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拋開故事的虛構成分,後世傳頌的貞觀之治其實開端於一種相當混亂而紛雜的局面之中。公元627年至629年,僅在這短短三年間,大唐帝國歷經了政治動亂、災荒、饑饉、戰爭的考驗,尤以貞觀三年為烈。那一年先有對突厥的用兵,後有持續了兩年的關中大旱,接踵而來的蝗災幾乎令作為京畿後盾的渭河流域顆粒無收。長安城裡到處都是逃荒的災民,衣衫襤褸,有氣無力地向著路人乞討。孩子們則蜷縮在牆角,睜著眼,臉上露出恐懼的神情。局面似乎已經到了最艱難的時候,看起來,再也沒什麼比這更糟糕了,然而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此後發生的事情險些成為一場地獄中的噩夢。

  “瘟疫?”

  “噓!”

  四下看了看,確認周圍並沒有閒雜客人,便裝打扮的校尉這才心事重重地開口:“前日巡查,城中多了五具饑民屍首,死狀極其可怕。此外還有數人病重,症狀也都相同。此事已經火速奏明聖上,軍中嚴令不得散播,城內百姓尚未知曉。”

  對面的酒肆主人露出了不以為然地神色:“真是瘟疫的話,瞞也瞞不住。”

  “話雖如此,現在情況未明,京城中的精銳部隊大半被調去各地平抑民情,只剩下北衙司的秦將軍守護宮城。就算沒有瘟疫,城中災民數量如此之多,萬一有變,後果不堪設想。”說到這裡,尉遲方眼神一亮,道:“對了,李兄你精通醫道,可有治病的法子?”

  “不是有太醫嗎?有他們在,卻也用我不著。”

  “問題就在這裡,我們發現病患之後,便將他們帶回去診治。誰知幾名太醫聯手,竟然無人知道病因源起,更不要說開方抓藥了。”

  “哦?”似乎來了興趣,李淳風道,“是什麼樣的症狀?”

  “初起類似風寒,病人畏寒發熱,頸中出現淺紅斑痕;而後高燒不退,水米不進;等到過了三五日,斑痕顏色轉為紫紅,便丟了性命。”

  “瘟疫成因複雜,昔日醫聖曾留下施治之方,但人各異,病也各異,有時靈驗,有時則難以奏效。——不說這個,太醫是如何救治的?”

  “試用了各種方法,卻不見好轉。目前我們帶回來的病人已經死去四人,剩下二人還在苟延殘喘。”眉頭緊蹙,校尉道,“昨日來報,城中又發現了十數人染病,而且,這些逃荒來的人多半在京城並無親眷,平日就露宿街頭,難以計數。這樣下去,遲早會波及全城。”

  嘆了口氣,酒肆主人滿面愁容:“若是那樣,我這酒鋪只怕也要歇業了。”

  “李兄!”尉遲方沒好氣地道,“都到了這地步,你還只顧著你的生意……”

  “噯,話不是這麼說。生意人當然一心想著生意;至於保護城邦、賑濟災民,有忠勤國事的尉遲大人就夠了。難不成要我伸手搶你的買賣?”

  “這……”尉遲方明知他說的是正理,然而這事不關己的模樣卻令人著惱。見他詞窮,青衫男子微微一笑,陽光落在清朗眉宇間,映得光澤如玉。

  “這就是不做官家人的好處,管它朝代更迭、人世興廢,天下事自有他人操心,卻和李某這閒雜人無關啊。”

  話音剛落,門口突然擁進幾名戎裝漢子。為首一人四十餘歲,腆胸凸肚,昂首闊步,大聲道:“誰是李淳風?”

  酒肆主人起身拱手:“在下便是。”

  那人斜著眼上下打量著他,突然手一揮,喝道:“帶走!”

  猝不及防,兩名漢子已經直奔李淳風而去,氣勢洶洶。尉遲方大驚,喝道:“住手!”與此同時,櫃檯上的搖光應聲奔了出來,攔在酒肆主人之前,手中抓著算盤,一臉戒備之色。

  突如其來的變故連李淳風也有些愕然,隨即鎮靜下來。

  “閣下是誰?要帶我去哪裡?”

  “少廢話,去了你就知道了!”

  “此言差矣。”酒肆主人示意搖光無妨,自己則不動聲色地坐回去,慢條斯理地剝起了桌上花生,並不朝那人望一眼,“一無朝廷敕令,二無官府文書,空口白話便要我跟你走,從何說起?”

  “正是。”見那人蠻橫無禮,尉遲方也不禁惱了,伸手按上刀柄,“清平世界,天子腳下,怎能胡亂抓人!”

  他是軍官出身,雖然年輕,言行舉止自然有威儀。見到這般陣仗,那人也有些怯意,但氣焰仍不稍減,挺了挺胸,道:“彭國公的命令,誰敢不聽?”

  這句話出口,李淳風和尉遲方均怔了怔。大唐開國功臣之一的王君廓,本是一員驍將,累功封至彭國公,兼領幽州大都督。只聽過名頭,卻和二人並無交往。

  正在此時,一個尖利聲音響起:“混帳!”肥胖大漢呆了一呆,沒等反應過來,兩邊臉頰已經結結實實挨了兩個耳光。打人的是一個極瘦的中年人,臉型尖長,穿一領考究的蜀錦綠袍,看起來倒像是套在一隻猴子身上。看身材,只怕先前那大漢要抵他兩個還多。奇怪的是大漢捂著臉,竟是敢怒不敢言。

  “大都督讓你請李先生,你卻這般無禮,看我不打折你的狗腿!”一面又轉向李淳風,滿臉堆笑道,“先生恕罪,這廝是府中新進的護衛,愣頭愣腦,觸犯了先生,還請勿怪。等我回去一定重重責罰!”

  眉峰微微一挑,李淳風道:“閣下是?”

  “在下姓王名堯,承蒙大都督提攜,現在府中充任七品執事。請李先生到府正是大都督的意思,還請先生看下官薄面,不吝尊步。”特意將“下官”與“七品”兩個詞咬得極重,王堯面有得色。尉遲方卻聽得暗暗惱怒,此人是王君廓的管家,說起來也不過是家奴身份,卻這般驕狂自大,拿腔作勢,正要出言回絕,卻見酒肆主人臉上也堆起了笑容。

  “原來是王大人,久仰久仰,失敬失敬。不知大人到此有何指教?”

  王堯自以為得計,笑道:“豈敢。下官是來向先生道喜的。”

  “哦?”

  “大都督求賢若渴,素來仰慕先生的才名,因此特意派我等延請先生到府。倘若應對合宜,順了他老人家的心意,功名富貴指日可待,難道不可喜可賀嗎?”

  王堯說得口沫橫飛,尉遲方卻越聽越不耐煩。他深知自己這位朋友為人,面上圓融和光,內里卻是寧折不彎的傲拗。帝王之尊尚且不肯輕易投靠,更何況依附權門,與這些蠅營狗苟之輩共事。出乎意料的是,這一次李淳風竟然沒有回絕,滿面春風地拱手道:“要王大人親自上門,實不敢當。李某何德何能,竟蒙大都督青眼相加,真是三生有幸。”

  聽他如此說,尉遲方怔住了,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王堯得意洋洋,道:“先生過謙了,大都督對你可賞識得很。他老人家待人是極有章法的,只要好好為他做事,職位必在下官之上。”

  “如此說來,還請王大人多多提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