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在談話中,陳耳東著實感到這兩位雙胞胎兄弟實在是與眾不同,在很多方面都令人匪夷所思。別的暫且不提,光是哥兒倆的那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就讓他無法理解。
按照趙鄂的說法,雖然他們是孿生兄弟,但也不知道究竟是因為什麼,兩個人便越來越疏遠。尤其是這兩年,幾乎已經沒有來往,以至於相互之間連最基本的東西都不了解。
看起來趙鄂的這種說法倒也的確是真的。陳耳東發現,趙鄂不但不知道趙湘拿了自己老闆大把的美元這件事,甚至不知道趙湘現在究竟是在什麼地方上班,至於趙湘與習亞蘭的一切,趙鄂還是從他這兒聽說的。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呀?”趙鄂懊惱地說,“趙湘怎麼跟習亞蘭攪在了一起,居然兩個人還結婚了?我前天在他那兒呆了整整一個下午……直到晚上走……這麼多的事兒,他連一個字兒都沒提……”
趙鄂還告訴陳耳東,似乎習亞蘭的家裡也不知道他倆的事,“這實在有點兒奇怪,”趙鄂說,“昨天早起我還看見了亞蘭她奶奶,那老太太也沒對我說呀?”
聽說趙湘也曾經打算去美國,並且被拒簽了,趙鄂更是非常吃驚,而得知趙湘有可能是因錢財上的問題招致這場飛來橫禍,更是長吁短嘆,他表示──如果數目不是太大,依照他的能力,多半可以為自己的兄弟解決難題,那樣一來,或許趙湘就可以擺脫困境,而不至於……
為了弄清案發當晚是否還有其他人和趙湘見過面,陳耳東讓趙鄂留下了指紋,以便與現場杯子上的指紋相對比。隨後,儘管知道問題提得不是時候,陳耳東還是問了趙鄂前天是何時離開的定安莊西大街丙七號。
對此,雖然有些吃驚,可趙鄂還是配合了陳耳東的工作,告訴他自己是5月16日的晚上九點一刻離開的,而後乘坐10點10分發車的T25次火車返回了天津。
就像他的很多同事一樣,在偵破一起起重大殺人案之中──在鎖定偵查對象之前,刑事警察陳耳東總是懷疑一切。他不相信任何人,即便是死者的妻子、丈夫、子女、父母也不會輕易放過。理所當然──也包括他的孿生兄弟。因此他當時竟板著臉,毫無人情味兒地要求趙鄂為自己的話提供證據。
與大多數因私乘坐火車的旅客相同,趙鄂也沒有保存一張沒人報銷的車票。不過,生氣地皺了一番眉頭後,他忽然想起了一個重要的情節,告訴陳耳東說──臨上車之前,他曾經因為月台上的濕滑而跌倒,或許那趟車的6號車廂的那個高個兒女列車員能為他作證。
要說起來,我的朋友陳耳東的確是一個辦事認真的警察。為了排除趙鄂的嫌疑,他還真的讓梁子於當晚前往北京站的月台,去找我在前節所提到的那位W小姐了解情況。鑑於我曾經告訴過你的那些原因,雖然梁子出示的是一張照片複印件,但W小姐一眼便認出了那個讓自己頗為心跳的意中人。
總之──那天的談話,陳耳東並沒有從死者的這位孿生兄弟口中得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而關於趙湘那份人壽保險,他同樣也是第一次聽說。雖然那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那只是對常人來說,而富有的畫家卻並不打算接受。
“就……全給那個叫……什麼‘芊’的女人吧。”趙鄂說,“既然趙湘把她的名字寫在了上面,顯然他們的關係非同一般,況且,即便是沒有她,這筆錢我也不想要,我怎麼可以通過我兄弟的死而從中獲利呢?”
