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的確是援軍,大軍毫不客氣就衝殺向蒙元的後營,肆意砍殺起來。

  戰爭是一門哲學,而入場時機則是學習的鑰匙;若時機不對,則處處被動,但當恰到妙處時,便是一場一面倒的收割。

  莫軒意的先鋒軍來的時間正在點上,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刻發出了衝鋒的號令。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得多了,鏖戰多日的蒙元騎兵在方方面面上都近乎極限,面對突如其來的生力軍,他們只有一個選擇,就是逃!

  潰不成軍,末路狂奔,騎兵的優勢在這一刻發揮得淋漓盡致。

  而在莫軒意的指揮之下,只是大肆截殺了一陣,將對方驅逐到五陵關外,便不再追擊,收住了陣腳,選擇守關,以及分兵,進入京城。

  入城的過程出乎意料的簡單,守將自動開門,歡迎莫軒意率軍進來。

  原來在蒙元攻堅之際,元文昌便吐血病倒,身體出了問題。不過他性子剛硬,接連下了死命令,務必要守住京城。

  他決不願做那千古罪人!

  這是其具備的軍人氣質所決定的,不過就在昨夜,元文昌病逝於皇宮之內,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失去了元文昌,而元家部眾早已傷亡慘重,士氣跌到了最低點,面對莫軒意,還能拿什麼來對抗?更何況,滿城百姓,階層權貴們,對於援軍的到來,就像看到了救星,搶著來開門歡迎。

  民心所向,便成大勢!

  卻說蒙元首領在手下的保護之下,倉皇逃離百里,見後面沒有了追兵,這才稍稍穩住。清點計算,竟只剩下一萬多人,真是傷亡慘重。

  驚慌、疑惑、憤怒,以及濃濃的不甘……

  諸種情緒交織在一起,揮之不去。

  他無法接受這般的失敗下場,還想反戈一擊。然而兩天後,當派遣出去的探子回報,說一支規模更加龐大的軍隊正浩浩蕩蕩地開往京城時,蒙元首領便知大勢已去,再不可挽回,其當機立斷,馬上率殘部進入涼州,狠狠地又肆虐了涼州一番,隨後逃離,返回草原。

  這一次入侵,本就是計劃之外。而部落文明的差距,根深蒂固的生活習慣以及作戰形態,還有劫掠式的占領,諸多原因,決定了最後的結果。也許過得數百年之後,當遊牧文明進化,不斷遞進,隨著勢力壯大,或將再度捲土重來,甚至入主中原。

  但那都是以後的事了。

  以後的事,誰知道會如何?

  當歲月玄黃,塵埃落滿歷史的書章,便會掩蓋住其中的硝煙戰火,會掩蓋住浸透在字裡行間的野蠻和血腥,化為太平盛世——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只是,有些事情,真不該忘記呀!

  第六百零二章 大結局

  風聲蕭瑟,吹過廢墟一般的五陵關,吹過滿目瘡痍的京城,吹起了陳三郎的頭髮。

  他第一次站在京城雄偉的城牆頭上,駐足眺望,觀看遠方。

  夜幕早已落下,遠方深沉如海。

  率領大軍進城後,局勢徹底穩定了下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各種梳理和善後,都屬於瑣碎繁雜,而且耗時頗長的事,靠著陳三郎與莫軒意兩個,力有不逮,需要等周分曹他們的到來才行。

  幾經戰亂,京城遍地狼藉,人心飄搖到了極點,陳三郎率部出現,猶如一根堅挺的主心骨,迅速支撐起一切。

  一向強調的軍紀也產生良好的影響效果,不再有人夜敲門,不再有人翻箱倒櫃,也不再有人抓壯丁……街道之上,有兵甲巡邏站崗,看著也不再讓人感到害怕,反而覺得安心,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於是乎,入夜,整個京城就像是一個飽經驚嚇的孩子,終於得到了一個溫暖而穩定的懷抱,沉沉睡去。

  氣息不會說謊,此刻間,萬千氣息,以前所未有的澎湃勢頭,從四面八方不斷湧進陳三郎的腦海里,滋潤著《浩然帛書》。

  在洞庭時的消耗,早在揚州便得到了補充,並完全恢復過來。一路北上,每一天都氣息洶湧,簡直到了一個瘋狂的地步。

  觀其規模,一天的量比過去一個月還要多。

  原因無他,這是因為疆域的增幅所帶來的無上紅利,以前在涇縣——不對,那時候的涇縣屬於朝廷——直到了嶗山府後,才算正式開始。

  區區一個府城,有多少人口?

  後面入主雍州,而由於戰禍之故,雍州人口銳減,大不如前。

  爆發是在入主揚州之後,繼而在洞庭封神,在某個程度上講,等於變相地把中州也收入囊中了。再到如今站在京城之上,名州區域盡在眼下。

  算起來,總共三個州的地域增加,那增加的氣息可想而知。

  氣息如汪洋大海,直到古書無法繼續接納為止,書篇翻動,字句璀璨,光芒激發出來,整個泥丸宮大放光明,其勢浩然!

  但陳三郎知道,這並非終點,他也無法確定,終點究竟是什麼……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修士們窮究一生,上下求索,求得是長生,想知道彼岸是個什麼樣子,但這個問題的答案,即使去問活了漫長歲月的龍君,只怕它也是困惑的。

  所以,龍君出海了!

  這一出,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陳三郎年紀幾許?即使掌握著玄奧的《浩然帛書》,他也不可能想得明白,所能做的,只能繼續前行吧,聖賢有云:吾善養吾之浩然正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