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猶豫片刻,他還是撥了省公安廳主管刑事大案要案的王副廳長的電話……

  凌晨四點,十幾輛警車和上百名特警將湖畔樓圍了個水泄不通。

  警車車頂,警燈閃爍不停的紅藍色光芒,刺過茫茫的霧氣,將整座樓映得活像一座舞台,在暗夜中有一種巨大的不真實感。

  年輕的省公安廳刑偵處處長楚天瑛,在胡蘿蔔的帶領下走進了湖畔樓的ktv包間。

  包間裡,只見膀大腰圓的李闊海正在指揮一群戴著乳白色塑膠手套、套著淺藍色塑料鞋套的刑事鑑識人員拍照、提取各種痕跡和物證、用粉筆勾勒出屍體的倒伏位置……

  並不寬敞的包間裡,連帶屍體在內,一下子擠進十幾人,頓時有些擁擠和混亂。不時傳來低沉的議論聲、粗重的喘息聲和碰撞聲,還有幾名刑警堵在門口,好奇地往包間裡張望——他們手裡拎著黑色的斂屍袋,準備現場勘察結束後,就把屍體裝進袋子搬走。

  7.

  two法則。

  猶如春水的漣漪,她的聲音,忽然閃現於楚天瑛的腦海。

  還有她的倩影,即便身穿警服,即便是站在講台上,也絲毫掩不住曼妙的身姿和美艷的容顏。只是,蒼白的臉上永遠掛著一層霜似的冰冷——

  所謂two法則,就是在勘察犯罪現場時存在著一種特殊的規律:對單一的兇殺案而言,兩名刑事鑑識人員是最有效率的。單獨一人可能遺漏一些東西,而三人以上漏掉的東西會更多……

  她的聲音也總是這麼冷冰冰的,沒有一絲感情。

  他高高地舉起了手臂。

  她看了他一眼,長長的睫毛無聲地撲閃了一下,目光是透明的,仿佛完全沒有看到他的存在和他的動作,純粹是茫然的一瞥,但他已沉醉。

  窗外,柳絮飄飄,蕩漾起一片薄霧似的朦朧。

  她用粉筆在講台上輕輕點了點,意思是可以提問。

  “劉老師。”他站了起來,聽得出自己的聲音在顫抖。

  她現在就是他的老師,正在講授“尋找犯罪現場中的微量證據”。他和全班三十多名同學均是全國各省級公安廳的青年才俊,被集中到中國警官大學接受為期三個月的培訓,結業後他們將回到各自所在的公安部門,擔任更重要的職位。

  按楚天瑛最初的想法,既然來到中國刑偵的最高學府,就不能只“鍍鍍金”了事,總得學點真本事回去,提高本省的破案率,順便和同學們搞好關係,希望在將來的工作中能夠借力……但是,看到她走上講台的那一瞬,他的一切想法統統灰飛煙滅了。他只知道,自己這三個月的魂魄,將完全被另外一件事情所主宰。

  教室里,突然爆發出一陣笑聲。原來他站起來,卻忘了自己要說什麼,只是痴痴地望著她——在座的同學們都是刑偵一線上屢立戰功的高手,當然不難看穿眼前這個“現行犯”的心思。

  她站在講台後面,等待他提問,沒有任何表情。

  即便是面對歹徒的槍口,也不會眨眨眼皮的楚天瑛,現在,胸腔里那顆心像剛剛跑完百米般狂跳不止。

  “沒問題,就坐下。”她說。

  “有……”他焦急地喊,然後定了定神,“劉老師,您剛才說,對單一的兇殺案而言,兩名刑事鑑識人員是最有效率的,但是如果在單一的犯罪現場發現了多名被害者呢?需要多少個刑事鑑識人員比較好?這其中有沒有一個換算公式,比如勘察犯罪現場時,被害者和派出的刑事鑑識人員要成1∶2的比例……”

  有人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帶著不屑。

  “誰在笑?”她嚴厲地叱問。

  教室里,靜得能聽見一朵從窗口飄進來的柳絮掠過講台的簌簌聲。

  “一名優秀的刑事鑑識人員,首先應該是一名科學家,就要有像這位同學一樣嚴謹到數位化的思維方式。這沒什麼好笑的。”她說。儘管說這番話的時候她根本沒看他一眼,但他激動得臉漲得通紅,不亞於上小學的第一天就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沉思了片刻,她慢慢地說:“但是,無論犯罪現場有多大、被害者的人數有多少,決定刑偵效果的,永遠不是刑事鑑識人員的數量,而是質量,所以並不存在你說的換算公式。有研究表明,導致一個犯罪現場被破壞的因素,主要有四種:氣候、罪犯、受害人家屬和案件第一發現人。可是在很多時候,警察比這四種因素都更善於破壞現場。他們在現場肆意走動、挪動屍體、觸摸物品等行為,都會污染證據——特別是微量證據。所以,進入現場的刑偵人員絕不是越多越好;相反,由於進入現場的警察太多而導致的混亂,倒是最應該避免的。一般而言,指揮長應該根據犯罪現場的類型、受害者的死亡方式,迅速建立一個精幹的、包括處理該現場所需的各種專業知識的人員的小組——也就是說,警力資源的配備,應由現場的具體狀況來決定。”

  講台下面,一片沙沙的筆聲。

  無論容顏,還是業務,都精美得一絲不苟。

  也許是一種征服欲在作怪,楚天瑛的頭腦瞬間熱到了沸點,挑釁地問:“那麼劉老師,假如發生了一起案子,由您來擔任指揮長,但是這個案子中,受害者的人數比較多,比如……比如在一個房間裡就有六七名死者,那您會派遣多少刑事鑑識人員進入現場勘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