一陣感動之後,陳耳東與趙鄂提及他兄弟的遺物處理。被害人留下的東西並不多,除了盥洗用具,被褥,幾件衣服,一些書籍和一台電腦,還有一輛汽車。趙鄂嘆息著告訴陳耳東,那輛汽車是自己送給兄弟的,他打算雇個人開回天津去。除此以外,別的東西都不要了,他不想再看見它們,免得再一次傷心。
談到趙湘的身後之事,趙鄂愈發黯然,說他簡直受不了那種刺激,因而他正在考慮是否委託一家喪葬公司替他為自己的兄弟送行。
見到這種情形,像以往遇到某些情況適合的被害人家屬一樣,受了一所警察學校之託的陳耳東隨即小心地談起他兄弟的遺體事宜。一陣痛苦後,趙鄂表示,他願意將遺體獻給國家。
一聽此言,陳耳東立刻代表那所警察學校法醫系的全體師生對他表示感謝,隨即讓梁子拿來一份相關文件,看著他在上面簽了字之後,便用力地與趙鄂握了握手。
真的不是他嗎?
後來陳耳東和我講述趙湘的案子時,曾坦誠地說自己那些天的確是一籌莫展。雖然很快便找到兩條可疑的線索,卻都沒有取得進一步的突破。
首先,儘管在現場發現了刑滿釋放人員祝強的指紋,但在找不到犯罪動機的情況下,他再三分析,還是不能確定此人是兇手。而另一方面,從表面上看似乎何芊的丈夫有充分的理由雇兇殺人,卻沒有證據。雖說有人在案發之時於現場附近發現了那輛車,可他的涿州同行協查了該市所有與那位舊車商看見的年份、款式相近的35輛黑色皇冠,除去其中已經過戶到外地的3輛和另外下落不明的2輛,剩下的30輛均被一一排除了嫌疑。
陳耳東說,他當時的思維真的是有些混亂,既不能從現有的線索中得到進展,也不能按照那種“從犯罪的受益人那裡尋找罪犯”這一常用的法則。他的意思是:那位猝然殂謝的趙湘生前買了一份高額保險,但理應得到這筆巨款的兩個人卻都拒絕接受這筆意外錢財。被害人的孿生兄弟所陳述的一番話我已經向你交待過了,要說的是,這份保險的另一個受益人何芊同樣也不願意接受。雖然陳耳東讓小胡把保險單給何芊送了去,可她隨即就給陳耳東打了電話,說她要親自前往天津,將其還給另一位趙先生。
按照趙鄂的說法,雖然他們是孿生兄弟,但也不知道究竟是因為什麼,兩個人便越來越疏遠。尤其是這兩年,幾乎已經沒有來往,以至於相互之間連最基本的東西都不了解。
看起來趙鄂的這種說法倒也的確是真的。陳耳東發現,趙鄂不但不知道趙湘拿了自己老闆大把的美元這件事,甚至不知道趙湘現在究竟是在什麼地方上班,至於趙湘與習亞蘭的一切,趙鄂還是從他這兒聽說的。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呀?”趙鄂懊惱地說,“趙湘怎麼跟習亞蘭攪在了一起,居然兩個人還結婚了?我前天在他那兒呆了整整一個下午……直到晚上走……這麼多的事兒,他連一個字兒都沒提……”
趙鄂還告訴陳耳東,似乎習亞蘭的家裡也不知道他倆的事,“這實在有點兒奇怪,”趙鄂說,“昨天早起我還看見了亞蘭她奶奶,那老太太也沒對我說呀?”
