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目前在北京?”
“對。”
“具體住址是……定安莊西大街丙七號……對吧?”
“沒錯兒。怎麼了?”看到警察凝重的神情,趙鄂的臉上終於也籠上了一層陰雲,“你到底要說什麼,他是不是出了什麼事兒?”
“噢……恐怕,我得告訴你一個不幸的消息……”
得知了自己兄弟的噩耗,趙鄂一分鐘也沒有耽誤,連那身顯然不合時宜的奇裝異服都沒有更換,便駕車去了北京。出了收費站,他按照馬場道派出所給他的號碼,與負責辦案的警察陳耳東通了電話。由於陳耳東的準確指點,趙鄂沿著東四環徑直向北,在20分鐘後到達了北京市公安局某分局的大門口。
看見那輛懸掛“津”字頭車牌的跑車,已經等在那裡的年輕刑警小胡隨即迎上前去。
“趙先生吧?”
當他下了車,正在鎖門時,小胡上下打量著他問。
“是我。你是姓陳嗎?”趙先生反問,“剛才我們通過電話……”
“噢,不是,”小胡搖了搖頭,“對不起,請稍等一下……”
片刻,剛剛向分局領導匯報完工作的陳耳東便和梁子匆匆從分局大樓里走了出來。
我在本文開始時曾經提過,第一次見到這位趙氏兄弟時,陳耳東非常詫異,雖然在此之前已經看過兩兄弟的一張合影,但這會兒,還是為他們的相像大為吃驚。當然,他並沒有流露這一點,與這位打扮鮮艷,長相跟他一天前所見過的那具屍體完全相同的人握了握手,便叫趙鄂上了梁子的警車,去了三公里之外的刑警隊。
某分局刑警隊在一條僻靜的小街,是一座帶院子的二層白色樓房。樓房建造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四四方方,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沒有任何裝飾。雖然門前沒掛牌子,但附近的居民都知道這裡是什麼地方。
鑑於某分局法醫處在刑警隊大樓的後院,不少像陳耳東這樣的刑事警察要在這兒讓手頭兒案子裡的被害人家屬辨認屍體。所以,除了經常在自家的窗戶里看見一些裡頭塞了形形色色的各類罪犯的警車進進出出,住在對面的那座樓房裡的居民,時不時還會看見一些在警察的陪同之下,嚶嚶抽泣或者號啕大哭的男女老幼走出大門。而當趙鄂下了梁子的警車,跟著3個警察往裡邊走時,則剛好遇到一個死了丈夫的婦人暈倒在院子當中。
進了樓內,沿著一條長長的走廊,穿過一截連接另一座小樓的甬道,幾個人來到太平間。在一間值班室的窗口,法醫處的一個警察讓梁子在一張登記卡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隨即從旁邊的一扇門裡出來,吩咐他們跟他走。
進了陰森冰冷的停屍房,看了看手中的登記簿,警察在一大排不鏽鋼柜子上找到了一個號碼,隨即嘩啦一聲拽開一隻抽屜。
應該說,直到這會兒,趙湘一直表現得相當鎮定。不過,當梁子揭開覆蓋在屍體上的白布,讓他看了一張與他的長相完全相同,但卻面色土灰的另一張臉時,他一下子就驚恐到了極點,渾身顫抖地朝自己的孿生手足望了約10秒鐘,便突然大叫一聲沖了出去。
趙鄂在停屍房外間的一個水池上嘔吐了足足半個鐘頭(這一次顯然不是因為食物的問題),直到把他回到天津後惟一在起士林所吃的一頓飯連同苦膽全都吐了個乾淨,陳耳東才與梁子好歹攙扶起他來,連拉帶拽地拖進門外的一間辦公室。
他像一攤爛泥似的趴在一張桌子上哭著。陳耳東和梁子在兩邊勸慰著,說了些諸如人死不能復生一類的話,見沒有效果,索性由他而去,兩個人到一旁的水池清理被他分別濺在衣襟和褲腳上的嘔吐物。而後,陳耳東來到走廊,打電話給涿州警局的那位刑警隊副隊長,詢問他那裡是否取得某些進展。
當陳耳東失望地收起手機,再次回到屋裡時,那位痛失兄弟的畫家已經停止了哭泣,正獨自坐在桌邊,呆呆地朝窗外一堵爬滿青藤的牆凝望。聽見有人走了進來,他慢慢地扭過了臉,看到陳耳東濕漉漉的衣角,頓時充滿了歉意。
“真是對不起,”他愧疚地說,“我實在……”
“沒關係。”陳耳東不在意地說,隨即坐在了桌子的對面。
見梁子已經做好了記錄準備,他打開手中的一些材料問道:
“你叫趙鄂,對吧?”
“對。”他回答。
“死者……的確是你的孿生兄弟趙湘?”雖然已經十分肯定,可陳耳東還是這樣問道。看到他木訥地點了點頭,他接著問,“能不能和我說說他?”
“當然……可以,”趙鄂猶豫著回答,“……你想知道些什麼?”
“無所謂,”陳耳東說,“只是隨便聊聊,想起什麼,就說什麼吧。”
陳耳東後來告訴我,自打接手了定安莊西大街丙七號的案子,這是他和死者的孿生兄弟的第一次見面。他們大約談了兩個半小時。關於趙氏兩兄弟的許多事,都是在這會兒了解到的。其中包括兩兄弟的家庭背景,他們的成長過程,各自的藝術特長;二人目前不同的職業,以及他時下正要前往美國,去一所美術學院做客座教授這些情況。
這位趙氏兄弟還告訴陳耳東,如果不是遇到一些意外(指的是他的存摺被盜一事),此刻他應該正坐在了飛往紐約或者波士頓的航班上。
“對。”
“具體住址是……定安莊西大街丙七號……對吧?”
