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備選擇入川,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赤壁後,劉璋是因為曹操的軍事威脅才邀請劉備的,不久後就發生了互相猜忌的事情。那時劉備局面還很艱難,可至少外面有諸葛亮的援軍,兵力也強大得多。然而劉備這時的入川只有孤軍一支,兵力懸殊,而且外無援軍,深入敵腹,無論地理條件、人心所向、糧食供應都成問題,諸葛亮再有才能也難有所作為。

  等到曹操將荊州變成進可攻、退可守的軍事要地時,天下一統的局面基本可以形成了。

  其中有一個變數,孫權是否會趁曹操在荊州未站穩偷襲荊州?

  想來縱然如周瑜的大膽也不會主動招惹曹操的,如果荊州那麼好攻克,劉表經營荊州的時候就可以進攻了,以劉表的能力之弱和實力之差,孫權尚且不敢圖謀,更不用說面對曹操。所以孫權縱然垂涎三尺,也不敢虎口拔牙。

  然後曹操可以破馬超解除後患、征漢中讓益州失去屏蔽。等到劉備和劉璋鬧翻臉對峙的時候,襲擊西川。最後南下江東。進軍次序可以調整。總而言之破壞劉備和孫權的聯盟,削弱劉備的發展,以荊州為本,等待時機,怎樣看來天下統一也指日可待。

  3.2.吳國攻略

  吳國的戰略一直沒有成型。吳國主要的幾個戰略策劃者,孫策、周瑜、呂蒙的都是英年早逝,他們的戰略意圖很難得到接班人的貫徹,戰略本來就是一個長期的方針,半途而廢沒有任何作用,倘若吳國這幾個人都在的話,吳國應該更有作為一些。

  吳國的戰略基本上是以荊州為本,可是荊州先有劉表鎮守,後來又被魏國得到,赤壁之戰後,荊州又有劉備勢力參與競爭,並且屢屢被諸葛亮算計,這些計劃之外的事情完全打亂了東吳的戰略步驟,使得東吳一直窮於應付。

  東吳拼了老命,軟的硬的手段都用上,終於賺來了荊州的時候,天下大勢已經穩定下來,戰略可以施展的範圍已經很小了。幾次想進攻魏國,始終不能達到目的。

  沒辦法,誰叫東吳運氣不好呢。然而在曹操、劉備這樣的天下英雄挑戰下,東吳能夠生存下來,並且成就三國一鼎,孫權的確有過人之處。

  3.2.1.荊州戰略

  孫權的戰略都是建立在"荊州"為本的基礎上。

  如果說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是立足荊州、益州,圖謀天下的話,那麼孫權的"荊州本位"戰略就是退可保全於一方,進可爭取機會的關鍵。而真正能夠不為一城一地得失所束縛,立足中原地域,放眼天下,並且成功的戰勝強敵者唯有曹操。

  荊州對於曹操只是掃平南方的要地,對於蜀卻是爭霸天下的資本,但對於孫權來說,卻是勢在必得,生死存亡的關鍵。

  赤壁之後,吳國的戰略是乘勝追擊,擴大戰果,占領荊州。

  這的確是一個最佳的時機。在吳國的戰略中,天下攻略才是最終的目的。這也就是赤壁之戰後,為什麼東吳並不急於收復、鞏固荊州的原因,吳軍試圖擊潰曹操的有生力量,藉助赤壁完勝的優勢,大舉進攻,從而動搖曹操的根本。

  棄子而取勢,這個戰略真正體現了孫權的抱負。對於東吳的命脈荊州先不理會,而是抓住機會,爭取更大的利益和戰機。這才是心懷天下的戰略。

  但是東吳忽略了劉備的存在。

  劉備固然不會讓曹操的勝利,但也不願意看到孫權的強大,劉備希望的是自己的稱霸。

  於是,劉備開始悄悄地拖孫權的後腿。

  周瑜歷盡千辛萬苦才破了曹仁,諸葛亮卻趁著周瑜追擊曹仁的時機奪了南郡、襄陽、荊州。

  當孫權與張遼決戰合淝時,劉備正在進攻桂陽、武陵、零陵、長沙。

  孫權與曹操力戰最後失敗的時候,才驚奇的發現,他的盟友劉備沒有參與孫權對曹操的任何戰役,並且掠奪了赤壁勝利戰果--荊州,孫權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以江東之力抗拒曹操,竟然是成全了劉備。

  孫權的幾番攻擊招致了曹操的報復。曹操休整一段時候以後,直接把矛頭指向了東吳。

  曹操發兵四十萬,孫權傾全國之兵與之抗衡,濡須口魏吳對峙,相持數月,互有勝負,最後因為氣候惡劣,曹操不得已才退兵。孫權總算鬆了口氣。而此時,諸葛亮早已鞏固了荊州防線,迅速壯大自己,甚至劉備都可以分兵到益州去了。

  思慮不周,縱然是"為他人做嫁衣",白辛苦一番,也怨不得別人。

  這一次的戰略失敗,東吳從此失去了爭霸天下的最佳時機。

  3.2.2.吳國北伐戰略

  東吳的軍力以水軍為主,水軍據守長江,深得地利,這也是曹操每次以強大的軍力攻擊東吳卻不能取勝的原因。然而水軍在陸戰方面遠遜曹操的陸軍和騎兵,這也是東吳每次以軍力優勢兵力攻擊和淝而不能夠成功的原因。

  的確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後人往往關注魏國和蜀國的戰爭,尤其看好諸葛亮的六出祁山,以為東吳不思進取,只知道保守一方。其實不然,東吳十分配合蜀國的軍事行動,多次出兵吸引曹操主力,劉備軍團吞噬荊州,占領益州的時候,完全沒有受到曹操的任何威脅,那段時間,基本上都是東吳獨立迎戰曹操,使劉備順利地展開自己的戰略。甚至是在曹操得到漢中後、威脅西川時,孫權再次出兵合淝,迫使曹操回軍,從而使劉備有了喘息的機會。

章節目錄