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鐵馬什夫伯爵於是決定沿著原突尼西亞海岸繼續航行到非洲的最北端——布蘭角。大海到這裡已變得非常狹窄,非洲海岸和西西里島之間僅有一水之隔,可能會有一些特殊情況。

  因此,多布里納號使來到了北緯三十七度,2月7日又越過了東經七度。

  鐵馬什夫伯爵堅持到這一帶來探測,還出於下列考慮:

  在法國的影響下,一個新的撒哈拉湖——雖然人們很久以來一直要放棄這一工程——終於開挖成功了。這項工程只是把尋求金羊毛的勇士們曾經到過的特里東湖重新恢復了起來,從而使這一帶的氣候得到了很大改善,並為法國壟斷蘇丹和歐洲的貿易提供了方便。

  修復這個古代湖泊會不會對這次大變動產生什麼影響?這是需要弄清楚的。

  和加貝斯灣處於同一緯度,即北緯三十四度的地區,現在有了一條大運河穿過由克比爾和加爾薩等鹽湖組成的低洼地帶,注入地中海。在加貝斯灣以北二十六公里、緊靠特里爾灣的地方,有一條地峽,該地峽後來被堵死了,窪地上的水只好改走古代河道,這些古代河流,由於水源不足,到達利比亞後就因為烈日的蒸發而乾涸了。

  非洲一大部分地區這次突然下陷,其邊緣部分是否就在撒哈拉湖地區?果真如此,多布里納號越過北緯三十四度後不就可以看到的黎波裏海岸了嗎?

  “我們到達那裡後,”普羅科普說,“如果南面仍然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就只有北上,到歐洲海岸去尋求答案了。”

  多布里納號開足馬力,全速向布朗角前進,但既未見到內格羅角,也未見到塞拉角。比塞大這座東方名城已連同它的湖光山色和棕桐樹下的隱士墓一起消失了。海底仍舊是平坦的,沒有任何生物。

  2月7日,多布里納號越過布朗角,進入原來的突尼西亞灣。海岸上傍山而建的城市、阿爾塞納炮台、古萊特港和布庫爾納的兩個山峰都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地處非洲最北端、同西西島遙遙相望的布思角,也同非洲大陸一起消失在地層深處了。

  這次大變動之前,地中海一帶的海底呈馬鞍形,坡度很陡。地殼在這裡象骨節一樣突然隆起,成為水深只有十七米的利比亞海峽的屏障。但隆起部分的兩邊,水深卻有一百七十米。可能在地殼形成之初,布恩角同西西里島南端的富里納角是連為一體的,正如休達和直布羅陀當初也可能是連在一起的。

  對地中海了如指掌的二副普羅科普,當然不會不知道這一點。因此,現在應當看一看位於非洲和西西里島之間的這個水下隆起部分是否還存在。

  鐵馬什夫伯爵、塞爾瓦達克上尉和普羅科普都站在船頭觀看這次水下探測。

  在船舷邊沿,站在用以固定前桅小木樁上的水手,聽到命令後,把探測器放到了水裡。

  “水有多深?”二副普羅科普問。

  “五號。”水手答道。

  “海底狀況呢?”

  “平坦。”

  現在應當看一看這條水下山脊的兩邊如何。多布里納等於是向左右兩邊各走了半海里,繼續對海底進行探測。

  兩邊都是五尋深,而且十分平坦,到處都是一樣。布恩角和富里納角之間的水下山脊已不復存在。顯然,這次大變動已經把地中海海底全部整平了。海底的物質依舊是一些無法查明的金屬細末。過去常見的海綿、海葵、海藻和貝殼等水下生物已無影無蹤。

  布多里納號又掉轉船頭,向南駛去。

  除了這些層出不窮的怪事外,海面上一直空空蕩蕩,始終見不到一隻船影,否則他們一定會飛速駛去,打聽有關歐洲的消息。多布里納號在這沓無人跡的大海上隨風漂流,人人都感到十分孤單,不知道他們這些人是不是地球上的唯一倖存者,如今在這條挪亞方舟上相依為命。

  2月9日,他們到達邊東城,也就是古代比爾薩城所在的位置。

  這天傍晚,夕陽已經落入東方的地幹線下,上尉塞爾瓦達克斜倚在船舷上陷入了沉思,但兩眼仍漫不經心地看著天空和海洋。天幕上已顯露出幾顆亮晶晶的星星,大海上的波濤也隨著風勢的減弱而逐漸平靜下來了。

  突然,他在南邊的天際看到了一束亮光。他以為自己看花了眼,又仔細地看了看。

  遙遠的天際確實有一個明亮的光點。另一位水手也說看得十分真切。

  他馬上把這件事告訴了鐵馬什夫伯爵和普羅科普二副。

  “會不會是陸地?……”上尉塞爾瓦達克問。

  “或許是一艘船上的桅燈。”伯爵說。

  “一小時內便可見分曉。”上尉又說。

  “上尉,我看還是明天再談吧!”普羅科普二副說。

  “你不願把船開到那邊去把情況弄明白嗎?”伯爵向他問道。

  “是的,老爺。我想還是等天亮再說。如果那邊美的是陸地,我擔心夜間行船不太安全。”

  伯爵點頭同意。

  六小時並不算長,可是這一夜,人人都感到時間過得特別慢。上尉塞爾瓦達克一直站在甲板上盯著那微弱的亮光,生怕它會突然熄滅下去。可是這亮光卻始終在黑暗中閃耀著。

  “它一點也不動。”普羅科普二副說。“看來很可能是陸地,而不是船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