上,那自然是沒有什麼好稀奇的,畢竟是大明的皇城,就是天天晚上燈火通明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百姓們根本就不會關心一晚上要燒掉多少錢的蠟燭。
問題是,小年夜的晚上,紫禁城沒點一根蠟燭,沒有一堆的柴火,完全是用一種被之為「電燈」的東西照了一晚上!
神奇啊,電這種東西不是雷公電母才能掌握的?
隨著電燈這玩意的出現,大明崇禎三十六年的年尾到崇禎三十七年的夏天,整個京城都是在忙碌中過完的。
出現一個電燈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可以提供照明了,而是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無論是軍事還是整治,乃至於民間經濟和生活,都會受到其影響。
比如電線桿子這種東西,還有電線和開關,這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全部由少府來製造?或者由工部幫著少府分擔?
倒霉的除了盜墓賊以外,還有大量的被抓來幹活的「勞工」,這些沒有大明戶籍的勞工在少府看來就是一次性的消耗品,要麼累死在工地上,要麼等寢陵修建完了直接殺掉。
畢竟,要是用大明的百姓來修建崇禎皇帝的寢陵,還要用「物勒工名」的那一套來管理,完工之後又不能直接殺掉這些百姓以滅口,實在是麻煩的很,換成「勞工」來幹活就完全沒有那些顧慮了。
崇禎三十五年,除了崇禎皇帝的寢陵開始動工修建,崇禎皇帝的便宜親家斐迪南三世也早早的掛掉了。
只不過,斐迪南三世雖然抽菸喝酒,但是確實是個大好人——在掛掉之前就將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傳給了老三朱慈熠。
然後神聖羅馬帝國就正式改名為晉國。
將神聖羅馬帝國改名為晉國之後,朱慈熠就直接學著中原堂口老祖宗們的玩法,開始傳檄四方。
除了宣告斐迪南三世已經掛了,現在國家改名為晉,自己榮升為扛把子之外,朱慈熠還打算看看有幾個不服的。
朱慈熠選擇的第一步就是改土歸流——命令各個諸侯國的國主們到羅馬城居住,所有土地收歸晉國官府所有,然後分配給農民。
很明顯,朱慈熠這一招直接就試探出了整個歐洲的態度。
靠近神聖羅馬帝國直接管轄區域和靠近巴伐利亞的那些小諸侯國們,都老老實實的聽從了朱慈熠的命令,剩下的那些國家則是根本沒拿朱慈熠的命令當回事兒。
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干就完了!
雄心勃勃的朱慈熠沒搞什麼合縱連橫,也沒搞什麼遠交近攻的手段,而是直接選擇了平推,畢竟讓一個壯漢去打幾十個三歲的孩子,壯漢還要考慮孩子們會不會聯合起來?
讓崇禎皇帝感覺到頭疼的,是斐迪南三世在五十五歲的時候掛掉了。
問題是,自己也已經五十二歲了。
放在後世,五十二歲連退休的年齡都達不到,放在政治圈裡更是典型的年輕。
但是放在大明,五十二歲絕對說不上年輕了,子都曾經曰過,五十而知天命——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縱然仍是發憤忘食,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如果放在皇帝界裡面來看,五十二歲更是實打實的高壽了,尤其是皇帝這個職業,不光有隨時被人掀下龍椅的風險,還特別累腦子,人也更容易老,畢竟中原堂口的皇帝不像是蟎清的那些,動不動就十全老人啥的……
時間這玩意,果然還是不夠用啊……
第868章 老子不幹了
幸福這玩意都是對比出來的。
比如說讀者們都在搬磚的時候,作者卻可以躺在家裡睡覺,然後水上幾千個字騙稿費,作者就比讀者幸福。
比如說一群單身狗讀者在抱怨為什麼沒有女朋友的時候,作者卻在家裡為了跪榴槤還是跪搓衣板而苦惱,那作者就比讀者幸福。
同樣身為平民百姓,大明的百姓們要頭疼明天該吃什麼東西,要不要割上兩斤肉開開葷,菜應該是做鹹的還是甜的,還有家裡的熊孩子不好好上學,是不是該揍一頓,大明的百姓們現在為了這些事情而頭疼。
然而歐洲的百姓們卻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而頭疼。
原本的生活就已經夠糟心了,吃肉基本上就是奢望,飯菜是鹹的還是甜的根本就不重要,有的吃就好。
至於家裡的熊孩子,上學?有那個時間去幹活掙錢不好嗎?還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尤其是朱慈熠在歐洲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平叛戰爭」,聯合剛剛對死了沙皇俄國的老大朱慈燝一起對歐洲地區進行清理,歐洲這下子更是徹底亂套了。
跟無日不戰的歐洲相比,大明的百姓就更加的幸福了。
尤其是有報紙這種東西的存在,再加上社學的普及讓識字率不斷的上升,民間百姓也可以通過報紙和小道消息知道歐洲那邊現在是個什麼鳥樣,再跟自己現在的生活做一番對比,傻子都知道什麼叫幸福。
甚至於,大明的百姓們居然希望長生不老藥這種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東西是真的,最好能讓崇禎皇帝也長生不老,一直當大明的皇帝才好。
如今到了崇禎三十六年的年尾,大明京城的百姓們可算是開了眼界了。
紫禁城在小年夜那天晚上,亮了整整一個晚上!
如果說紫禁城亮一個晚上,那自然是沒有什麼好稀奇的,畢竟是大明的皇城,就是天天晚上燈火通明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百姓們根本就不會關心一晚上要燒掉多少錢的蠟燭。
問題是,小年夜的晚上,紫禁城沒點一根蠟燭,沒有一堆的柴火,完全是用一種被之為「電燈」的東西照了一晚上!
神奇啊,電這種東西不是雷公電母才能掌握的?
隨著電燈這玩意的出現,大明崇禎三十六年的年尾到崇禎三十七年的夏天,整個京城都是在忙碌中過完的。
出現一個電燈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可以提供照明了,而是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無論是軍事還是整治,乃至於民間經濟和生活,都會受到其影響。
比如電線桿子這種東西,還有電線和開關,這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全部由少府來製造?或者由工部幫著少府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