“沒錯兒。怎麼了?”看到警察凝重的神情,趙鄂的臉上終於也籠上了一層陰雲,“你到底要說什麼,他是不是出了什麼事兒?”
“噢……恐怕,我得告訴你一個不幸的消息……”
得知了自己兄弟的噩耗,趙鄂一分鐘也沒有耽誤,連那身顯然不合時宜的奇裝異服都沒有更換,便駕車去了北京。出了收費站,他按照馬場道派出所給他的號碼,與負責辦案的警察陳耳東通了電話。由於陳耳東的準確指點,趙鄂沿著東四環徑直向北,在20分鐘後到達了北京市公安局某分局的大門口。
看見那輛懸掛“津”字頭車牌的跑車,已經等在那裡的年輕刑警小胡隨即迎上前去。
“趙先生吧?”
當他下了車,正在鎖門時,小胡上下打量著他問。
“是我。你是姓陳嗎?”趙先生反問,“剛才我們通過電話……”
“噢,不是,”小胡搖了搖頭,“對不起,請稍等一下……”
片刻,剛剛向分局領導匯報完工作的陳耳東便和梁子匆匆從分局大樓里走了出來。
我在本文開始時曾經提過,第一次見到這位趙氏兄弟時,陳耳東非常詫異,雖然在此之前已經看過兩兄弟的一張合影,但這會兒,還是為他們的相像大為吃驚。當然,他並沒有流露這一點,與這位打扮鮮艷,長相跟他一天前所見過的那具屍體完全相同的人握了握手,便叫趙鄂上了梁子的警車,去了三公里之外的刑警隊。
某分局刑警隊在一條僻靜的小街,是一座帶院子的二層白色樓房。樓房建造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四四方方,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沒有任何裝飾。雖然門前沒掛牌子,但附近的居民都知道這裡是什麼地方。
鑑於某分局法醫處在刑警隊大樓的後院,不少像陳耳東這樣的刑事警察要在這兒讓手頭兒案子裡的被害人家屬辨認屍體。所以,除了經常在自家的窗戶里看見一些裡頭塞了形形色色的各類罪犯的警車進進出出,住在對面的那座樓房裡的居民,時不時還會看見一些在警察的陪同之下,嚶嚶抽泣或者號啕大哭的男女老幼走出大門。而當趙鄂下了梁子的警車,跟著3個警察往裡邊走時,則剛好遇到一個死了丈夫的婦人暈倒在院子當中。
進了樓內,沿著一條長長的走廊,穿過一截連接另一座小樓的甬道,幾個人來到太平間。在一間值班室的窗口,法醫處的一個警察讓梁子在一張登記卡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隨即從旁邊的一扇門裡出來,吩咐他們跟他走。
進了陰森冰冷的停屍房,看了看手中的登記簿,警察在一大排不鏽鋼柜子上找到了一個號碼,隨即嘩啦一聲拽開一隻抽屜。
應該說,直到這會兒,趙湘一直表現得相當鎮定。不過,當梁子揭開覆蓋在屍體上的白布,讓他看了一張與他的長相完全相同,但卻面色土灰的另一張臉時,他一下子就驚恐到了極點,渾身顫抖地朝自己的孿生手足望了約10秒鐘,便突然大叫一聲沖了出去。
趙鄂在停屍房外間的一個水池上嘔吐了足足半個鐘頭(這一次顯然不是因為食物的問題),直到把他回到天津後惟一在起士林所吃的一頓飯連同苦膽全都吐了個乾淨,陳耳東才與梁子好歹攙扶起他來,連拉帶拽地拖進門外的一間辦公室。
他像一攤爛泥似的趴在一張桌子上哭著。陳耳東和梁子在兩邊勸慰著,說了些諸如人死不能復生一類的話,見沒有效果,索性由他而去,兩個人到一旁的水池清理被他分別濺在衣襟和褲腳上的嘔吐物。而後,陳耳東來到走廊,打電話給涿州警局的那位刑警隊副隊長,詢問他那裡是否取得某些進展。
當陳耳東失望地收起手機,再次回到屋裡時,那位痛失兄弟的畫家已經停止了哭泣,正獨自坐在桌邊,呆呆地朝窗外一堵爬滿青藤的牆凝望。聽見有人走了進來,他慢慢地扭過了臉,看到陳耳東濕漉漉的衣角,頓時充滿了歉意。
“真是對不起,”他愧疚地說,“我實在……”
“沒關係。”陳耳東不在意地說,隨即坐在了桌子的對面。
見梁子已經做好了記錄準備,他打開手中的一些材料問道:
“你叫趙鄂,對吧?”
“對。”他回答。
“死者……的確是你的孿生兄弟趙湘?”雖然已經十分肯定,可陳耳東還是這樣問道。看到他木訥地點了點頭,他接著問,“能不能和我說說他?”
“當然……可以,”趙鄂猶豫著回答,“……你想知道些什麼?”
“無所謂,”陳耳東說,“只是隨便聊聊,想起什麼,就說什麼吧。”
陳耳東後來告訴我,自打接手了定安莊西大街丙七號的案子,這是他和死者的孿生兄弟的第一次見面。他們大約談了兩個半小時。關於趙氏兩兄弟的許多事,都是在這會兒了解到的。其中包括兩兄弟的家庭背景,他們的成長過程,各自的藝術特長;二人目前不同的職業,以及他時下正要前往美國,去一所美術學院做客座教授這些情況。
這位趙氏兄弟還告訴陳耳東,如果不是遇到一些意外(指的是他的存摺被盜一事),此刻他應該正坐在了飛往紐約或者波士頓的航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