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方面對中國進行侵略、滲透,一方面又希望中國強大以抵禦西方勢力 ;一方面歧視和嘲笑中國人,一方面又崇仰中國悠久的文化 ;一方面不無善意和誠意地拉攏扶植中國的革命黨、反對派,一方面掩飾不住恩賜的傲慢及冷淡。這些看來矛盾的態度,反映了日本人慾罷不能的中國情結 :你不行,而我行,由我來經營中國,肯定不是你這個樣子。

  日本人究竟行不行,是否比中國人行,是另外一個問題。首先是,日本人有什麼資格過問中國的事務?就算中國國民政府搞得一塌糊塗,腐朽透頂,就算中國專制不除、民主不彰、人權不保、內戰不休,又干卿底事?當然日本人不這麼看,他們有危機感、緊迫感和使命感。自以為只要日本能征服中國,就等於是中國再經歷一次改朝換代,等於是番邦外族入主中原,最終能獲得中國人的認同而載入正史。

  日本治下的中國土地

  日本先占朝鮮,再占台灣,再占滿洲,再占華北、華東和華南。這些淪陷區,在大的戰事結束,社會回復到“穩定狀態”之後,雖然游擊隊及地下力量的抵抗、騷擾未曾停歇,大多數的平民百姓卻都抱持一種“看你怎麼折騰”的態度。台灣割讓了 50 年,收復後也超過 50 年。李登輝自稱“22歲以前還是日本人”,對日本訪客大套熱乎。

  日本治台時期,開始實行較為科學的數位化管理,設立銀行,興修鐵路,不斷擴建基隆、高雄兩大港口,建立無線廣播電台,鋪設自來水及下水道,開發民用瓦斯(煤氣),開發製糖業(一度占台灣工業產值的 60%),興建電廠,如果日本戰勝中國興修誇耀亞洲,集灌溉、排水、防澇於一體的嘉南大圳與桃園大圳,創立直接服務於產業研究的“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制定各項都市計劃及各項法規,不但對台灣的交通、衛生、治安、經濟及生活品質的全面提升大有助益,也為光復後台灣的現代化建設制定了藍圖。有些軟體建設,作為殖民地的台灣,甚至走在“宗主國”日本的前面。1940 年,台灣的工業產值已為農業產值 1.4倍,實現了工業化。( 楊永良 :《日據時代的台灣建設》) 我們可以說,日本建設台灣的“出發點”是不好的,手段態度也過於專橫、強制,結果卻替台灣完成了近代化的基本條件。用一位作家的話說 :日本為了讓台灣這隻雞生蛋,卻把原本瘦弱的雞給養肥了。( 伊藤潔(劉明修):《謎之島?台灣》)  滿洲是清朝的發祥地,本以漁獵遊牧經濟為主,廣袤的處女地長期吸引著內地農民“闖關東”去開墾種植。日本投降時,東北已是重工業基地,分量約占中國的 80%,不但有中國數量最龐大和素質最好的產業工人隊伍,還有較為合理的經濟結構、生產布局。蘇聯紅軍“解放”東北時將無數工業設備拆卸、劫掠一空,但無法拆卸密布全境的鐵路線,其密度在今天仍遠遠超出其他地區而居中國首位。大連更是中國最適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布局結構上還能看出日本人數十年規劃營造的痕跡。

  向日本學習“學習的方法”

  固然這一切“業績”,不足以抵償日本侵華造成的破壞、損失之萬一,但可以從中看出日本人的經營、治理能力,看出他們確比我們行的一面。許多年以來,有許多出版物對於中日兩個民族進行過文化上的比較。一般來講,應該各有其優劣。一些文章帶著偏激的民族情緒,對日本民族進行嘲弄、辱罵,似乎不這樣便不叫“愛國”。我是很不以為然的。無論是戰場上的激烈較量,還是和平年代的實力競爭,恐嚇和辱罵都絕非戰鬥。我們去看看那些抗戰名將寫的回憶錄,字裡行間哪有這種市井潑皮式的輕薄和鼓譟!

  人類有自己的弱點,一個民族也有一個民族的積弊,在醜陋的中國人之外,還有醜陋的日本人,醜陋的美國人、法國人、英國人、德國人、義大利人和俄國人,也應該有醜陋的非洲人、拉美人、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為什麼醜陋?因為這世界總還有一個抽象的相對美好的形象,為最多的人所公認。20 世紀 20 年代初,魯迅為我們刻畫了一個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人的形象 :阿Q。說實話,這個形象夠醜陋的了,卻又確是“我們”的真實寫照。稍微反省一下,如果我們不是這樣糟糕,何以人口只有幾千萬的一個蕞爾小國,打得我們難以招架、幾乎亡國?同樣的,日本人也壞得可以,不然何以如此張狂、窮兵黷武,到處開打,落得個無條件投降的下場?不過壞歸壞,它的另一面又十分優秀。日本人刻苦勤奮,積極上進,辦事認真,講究實際,絕不馬虎苟且,對強手、先進的心服口服、虛心求教,善於模仿與吸收,勇於犧牲,團隊精神,勇於公戰而怯於私鬥,善於吸取教訓……這些都是值得中國人好好學習的。日本人很像蜜蜂,組織結構嚴密,一絲不苟,高效率,在狹小的夾縫中求生,自覺“生存空間”受到威脅時不惜對敵人進行自殺式攻擊。除了最後一條,這些特點都非常適合現代社會的需要。日本能在那樣短的時間內完成它的工業革命,又能在戰後迅速走進經濟和科技強國的行列,其國民的總體素質是不可忽視的。

  一個民族應該善於向其他民族學習,尤其要善於向敵人學習。古代中國是日本的恩師,而近代日本卻是中國的恩師。它打了咱們,把咱們家裡搞得一塌糊塗,損失慘重,血海深仇,還能叫它恩師嗎?是的,它還是恩師。恩是恩,仇是仇,不能抵消,也不能抹殺。即使它乾的壞事罄竹難書,我們還是無法否認,它教給我們的東西太寶貴了。我們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如果輕易丟棄,那才是民族最大的不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