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著,司馬局長站起身,緩緩走到窗邊,望著如墨的夜色,他微微眯起眼睛,冷冷地說:“如果我沒猜錯,應該就是他那個已經離異的妻子。”

  此時此刻,案件的整個脈絡已經十分清晰,但仍有一些疑點沒有解除。

  首先,死者盧琳胃內容物為何與案發時間吻合?肺泡衝擊侵染的現象是如何造成的,食道上的輕度磨蹭痕跡又是從何而來?

  其次,第一作案現場在哪裡,是否就是其去過的家中?當晚究竟發生了什麼?

  再次,肖志為何採取製造中毒假象的手段,而沒有利用其他方式進行?

  關於第三點,司馬局長考慮很久,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犯罪行為具有自我借鑑性和參考性,對於一個初次犯罪的人來說,會下意識地採取自己最擅長或者最熟悉的犯罪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確保成功率。對於初犯者,則會參考借鑑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專業知識,比如司機會製造車禍假象,開礦的會竊取炸藥設計爆炸殺人,等等。

  同時,如果是預謀已久的犯罪,兇手還具有主觀自我參與性,就是說,將自身設計進整個兇案當中,作為同一案件的不同受害者,試圖蒙蔽偵察者的眼睛。這點是可以理解的,大體等同於不可能犯罪的思維模式。說白了,他在利用人們的心理誤區,將自己置身在一個最不可能犯罪,最無法犯罪的環境中,藉以逃脫警方的偵查視線。

  至此,藍港灣小區車庫夫妻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被正式定性為刑事案件,犯罪類型為故意殺人。我們立即成立專案組,第一項任務就是緊急傳喚肖志及其前妻。

  第十一章 合謀犯罪

  對於我們的突然傳喚,肖志顯得極為吃驚,尤其是聽到問及盧琳死亡一事後,他立刻激動起來,雙手揮舞,大聲喊著冤枉,還說當時他也差點沒命,警方不要懷疑錯了對象。

  司馬局長坐在肖志對面,直直地盯著他,目光凝重,眼睛眨也不眨。

  漸漸地,肖志有些扛不住,身子萎縮,左右四顧,不敢抬頭看我們,顯然帶有極大的心虛。

  隨後,根據司馬局長指示,為避免拖延太久,走漏風聲,給嫌疑人以應對時間,我立即將肖志前妻傳喚到刑警隊。

  其妻子名叫段梅,見因為肖志的事找到她,態度極為不配合。在訊問過程中,反覆就是一句話:我和肖志那陳世美早就沒有來往了,他的屎盆子不要往我腦袋上扣。

  司馬局長走出詢問室,微微一笑,立刻就說:“段梅絕對有問題!才問肖志最近是否跟她聯繫,她怎麼就能斷定肖志一定是犯事了。按照正常來說,肯定要先問到底發生了什麼吧。而且,如果兩人真的沒有任何聯繫,她也不會知道盧琳於日前死亡的這件事情。”

  然而,不管我們如何變換詢問策略,兩人的牙關很緊,審訊一直也沒有多大進展。司馬局長決定調整偵查思路,從外圍開始查起。

  接著,在盧琳之前的家中和段梅的單位都有了重大發現。

  我和陸敏連夜趕到盧琳家中,才一進門,就看到飯廳桌上擺著幾個餐盤,裡面有些剩菜,另外還有兩副碗筷,其中一個已使用過,另一個則很乾淨。不過所有食物都已腐敗變質,生出一層淡淡的綠毛,結合室內溫度,時間應該不短了。

  在兩副碗筷表面,我們均提取到了肖志的指紋,卻沒有發現盧琳的。

  我扭頭看向陸敏,她也望向我,我們同時意識到,肖志肯定是撒謊了,案發當晚,盧琳根本沒有吃飯,但兩人胃內容物完全一致,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為了最大限度獲取信息,我們對房間所有可手觸部位都進行了指紋提取。

  由於是民居,指紋量巨大,顯影碳粉用了五盒,採集卡用了六十多張,共提取到四百餘枚指掌紋。

  顧不得喘口氣,我們匆匆回到隊裡,一頭扎進技術室,立即展開細緻比對。

  指紋比對是個異常繁瑣的活兒,容不得半點馬虎,不但需要使用電腦顯影疊比,對於一些過於模糊的,還需要用肉眼觀察,並製作出手工素描脈絡圖譜。

  由於精神集中,過度用眼,時間長了,我就覺得兩眼乾澀酸痛,淚水嘩嘩直淌。那一枚枚指紋彼此疊印,密密麻麻連成一片,讓人看了就想吐。

  終於,經過六個小時的艱難比對,廚房煤氣閥門上提取到的那枚指紋,與段梅完全同一,跟肖志在碗筷上留下的指紋,生成時段高度吻合。

  捏著那張指紋採集卡,我和陸敏對視一眼,都是慢慢點頭。試想一下,作為一個前妻,她有可能拜訪那個奪走自己丈夫的現任妻子,還為其做飯嗎?同時,聯想到盧琳死於一氧化碳中毒。我突然意識到,這其中的隱情,似乎……

  肖天明一組也有不小的收穫。據段梅所在醫院的同事反映,案發當天下午,段梅早早就請假離開了,據其自稱,是要去參加孩子的家長會。他們隨即走訪了段梅女兒所在的小學,班主任對開家長會一事予以否認。

  調查進展到這裡,一切跡象和證據,已經明確無誤地告訴我們,殺害盧琳的兇手就是肖志和段梅,兩人應該是共同合謀製造了這次犯罪。

  第十二章 套向盧琳的絞索

  帶著極度興奮,我們再一次訊問肖志和段梅,並拋出了多項確鑿證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