聽說趙湘也曾經打算去美國,並且被拒簽了,趙鄂更是非常吃驚,而得知趙湘有可能是因錢財上的問題招致這場飛來橫禍,更是長吁短嘆,他表示──如果數目不是太大,依照他的能力,多半可以為自己的兄弟解決難題,那樣一來,或許趙湘就可以擺脫困境,而不至於……
為了弄清案發當晚是否還有其他人和趙湘見過面,陳耳東讓趙鄂留下了指紋,以便與現場杯子上的指紋相對比。隨後,儘管知道問題提得不是時候,陳耳東還是問了趙鄂前天是何時離開的定安莊西大街丙七號。
對此,雖然有些吃驚,可趙鄂還是配合了陳耳東的工作,告訴他自己是5月16日的晚上九點一刻離開的,而後乘坐10點10分發車的T25次火車返回了天津。
就像他的很多同事一樣,在偵破一起起重大殺人案之中──在鎖定偵查對象之前,刑事警察陳耳東總是懷疑一切。他不相信任何人,即便是死者的妻子、丈夫、子女、父母也不會輕易放過。理所當然──也包括他的孿生兄弟。因此他當時竟板著臉,毫無人情味兒地要求趙鄂為自己的話提供證據。
與大多數因私乘坐火車的旅客相同,趙鄂也沒有保存一張沒人報銷的車票。不過,生氣地皺了一番眉頭後,他忽然想起了一個重要的情節,告訴陳耳東說──臨上車之前,他曾經因為月台上的濕滑而跌倒,或許那趟車的6號車廂的那個高個兒女列車員能為他作證。
要說起來,我的朋友陳耳東的確是一個辦事認真的警察。為了排除趙鄂的嫌疑,他還真的讓梁子於當晚前往北京站的月台,去找我在前節所提到的那位W小姐了解情況。鑑於我曾經告訴過你的那些原因,雖然梁子出示的是一張照片複印件,但W小姐一眼便認出了那個讓自己頗為心跳的意中人。
總之──那天的談話,陳耳東並沒有從死者的這位孿生兄弟口中得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而關於趙湘那份人壽保險,他同樣也是第一次聽說。雖然那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那只是對常人來說,而富有的畫家卻並不打算接受。
“就……全給那個叫……什麼‘芊’的女人吧。”趙鄂說,“既然趙湘把她的名字寫在了上面,顯然他們的關係非同一般,況且,即便是沒有她,這筆錢我也不想要,我怎麼可以通過我兄弟的死而從中獲利呢?”
一陣感動之後,陳耳東與趙鄂提及他兄弟的遺物處理。被害人留下的東西並不多,除了盥洗用具,被褥,幾件衣服,一些書籍和一台電腦,還有一輛汽車。趙鄂嘆息著告訴陳耳東,那輛汽車是自己送給兄弟的,他打算雇個人開回天津去。除此以外,別的東西都不要了,他不想再看見它們,免得再一次傷心。
談到趙湘的身後之事,趙鄂愈發黯然,說他簡直受不了那種刺激,因而他正在考慮是否委託一家喪葬公司替他為自己的兄弟送行。
見到這種情形,像以往遇到某些情況適合的被害人家屬一樣,受了一所警察學校之託的陳耳東隨即小心地談起他兄弟的遺體事宜。一陣痛苦後,趙鄂表示,他願意將遺體獻給國家。
一聽此言,陳耳東立刻代表那所警察學校法醫系的全體師生對他表示感謝,隨即讓梁子拿來一份相關文件,看著他在上面簽了字之後,便用力地與趙鄂握了握手。
真的不是他嗎?
後來陳耳東和我講述趙湘的案子時,曾坦誠地說自己那些天的確是一籌莫展。雖然很快便找到兩條可疑的線索,卻都沒有取得進一步的突破。
首先,儘管在現場發現了刑滿釋放人員祝強的指紋,但在找不到犯罪動機的情況下,他再三分析,還是不能確定此人是兇手。而另一方面,從表面上看似乎何芊的丈夫有充分的理由雇兇殺人,卻沒有證據。雖說有人在案發之時於現場附近發現了那輛車,可他的涿州同行協查了該市所有與那位舊車商看見的年份、款式相近的35輛黑色皇冠,除去其中已經過戶到外地的3輛和另外下落不明的2輛,剩下的30輛均被一一排除了嫌疑。
陳耳東說,他當時的思維真的是有些混亂,既不能從現有的線索中得到進展,也不能按照那種“從犯罪的受益人那裡尋找罪犯”這一常用的法則。他的意思是:那位猝然殂謝的趙湘生前買了一份高額保險,但理應得到這筆巨款的兩個人卻都拒絕接受這筆意外錢財。被害人的孿生兄弟所陳述的一番話我已經向你交待過了,要說的是,這份保險的另一個受益人何芊同樣也不願意接受。雖然陳耳東讓小胡把保險單給何芊送了去,可她隨即就給陳耳東打了電話,說她要親自前往天津,將其還給另一位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